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了凡四訓》: 什麼是善 ? (論半滿)-6下

看板Buddhism作者 (南無阿彌陀佛)時間9年前 (2015/03/14 18:50), 9年前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了凡四訓 》 淨空法師 《 半滿篇 》 【 又為善而心不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於善。雖終身勤勵。止於半善而已。 譬如以財濟人。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淨 則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雖黃金萬鎰。福不滿也。 此又一說也。 行善,不分別、不執著,所行之善,則所作一切都是圓滿的善。若是著相修善,就是 一生勤奮勉勵修積,還是半善而已。什麼原因?善心裡夾雜著執著,所以善功不純,只得 個半善而已。譬如,修財布施,內不執著有我。若執著有「我」,這個心就不真不純。 外不執著能受布施的人。若永遠不忘某人接受了我們的布施,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 把純善之心破壞了。 「三輪體空」,不執著布施多少錢財,做再多的善事都不要放在心上,忘得乾乾淨淨。 基本道理就是「一心清淨」,一心是真心,一心沒有界限,等虛空遍法界,絲毫之善皆與 心量一樣大。所以,一斗米的布施能種無量無邊的福報,一文錢的布施可以消千劫之罪。 假如沒有忘我,也沒有忘他,也沒有忘記所做的好事,雖然布施很多錢財,得的是半福, 而非滿福。這又是一種說法。 人能夠做到不著相,就是菩薩。《金剛經》云:「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菩 薩。」菩薩與非菩薩的差別,就在此地。你心裡還有我、還有人、還有是非,你是凡夫。 心裡沒有我、人、眾生、壽者(時間的觀念)的種種分別、執著,就是菩薩。我們要努力 提高自己的境界,境界愈高,修福愈容易。要想提高境界,必須從斷惡做起,惡斷得乾淨 ,果報就殊勝圓滿。 對於「半」與「滿」,這一段才講得究竟圓滿,但是這不是我們能做到的。由此可知 ,我們講半講滿還是有等級的,不能一概而論。如果用此地這個標準,前面所說的滿都是 半,都不是真正的圓滿,到「三輪體空」才是真正圓滿。 誰能做到「三輪體空」?法身菩薩。不但六道眾生做不到,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也 做不到。為什麼?人不能無心。換言之,心中有妄想、分別、執著,就達不到這個標準。 這個標準是法身菩薩的標準,我們知道了也有好處,行善就不會自以為滿足,無論積多大 的功德都還不夠多,這才肯認真努力發憤修善。明白此理,才知道諸佛菩薩的善行念念圓 滿,無論他修的善事是大、是小,無一不圓滿。因為諸佛菩薩用真心,真心本性行事無一 不圓滿,道理在此地。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佛,要發願作佛的道理。 新加坡有一位許哲居士,一百零二歲了,身體健康,一生修布施。她布施 的財物不多,她天天為一些老人、病人服務,她不知道有自己,也不會把受她恩惠的人放 在心上,也沒有想「我今天做多少好事」,心地真誠清淨慈悲,真正做到了「三輪體空」 ,所以她得的是滿善,果報殊勝。 有很多人不明事理與真相,認為我都布施掉了,明天怎麼辦? 誰肯布施我? 所以, 他念念不忘「我」,就不敢真的放下;就算放下,也只放下一半。所以,他修的善只有半 善,不能達到滿善。當然他的果報只能得到一半,不能達到圓滿。這個道理了解得不夠透 徹,行善不徹底,要想希求圓滿的果報,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一生的財富從哪裡來的?得財富是果報,果必有因。財富的因是財布施,愈施愈多 。布施是種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種得多,收穫一定多,這是一定之理。所以 ,愈肯施財的人,他的財源滾滾而來。 但是心要真,不是為祈求發財而布施;要是為求發財而行布施,這是因地不真。會不 會發財?會發,但是不多,只比布施出去的多一點點,就是加一點利息而已。如果不為發 財而財施,果報就厚了。財來了,絕不自己享受,救濟一切苦難的眾生,這個果報愈來愈 殊勝,決不在人間,在天上、在華藏世界、在極樂世界。 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財富、聰明、健康長壽都是果報,所以要 懂得修因,「因」要純正才能得到殊勝的果報。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249.1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26330212.A.FA1.html ※ 編輯: Bonaqua (106.1.249.170), 03/14/2015 18:57:25

03/14 19:36, , 1F
隨喜讚嘆大德能發心宣講了凡四訓 道理雖淺不易行
03/14 19:36, 1F

03/14 21:37, , 2F
阿彌陀佛!
03/14 21:37, 2F

03/14 22:07, , 3F
阿彌陀佛
03/14 22:07, 3F

03/14 22:55, , 4F
阿彌陀佛
03/14 22:55, 4F

03/15 17:43, , 5F
阿彌陀佛!
03/15 17:43, 5F

03/15 22:42, , 6F
南無阿彌陀佛
03/15 22:42, 6F

03/15 23:45, , 7F
阿彌陀佛
03/15 23:45, 7F
文章代碼(AID): #1L119a-X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