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大修行著要耐得住寂寞

看板Buddhism作者 (嗡嘛呢叭咪吽)時間11年前 (2013/03/11 00:42),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zhiyijingshe.blog.hexun.com/22622034_d.html 大修行著要耐得住寂寞 所謂大修行者,就是想要有一番大成就、大事業的人。站在佛學出世間的角度來講,發心 修行菩提、成佛成道、普度眾生、為天下蒼生謀福利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大修行者。站在現 實生活入世間的角度,在自己某一個領域(比如科研、政治、經商等等)想有一番成就然 後服務廣大社會體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人也可以說是大修行者。 這兩者雖然一個是出世一個是入世,然而並不互相矛盾,他們都是在追求自己本身的成就 和發心成就別人,追求自身成就的人很多,但他們大多數是為了在自身成就之後然後就去 放縱貪、嗔、痴,造無邊罪業,雖然他們偶爾也會有哪麼一點善心去做一點善業,但相對 他們所造的惡業來講那是微乎其微,或者偶爾現前的哪麼微薄的一點善心,也會被隨之而 來的利益和惡習蒙蓋住。 我們的成就並非來自於我們單純個人的努力,他還需要很多其它善緣,用社會學講,還需 要其它的社會因素。就好比我求學的時候,並非光有我一個人努力就可以了,因為還需要 有成就我學業和修行的老師和師父,這樣還不夠,還需要有印證我學業和修行的人,在這 個路上我還需要很多的善緣,比如衣、食、住、行不可能都靠我自己完成吧,另外來講, 我想求學又怎麼能夠遇到好的老師或者師父呢?還得靠別人推薦介紹吧。我現在講課,不 是光我一個人有學問就能講的,還需要你們大家來成就我啊。 在佛教講六成就,一時間成就,要有合適的時間。 二地點成就,要有合適的地方,不可能說四川發地震了,我們去地震的地方講。 三道場成就,要有有正信的道場和合適的場地。 四講師成就,講課的人至少要在所要講的主題方面有一定的學識以及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們佛教講修證。 五法成就,也就是講可的內容和主題,總不能大家湊到一起扯閒篇。 六聽眾成就,演員演戲可以演給自己看,但講師講課不能將給自己聽啊,所以要有對所講 的主題感興趣或有需求的聽眾。 所以,做任何事情光靠自己一個人成就不了。與其說服務廣大社會不如說報答社會成就你 成就的恩德。所以佛教人生觀裡就講,世間所有的一切都不屬於自己所有,一切都是屬於 因緣和合而成,緣聚則成,緣散則滅,一切皆緣。所以說,肉體屬於父母精血合成的,靈 魂屬於自然界的,神識是隨著前世因果和業力流轉輪迴而來的,三者相合就形成了我,肉 體因為有了靈魂而有了對外界事物的認識而產生邏輯和思維,靈魂則因為有了肉體的依附 而有了作用,而神識則因為前兩者的作用而產生分別、執著以及揀擇、取捨,然後再造因 果流轉輪迴。有朝一日一旦肉體壞滅,靈魂沒有了依附而又飄渺於大自然,而所謂的我則 不復存在,而神識則要接受中陰生的受生然後再決定往生趣向。因為前世的造業而產生這 一世的受業,這一生的造業則產生下一世的受業,這就是三世因果,在三世因果裡面隨造 業輪轉投生於天、人、阿修羅、畜生、地獄、餓鬼則產生了六道輪迴。 所以我們追求到自身的成就然後去服務廣大社會,廣布功德,我們所造的則是善業,那麼 投生的是天或者人。如果能修學佛道則能超脫六道輪迴,不再受業。如果相反的,只是貪 圖自己物慾享受,不顧他人死活,放縱惡業,絕對投生的是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求 出無期。打個比方來說,你家裡過壽或辦喜事,別人都來送情,你暫時的有了一筆小收穫 ,然後別人家有事你不去還這個情,那你這個情就永遠也沒有了。就等於你因為大眾因緣 的成就而使你有了暫時的成就,然後別人有事你不管,難麼你的善緣就會越來越少,結怨 就會越來越多,隨著你的結怨多過你的善緣的時候,就是你開始走上毀滅的道路的時候。 所以佛陀教育我們要廣結善緣,廣布功德。 大修行者要耐得住寂寞,是恩師上覺下園老和尚為我傳第二次法的時候說的法語,但並沒 有解釋其涵義,恩師要我在今後的道路上參悟。起至今日,我一直沒有停止去參悟其中的 涵義。 隨著出家修行歲月的推移,我也隨之從一個十三四歲活蹦亂跳不諳世事的孩子成長成了現 在弘教一方受人尊重的法師。其實我個人並沒有什麼修行,只是恩師年事已高,出來弘法 不大方便,我只是一個傳遞著,把師父教給我的傳遞出去,自己也從中獲得一些修學方面 的利益。 起初恩師跟我講這句話的時候,我當時理解的所謂耐得住寂寞,是要耐得住慾望的寂寞, 因為佛家主張出家人全斷淫欲,在家居士學佛斷邪淫。我去向恩師求證,給我的回答是我 已經上路了。 第二要耐得住生活困苦的寂寞,古人云:“痛能知悔,苦能勵志。”常言道:“吃的苦中 苦,方為人上人。”不說要求要像顏回那樣“一瓢飲,一簞食,陋巷睡,回也不改其樂” 那麼高的境界,但要有能吃苦的精神。 第三要耐得住情感的寂寞,人不只是有慾望上的追求,還有情感,那麼大修行者應該要耐 得住情感方面的寂寞,一個想成大事因緣的人他的情感應該高於一般人,對於情感的抒發 和需求是無法得到滿足。不管是一個修行人還是社會上一個謀事業的人,他都有自己個人 的情感需要得到抒發和需求,都希望自己的想法和所做的事情能夠得到身邊人的理解和支 持,特別是自己認可的人,但這個不一定能夠如願。 第四要耐得住平凡的寂寞,耐不住平凡你則會對身邊的人和事判斷失誤,你會因為嫉妒而 生嗔恨去毀謗乃至惡意破壞他人。你會不顧一切不擇手段不分時機盲目找機會去表現自己 。這樣你會把自己孤立起來。 第五要耐得住孤單的寂寞,人生的道路本來就是孤單的,我們孤單地出生,孤單地死去。 所以一切的風風雨雨要靠自己去獨當一面。 第六要耐得住無助的寂寞,《增廣賢文》裡面有句話:“遭難莫尋親。”很有可能在你發 生什麼事情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很無助,有時就是你最親的人也不會管你,所有的一切你必 須自己去承受。 第七要耐得住身體病苦的寂寞,身體的病苦沒有任何人能為你替代一分一毫,有可能連一 個幫你煎湯熬藥端茶送水服侍周圍的人都沒有,更有可能你身邊的人對你的病苦不屑一顧 。孟子曰:“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空乏其志。。。。。。。”其 中的勞其筋骨就包含這個意思。 第八要耐得住惑的寂寞,當我們想知道一件事情有無法知道,想做一件事情卻不知道如何 做起,很多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都希望有個高人來指點一下自己,但卻沒有,所以有時候 我們很懊惱。 第九要耐得住知的寂寞,因為你有了新的想法或者創意,或者你掌握了某一項學問或者技 術,你希望得到認可但往往得不到認可。或者說你現在正想有所發揮有所作為的時候,你 覺得渾身是力量,但是就是發不出去,你很希望別人能夠了解你重視你,能對你委以重任 ,但是你卻不能如願,這個時候你會懷疑自己或是別人,你會覺得與別人有溝通障礙。 第十要耐得住性情的寂寞,自己的喜怒哀樂不一定要形表於外,任何一件事情不一定馬上 要人知道,看到別人的事情不要急於去插手,有任何事情不要急於去表達自己的看法。任 何一件事情不要隨著自己的性情為所欲為。 第十一要耐得住急的寂寞,古人云:“欲速則不達。”一切事情不要急於求成,急於做決 斷的事情往往要承受抉擇上判斷的錯誤所帶來的不可預估的後果。 第十二要耐得住成的寂寞,當你在某一項學問、技術或你所追求的領域有一定的成就的時 候,你覺得你有能力去幫助他人了。但往往你對人的好心幫助卻不被人接受。 第十三要耐的住住的寂寞,當你的個人追求成功了,卻有了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因為你會 感覺到你個人空間在不斷縮小,有時甚至連一個能夠說說知心話吐露心腸的人都沒有,你 會感覺到你身邊雖然人不少,但很難有一個能夠讓你真正稱心如意的。你的舉手投足一言 一行都不能隨心所欲,你都要注意旁邊人對你的看法。你曾經的率真和無邪不復存在。 第十四要耐得住壞的寂寞,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起伏,一個有大作為的人要經得住起伏,要 拿得起放得下,一切本來是因緣和合而成,那麼總有因緣離散的一天。 第十五要耐得住空的寂寞,空是一切事物最終的歸宿,最終任何事情都不屬於我,都不與 我有關,都將成為過去。內心的種種感慨已然是空。 第十六要耐得住寂的寂寞,當我們所有的一切都逐漸失去,內心自然會感到失落空虛,然 而這是我們最躁動不安的時候,如果這一關過了,則大事可成也。 這些是我自恩師第二次傳法四年以來所悟,05年冬月我回山看望恩師,並求證所悟。恩師 笑了笑說:“你今年21了吧。” 希望今天講的這些對大家以後的生活帶來幫助,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釋子昌學講於止依精舍 二零零七年仲冬四夕 -- 楞嚴咒心: 唵○阿那隸○毗舍提○鞞囉 跋闍囉陀唎○槃陀槃陀你○ 跋闍囉 謗尼泮○虎信 都嚧甕泮○娑婆訶 「大白傘蓋佛母」心咒: 「嗡、沙爾娃、打他架打,烏尼卡,施 達打巴遮,吽呸,吽媽媽,吽呢,梭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129.240

03/11 11:42, , 1F
南無阿彌陀佛。
03/11 11:42, 1F

03/11 14:51, , 2F
我推這篇,想請問如果不修善也不造惡可以嗎?心理平淨可
03/11 14:51, 2F

03/11 14:52, , 3F
以嗎?生活會自在嗎?
03/11 14:52, 3F

03/11 15:54, , 4F
不知道耶,還在摸索。不過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
03/11 15:54, 4F

03/11 15:55, , 5F
句話來看...
03/11 15:55, 5F
文章代碼(AID): #1HFBVuzS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