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如何面對毀謗 忍惡無瞋--惟覺老和尚

看板Buddhism作者 (Aaron)時間10年前 (2014/06/23 20:01), 10年前編輯推噓12(1201)
留言13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如何面對誹謗--忍惡無瞋 http://blog.udn.com/arongshu9/6683724   委屈惱恨、忿懣不平,是一般人遭受誤會冤枉、誣謗陷害時會有的反應。   《了凡四訓》云:「聞謗而不怒,雖讒燄薰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 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   佛法更告訴我們:「煩惱以忍辱為菩提,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忍惡無瞋--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撓亂者,汝自禁息,當無瞋責。彼 來惡者而自惡之。」此章要旨,一為「忍惡」,二是「無瞋」。一個人能忍惡,必能夠達 到無瞋、無懼,令身心時時安詳自在。 忍者無惡 必為人尊   所謂「人有二十難」,其中之一為「被辱不瞋難」,也是講一個「忍」字。所謂「一 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心,使我們的心裡得不到寧靜,乃至波及周遭的人。忍耐是 做人做事的根本,不論多麼聰明、有才幹,如果遇事不能忍,時時心生煩惱,不但事情很 難成就,生活也是障礙重重。忍,包含了定力與智慧,不僅能自安、除惡,亦能處事圓融 ,為人敬重。真正的「忍」是要安忍這念心,達到忍心不動,是為究竟。雖無法立刻達到 寂滅忍,可藉種種方便:稱念佛名、打坐、誦經……收攝身口意三業,漸能體悟心性,達 到寂然不動、無諍無我的境界。   因此,佛陀教導我們,行善之時,若惡人故意來擾亂,應當臨危不亂,他動我不動、 他亂我不亂、他罵我不罵,既不面紅耳赤地講道理、抗爭、責難,更不為此起煩惱、動肝 火。要能行忍辱,逆來順受,令身、口、意均止息不動,自然增長定力與功德。 因果不爽 為惡招愆   經中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 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 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何以面對眾生的惡意 辱罵,佛卻沉默不語?一表實無此事,故本無須申辯;二者不可直逆其意,以免其惡心轉 劇,造更大惡業;三則不與其更結惡緣,以便勸善止惡;四顯佛的慈悲、定慧,非常人可 及。   現代法律規定,若毀謗他人,令其名譽受損,應受國法制裁;就佛法而言,除此之外 ,未來還須償受果報。過去,曾有外道女將木盆繫於腹部上,假冒孕婦,誣陷佛與其有染 ,佛卻始終默然自處。 此時,帝釋天為了護法,化作一隻老鼠,咬斷繫盆之繩,使得木盆落地,事跡當場敗露, 眾人紛紛呵責。此時,地面忽然震裂,外道女隨即陷落。因毀謗而自遭惡果者,恰如備妥 禮品送人,對方若不收納,送禮者只能自己取回受用。   造作惡行,猶如「仰天而唾」、「逆風揚塵」,終將自招惡報。若能明白此理,則應 善自守口,亦不以惡心待人。 《菩薩戒經》云:「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能如是觀 照自己,捨棄害人的惡念,以良善的心念待人處事,自然能一切暢行無礙,福德增勝。 ※ 編輯: AaronEckhar (220.136.47.32), 06/23/2014 20:06:57

06/23 22:08, , 1F
隨喜
06/23 22:08, 1F

06/23 23:18, , 2F
隨喜,長智慧。
06/23 23:18, 2F

06/24 09:01, , 3F
推(Y)
06/24 09:01, 3F

06/24 10:59, , 4F
惡事向自己~要挨告了
06/24 10:59, 4F

06/24 11:20, , 5F
阿彌陀佛!
06/24 11:20, 5F

06/24 11:21, , 6F
隨喜讚歎!
06/24 11:21, 6F

06/24 11:33, , 7F
隨喜
06/24 11:33, 7F

06/24 11:40, , 8F
感恩分享:)
06/24 11:40, 8F

06/24 12:49, , 9F
感恩分享
06/24 12:49, 9F

06/24 20:56, , 10F
阿彌陀佛
06/24 20:56, 10F

06/25 01:39, , 11F
阿彌陀佛
06/25 01:39, 11F

06/25 21:51, , 12F
阿彌陀佛
06/25 21:51, 12F

06/27 21:58, , 13F
慚愧懺悔...Orz阿彌陀佛_/\_
06/27 21:58, 13F
文章代碼(AID): #1Jg1SmlQ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