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修道次第與證果

看板Buddhism作者 (Yogi)時間7年前 (2016/07/14 03:57), 7年前編輯推噓6(6011)
留言17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開始主題以前,首先,要先釐清的一點是,就南傳上座部佛教來說,證果並不是一件神 秘而不可以說的事情。 在南傳比丘戒中,與談論證果相關的戒律大致有2條: 1-不實自稱有上人法:任何比丘沒有證知而聲稱自己有超越凡人的法、足堪聖者的知識和 洞見,也就是未證果而言證,這是最重的四條驅擯之罪之一。 2-實證得聖法而告訴未受戒者:如果任何比丘告訴未受具足戒的人證得上人法,即使是真 的,犯懺悔。 從以上可以看出,在南傳上座部佛教中對於證果的態度,並不像北傳金剛經一樣的看法。 證果是自證自知,這是可以說的,但是比丘證果僅限於僧團中談,不能對未受具足戒者說 所以問題來了,那為什麼大家會知道比如雷迪尊者、馬哈希尊者、隆坡田尊者等人是證果 聖者呢?大致上有兩種可能: 1-戒律禁止比丘自己對未受具足戒者說已證果,但是沒有禁止第三方,也就是其它比丘對 未受具足戒者說,這是第一種傳出消息的途徑。比如說 #1Aa9FDkE (Buddhism) 這篇論文 就明確地談到一位受訪者比丘完成了十六觀智的修行,這基本上就是至少初果以上的意思 (詳後述)。所以估計論文的作者應該也是一位出家眾。又比如說孫倫禪師證果基本上也 是先在僧團間傳開消息,經過許多當代大師的交互詰問確認,這個消息才普傳於世。 2-間接隱晦的方式。據說教導馬哈希尊者禪修的根本明昆尊者是一位至少三果以上的聖 者。因為某一次大眾要求他開示禪修的修道次第,於是他說:「那麼就我修到哪 裡講到哪裡。」於是在那次開示中他從最初階的觀智,一路講到三果。所以大家就認 為他至少有三果以上的修證。 所以什麼是證道果呢?這在十六觀智來說,就是指第十四觀智-道智、第十五觀智-果智。 以下稍微整理一下從凡夫開始乃至七清淨與觀智的劃分: 七清淨主要是把戒學與定學的戒清淨與心清淨也納入,而觀智則特別是指慧學的進展。 其中有分成十三觀智次第(從生滅隨觀智開始算第一觀智,因為嚴格來說洞見諸法的剎那 生滅,才是真正的毗婆舍那)、十六觀智(大家比較常聽到的),詳細觀智的內容可以去參 考清淨道論或者其它禪師的專著。 七清淨 十六觀智 種姓 1.戒清淨 凡 夫 (持戒清淨) 2.心清淨 ... (包含剎那定、近 行定、安止定等 等,最低標準是 降伏五蓋) 3.見清淨 1.名色分別智 ... 4.度疑清淨 2.緣攝受智 3.思惟智 4.初階的生滅隨觀智 (帶有觀染的) 5.道非道智見清淨 4.進階的生滅隨觀智 ... (知道觀染的過患) 6.行道智見清淨 4.強力的生滅隨觀智 (捨棄觀染後) 5.壞滅智 6.怖畏智 7.過患智 8.厭離智 9.欲解脫智 10.審察智 11.初階的行捨智 ... (菩薩道行者停留於此) 11.進階的行捨智 ... (也被稱為至出起觀智) 12.隨順智 ... (至出起觀智的終點,只 持續一剎那心) 13.種姓智 ... (心第一次取涅槃為所緣, 只持續一剎那心,從此凡 夫種姓轉為聖者種姓) 7.智見清淨 14.道智(須陀洹) 聖者 (只持續一剎那心,作用是 徹底斷除某些煩惱) 15.果智(須陀洹) ... (只生起2或3個果心) 16.省察智 ... 可以看到在行捨智以上,隨順、種姓、道、果的接連發生是很快的。 同時也可以看到在從凡夫開始修道,大概有幾個重大關卡: 1.心清淨-名色分別智 因為要從完全沒有禪修經驗到克服五蓋到清楚觀照到名法色法, 這需要一些工夫累積。 2.生滅隨觀智 這是"真正的毗婆舍那"的開始,並且連帶有觀染的產生 3.行捨智 決定菩薩種姓與聲聞種姓的分水嶺 另外可以注意的一點是,除了行捨智以後邁向道果那些僅住剎那的觀智,行捨智以前的 觀智(包含行捨智),都是在進入觀智以後需要累積努力來圓滿的,所以都有初階進階的 差異。 在完成十六觀智以後,要再向二果邁進,則再從六根門開始觀照名法色法,這時觀智會從 生滅隨觀智開始,繼續順著壞滅智等等一路走向第二次體驗的道智果智,向三果四果也是 一樣的方法。 而在一些純觀路線的禪法傳承(例如馬哈希、正念動中禪),基本上要能獨當一面指導密集 禪修的禪師,大致上都是至少完成十六觀智的修習的,比如說 #1Aa9FDkE (Buddhism) 這 篇論文所說完成十六觀智以後班迪達尊者方才認可教授禪修。在認知到這一點以後,就會 發現其實已親證道果的四雙八輩之士,在南傳上座部佛教來說實在不能算神秘而虛無縹渺 的事物。雖然並不是那種大家都證果的普遍,但至少不是那種可遇不可求的鳳毛麟角。而 因為有這樣的聖僧伽指導,弟子們知道佛陀教導的解脫道是真實的、不是神秘而遙不可及 的。這種信心,就是佛陀在葛拉瑪經最後所說的,雖然我們不能因為是傳統、引經據典、 邏輯、權威就信以為真,但我們知道離貪瞋癡是善的,而我們也當然可以相信已經斷除貪 瞋癡的聖弟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7.8.170.19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68439832.A.46D.html ※ 編輯: yogi (77.8.170.196), 07/14/2016 03:57:39 ※ 編輯: yogi (77.8.170.196), 07/14/2016 03:59:36 ※ 編輯: yogi (77.8.170.196), 07/14/2016 04:10:15 ※ 編輯: yogi (77.8.170.196), 07/14/2016 04:14:14

07/14 04:25, , 1F
07/14 04:25, 1F
※ 編輯: yogi (77.8.170.196), 07/14/2016 04:29:59

07/14 08:19, , 2F
推觀十六觀智
07/14 08:19, 2F

07/14 10:39, , 3F
推~~
07/14 10:39, 3F

07/14 11:27, , 4F
我想很多都誤解金剛經了。金剛經是說: 證果者不作是念我
07/14 11:27, 4F

07/14 11:27, , 5F
得"XXX果"。因為果位與自己都只是因緣所生的假名。不然,
07/14 11:27, 5F

07/14 11:27, , 6F
古代那些禪宗開悟大德說他開悟不也是不如法! 這點很重要
07/14 11:27, 6F

07/14 11:27, , 7F
07/14 11:27, 7F

07/14 11:30, , 8F
很多漢傳信徒的確在此有嚴重誤解。南傳信徒跟著誤解也不
07/14 11:30, 8F

07/14 11:30, , 9F
意外。
07/14 11:30, 9F

07/14 11:30, , 10F
開悟和修得是兩回事啊
07/14 11:30, 10F

07/14 11:32, , 11F
自己是何程度當然自知,只是不會執著,執著的是假的。
07/14 11:32, 11F

07/14 11:34, , 12F
開悟分好幾種,有些真的到了地上的聖境。
07/14 11:34, 12F

07/14 11:38, , 13F
智者大師也在圓寂前說他自己是甚麼階位。重點是不能有據
07/14 11:38, 13F

07/14 11:38, , 14F
此争名求供養的意圖。
07/14 11:38, 14F

07/14 17:36, , 15F
感恩分享,阿彌陀佛。
07/14 17:36, 15F

07/14 17:50, , 16F
謝謝分享
07/14 17:50, 16F
※ 編輯: yogi (77.8.170.196), 07/14/2016 18:27:05

07/14 19:24, , 17F
#1EZi3J4b 七清淨門與禪觀諸境(十六階觀智)
07/14 19:24, 17F
文章代碼(AID): #1NXfqOHj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