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雜阿含573經 事蹟/質多羅引導老友證悟

看板Buddhism作者 (阿建)時間8年前 (2015/12/30 22:51), 8年前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址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73.htm 北傳:雜阿含573經 南傳:相應部41相應9經 檢索 關涉主題:事蹟/質多羅引導老友 (01/17/2014 18:00:53 更新) 雜阿含573經[正聞本1649經/佛光本572經](質多羅相應/雜因誦/弟子記說)(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菴羅林中。   時,有阿耆毘外道是質多羅長者先人親厚,來詣質多羅長者所,共相問訊,慰勞已, 於一面住。   質多羅長者問阿耆毘外道:   「汝出家幾時?」   答言:   「長者!我出家已來,二十餘年。」   質多羅長者問言:   「汝出家來過二十年,為得過人法究竟知見安樂住不?」   答言:   「長者!雖出家過二十年,不得過人法究竟知見安樂住,唯有裸形、拔髮、乞食, 人間遊行,臥於土中。」    質多羅長者言:   「此非名稱法律,此是惡知,非出要道,非曰等覺,非讚歎處,不可依止。唐名出家 ,過二十年,裸形、拔髮、乞食,人間遊行,臥灰土中。」   阿耆毘問質多羅長者:   「汝為沙門瞿曇作弟子,於今幾時?」   質多羅長者答言:   「我為世尊弟子,過二十年。」   復問質多羅長者:   「汝為沙門瞿曇弟子,過二十年,復得過人法勝究竟知見不?」   質多羅長者答言:   「汝今當知!質多羅長者要不復經由胞胎而受生,不復增於丘塚,不復起於血氣,如 世尊所說五下分結,不見一結而不斷者,若一結不斷,當復還生此世。」   如是說時,阿耆毘迦悲歎涕淚,以衣拭面,謂質多羅長者言:   「我今當作何計?」   質多羅長者答言:   「汝若能於正法律出家者,我當給汝衣鉢、供身之具。」   阿耆毘迦須臾思惟已,語質多羅長者言:   「我今隨喜,示我所作。」   時,質多羅長者將彼阿耆毘迦,往詣諸上座所,禮諸上座足,於一面坐,白諸上座 比丘言:   「尊者!此阿耆毘迦是我先人親厚,今求出家作比丘,願諸上座度令出家,我當供給 衣鉢眾具。」   諸上座即令出家,剃除鬚髮,著袈裟衣。    出家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出家增進學道,淨修梵行,得阿羅漢 。 相應部41相應9經/裸行者迦葉經(質多相應/處篇/弟子記說)(莊春江譯)   當時,出家前是屋主質多朋友的裸行者迦葉抵達麻七迦三達。   屋主質多聽說:   「出家前是我們朋友的裸行者迦葉抵達麻七迦三達。」   那時,屋主質多去見裸行者迦葉。抵達後,與裸行者迦葉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 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屋主質多對裸行者迦葉這麼說:   「大德!迦葉出家多久了呢?」   「屋主!我出家三十年了。」   「大德!在這三十年,你有任何足以為聖者智見特質的過人法被證得與樂住嗎?」   「屋主!在這三十年,我沒有任何足以為聖者智見特質的過人法被證得與樂住,只有 裸行者、剃頭、清理座位的刷子。」   當這麼說時,屋主質多對裸行者迦葉這麼說:   「實在不可思議啊,先生!實在未曾有啊,先生!對法善說的情況,確實是三十年 沒有任何足以為聖者智見特質的過人法被證得與樂住, 只有裸行者、剃頭、清理座位的刷子。」   「而,屋主!你作為優婆塞已達多久了呢?」   「大德!我作為優婆塞已達三十年了。」   「屋主!在這三十年,你有任何足以為聖者智見特質的過人法被證得與樂住嗎?」   「大德!我怎會沒有呢!   大德!只要我願意,從離欲、離不善法後,我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 的初禪;大德!只要我願意,以尋與伺的平息,……(中略)我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 ,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大德!只要我願意,以喜的褪去……(中略)我進入後住於[ 這聖弟子宣說:『他是平靜、專注、住於樂者』的]第三禪;大德!只要我願意,以樂的 捨斷……(中略)我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禪。   又,大德!如果我比世尊先死,如果世尊對我記說:『沒有那屋主質多會再來這世間 的束縛結。』這並不驚奇。」   當這麼說時,裸行者迦葉對屋主質多這麼說:   「實在不可思議啊,先生!實在未曾有啊,先生!對法善說的情況,確實是這麼足以 為聖者智見特質的過人法被白衣在家人證得與樂住。   屋主!願我得在這法、律中出家,願得受具足戒。」   那時,屋主質多帶著裸行者迦葉去見上座比丘們。抵達後,對上座比丘們這麼說:   「大德!這位裸行者迦葉出家前是我的朋友,請上座們使他出家,使他受具足戒,我 將會熱心提供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   裸行者迦葉得在這法、律中出家,得受具足戒。   已受具足戒不久,當尊者裸行者迦葉住於獨處、隱退、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 不久,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那善男子之所以從在家而正確地出家,成為 非家生活的梵行無上目標,他證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 樣[輪迴]的狀態了。」 註解: 1.「究竟知見;勝究竟知見;勝妙知見(SA);差降聖知聖見(MA)」, 南傳作「足以為聖者智見特質」,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在理解與眼光上足以為 高潔者之區別(特性)」 (distinction in knowledge and vision worthy of the noble ones)。 「差降」或可解讀為「差別的;不同程度的」。按:這裡的「見」(dassanaṃ)為 名詞「看見」(動詞dassati),指義理的看見(認識到;領悟到),與觀念、見解的「見」 不同。 2.「五結(AA);五下結(DA);五下分結」(pañcannaṃ orambhāgiyānaṃ saṃyojanānaṃ),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五種較低拘束」(the five lower fetters)。「五下分結」 即「有身見、戒禁取、疑」(三結)加上「欲的意欲(貪)、惡意(瞋)」。 個人感想: 南傳經文:「實在不可思議啊,先生!實在未曾有啊,先生!對法善說的情況,確實是 三十年沒有任何足以為聖者智見特質的過人法被證得與樂住, 只有裸行者、剃頭、清理座位的刷子。」 感覺上,這段經文比對 北傳經文比較合理,因為若是 法被善說, 語意上:應該是要很快證悟才是 經文部分:可以發現,佛教還是會重視 成本效益 的 如果依止外道 出家了三十年,還一無所得,真的是要想想 怎麼做比較好, 而不是重複一樣的動作,不在正法下修行,依然不能證悟 而在古印度時期,還有一點令人驚奇,就算是在家人,只要照著世尊的教誨 一樣可以證悟,這點 我想在印度那以出家人(包括佛教與外道) 為貴的社會中,是特別的 -- 南傳經文部份由巴利文翻譯為中文,與北傳經典做為對照,提供眾版友多面向學習參考。 莊師兄的翻譯為了忠於巴利文語法,採「直譯」原則。 以此PO的佛經,感念曾在佛版的AHJKL師兄對我的鼓勵與關懷, 與他曾經對於佛法做出的努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3.209.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1487074.A.40B.html

12/31 08:51, , 1F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2/31 08:51, 1F

12/31 13:22, , 2F
禮敬世尊,阿羅漢,全正覺者。
12/31 13:22, 2F
※ 編輯: Samus (140.123.209.14), 01/29/2016 03:25:51
文章代碼(AID): #1MW-zYGB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