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相應部‧因緣篇‧無始相應

看板Buddhism作者 (Awareness)時間9年前 (2014/12/24 01:1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聖法大長老開示】對於輪迴的悚懼 於2011年11月23日 在《相應部‧因緣篇‧無始相應》裡,佛陀如此教導: 「諸比庫,在此長時,很難找到先前不是母親的有情。這是什麼原因呢? 諸比庫,此輪迴是無始的…諸比庫!在此長時,很難找到先前不是父親的有情… 在此長時,很難找到先前不是兄弟的有情…在此長時,很難找到先前不是姊妹的有情…」 在漫長的生死輪迴裡,很難找到一個眾生不曾當過我們的母親、父親,或兄弟姊妹, 我們在漫長的生死輪迴裡已經受過種種的苦,所以我們應當有悚懼心, 來解脫這漫長的輪迴。 佛陀如此地告誡弟子們,使他們能精進地修行並體證道果。 我們的周遭有許多眾生、動物,他們都曾經是我們的親屬,如今他們正在動物的世界裡, 處在痛苦的狀態。 同樣地,我們也曾經在這漫長的輪迴中受過種種的苦,因此我們應該培育善行, 以善的生命來圓滿我們的波羅蜜。 在古代的斯里蘭卡,有一戶農家裡有五個成員:父親、母親、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而長子出家成為比丘,他的修行非常好,並體證了阿拉漢道果。 父親有一塊稻田,經常在田裡工作,他所有的時間都只是做這些農事, 沒有什麼特別的善行。 母親大多數的時間都只留在家裡煮飯及做家務,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善行。 妹妹只顧著照顧自己的美貌與打扮,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善行。 弟弟則在田裡,幫忙父親耕田。 經過一段時間,父親因為疾病而去世,投生為一隻豬,由於當農夫時很執著那塊稻田, 所以那父親投生為野豬後,還是經常到田裡去吃稻米,去田裡巡察, 這是他的習慣。母親死後投生為一條蛇,由於對房子的執著, 也是經常在房屋的附近出現。 妹妹也因為疾病而去世,投生為一隻青蛙,她也對房子相當地執著, 所以也經常在房屋的附近出現。 由於他們生前對於這個環境與人事物都相當執著。 有一天,蛇(前世的母親),在房子附近看見青蛙(前世的女兒),它抓到青蛙, 就把那青蛙吃掉了。 不久,那頭野豬(前世的父親),看見了蛇,也把蛇給吃了。 後來,弟弟發現野豬每天都來侵損他的稻田,便生起了嗔惱,決定埋伏在田裡, 設計把野豬給殺掉。 殺死野豬後,弟弟把野豬帶回家,並且想起了哥哥。 他想著:「如果哥哥來到家裡托缽乞食,就可以供養哥哥豬肉了。」 在寺院裡的哥哥運用神通觀照後,知道弟弟已經殺死了野豬並打算烹煮來供養給他時, 就徒步走來到家裡托缽。 正在燒開水的弟弟一見到哥哥後,便說: 「請等一等!尊者,我想做一些新鮮的食物供養您。」 這位尊者便指示弟弟,先把那豬的肚子剖開。 當豬的肚子剖開後,弟弟見到裡面有一條蛇。 過後,尊者又指示弟弟,把蛇拿出來,並把蛇的肚子剖開。 當蛇的肚子剖開後,他們見到裡面有一隻青蛙。 尊者問弟弟:「你是否知道,這些動物是誰?」弟弟回答說不知道。 尊者便說:「這頭豬是你的父親,蛇是你的母親,青蛙是你的妹妹。 你的父親因為沒做什麼善行,只是一直在稻田裡,所以投生為稻田附近的一隻豬。 你的母親,也因為沒做什麼善行,所以投生為蛇; 你的妹妹也投生為一隻青蛙。 現在,你想要先吃你父親、你母親還是你妹妹的肉呢?」 當時,弟弟心中生起了悚懼心,瞭解漫長輪迴是極苦的,於是便開口想要跟隨尊者出家。 他先恭敬地把豬、蛇和青蛙的屍體埋好,然後就到寺院裡出家了。 由於,他的巴拉密很強,修行非常精進,於是也體證了阿拉漢道果。 另外,還有一個關於舍利弗尊者的故事。 佛陀時期,舍利弗尊者曾觀照自己的過去世,他發現自己, 曾經培育了四種非常重要的素質: 第一、他決意不會對任何人生起妒忌心; 第二、他決意不會對任何人生起嗔恨心; 第三、他決意不再飲酒; 第四、他決意不會執著任何人。 第一個決意,是因為舍利弗尊者的過去有一世,是一位國王。 釋迦菩薩(佛陀的前世),當時是他的宰相。 有一次,王后試圖要引誘這位宰相,但是宰相拒絕了王后,王后很生氣, 就在國王面前誣謗宰相,說宰相試圖強暴她。 國王沒有經過調查,就下令要殺宰相。當時,宰相宣稱他的清白,說: 「現在我表明我的清白,如果你要,你可以殺了我。」 後來,國王明白他是清白的,便下令釋放宰相。 隨後,他觸碰大地並且決意,未來將不會妒忌任何人。 第二個決意,在輪迴裡不對任何人起嗔恨心。 原因是因為舍利弗尊者,過去有一世修習慈愛七年,直到證得慈心禪那。 後來,他投生在梵天界長達八大劫,後來又投生為帝釋天王三百次, 過後又投生為轉輪王五百次,這都是因為慈心的善業。 當他觀照過去世,見到慈禪善業的果報時,他做了決意,不再對任何人起嗔恨心, 直到證得阿拉漢道果。 第三個決意,是因為舍利弗過去有一世,他是一位國王。 有一天,這位國王在喝醉酒後失去理智,殺死了親生兒子; 這是因為酒後而失去正念,後來他觸碰大地並且決意,未來將永遠不再飲酒。 第四個決意,是因為舍利弗過去有一世是一位國王, 他有一個兒子因為某些強大的惡業,在很年輕時就去世了。 當國王聽到這個消息時,非常地傷心。 但是當他省思後,他發現自己的悲傷是來自於執著,於是他作了決意,不再執著任何人。 佛陀曾經教導我們,要到四個聖地去禮拜,以幫助我們生起悚懼心。 第一個聖地是佛陀出生的地方——藍毗尼園; 第二個聖地是佛陀覺悟的地方——菩提迦耶; 第三個聖地是佛陀初轉法輪的地方——鹿野苑; 第四個聖地是佛陀入般涅槃的地方——拘尸那羅。 到這些地方朝聖是很好的,至少一生之中要去過一次。 所有過去和未來的諸佛,都會在同一個地方成佛,那就是菩提迦耶; 也都會在同一個地方初轉法輪,那就是鹿野苑。 所以到聖地朝聖也可以支援我們的禪修,例如禪修時,回憶自己曾經到菩提迦耶朝聖, 就好像自己就在菩提迦耶禪修一樣。 有些願望也可能在聖地實現,例如有些生病的人,願望可能會實現。 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在家居士的。 他的女兒是個啞巴,不會說話。 有一天他到聖地朝聖,並為他的女兒祈福,希望以到菩提迦耶朝聖的功德, 能讓女兒復原,當他還在印度的時候,就收到訊息,他的女兒會說話了, 直到今天,她還會說話。 因此,有些願望能實現,有些則無法實現,這決定於個人過去的業、信心和其他原因。 佛陀在拘尸那羅入般涅槃,但他的威力和美德依然存留在世間。 這就是我們還可以培育善的素質並依循佛陀教法的原因,因 為佛陀的威力依然存在世間。 在此,祝願大家都能培育善法,直到證得聖道聖果! ——斯里蘭卡聖法大長老開示 2011年11月23日 問答:一、請問大長老,在色界梵天中的每一層天又分為幾個分界? 為什麼每一層天有不同的分界?一個人要如何能投生到那裡去呢? 聖法大長老回答:色界的梵天有四層,即:初禪天、第二禪天、第三禪天、第四禪天。 初禪天、第二禪天、第三禪天各有三層,而第四禪天則有七層。 在初禪天中有三層,即: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每一禪天的不同分界,是取決於禪修者禪那的定力程度。 如果他初禪的定力是較弱的,但在臨終前有入定,就會投生到較低的梵眾天; 如果他初禪的定力是中等的,在臨終前有入定,就會投生到中等的梵輔天; 如果他初禪的定力很強,在臨終前有入定,就會投生到最高的大梵天。 這些區分取決於禪修者禪那的定力,以及五自在為低等、中等或高等。 如果禪修者初禪的五自在很熟練,要入定就入定,就是比較高的層次, 就能投生到最高的大梵天; 如果五自在是中等的,還是可以要入定就入定,但沒有那麼好,就會投生到梵輔天; 如果五自在不是很好,但還是可以入定,就會投生到最低的梵眾天。 二、請問大長老,在三十三天和兜率天裡有禪修的天神,他們如何在那裡修行? 誰是他們的老師?要怎麼樣才能投生到三十三天或兜率天成為禪修的天神? 聖法大長老回答:欲界天共有六層,天神大多數的時間都在享受欲樂, 只有少數的天神才會想要禪修,這是因為他們過去世的經驗就有禪修, 所以他們到了天界還是想要修行。 在天界有些地方是空曠無人的,要禪修、打坐的天神,就可以到這些空曠無人的地方, 也有一些天神會到喜馬拉雅山的森林裡禪修,在天界是沒有禪堂的。 他們在天界有兩種獲得禪修指導的方法,第一種是來自於他們投生到天界前, 過去世的修行經驗,他們憶起過去的修行經驗,就可以繼續在天界修行。 第二種方式是天界有一些天神已經證得聖道聖果,由於這些經驗,他們可以教導佛法 ,這些天神就可以教禪,想學習的天神們就可以向這些天神學習。 此外,在淨居天中,也有一些梵天神會到欲界天來教導佛法, 以及教導其他天神如何禪修。 所以有些淨居天的梵天神,以及其他天界已經證得聖道聖果的天神, 也可能來到欲界天,以他們的經驗來教導佛法,並教導其他天神禪修。 關於如何投生成為禪修的天神?如果他想要投生為禪修的天神, 他在臨終之前要累積很多善業,例如一個人如果已經有了禪定, 但臨終時沒有證入安止定,而是證入近行定,這個定力的力量, 就可以讓他投生到欲界天,成為一個禪修的天神。 另外一種方式是,如果一個人已經累積了很多的善業,他也可以投生到天界, 成為一位禪修的天神。 從前在印度,有一個女子名叫果彼卡, 她是一位佛教的近事女(即在家女居士);她經常供養三位比庫,並護持他們的修行,這 三位比庫都有證得初禪,但臨終前並沒有進入安止定,只是進入到近行定, 所以死後就投生到四大王天。 果彼卡近事女,因為累積了很多善業,並發願要投生為男性天神, 臨終前她憶起自己的許多善業,由於這些功德的力量, 她投生到更高的天界——欲界天的三十三天,成為一位名叫果巴卡的男性天神。 有一天,這位果巴卡天子見到這三位比庫投生在四大王天,就想幫助他們, 使他們生起悚懼心,希望他們快點禪修。 因為他的幫助,他們憶起自己過去修過禪定,其中兩位修行後很快證得初禪, 並繼續修到三果,後來投生到淨居天。 所以,天界的天神也是可以禪修的,但他們需要悚懼心,才會去修行。 三、請問大長老,是否鼓勵學生禪修之前先去學習阿毘達摩、《清淨道論》等, 如果一個人懂太多理論,是否會影響禪修? 聖法大長老回答:一個人學習阿毘達摩、《清淨道論》或經藏, 如果不是在禪修的時候還一直繼續思維那些理論,一般上不會造成任何障礙。 但是如果禪修的時候還一直思維那些理論,就會造成許多干擾。 最好是在禪修的時候放下理論,只是專心安住在自己的禪修業處,就不會有干擾。 其實這些理論對於禪修者修到名色法時是非常有幫助的, 但是對於有些禪修者只是思維理論,而不把心放在禪修業處,就會干擾禪修。 如果一個人沒有學習那些理論,只是跟隨導師的教導,正確地精進禪修, 他的修行是不會有困難的。 所以學習過理論的人,在禪修的時候須放下這些理論的思維。 四、請問大長老,常聽有人修行或禪修修到走火入魔或瘋掉, 在我們未來修行時,要如何避免掉進這種狀況呢? 聖法大長老回答:禪修時有兩種發瘋的情況: 第一種是禪修者原本就有精神狀況(放下下貪嗔癡),禪修時就發瘋了。 第二種是因為禪修者沒有聽從導師的教導,以自己的方法、自己的想法去修行, 當他得到定力時,可能不能控制他的定力,這稱為禪那的混亂。 要避免這種問題,最重要的是要跟隨導師的教導,正確的修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84.3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19354859.A.B4E.html
文章代碼(AID): #1KcQBhjE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