[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474(下

看板Buddhism作者 (夏天樹)時間6年前 (2017/08/19 16:29), 編輯推噓5(501)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續:《破空論》上說,這蕅益大師說的,「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   我們看蕅益大師的《破空論》,接著看底下這一句,「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 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好!講得真好。一經通一切經通,你對《金剛經》信解受持 ,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就是無相。《心經》上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就是這一句的註解。什麼叫當體即是無相?《心經》上這幾句話,當體就是無 相。「可證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佛說這個你為什麼能相信?你為什麼能接 受?你入了境界,你完全看到事實真相,佛看到了,法身菩薩看到了,你也看到了。   再回過頭來,「蓋此淨宗乃最極圓頓,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這是淨土 宗,沒有比這個更圓更頓,圓是圓滿,絲毫欠缺沒有,頓是快速,一生數十寒暑,就能保 證你往生極樂世界,見性成佛,這超情離見是到極樂世界去證得的。「若人於此法能生實 信」,你真相信了,「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自己能往生,信阿彌陀佛決定來接引, 這是「信他」,信有這六種,這六種信你統統具足,這叫實信。所以下面說,「如是六信 具足,當知其人,亦必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相契合。   「是故經中《獨留此經品》曰:若聞斯經」,這就指我們現前這個經本,這部經,你 要聽到了,你要看到了,「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獨留此經品》裡頭,有 這四句話,你聽到這部《無量壽經》,或者是這部《阿彌陀經》,你能夠信,能夠喜歡, 能夠接受,持是依教奉行,能夠依教奉行,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所以我們這些人遇到這 個經,也相信,也學習,學了幾十年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這幾句經文,幫我們說出了 答案,能信,能依教修行,難中之難,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沒有比這個更難。   為什麼你一聽就相信?佛經上說過,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不是一生一世修 來的,生生世世累積這個功德成就的。所以聽到這個經,叫他一門深入,他真幹,叫他長 時薰修,他也肯真幹,我們就知道這個人善根深厚,跟一般人不一樣,一般人沒有這麼深 厚的善根,真是難中之難。有這樣的深厚善根,他完全接受,依教奉行,三年五載,就有 很好的成就現前。心地清涼自在,對世出世間一切法,執著放下了,六根對六塵境界,有 很好,沒有也很好,不放在心上。對於佛所宣說的無量法門,你看到《大藏經》,恭敬禮 拜,歡喜讚歎。無論哪個人,修學哪個法門,都好,不必計較。如果要論成就,圓滿的成 就、究竟的成就,那只有念佛求往生,其他的法門不能跟淨宗相比,這個事實我們要知道 。   我們接著看這後面,前面說「取相分別,雖種大福田,求出輪迴,終不能得。是乃取 相之過」,著相。我們修學這麼多年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就這四個字,取相之過,著 相,樣樣都認真,沒真放下。我們再看下文,「今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 ,永得解脫。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清楚了,只要離相求生就成功 了。看下文,今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也 。「或入三輩」,上中下三品,三輩往生,「或墮疑城,關鍵所在,已昭然若揭矣」,真 的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了。「身心清淨,遠離分別者,蓋無相智慧」,無相智慧是什麼樣 子?這裡說得很好,「即萬法一如,染淨平等,故身心清淨。淨念相繼,自然遠離分別」 ,不再執著了。   「或疑淨宗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為願,如是欣厭,豈非分別」,這也都是祖師大德 說的,佛經上講的,這幾句話好像自相矛盾,喜歡極樂世界,厭惡娑婆世界,這不是分別 嗎?《妙宗鈔》,智者大師的著作,說得好,「取捨若極,與不取不捨,亦非異轍。蓋捨 之若極,則萬緣放下,六根寂靜。取之若極,則六字洪名,一念單提。如是念佛,何異於 不取不捨,故云亦非異轍」。這一段講得好,這是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   又《彌陀要解》裡頭說,《要解》是蕅益大師的,「答曰:設不從事取捨,但尚不取 不捨,即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不圓」。如果通達全事即理,「則取亦即理,捨亦即 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如是妙諦,實非情見所能及」。情見的對面是智見,情見,六 道凡夫,裡面帶著有情有欲;菩薩般若智慧現前,情欲沒有了。凡夫見的,幻相;菩薩見 的,真相,妙諦是真相。妙在哪裡?有無一體,生滅一體,生滅同時,有無不異。放下七 情五欲,七情五欲根本就不可得,是放下什麼?實在講是放下對於情見的執著。情見的是 事相,只要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就對了。那不起心不動念你就圓滿了,不起心不動念是 佛的佛見;有分別執著是凡夫知見。阿羅漢有的時候還有習氣,確實他沒有執著了,他有 習氣,這樁事情,佛在經典上也講得很清楚,我們能夠理解。   所以大乘經上講的一切法,用的名字叫妙諦,我們世間人現在,用的術語叫真理,妙 諦就是真理,事實的真相。真理是不二,二是假的,凡夫情見,不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 是妙諦,我們見不到。量子力學家在近代二十年當中,由於儀器的進步,發現了量子,原 子、電子、粒子不是最小的,中子,微中子,也叫量子,這是最小的,不能再分了,再分 沒有了。佛法叫做鄰虛塵,鄰是鄰居,鄰居是什麼?鄰居是空的,所以你不能分,分它就 沒有了。這個東西被現在量子力學發現了,看到了,所以把結論告訴我們,根據量子力學 家的研究,所看到的真相,是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跟佛經說 的一樣,「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它就現,心不想它就不現,妙諦。實際上我們對整個 宇宙,看法錯了,想法也錯了,對待的心態也錯了。真相不能說有,不能說無,不能說大 ,不能說小,為什麼?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換句話說,在自性裡頭,沒有一法是對立的 。那一法呢?一法是一體,不是對立,是一體。體是什麼?體是本性,當人自性,就是我 們自己自性。自性是一個,是相同的,十方諸佛如來自性,跟我的自性是一不是二;彌陀 、釋迦的自性跟我的自性,也是一,也不是二。動植物的自性,六道眾生的自性都是一體 ,是我們有情見,把它看錯了。諸佛菩薩給我們講的是妙諦。   所以蕅益大師說得好,若達,通達,真的是通達,若達全事即理,則取亦即理,捨亦 即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如是妙諦,實非情見所能及「求生淨剎者,至心信樂,願 生彼國也」,這句話重要。我們求生淨土,求生極樂世界,至心信樂,至心,真心。不能 用妄心,用妄心功夫不得力,跟極樂世界不相應,所以這個願會落空。如果用真心,真心 是什麼?真心沒有念頭。換句話說,阿羅漢有少分的真心,不圓滿;菩薩用到真心,但是 也沒有圓滿;成佛就圓滿了。所以法身菩薩明心見性之後,到哪裡修行?他們到實報莊嚴 土,這個地方統統是證法身的人修行的道場。在這個道場裡面,見到法身如來、報身如來 ,從法身現報身,現報身是為度報身菩薩。極樂世界最殊勝的地方,它的方便有餘土、凡 聖同居土都彷彿像實報土,所以稱為極樂,我們要真的嚮往,至心信樂,願生彼國。   「如是求生,是乃舉我介爾一念心願,投入彌陀無邊願海。亦即攝彼一乘無邊願海」 ,翻過來看,「入我介爾一念心中」。你看我這一念,佛一乘無邊願海,合而為一了。「 是故十念必生,有願必滿」,這才能把這兩句話肯定了,不再懷疑了。十念必生,有願必 滿,只要你想去,一定可以滿你的願。「趣佛菩提,因中即發菩提心也。果上則是必補佛 位,究竟菩提」,果上就成佛,因上是發菩提心,果上是成佛,趣佛菩提是果。「以上六 句即是今經之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宗而修,故當生佛剎,永得解脫。」這一部經 ,可以說字字句句,一個字不能放過,一句不能漏掉,真正是保證我們一生往生極樂世界 ,親近阿彌陀佛,圓證無上菩提。決定不是假的,佛不是用這些話來哄哄我們的,不是的 ,句句都是真話。我們要牢牢記住,認真努力,信、願、持名,把我們的起心動念分別執 著念掉,感應就現前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佛不是用這些話來哄哄我們的,不是的,句句都是真話。 我們要牢牢記住,認真努力,信、願、持名,把我們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念掉, 感應就現前了。 南無阿彌陀佛。 -- 無瞋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 -- 拾得‧普賢菩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03131341.A.A30.html

08/19 17:55, , 1F
阿彌陀佛
08/19 17:55, 1F

08/19 19:27, , 2F
阿彌陀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08/19 19:27, 2F

08/19 21:39, , 3F
阿彌陀佛!
08/19 21:39, 3F

08/20 15:09, , 4F
阿彌陀佛!
08/20 15:09, 4F

08/20 21:07, , 5F
南無阿彌陀佛
08/20 21:07, 5F

08/21 16:02, , 6F
阿彌陀佛!
08/21 16:02, 6F
文章代碼(AID): #1Pb_RDem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