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472(下

看板Buddhism作者 (夏天樹)時間6年前 (2017/08/12 23:54), 編輯推噓7(702)
留言9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續:取相,佛門常說著相,著是執著,相就是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   下面講,取相分別則有取捨,「何由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是愛,悲也是愛 。慈,無緣,無緣是什麼?無條件。遇到人在苦難當中,他就生起悲心救苦,慈心與樂, 為什麼?是同體,所以沒有理由。這是真愛,沒有任何條件,而且是自然的。小孩一、二 歲的時候,父母愛他,照顧得無微不至,為什麼?無緣慈悲。因為同體,他跟父母是一體 ,他現在無知,完全要靠父母,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幫助他長成。所以兒女對父母一生 都會想到,這是孝。父母在世,要像父母早年愛護自己,自己在一、二歲的時候,父母怎 麼照顧你,現在父母老了,眼花了,耳聾了,說話說不清楚了,動作緩慢了,有沒有關心 他?有沒有照顧他?有沒有能夠像照顧嬰兒那樣的照顧?如果能做到了,這叫孝子。父母 在晚年,如果造作不善業,身體都不很好,迫切需要人照顧。兒孫不孝,來看看他,問候 問候,就算不錯了。全心全力照顧,這種兒孫見不到了,不能說沒有,我們沒有遇到,沒 看到。稍微長大了,老師的教導,這個恩德跟父母相同。你能夠接受教育上學,老師幫助 你成人。你大學畢業,學位拿到了,你開始服務社會、服務大眾,老師的恩德不能忘記。 一個人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老師跟父母把你養成的,對待老師跟對待父母完全一樣, 沒有兩樣。不一樣的只有在孝服有差別,老師不在了,學生念念不忘老師,不穿孝服,心 喪,心裡頭常常念著老師的恩德,沒有老師就沒有你這個人,也就沒有這個事業,做人不 能不知道。所以能信能願,發大願,繼往開來,建立孝道。   這幾天大家看了「六尺巷」,這個碟片非常感動人。演的是清朝中葉,康熙、乾隆那 個時代,三朝元老,康熙、雍正、乾隆,好人、好事。從這個地方看到他們的家教,看出 桐城這個地方的風氣。你要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你就有認識。在 這個地球上有完整五千年歷史的只有中國,沒有第二個族群有這麼完整的歷史。老祖宗發 明漢字文言文,把他們的智慧德行,用這種工具做為載體,寫成書本留傳給後世。文言文 的好處,永遠不改變,只要你學會了,過去東西你接受了,你能看得懂,傳之於後世,千 年萬世不會傳錯。你才曉得,為什麼對父母師長要感恩,為什麼對社會大眾要感恩,乃至 於大自然,都是用一個感恩的心,大慈悲心處事待人接物,成為家風,這一個家族世世代 代祖傳的。為什麼這個社會和諧安定?為什麼這個國家富強?為什麼世界大同?它有道理 在。道理在哪裡?在《群書治要》裡面。《群書治要》從哪來的?《四庫全書》的精華。 做人,做個中國人,不能不讀。我們希望世界大同,希望天下太平,那就要勸導全世界人 都要讀。它不分國籍的、不分族群的,它是利益整個人類的,過去、現在、未來,真管用 。   真正發大菩提心,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如果是著相,情執放不下,念 佛念得再好,只有生天的分,不能脫離輪迴,這樁事情不能不知道。叫我們離相,他舉的 《金剛經》的例子,「《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 觸法布施」。舉一個例子,菩薩修六波羅蜜,我們也修,我們比不上菩薩的,就是我們住 相,我們有分別心,有執著,所以我們修的,修六波羅蜜是世間法,這個施就是六道輪迴 。菩薩不住相布施,他修的是出世間法。所以,「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我們想 不想學菩薩?想。怎樣學?先學放下,先學看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看破 、放下」。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放下,把起心動念放下。分別 執著是更深一層的因果,造因哪有不結果的道理?無論是善是惡都不是真的,大乘經裡頭 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地方引的《金剛經》好,「若菩薩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靈峯」,蕅益大師,他的《金剛經》註解叫《破空論》,《金剛經破空論》裡面解 釋這個,「以無所住法,住般若中,熾然修行六波羅蜜,而不取相」,這就把菩薩跟我們 不一樣的地方說出來了,說得很清楚。般若,真實智慧。怎樣才住般若之中?無所住這個 方法就是住般若中。什麼無所住?我們做好事,這舉的例子布施,我們拿錢財布施給需要 的人,幫助他免於飢寒,他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我們能幫助他,這是好事,行了善事。 如果這個善事放在心上,那就不善了;如果這個事情做完之後,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 心裡頭不落印象,這就住般若。菩薩教給我們,行善不著行善的相,造惡不著造惡的相, 不住。不要做了錯事後悔,我們講懺悔,懺悔能把這個業障懺掉嗎?不能。怎麼樣才能夠 把這個罪業懺除,不住相是真懺悔。同修們要曉得,我們修懺悔法都錯了,一遍一遍的薰 修,造作的錯事永遠不會忘記,根深蒂固,這怎麼辦?為什麼是這樣?沒智慧。有智慧的 人知道,有智慧的人看破了,知道善惡都是假的。不住相,真心現前;住相,妄心現前, 不一樣。不住相的是菩薩,佛菩薩;住相的,六道眾生。著相出不了六道輪迴;離相,阿 羅漢就離了,就不執著了,出六道輪迴。但是他還有分別,他出不了十法界;分別沒有了 ,十法界超越了,入佛的境界。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   《破空論》裡頭有幾句話,蕅益大師說的,「以無所住法,住般若中,熾然修行六波 羅蜜,而不取相,是故能令少施與虛空等」。這是一句比喻,少施,我們布施不多,得的 功德、得的福報跟虛空一樣無量無邊,得大福報。這是《般若經》上說的,能令少施與虛 空等,等是平等。「而眾生住於相故,妄自計果計因,觀大觀小」。所以眾生學菩薩,也 修布施,但是著相。這在講現在修因,將來得果,這個果是大還是小?要「不住諸相。譬 如芥子中空與十方空,性無二無別」。芥子,芥菜子,大概跟芝麻差不多大,當中是空的 沒東西,芥菜子跟外面虛空是一樣。這個比喻就是說我做的善事很小,得的福報跟虛空一 樣大,為什麼?沒有著相。沒有著相那個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只要你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常講四句,不起心不動念,意業;不分別不執著,身業、口 業,身口意三業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一天所修的福還得了嗎?果報跟虛 空一樣無量無邊!《金剛經》把這些事實真相就是看破。怎麼個看破?《金剛經》就是個 標準,它幫助我們看破、幫助我們放下。你為什麼放不下?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 真相,自自然然放下了,身心清淨,一塵不染。   這個比喻,譬如芥子中的空與十方虛空是相同的,無二無別,所以性無二無別。「以 空非內外、彼此、方隅、形相,更無小空異大空故」。空是一樣的,沒有大小,沒有內外 ,沒有彼此,這是真相,事實真相,我們很難懂。我們看到量子力學研究的報告,這是科 學證明的事實真相,它說什麼?它說這個世間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是假的。我們六根接觸的 ,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覺觸,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是空 ,是了不可得。那這些東西從哪來的?全是從妄想生的。所以他們研究的結論,宇宙之間 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的存在。物質的現象從哪裡來的?從意識產生的,如果沒有意識, 物質現象就沒有了。換句話說,物質現象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從心想生,你心裡不 想,物質現象沒有。現在量子力學家研究的主題念頭,念頭到底是什麼,現在研究這個。 我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什麼是念頭也搞清楚、搞明白了。念頭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 佛法說得清楚!所以二、三十年後,量子力學家肯定,大乘佛教經典是最高的、最圓滿、 最究竟的量子力學。我學佛跟方先生是從哲學入門的;二、三十年之後學佛的人很多,從 科學入門的。它是圓滿的哲學,它是圓滿的科學。「無相之福,其福乃大」,這兩句話說 得好。著相的福,福就限定了,就那麼大,再沒辦法擴大,時間就那麼長,不能隨意延長 ,因為它有限量。為什麼有限量?著相。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的福,大,太大了!   「又《金剛經》曰:若心取相,則為著我」,著了我相,著了人相,著了眾生相,著 了壽者相。壽者相,用現在的話說,時間的觀念,影響有多久的時間。「又云:若菩薩有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上引《金剛般若》皆表取相分別之失」「故 經云:『求出輪迴,終不能得』」。只要你著相,你想超越輪迴沒你的分。但是著相,信 淨土,信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願意往生,肯念這句佛號,決定得生。這叫帶業往生, 真超越了。希望同學們牢牢記住,你的福報無量無邊,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兌現了。今天時 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只要你著相,你想超越輪迴沒你的分。 但是著相,信淨土,信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願意往生,肯念這句佛號,決定得生。 這叫帶業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 -- 無瞋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 -- 拾得‧普賢菩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02553244.A.A61.html

08/13 06:52, , 1F
阿彌陀佛
08/13 06:52, 1F

08/13 12:40, , 2F
阿彌陀佛!
08/13 12:40, 2F

08/13 18:58, , 3F
阿彌陀佛
08/13 18:58, 3F

08/13 20:17, , 4F
南無阿彌陀佛
08/13 20:17, 4F

08/13 22:23, , 5F
阿彌陀佛!
08/13 22:23, 5F

08/13 22:34, , 6F
阿彌陀佛!
08/13 22:34, 6F

08/13 23:31, , 7F
南無阿彌陀佛
08/13 23:31, 7F

08/14 03:49, , 8F
阿彌陀佛
08/14 03:49, 8F

08/14 16:15, , 9F
阿彌陀佛
08/14 16:15, 9F
文章代碼(AID): #1PZoISfX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