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心之箭令人防不勝防,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警惕 ─ 索達吉堪布 開示

看板Buddhism作者 (皈依三寶)時間11年前 (2013/05/08 02:38),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佛經中說,我們的心一旦被嗔心之箭射中了,當下就會處於“無心”的狀態,所作 所為極不明智,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幹什麼,直到事後冷靜下來,才開始後悔不已。嗔心 之箭令人防不勝防,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警惕!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 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 故應以眾理,努力修安忍。 所有的罪惡當中,沒有一個像嗔恨心那麼可怕的;所有的苦行當中,沒有一個像安 忍那樣難行的。因而作為大乘行者,我們一定要要依靠眾多道理,千方百計努力修持安 忍的法門。 眾生相續中經常產生五毒煩惱,但在所有的煩惱當中,嗔恨心的損害最嚴重,它不 僅能讓我們今生中身心非常痛苦、來世感受惡趣的苦果,還能將以前的善根摧毀殆盡。 其他的煩惱有沒有這種力量呢?的確是沒有的。就拿貪心來說,如果你對某人生起猛烈 的貪心,戒律雖然可能不保,墮入惡趣的苦果也無法避免,但千百萬劫所造的善根是不 會摧毀的。同樣,邪見也是相當可怕的煩惱,能將自己的戒律破壞或者善根中斷,但它 不可能摧毀以前的善根。其他的嫉妒、傲慢、愚癡等煩惱,更不具備這種功能了。因此 ,大乘中經常講:“生一百個貪心,也不如生一個嗔恨心厲害。” 為什麼嗔恨心這樣厲害呢?因為它跟大乘的大悲心直接相違,我們相續中若有了嗔 恨心,就不可能用大慈大悲來度化眾生。大乘佛法的主要目標,就是利益眾生、幫助眾 生,可是有了嗔恨心的話,不但不願意利益眾生,反而想害眾生,或者用各種方式來損 惱眾生,此舉與大乘教義完全相違,因此在所有的煩惱中,再也沒有比嗔恨心更重的了 。 以前我們曾講過,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諸罪惡中,殺生最嚴重,這是從 眾生生命的角度來講的。但若從摧毀善根的危害性而言,無有超過嗔恨心的了。有了嗔 恨心以後,不但要害眾生,還會殺害眾生,並摧毀自相續的一切善根。漢傳佛教的智者 大師等高僧大德,對摧毀嗔恨心的教言竅訣非常重視(註1),《佛遺教經》等大乘經典 中,也對嗔恨心的過失有過描述(註2)。所以,一切罪惡當中,嗔恨心最可怕。 “難行莫勝忍”,世上有各種各樣的苦行,如外道依靠五火、絕食等無意義苦行, 佛教中守八關齋戒以及為了修法的苦行,但是比較而言,這些苦行都不是特別痛苦。一 個人為了獲得成就,在修法過程中沒吃沒穿,過一些艱難貧困的生活,並不是特別困難 。最困難的是什麼?就是當我們遇到無法安忍的對境,比如有人無緣無故對你毀謗、加 害、羞辱,或通過各種方式來危害你,那個時候修安忍是最困難的。此外,還有一種安 忍是,如果你的根基不成熟,遇到甚深法門時,由於自己很難以接受,也會產生各種邪 見。所以說,一切的苦行當中,修安忍是最困難的。 了知了這些以後,我們要學會不為嗔恨心所染污,遇到容易生嗔恨心的對境時,要 盡量地學會修安忍。否則,果報是非常厲害的! -------------------------------------------------- 註 1:智者大師說:“嗔恨心乃行人失壞佛法之根本。” 註 2:《佛遺教經》云:“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劫功德賊,無過嗔恚。” ------------------------------------------------------------------------------ 每一次遇到別人為難你時、對你態度不好時、或者傷害你時,都是修遠離嗔恚的機 會,這時不能放過,應當如法地思維、觀察善法,以正念提醒自己:我現在不能動嗔心 ,這一動嗔心就是火燒功德林,就是百萬障門開,就會損壞我多劫以來勤修的善根。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ww.weibo.com/yixipengcuo ------------------------------------------------------------------------------ 再從正面想:現在我不生嗔心,就能消除多生的業障,就能修集很大的福德,就能 成就安忍波羅蜜,所以我應當歡喜順受。像這樣思維好嗔恚的過患和安忍的利益後,就 讓心安住不動,由此讓自己所行的善法達到圓滿。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ww.weibo.com/yixipengcuo ----------------------------------------------------------------------------- 敬錄自《佛子行》講記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己三、安忍度: 於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損害如寶藏, 故於諸眾無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對於希求菩提妙果的佛子而言,一切損害、怨敵、邪魔等不悅意的對境,就像如意 寶般難得,他不會加以遮遣,反而會樂於接受。試想,窮人如果在家裡發現賜予一切所 欲的如意寶,那肯定是喜出望外,同樣,大乘菩薩若遇到了怨恨的敵人,也是求之不得 、歡喜異常。 大家都知道,所有的罪業當中,嗔恨是最可怕的,所有的修行裡面,安忍是最有功 德的。寂天菩薩也說:“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故應以眾理,努力修安忍。”所以 ,大家一定要通過各種方法修持安忍波羅蜜多。在修持的過程中,一旦遇到了嗔恨的對 境,比如同事、道友對你誹謗,那個時候一定要樂於接受,不要覺得:“他是壞人,這 是幹嘛?!”眼色也好,口氣也好,什麼都變得特別凶。以前有這種習氣毛病的人,應 該盡量地改過來,我們的本質具有如來藏,是善良的,應該是可以改變的。犛牛、大象 通過訓練都能變得溫順,那何況是我們人了?不要總覺得自己是個壞人、沒有希望變好 ,只要經過長期的聞思修行,暴躁的心性是可以調柔的。 我們對任何一個眾生,最好不要有怨恨,證嚴法師說過:“天下沒有一個我的敵人 。”這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自己的生活也會過得非常圓滿。否則這個看不慣 、那個聽不慣,整天活在憤世嫉俗當中,真的特別累。大乘菩薩的心是快快樂樂的,沒 有什麼看不慣。當然,在度化眾生的過程中,也不能一概而論,該說的還是要說,該做 的還是要做。但平時與人交往時,自己畢竟學過大乘佛法,心態應該有調整的能力。有 次我給一個道友打電話,她一邊哭一邊說:“沒事沒事,我有調整的能力,我有調整的 辦法,沒事沒事!”她氣得哭得不行了,但還是說自己有能力。其實她說得也對,學過 大乘佛法的人,應該有控制的能力、有調整的辦法。 可是話雖如此,一旦違緣降臨時,真正能轉為道用也不容易。日本有位白隱禪師, 以修安忍而著稱於世。曾有個姑娘與男人有染而生下一子,怕虔信佛法的父母譴責,就 說乃白隱禪師所為。不明真相的父母特別不滿,把孩子扔給禪師說:“你這個敗壞佛門 清規的假和尚,以前我們沒有看清你的醜惡面目,沒想到你竟做出如此禽獸不如的勾當 。這是你的孩子,拿去吧!”禪師淡淡地說了聲:“是這樣嗎?”就默默地接過孩子。 一個和尚帶著一個孩子,路人當然是白眼相視。以前他很出名,但後來就連給孩子 餵奶都得不到。有個剛生過孩子的母親說:“哼!要不是看在可憐孩子的份上,才不會 給你呢。你這個假和尚,我理都不願理!”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姑娘的良心倍受折磨,她看到人們對白隱禪師的不公正待遇後 ,終於向父母坦白了一切。當父母萬分羞愧地來到白隱禪師面前懺悔時,他仍然是那句 話:“是這樣嗎?”試想,如果換作是我們,會這樣淡而化之嗎? 還有布袋和尚的傳記中說,別人用粗惡的語言來罵他,他就笑眯眯地說:“罵得好 ,罵得好!”別人用棍棒來打他,他說:“你們不用打了,我自己倒下去,省得你們費 力氣。”別人把口水吐到他臉上,“沒事沒事,不用擦,口水自然會乾的。”我們很多 人可能不是這樣,不要說口水吐到臉上,就連洗臉水倒到鞋上,也是氣得要命。 憨山大師曾說:“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在茫茫的紅塵中,忍辱柔 和實際上是為人處世的一劑良方。有了這樣的修行教言,我們隨時都可以調整自己,處 處修持安忍波羅蜜多,隨緣度過一生的時光。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06.php 《入行論釋.善說海》第六品 安忍 無著菩薩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143 《入行論講記》第六品 安忍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upusaxgs/06.php 《入行論廣釋》第六品 安忍 索達吉堪布 講釋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116 安忍波羅蜜多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 《入行論》所述是大乘佛法精髓,為遣除眾生的痛苦而廣述發菩提心、修菩薩行 的真實修法。作者也是得到文殊本尊的攝受,親證諸法實相的大乘菩薩,理所當然是 正論,而且是佛教史上的曠世巨典。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 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庚二、已見之果: 若心執灼嗔,意即不寂靜, 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 如果懷有熾燃的嗔恨心,那麼就會心煩意亂,不可能處於平靜的心態中,這樣一來 ,想獲得安樂也非常困難,以致於煩躁不安,夜不成眠。 這一點,許多修行人應該深有同感吧。假如心裡燃燒著嗔恨的火焰,就像身處火坑 中一樣,一剎那的快樂也是沒有的。按照《俱舍論》的觀點,一個人若產生嗔恨心,他 的意識不會有歡喜心(喜),他的根識不會有快樂(樂),也就是說,心態完全處於痛 苦當中。包括他的面目也顯得極為醜陋,整個人的情緒處於狂亂狀態,經常對外境表現 出不滿。 有些人如果跟別人吵架,心裡產生嗔恨,當天就飯也不想吃,事情也不想做,說話 也是特別衝。別人若給他打電話,他也是無緣無故就“啪”──,把電話給掛了,我們 就知道今天可能有誰得罪他了。這種人不僅白天不快樂,晚上睡覺也是不安心,即使睡 在珍寶的床墊上,也是一直滾來滾去、輾轉難眠,非常痛苦。 有些道友在辯論、討論的過程中,也不應該互相生嗔恨心,不然,若在那種心態中 死去,果報是相當可怕的。《極樂願文大疏》中說:以前在佛陀時代,有兩位比丘為了 佛法的法義而展開辯論,最後雙方惡語相譏,互不相讓。年青比丘對年老比丘說了許多 粗言惡語,以致年老比丘懷恨在心,氣憤地回到自己的住處,閉門不出,最終死在那間 房屋裡,並轉生為一條毒蛇。佛陀知道情況後,先派阿難去告訴牠:“你曾於佛陀教法 中出家,本可獲得解脫,但如今因生嗔心而轉為毒蛇,你應向所嗔的這位比丘道歉。如 果還繼續嗔恨,將墮入地獄之中。”但是毒蛇不肯出來。佛陀又命目犍連尊者去,同樣 轉述了佛陀的話。然而,那條毒蛇還是不願出來懺悔。後來佛陀親自帶眷屬來到毒蛇處 ,對牠進行了嚴厲的呵斥,講述了嗔恨心的許多過患。聞後,毒蛇生起真實的後悔心, 和年青比丘互相作懺悔後,在歡喜心和信心中死去,死後轉生到三十三天。 像他那樣戒律清淨、精通三藏的比丘,尚且由於嗔心而轉生為毒蛇,我們這些毫無 功德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平時道友之間不要隨便以惡口相罵,即使自己的有些觀 點別人不採納,也用不著特別生氣。最近我聽說有些道友在討論時,經常有吵架的現象 ,辯論的過程中也經常說些不太愉快、不牽涉法義的話語,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辯論有 辯論的一種技巧,沒有必要說些亂七八糟的語言來刺傷別人,這是一種愚者的相,而且 果報也非常可怕。 如果不管是白天晚上,心態始終處於一種嗔恨的狀態中,據醫學實驗證明,這種人 很容易患高血壓、心臟病、精神分裂症等諸多疾病。因此,自己的心態保持快樂平衡, 這是非常重要的! 縱人以利敬,恩施來依者, 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弒害。 嗔令親友厭,雖施亦不依。 縱然主人以財產地位的利益、恭敬的恩惠,賜給那些依靠他們的僕人或下屬,但如 果主人暴躁易怒,這些人不但不會對他有感恩之情,反而可能會殺害他。 現在的社會上,有些人雖然在待遇方面對下面的人不錯,吃穿住用、地位名聲等方 方面面照顧得相當周到。但如果他因為前世的業力所感,經常大發脾氣,用粗暴的行為 對待別人,不是今天打、就是明天罵,別人也會忍受不了,寧可捨棄這些待遇、到一個 寂靜的地方去,也不願意天天受這份氣。更有甚者,個別下屬會揭竿而起,生起反叛之 心,將他殺害。 這種嗔心還令人心生厭離,縱然是自己的父母兒女、親朋好友,都不願意與之親近 。即使以布施來攝集有情,別人也不願意接近他,而會遠遠地離開。有些人的生身父母 ,脾氣非常不好,天天用暴力的行為來虐待子女,時間長了,誰也不願意親近他。去年 有一位道友說:“母親本來是慈愛的代言人,但我的母親從小就對我恨之入骨,所以我 憶念母親的時候,腦海裡根本現不出一個非常慈悲的人。”如果在子女的眼中,自己都 是如此可怕,那在別人的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就更可想而知了。 現在的社會上,嗔恨心強的人非常可怕。昨前天我聽到一則新聞,說是現在的家庭 暴力,百分九十都是男人虐待家庭婦女。有些女人非常想離婚,但是根本不敢提,一提 的話就打一頓,這種生活度日如年,但她們也無能為力。由此可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嗔恨心非常強烈,接近他的人也會全部遭殃的。我們藏人有種比喻,說:“這個 人的嗔恨心很厲害,堅硬的鋼鐵接觸他也會溶化的。”有時候藏人的比喻還是挺貼切的 ! ------------------------------------------------------------------------------ 敬錄自《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ayuanmanqx/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2.pdf 己三(安忍)分三: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二、忍辱求法苦行之安忍;三、不 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庚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 別人當面對自己拳打腳踢、強搶硬奪、惡語中傷以及暗中說些難聽刺耳的話等,我 們不但不該對他們滿懷嗔怒,反而應當生起慈悲之心饒益他們。否則,如果隨著忿恨的 心態所轉,就會導致所謂的“嗔恨摧毀千劫所積之資糧”的後果,《入行論》中說:“ 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又說:“罪業莫過嗔,難行莫 勝忍,故應以眾理,努力修安忍。” 想到嗔恚的過患以後,我們隨時隨地要努力修持安忍。正如印度單巴仁波切所說: “嗔敵乃是業力迷亂現,當斷嗔恚惡心當熱瓦。” 阿底峽尊者也曾親口說過:“不嗔作害者,若嗔作害者,如何修安忍?” 所以,當有人對自己出言不遜或無辜加害等等之時,我們如果能斷除自己嗔怒、懷 恨的心理,就能淨除諸多罪障,依靠安忍可以圓滿廣大的資糧。因此需要將加害者看成 上師一樣,所說的“若無生嗔境,於誰修安忍”也在於此。 當今時代有人說:“某某是一位好上師或好比丘,只是嗔恨心很大。”其實在世界 上沒有一個比嗔恨更嚴重的過失了,怎麼會有嗔恨心大的同時又是一位好上師或者好比 丘的人呢?如印度單巴仁波切也說:“百種貪心之業不及一剎那嗔心罪業大。”很顯然 ,口出此言的人並沒有懂得這一道理。 作為正法真正融入相續的修行人,身語意三門就像腳踩在棉花上或者米粥裡加入酥 油一樣柔軟、調和。相反,自己成辦區區善事或護持一分淨戒就認為我已經如何如何了 不起,相續中常常充滿我慢,對方言詞稍有不當便說:“他輕視、侮辱了我!”心中憤 憤然、氣沖沖,這說明正法與自相續已經脫離開了,是自心絲毫也沒有得受法益的標誌 。如金厄瓦格西說:“我們越聞思修行我執越重,而忍耐力比新肌(傷口或瘡口癒合時 所生嫩肉)還弱,比心量狹小的衛藏厲鬼(當地一種鬼神,據說心胸狹窄嫉妒心極強, 對其稍有不滿便立即製造違緣)更加暴躁易怒,這是聞思修已經顛倒的標誌。” 因此,我們隨時隨地都要謙虛謹慎、身居卑位、身著破衣、恭敬上中下所有的人, 以慈悲菩提心作為基礎,以正法調伏自相續,這才是修行的無誤要點,它已遠遠勝過了 無益於自心成千上萬的高高見解及甚深修行。 ------------------------------------------------------------------------------ 敬錄自《佛子行》講記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庚四(貪嗔轉為道用)分二:一、嗔境轉為道用;二、貪境轉為道用。 辛一、嗔境轉為道用: 自嗔心敵若未降,降伏外敵反增強, 故以慈悲之軍隊,調伏自心佛子行。 一切敵人當中,最可怕的莫過於嗔心,如果嗔心的敵人沒有以正知正念或者大乘教 言來加以降伏,一一降伏外面的怨敵是不可能的。即使降伏了一部分,他的子子孫孫、 親朋好友也是多如牛毛,不可能統統把他們消滅掉。 以前我讀小學時,大家整天拿一個小棍棒,喊著:“消滅一切敵人,衝啊!”看見 一堆牛糞,就狠狠地把它打掉,認為已經消滅了敵人。其實那只不過是牛糞,並不是真 正的敵人,任何人都無法降伏所有的敵人,敵人只有越降伏越多。但若以願眾生獲得快 樂的慈心、願眾生遠離痛苦的悲心之軍隊,降伏相續中的嗔心,那麼外面的敵人全部都 會被滅掉。 佛陀在佛經中說,譬如人用石頭來打狗,狗不追逐人,卻反追咬石頭,這是愚者的 象徵;獅子於彼相反,牠不追逐石頭,而是直接追尋擊石人,這就是智者的行為。同樣 ,痛苦和危害的根源,並非怨恨的敵人,而是自心的煩惱,如果能調伏自心的煩惱,那 麼外敵都會一一滅盡。否則怨敵會遍滿虛空大地,寂天論師也說:“頑者如虛空,豈能 盡制彼?若息此嗔心,則同滅眾敵。” 在六七十年代,許多國家的理念是要把敵國消滅掉,可是沒有成功,現在提倡各國 間要構建和諧社會,這樣很好。否則,你造原子彈的話,對方實力更強大,製造核武器 的力量更不可思議。因此,大家現在用溫和的語言說:“我們要好好地團結起來。”原 來我當小學生打架時,實在是打不贏,就只有給對方糖說:“我們以後不打架,變成好 朋友好不好?”現在國家之間的態度轉變,恐怕也有點這個意思。 內心能調柔的話,自己就不會如此苦惱,阿底峽尊者說:“內心若調柔,外敵不能 害。”如果內心真的調伏,不管地水火風的危害,還是人和非人的違緣,都不可能傷害 你。尤其是假如有了慈悲菩提心,一切外敵都會消失。奔公甲格西在家時有好多刀子, 敵人還是多得不得了,出家後一把刀子都沒有,但一個敵人也沒有了。有些道友也是如 此,在家時有很多武器,可是敵人越來越多了,現在出完家以後,頭髮沒有了,武器沒 有了,結果敵人也沒有了。 有了慈悲菩提心,所有敵人都會消於虛空,且來世根本不會墮入惡趣。上師如意寶 講過:“有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不會墮入惡趣。”仲敦巴的教言裡也說:“若不離 慈悲菩提心,便不可能轉生惡趣。”這句話大家應該記住。原來我們在辯論時,專門辯 過“有菩提心的人會不會轉生惡趣”,仲敦巴尊者在藏地這麼出名,又是精通顯密的大 智者,他都這樣講的話,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所以大家在臨死之前,不要捨棄慈悲菩 提心,若能做到這一點,修行肯定會成功,敵人也會沒有的。 現在有些在家人,跟這個合不攏、那個也合不攏,心不清淨的話,外面統統是壞人 ,如果自心清淨,那外面全是好人。所以,佛看眾生都是佛,凡夫看眾生都是凡夫,有 些可憐的外道,甚至看釋迦牟尼佛都非常醜陋。自心倘若染污了,就像鏡子上有很多塵 垢一樣,顯現的境相都不清淨、不漂亮,如果擦得很乾淨,那什麼都會顯得一清二楚。 大家平時應盡量以這些大德的教言調伏自相續,《佛子行》儘管只有三十七個頌詞 ,但是對治煩惱的作用不可思議。我再次強調,凡是聽受我的課,包括通過光碟聽課的 道友們,生活再怎麼樣忙,背誦三十七頌的時間應該有,如果連這個時間都沒有,恐怕 你學佛的機緣已經到盡頭了。因此,希望除了極個別的老年人和文盲以外,一定要背誦 《佛子行》! ------------------------------------------------------------------------------ 當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時候,我們的一貫做法,是責怪和抱怨他人,但是,抱怨卻會 使我們失去諸多訓練忍辱的機會,製造更多的罪惡和內心的痛苦,因此,我們需要學會 放下抱怨。 敬錄自 慈誠羅珠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cichengluozhu ------------------------------------------------------------------------------ 現在這個社會,不需要太多的抱怨、謾罵,而是需要更大的包容。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 我們自己的內心越清淨調柔,他人具有侵犯性的言行對我們造成的困擾和傷害就會 越小,所以那些會激怒我們,讓我們感覺受到傷害和干擾的“可惡”的人和事,就像一 位嚴苛的老師,毫不留情地指出我們的問題。沒有它們,我們往往很難意識到自己修行 中的不足。 敬錄自 希阿榮博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xirarongbo ------------------------------------------------------------------------------ 用石頭打狗,狗不追人而反咬石頭;用石頭打獅子,獅子不追石頭而直接攻擊人。 同樣,在遇到痛苦、打擊時,愚者只知一味怨恨外境,從來不往內觀察,看自己有何不 足;智者卻明白痛苦並非來自怨敵,而是源於自己的煩惱,若沒有煩惱,怨敵再厲害也 無濟於事。所以,不一樣的智慧,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 敬錄自《修心八頌略釋》 朗日塘巴尊者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釋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xiuxinbsls/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2.pdf 第四頌 願惜此寶 願我目睹惡劣眾,造罪遭受劇苦時, 猶如值遇珍寶藏,以難得心愛惜之。 秉性邪惡的眾多有情,恒時為猛烈的罪業惡習痛苦所逼,而不斷地造作惡業損害自 他,修行人在遇見彼等時,應如同遇到大寶藏一樣,願恒時珍惜此等難得的助成忍辱功 德之寶貴對境。 這一個修法極其殊勝。如果一個大乘行者沒有具足這種功德,即生成佛是不用說了 ,就連一般世間的成就也難如願。因此,我們要重視這個大乘修法中的殊勝竅訣。 現在是末法時代,大多數眾生的秉性都顯得很惡劣、粗暴和蠻橫,相續中充滿了邪 知、邪念和邪見。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們呢?如果因為眾生秉性下劣而蔑視、厭 煩,從而遠離這些眾生,顯然是不對的。這些道理在《入行論》中有詳細論述,你們可 以參閱。 眾生和佛在本性上、究竟實相上,雖然沒有一點差別,然而在顯現上,眾生被煩惱 所逼迫,身心都不得自在,從而形成了這樣惡劣的秉性。也就是說,眾生是因為往昔無 量劫以來,自己造了無數猛烈的罪業,被這些罪業所逼迫,沒有自在,從而形成了極其 惡劣的秉性。 我們應該相信,大多數眾生,尤其是信佛學佛者,都願意制止自己的煩惱,但強大 的業力使這種美好願望不能實現。比如嗔恨心大的人,深感嗔恨煩惱的痛苦,每當嗔恨 心平息下去以後,他們心裡都有份煎熬、有份掙扎,心靈極為不安。每次都想:下次再 不能這樣了。但當一遇嗔境,就又舊病重犯,這樣反反覆覆,受盡折磨。因為無始以來 業力所帶來的果報,如果今生不以精進修持來斷除煩惱,來世就會更加不自在、更可憐 、更悲慘,最後終於墮入三惡趣,感受無窮無盡、不可思議的痛苦。 這個時代的大多數眾生,因為身、心不自在的緣故,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甚至毫 無理由地對眾生作傷害。作為修行者的我們,自己的煩惱還沒有斷除,是一個受外境所 轉的凡夫,當然也會常受惡劣眾生的傷害,遭受痛苦與不安。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樣的 情況呢?應該按照這裡的竅訣來對待。這一頌和第二頌有相似的地方,但這一頌更進一 步講述了更深一層的修行竅訣。 “猶如值遇珍寶藏”,雖然各種眾生有貪心大的,嗔心大的,癡心大的,慢心大的 以及疑心大的,但是我們不能厭離遠離他們。實際上,我們也不可能遠離他們,這一點 在第一頌當中曾經講過了。《佛子行三十七頌》也說:“於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損害如 寶藏,故於諸眾無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每當眾生損害我們時,不但不生厭離和嗔 恨心,反而將他們當作大寶藏,這種竅訣口頭講起來容易,心裡卻很難這樣觀修,行為 上就更難加以實施了。可是,我們必須要首先明白道理,然後漸漸地進行修持。萬事開 頭難,等慢慢習慣也就成為自然。比如剛開始學電腦時,會被操縱電腦的複雜程序弄得 暈頭轉向,但一旦熟練之後,電腦就會成為工作的一種方便。當我們開始修這竅訣時, 也會覺得與自己很難適應,但是只要自己堅持修下去,依靠上師的加持、不斷的磨練, 以後再和各種不同的人接觸時,就可以運用自如了。 寂天菩薩說:假如他們害你時,一定要對他們生大悲心,如果不能生起大悲心,至 少也不能生起嗔恨心。以前,仲敦巴尊者問阿底峽尊者:“如果人打我、罵我、殺我的 時候,我應該怎麼辦?”尊者的回答和後來土美仁波切對此所作的回答在意義上頗為相 似,即“我雖無有些微錯,何人若斷吾頭顱,然以悲心將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青海省有位著名的喇嘛嘎秋仁波切(至今仍健在),在文革期間受到了批鬥,在每 一次被押至會場之前,他就開始修發心:“今天我要為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而發心修安 忍波羅蜜多。”這是發心殊勝;批鬥開始了,人們打他、污辱他、誹謗他,而他安住於 無緣空性中修安忍波羅蜜多,這是正行殊勝;最後批鬥結束,他默默地念迴向文:“將 此功德迴向給所有打罵我的人,也迴向給一切眾生。”這是迴向殊勝。文革結束,宗教 政策恢復了,許多當年曾經批鬥過他的人,來嘎秋仁波切面前請求懺悔,但他平淡地說 :“你們沒什麼可懺悔的,如果不是因為你們,我就無法修安忍,這是個殊勝的方便。 我現在一點也不恨你們,相反,你們大家是有功德的,請不要作什麼懺悔了。”這就是 大乘菩薩與眾不同的道德與風範! 實際上,害我的人真和如意寶一樣,是成佛不可缺少的助緣。佛曾說,只有能安忍 的人才是真正的佛子。無論是在《入菩薩行》、《佛子行三十七頌》還是在《修心八頌 》當中,都為大乘行者樹立了如是相同的標準。所以,我們面對怨敵,應該像報答大恩 上師那樣去報答他們。因為對於我們修忍辱度的大乘人來說,怨敵就是助成忍辱波羅蜜 多功德的無盡寶藏,所以理應恒常珍惜此難得寶。 第五頌 自受虧損 願我於諸以嫉妒,非理誹謗本人者, 虧損失敗自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 他人出於嫉妒等煩惱惡心,而非理地辱罵、誹謗我及上師親友等人時,我願意將這 一切吃虧、損害、失敗等痛苦全部由自身取受,而將所有的勝利、利益、安樂奉獻給他 。 恰卡瓦格西為求這一頌的後兩句,依止夏日瓦上師六年之後,才得到了傳承。他一 生依止修行,最後斷盡了我執及我所執。現在在座的人當中,尤其是剛到學院的居士們 ,一到學院就立即得了《修心八頌》的全部傳承,希望能夠珍惜! 這一頌從字面上看很容易懂,然而內涵非常深廣奧秘。行者如果能一直認真精進地 修持,必定能夠斷盡一切我執,達到極高的境界。 頌詞中講,他人出於嫉妒、貪欲、嗔恚、愚昧以及粗心大意等一切不清淨的發心來 非理辱罵、誹謗我等,此“等”字包括我的金剛上師、金剛道友以及父母親朋等人。誹 謗分兩種:一是“非理誹謗”,二是“合理誹謗”。比如說,我本來戒律很清淨,但別 人說我戒律不清淨;又比如,我本來沒有偷東西,而被人指責做了偷盜行為,這些都屬 於“非理誹謗”,再比如,我本來不是外道,別人說我是外道……如是等等。凡是不符 合事實的誹謗是“非理誹謗”,符合事實的誹謗是“合理誹謗”。 一般人對“合理誹謗”還稍微能夠承受,而對“非理誹謗”就簡直難以承受了。文 革的時候我還很小,當時有很多人被戴上了“四類份子”的帽子。聽說我的一位親戚一 下戴了三頂帽子,我非常想看看他戴的什麼帽子。結果,在一次批鬥會上,看到他和一 些人並排站在台上,我卻連一頂帽子都沒有看到……這也算是一種“非理誹謗”吧。 一般人都把誹謗自己的人看成是最大的仇人,但對於我們修學大乘法的人來說,誹 謗辱罵等恰似如意寶一樣,是生功德的寶藏,是迅速成佛的良機。博朵瓦格西曾說:“ 別人誹謗你,是對你最大的恩惠。”我們應該觀察自己的相續中是否能生起這樣的心念 。再深一層說,在修大乘的菩提道上,連自己的妻子兒女、自己的身體都要布施給一切 眾生,那麼,這點誹謗辱罵又算得了什麼呢? 曾經有位大德,因為他人的嫉妒而入獄多年,他說“這是我的業力”而甘受其報。 再比如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米拉日巴尊者,晚年時,一位格西因為嫉妒將毒奶送給他吃 ,尊者觀一切如夢如幻,坦然服下……這些都是大乘行者所應具有的珍貴品質,是將煩 惱轉為道用的具體表現。 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修行人我執太重,對待他人幾乎已經達到了寸步不讓的地步 ,這樣的修行豈不是南轅北轍嗎?又有一些人,外表閉關多年,出關後,稍遇違緣就大 發嗔心,這樣,即使一輩子住山也沒有多大益處。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中說: “惡人住林亦粗暴,正士住城亦溫柔,林中猛獸常發怒,市裡良馬亦馴順。”學佛者應 該具足善良的人格,在此基礎上進行修行,才能有所成就。 藏族有句諺語,意思是說在平時,肚子吃得飽飽的曬著太陽,一切順緣都具足的時 候,大家都沒有什麼煩惱,像個好修行人,而一旦缺食少穿,打雷下雨,遇到一些違緣 的時候,他們的修行就無影無蹤了,這種情況在修行人當中經常出現。要對治這樣的違 緣,應該常常觀清淨心,觀一切都如夢如幻,觀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的本性,現在,因 受業力的支配來傷害我,確實是不得已,如同病人本不願意生病,但不得已生病一樣。 所以,我應該對他們生起大悲憐憫之心,心中一想開,就比較容易忍受別人的傷害了。 接著再觀想一切顯現都可以用來轉為道用,增上自己的修證功德,進而對眾生生起感恩 報恩之心。 世人常說“吃小虧占大便宜”,“失敗是成功之母”。從世間人的角度看來,我們 可以在吃虧失敗的過程中總結出經驗教訓,以便在將來得到更大的利益和勝利。從佛法 的角度來看,為了究竟成佛,首先要將一切安樂送給他人,這樣才可以得到最大的佛果 。法王如意寶在《勝利道歌.天鼓妙音》中說:“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因此,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承擔他人的一切過失、虧損及痛苦,而將福德、安樂、勝 利奉獻給他人。 這個竅訣非常甚深,本想多講一些,但是很慚愧,我自己沒有這樣的修持,只是稍 稍有些體會和經驗,依靠這個,我再給你們稍講一點。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經 常看他人的過失,久而久之,就會覺得世界上沒有一個善良的人。而經常看他人的功德 ,常常思維他人對自己的恩德,習慣了,就會對人人都生起感恩之心。如同有眼病的人 見到雪山是黃色,而沒有眼病的人看雪山卻是白色,如是一切都是自心所產生。了知這 個以後,我們就應該把它融入到修行當中去。爐霍縣多芒寺中有一位那西堪布,他看任 何人都是好人,從來不看他人的缺點。即便是看到了,他都說:“不能說他人的過失, 這也許是佛菩薩的度生方便,有不共同的密意。”所以,他從來不與他人爭辯是非。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修道中的高處就是前面所講大德們的行為,應 將世間所有的痛苦、虧損、失敗歸於自己,將一切勝利、安樂奉獻給他人。而不能開始 像菩薩,中間是凡夫,最後成魔王,我執膨脹,墮入惡趣。 這個竅訣詞句簡單,意義深奧。為了使大家加深理解,我加了一些教證和公案。真 正要圓滿修持《修心八頌》,只有一地或八地以上的菩薩才行。不過,我們可以作相似 的修持,依照這個竅訣,上師的加持,在心地上多下工夫,漸漸就能趣入這樣的境界。 《修心八頌》對修學顯密教法都有很大利益,因幾位弟子的祈請,這次講了這部論 典,我非常感謝他們。相信這部法會對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今後的修行、做人方面都有 一定的幫助。 如果修行和做人不能相應,哪怕是在山上閉關多年,“修行很好”,但下山之後還 是不能與人相處,遇到違緣,自己沒有辦法遣除。這樣做,一方面使他人對佛法不起信 心,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自己一再遭受挫折而退失修道之心。我們在座的人中不敢說沒有 菩薩,但差不多都顯現的是凡夫形象。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娑婆世界裡是非常可憐的。 在學院裡,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信仰三寶和因果,所以要比一般人好得多,而回到大城 市裡,你周圍的人都不知因果取捨,不信仰三寶。在這種惡劣環境中,你們一定要牢記 此中所講的竅訣,一遇到煩惱之時,就立刻用竅訣去把自己的煩惱調伏,猶如戰場上的 勇士,一遇到敵人就會迅速抽出武器來把敵人消滅掉一樣。 以前噶當派的大德們尤其重視此頌的後兩句。我們如果把這兩句抄下來貼在家裡明 顯的地方,時常警策自己,相信會對自己的修行有所幫助。過去我在讀師範學院時,很 喜歡將與自己相應的格言、警句貼在自己宿舍的牆上,在出門或在吃飯之前都先看一看 ,結果對自己的道德修養、完善人格都起了一些幫助作用。比如“不因讚稱而高興,不 因辱罵而憂傷,善持自之功德者,此乃正士之法相”等等,經常看這些,才知道自己做 人很差。 我們如果僅僅只懂一點道理,相似而行,或者甚至連道理也不懂,每天只念心咒、 觀明點、辦個皈依證,就自以為是個佛教徒了,我們的這種行為對自己的相續不可能有 真實的利益。從噶當派大德的傳記中,我們看到他們的心是如何的善良,行為是如何的 清淨。相反,我們看看自己又是怎樣的呢?希望大家多看看他們的傳記,以增加自己修 法的信心,精進努力,使自己走到修心的軌道上來。 修行好的人,對整個社會都有利。所以,如果佛教教育深入每個人的心中,那麼整 個國家的社會道德都會隨之而提高。目前,很多學佛的人還沒有這樣的能力,但希望在 以後有能力的時候,能將整個社會的道德、做人的標準扭轉到佛法上來,使人們盡量不 造惡業,多做善事,懂得取捨因果等。因此,修學佛法對社會文明和世界和平都有重大 深遠的意義。 第六頌 視害為師 願我於昔曾利益,深切寄以厚望者, 彼縱非理而陷害,亦視其為善知識。 我往昔曾饒益幫助過某人,也曾對他寄以深心厚望,然而他恩將仇報,對我非理加 害,願我能真心視他為自己的善知識,而毫無怨恨之心。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這種情況:自己以前對他人無論在人力、財力,或者在修學 佛法上都給予過種種幫助,心中對此人寄予厚望,願他不負所望。但是,他不知報恩, 反而以種種不應理的方式加害於我,正如米滂仁波切在《釋迦牟尼佛廣傳》中講的,佛 陀在因地修安忍度時,曾冒著生命危險救了他人,此人不但不知報恩,反而傷害他一樣 。現在社會上的這種事情隨處可見,對此我們應該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這些人呢? 應該把這些人看成是善知識,觀成與自己的金剛上師無二無別,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很難做到的。雖然這樣,我們也應該觀修安忍,盡量地去實 行,這時如果生起嗔恨心,那就是假修行! 將傷害自己的人觀成與自己的上師一樣,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很難做到的。在幾年前 ,我從印度請回的一尊文殊菩薩像,不幸被一個熟悉我的人偷偷拿走了。本來我從小就 對文殊菩薩有極大信心,從印度回來經過香港海關時也費了好大的周折,本來準備好好 地供養這尊佛像,作我的皈依境。這尊佛像具有無比的加持力,如果有人哪怕出幾百萬 我也不會賣──自己對文殊菩薩太執著了。後來管家知道了這件事,問我要不要調查, 或者請公安局幫忙。我大致知道偷者是誰,如請公安局幫忙的話,找回佛像也並不算難 。不過我當時想:如果追究起來,那就誰都會知道偷佛像的人是誰了,本來佛像是用來 利益眾生的,如果因此使這個小偷煩惱了,就不如悄悄送給他算了,何況這也是我修安 忍的最好機會。於是我謝絕了管家們的好意,這件事就此了結了。 如果在無緣無故受到別人傷害時,自己不但不嗔恨,反而對他生起大悲心,並把自 己的一切善根都迴向給他,將他觀為善知識,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如果人家拿了你的 東西,你就恨得咬牙切齒,大發雷霆,那就不是真修行人,也就離菩薩道越來越遠了… … 如今,我們遇上違緣的時候很多,應該好好把握住每一個修安忍的機會。《佛子行 三十七頌》中說:“吾如自子愛護者,彼縱視我如怨敵,猶如慈母於病兒,尤為憐愛佛 子行。”這是我們所應具足的基本修行態度。 -- 諸佛正法僧伽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 為利眾生願成就佛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43.33.82

05/08 10:09, , 1F
阿彌陀佛!p.6
05/08 10:09, 1F

05/08 10:09, , 2F
46頁會不會太長了? orz
05/08 10:09, 2F

05/08 10:27, , 3F
真的太多了...看不完
05/08 10:27, 3F

05/09 05:53, , 4F
阿彌陀佛!終於看完了,天也亮了@
05/09 05:53, 4F
文章代碼(AID): #1HYKenwr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