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太上感應篇  (第三十五集)

看板Buddhism作者 (不要五四三)時間8年前 (2016/01/29 17:2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太上感應篇  (第三十五集)  1999/6/2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19-012-0035   各位同學,大家好。在「積德累功」末後的這一段,《了凡四訓》裡面說到「隨緣濟 眾」,這句話要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為眾生服務。為眾生服務的事太多,所以他說「其 類至繁」。如果沒有離開我、人、眾生、壽者,《金剛經》上講的四相,「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沒有離開,熱誠為眾生服務,這是世間的聖賢。如果將四相斷了,真 正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這就是佛菩薩,出 世間的大聖。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的,世出世間聖人區別就在此地。可是為眾生服務,他 這裡提出了十個項目,也就是十個綱領,概括了一切服務的事項。   第一個是「與人為善」,起心動念總得以善心待人,以善心來處世,世出世間聖人都 是守住這個原則。縱然對待惡人也是用善心、善言、善行,對待仇敵還是善心、善言、善 行,這才能稱為聖。為什麼?因為人性本來是善的。中國童蒙教學念《三字經》,第一句 就說「人之初,性本善」。他為什麼會作惡?為什麼會跟我們做冤家?這是迷惑,這是誤 會,是不覺。他自己不知道,我們清楚。他以惡心惡行對我,我不可以以惡心惡行待他。 這裡面的道理他不明瞭,我們明瞭。如果常存這樣的善心,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沒有不 能相處的。人不能跟我相處,不要去責怪別人,要回過頭來反省自己,自己如果沒有過失 ,怎麼會與別人不能相處?有些人不明至理,總是把過失推給別人。所以他自己即使認真 修行,精進不懈,也不能證果,甚至於說也不能開悟,原因是自己的業障不能消除,不曉 得自己過失在哪裡。前面說過,要想積德累功,必須要從最難克服的地方下手。這個以善 心、善行對待惡人、對待冤家,這是很難的一樁事情,要從這個地方下手,從這個地方去 做起,我們才真正的回頭,真正覺悟。   第二「愛敬存心」,特別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常常發生誤會隔閡,造成許多 不如意。原因是對待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愛敬的心就沒有了。他不知道虛空法界一 切眾生是一體、是自己,不愛敬別人就是不愛敬自己。佛家講的法身,法身就是虛空法界 一切眾生,你學佛,你發願要成佛,成佛一定要證得清淨法身。你對於不同的族群、不同 的宗教要有分別、要有執著,你永遠不能證得法身;換句話說,你永遠不能圓成佛道,豈 不是害自己嗎?修行先要覺悟,古德教導我們的信解行證,你沒有信解,你的行是盲修瞎 練。自己盲修瞎練自己曉不曉得?不曉得,自己以為修行得不錯,還要教別人。所以佛在 經裡頭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教我們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說不要相信自己的見解 ,不要相信自己的思想。佛說的是真話。什麼時候你可以相信自己的思想、見解?證得阿 羅漢之後,可以相信自己想法、看法沒錯。   阿羅漢是什麼境界?見思煩惱斷了。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我相、人相、眾生 相、壽者相」都沒有了。不但四果羅漢沒有了,《金剛經》上明明告訴我們,初果須陀洹 就沒有了。換句話說,你還有這四相,須陀洹都沒有證得,那麼你的想法、看法不是正確 的,是錯誤的。把錯誤的以為是正確的,正確的永遠跟你遠離,永遠不能證得。所以初學 佛法的人,初學就是指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不能離開佛菩薩。佛菩薩像保母一樣,離 開他就發生問題,就發生危險,甚至於喪失身命,在佛法裡面講喪失慧命。所以古時候人 修行,我們在《高僧傳》看到,在《居士傳》、《善女人傳》裡面看到的,在家、出家修 行人不離善知識。有親近善知識一輩子的,到善知識往生了這才離開,才去教化一方。這 個意義很深、很大,我們要細心體會。   第三「成人之美」,必須要曉得自他不二,眾生有分別心、有執著心,佛菩薩沒有, 覺悟的人沒有。我們在新加坡與其他各個宗教往來,我們熱誠的幫助他們,他們做好事, 我們成就他。有許多人問我,「我們佛教徒捐獻的這些供養,是要為佛教做事情的。法師 ,你為什麼幫助別的宗教?」我說,「我沒有幫助別的宗教。」他說,「你幫助些回教、 印度教、基督教。」我說,「那都是佛教,你有沒有聽說,大乘法裡有一句話說,哪一法 不是佛法?」他點頭,「聽說過。」那基督教也是佛法,天主教也是佛法,伊斯蘭也是佛 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我沒有替外道做事,我替佛教做事。你有這種錯誤的想法、錯誤 的看法,你對於大乘經沒聽懂。佛教我們捨棄妄想分別執著,你還在堅固守住妄想分別執 著,你到哪一天才成為佛弟子?   佛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們都曉得,常常念,掛在嘴邊,可是自己心 量還是一點點大,還是不能容人,我們沒有遵守佛陀的教誨。你們懂得愛護動物,愛護畜 生,難道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你就跟他對立嗎?那個動物眾生也是不同的族群,為 什麼對牠就愛護,對人就不愛護?佛學到哪裡去了?經念到哪裡去了?糊塗到所以然處。 應當覺悟,展開經卷字字句句多想想,要想清楚、想明白。成人之美,這個地方人是廣義 的,十法界一切眾生都包括在其中。只要是人家做的好事,我們見到、聽到,決定沒有嫉 妒,決定不能傷害,要發心隨喜功德,盡心盡力幫助他,成全他就是成全自己,成全自己 的德行,成全自己的性德。   第四「勸人為善」,不但口勸,還要以身勸。口勸是言語,寫成書本、做成文字也算 是口勸。一定要身體力行,要做出好榜樣,身勸。佛在經典裡面常常教導我們,「受持讀 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表演是身勸,要做出個好樣子給人看,給人做榜樣,啟發人 學習的意願。   第五「救人危急」,這裡面所講的每一條,意思都無盡的深廣,災難現前了,救援已 經來不及,所以救人危急要懂得防患於未然。危急是從什麼地方產生的?都是從造作惡業 產生的。救人危急真正要緊的事情就是要教導他斷惡修善,轉迷為悟,危急才能真正消除 。可是你想想看,教人斷惡修善,自己要不能斷惡修善,人家怎麼會相信?勸別人轉迷為 悟,自己還迷惑顛倒,別人怎麼會覺悟?所以,諸佛菩薩一切都從自己做起,他教我們放 下名聞利養,他自己真做到,三衣一缽,遊化人間,真正做到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看 到這個樣子做何感想,有沒有在這個樣子形象上覺悟過來?真正覺悟過來,一定會歡歡喜 喜效法、學習,這是覺悟。如果還做不到,沒覺悟,不但沒做到,念頭還沒轉過來。頭一 樁事情念頭轉過來,然後在事相上就不難做到。我們也有一些同修很想學菩薩行,很想修 菩薩道,可是怎麼學習都學不像,原因在哪裡?念頭沒轉過來,還是一個凡心,還是一個 迷心,依舊生活在情執之中,沒覺悟!所以學起來非常辛苦、非常困難,容易退轉,道理 在此地。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諸佛菩薩的示現,總是以講經說法為第一個形象。講經說法 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悟了以後什麼事都好辦。沒悟,難,太難太難!所以佛法 ,不但是禪宗,教下也是如此,悟後起修。沒悟修什麼?唯獨淨宗特殊,淨宗是解行同時 並進。其他法門裡面都是悟後起修,不悟沒有下手之處。淨宗的殊勝,就是不悟,這一句 「阿彌陀佛」也可以老實念,一面念佛,一面求覺悟,雙管齊下,這在無量法門裡面唯此 一門,所以稱為教外別傳。不是說念佛人就不要求覺悟。尤其是要發心弘法的人,不覺悟 拿什麼弘法?拿什麼教人?所以覺悟是非常重要。真正覺悟,危急才能夠離開,你也有能 力救人危急。這個十句我們講了一半,時間就到了,今天就講到此地。 ....................... 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4.210.2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4059500.A.05E.html

01/29 20:39, , 1F
南無阿彌陀佛!
01/29 20:39, 1F

10/07 09:59, , 2F
南無阿彌陀佛
10/07 09:59, 2F
文章代碼(AID): #1Mgo_i1U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