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了凡四訓》: 什麼是善 ? (論半滿)-6上

看板Buddhism作者 (南無阿彌陀佛)時間9年前 (2015/03/14 18:10), 編輯推噓8(800)
留言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了凡四訓 》 淨空法師 《 半滿篇 》 【 何謂半滿。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書曰。商罪貫盈。 如貯物於器。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此一說也。】 何謂半滿? 《易經》曰:「善不積,就不足以成就名望;惡不積,就不足以敗壞聲譽。」 《書經》說:「商朝末年造的罪孽太多,所以武王起義滅了殷商。」 這好比儲藏東西在器皿中一樣,我們常常累積,它很快就滿了。若是懈怠,不常積存 ,就不會滿。這是「半善」、「滿善」的一種說法。 因此,善一定要勤積,就會圓滿。若是懈怠,偶爾遇到才行一點善,並不是把心放在 利益一切眾生上,所做的善只有半善,不能做到圓滿。 【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無財。只有錢二文。捐而與之。主席者親為懺悔。 及後入宮富貴。攜數千金入寺捨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因問曰。吾前施錢二文。 師親為懺悔。今施數千金。而師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雖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親懺。不足報德。 今物雖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懺足矣。此千金為半。而二文為滿也。】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女子到寺廟裡想發心供養,而身上只有兩文錢,她就把這兩文錢都 拿出來供養寺廟,住持和尚親自為她誦經懺悔。過了幾年,這個女子被選入宮廷做了嬪妃 ,享受人間的富貴。她帶了數千銀兩再到寺廟來供養布施,而住持和尚只命他的徒弟為她 迴向。 因此,這個女子就問:「為什麼我窮的時候,只布施兩文錢,師父親自為我懺悔。 今天我帶了幾千銀兩來供養,反而不親自為我迴向?」老和尚說:「從前妳到廟裡來燒香 拜佛,供養兩文錢,妳的心真誠,我不親自給你懺悔,不能報妳的德。今天妳帶的供養雖 然豐厚,但是妳的心不像從前那樣真切,所以我讓我的徒弟給妳懺悔就可以了。」 因此,心真誠,布施雖少,得的善福是圓滿的。做了嬪妃,免不了帶著富貴貢高傲慢 的習氣,心不真誠,德就損了,所以實際上修的福是半善而已。 【 鍾離授丹於呂祖。點鐵為金。可以濟世。呂問曰。終變否。曰。五百年後。當復本質。 呂曰。如此則害五百年後人矣。吾不願為也。曰。修仙要積三千功行。汝此一言。 三千功行已滿矣。此又一說也。】 「鍾離」,漢鍾離,八仙之一。 漢鍾離要傳授呂洞賓「點鐵為金」的法術,可以救濟貧苦窮人。 呂洞賓問:「我把這個鐵變成金,還會不會還原?」 漢鍾離說:「五百年之後,還會還原。」 呂洞賓說:「如此則害五百年後的人,我不願意做這樣的事。」 漢鍾離說:「修仙要積三千功行,你這一言,三千功行都已圓滿了。」 此地講「半善」與「滿善」,舉了三個例子,也就是三種說法。所以,我們自己要想 一想,我們修善積德到底是滿善還是半善? 現前得的果報是圓滿的,還是有欠缺的? 學佛人一般本質都好,心都好,非常可惜他沒有這個智慧,沒有這個見識,所以,在理論 和方法上有了偏差,往往修善得的果報不圓滿,道理都在此地,我們不讀這些書,怎麼能 想得到呢 ? 希望我們念了之後,回過頭來想想自己,一生所作所為,應該得什麼樣的果報。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249.1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26327849.A.52B.html

03/14 19:19, , 1F
阿彌陀佛
03/14 19:19, 1F

03/14 19:25, , 2F
隨喜讚嘆 以前讀過 今日一讀更加深刻
03/14 19:25, 2F

03/14 21:35, , 3F
阿彌陀佛!
03/14 21:35, 3F

03/14 22:08, , 4F
阿彌陀佛
03/14 22:08, 4F

03/14 22:50, , 5F
阿彌陀佛
03/14 22:50, 5F

03/15 00:30, , 6F
阿彌陀佛
03/15 00:30, 6F

03/15 17:38, , 7F
阿彌陀佛!
03/15 17:38, 7F

03/15 22:37, , 8F
南無阿彌陀佛
03/15 22:37, 8F
文章代碼(AID): #1L10afKh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