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太上感應篇  (第三十六集)

看板Buddhism作者 (不要五四三)時間8年前 (2016/01/30 14:07),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太上感應篇  (第三十六集)  1999/6/2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19-012-0036   各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說到:   【積德累功。】   裡面引用的《了凡四訓》,我們說到「隨緣濟眾」的救人危急。今天接著底下一條是 「興建大利」,凡是有益於社會的,有利益於眾生的,這都是真實的利益。而什麼叫做大 利?這與前面救人危急有密切的關係;換句話說,能夠救濟眾生的危急是大利,能夠防範 種種災害那是大利。幫助眾生一定要懂得防患於未然,如何才真正懂得防患?這要智慧, 要豐富的學識,於是我們就能想到,教育才是最大的利益。從它的成果上來看,在中國古 代,孔老夫子以平民的身分來辦教育,雖然自己一生在物質生活上過的是相當清貧的生活 ,他做的是真正的好事。不但影響當代,影響歷史,一直到今天他的影響力還存在,不但 沒有消失,看樣子逐漸還會擴大。諸位想想,什麼樣的利益能夠影響到千年萬世?再也看 不到了,只有教育才能產生這樣深遠的影響。在古印度,釋迦牟尼佛是個好榜樣,也是從 事於社會教育工作。孔子跟佛陀做的是同樣的一樁事情,影響力同樣的不可思議。因為這 樁事情真正能夠幫助人斷惡修善,破迷開悟,就能夠免除眾生一切災難,天災人禍都能夠 避免。人為的災難說可以避免,大家會點頭,會相信;說自然的災難,我們中國人講天災 ,也能避免嗎?佛家說可以。   為什麼?依報隨著正報轉,人心端正,行為端正,我們的生活環境也跟著端正,這就 是說明天災會隨著人心而產生變化的。眾生不明白這個道理,心裡面思惟的是惡念,造作 的是惡行,就會感召許多的天災人禍。所以要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唯一的辦法就是幫助 眾生破迷開悟。於是我們曉得,這個興建大利最重要的是教育。而這個教育,我們也要用 外國人的話來說,這世人常常迷信,說外國的月亮圓,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能 夠解決二十一世紀問題的,只有大乘佛法跟孔孟的學說」,這外國人講的。我們從這裡就 體會到,唯有佛陀的教育與儒家的教育,能夠建立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最大的利益。誰去做 ?覺悟的人要去做。沒有能力做,有幾個志同道合想學的,教三個人,教五個人,教十個 、八個,都行。只要自己真正明白,全心全力去做,絕不求名聞利養,決定不求自私自利 。我們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鹿野苑,也就教五個人,從五比丘起家的。真正是與人 為善,真正是成人之美,自然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來一起學習。所以世尊當年這個教化,人 數逐漸愈來愈多,我們在經典上讀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世尊教學,學生最盛的時候 有這麼多。   我們看看在中國,歷代祖師的教學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教學的場所沒有一定,要建 一個道場、建一個學校才能教學,太遲了,來不及了!隨時隨處熱心的教導。至於建道場 、建學校,隨緣。真正明白人,真正覺悟的人,無不是一生之中隨緣度日,所以他的心情 清淨自在,這一點很重要。稍稍有一絲毫攀緣的心,有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心,你就有憂慮 。諸位要知道,憂慮是造業,極其微細的念頭都造業,不待行為。我們在前面念過衛仲達 的故事,極其微細的念頭已經造業了。必須把自私自利的念頭從根拔除,純粹只有一個利 益眾生的念頭,利益社會的念頭,這樣才好,我們的修學在這一生才有成就。將來走的時 候,往生的時候,才自在、才瀟灑,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我們要懂這個道理。這是什麼 叫大利益要明瞭。   第七是「捨財作福」。世間人沒有不喜歡財富的,對於財富這樁事情總是覺得愈多愈 好,沒有厭足之時。財積在那個地方,要不知道去用它,那就造業,就是罪過。今天這個 世界還有許多地方,一些人民在飢餓的邊緣上,得不到衣食,我們這裡偏偏在積蓄,讓別 人在挨餓,你說你這修的是福、還是修的是惡?財貨,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要流通,才能夠 利益一切眾生,所以財決定不能積。用完了好,用完了、沒有了是最好,沒有是什麼?清 淨,沒事了,你說那個多自在!財用是因果,愈捨愈多,愈多愈要捨。捨得這兩個字的意 思我們一定要明瞭,這兩個字有兩重意思在。第一個是講因果,捨財是因,得財是果報。 可是財得來之後還要捨,要把你所得到的也捨掉,你智慧就開了。所以捨法得聰明智慧, 捨什麼得什麼,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諸佛菩薩為我們做種種示現,示現裡面最多的、最清 晰的就是布施、就是捨。   在《華嚴經.十迴向品》第六迴向這一章裡面,我們看看,沒有一樣不捨,樣樣都能 施捨,捨得乾乾淨淨,那叫佛,那叫菩薩,那叫真正徹底覺悟的人。迷人患得患失,生活 很可憐,一生生活在得失這個圈圈裡面,你說多可憐;佛菩薩得失的念頭沒有了,念念只 為一切眾生。所以我常說,幫助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服務,可是我相、人相、眾生相、 壽者相你還沒有放下,你還沒有捨棄,你所修的是世間的福報,出不了六道輪迴。如果你 把四相捨掉,像《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發心為 一切眾生服務,無條件的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是出世間的大聖,這個人就是佛菩薩。無 論他所示現的身分是男女老少、是哪一種行業,都是菩薩化身。要懂得捨財作福,財不可 以積,不要怕,我的財都捨掉了,我明天生活怎麼辦?明天生活比今天更好,你不相信有 什麼辦法?你要懂得這個道理,要知道怎樣去做法。   第八條是「護持正法」。正跟邪是對立的,在佛法裡的標準,要是跟宇宙人生真相相 應就叫正法,與事實真相相違背就是邪法。可是這個事實真相不好懂,一切大乘經論裡面 所說的都是宇宙人生事實真相,要常常讀誦。事雖然複雜,也有綱領、也有頭緒可循。《 金剛經》是中國人最喜愛的一部經典,言簡意賅,便於受持讀誦,所以人人喜歡,家喻戶 曉。《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是什麼?真相是沒有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 眾生相、無壽者相」,那是事實真相。你要是執著人、我、眾生、壽者,那就錯了!錯誤 的思想、錯誤的見解就是一切偏邪的根源。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是「夢幻泡影」,現象的 存在是「如露亦如電」,你要把它參透,你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你就得大自在。為什 麼?理明白,理明白心就安,我們常說「心安理得」。心為什麼安?道理清楚了,搞明白 了。《心經》上一開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那個行是什麼?行是生 活行為,生活行為在甚深智慧之中;換句話說,菩薩過的生活是高度智慧的生活,就是《 心經》第一句的意思,過著高度智慧的生活。所以「照見五蘊皆空」,這是通達明瞭宇宙 人生的真相,下面「度一切苦厄」。世間人生活有苦、有災、有難,佛菩薩沒有苦、沒有 災、沒有難。由此可知,苦痛、災難是從迷惑裡面生出來的,自在、真樂是從覺悟裡面得 來的。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體會到護持正法正確的概念。這一句意思很深,我們必須要 多用一點時間來說明,對我們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修行證果有很大的關係。 ................ 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05.55.1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4134071.A.C59.html

10/07 10:46, , 1F
南無阿彌陀佛
10/07 10:46, 1F
文章代碼(AID): #1Mh5CtnP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