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困難的智慧與方法 隨佛尊者

看板Buddhism作者 (朝向追求快樂與真相之道)時間11年前 (2012/12/17 00:14), 編輯推噓9(904)
留言13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突破困難的智慧與方法 隨佛尊者 講於馬來西亞 南洋商報 馬來西亞/佩伶繕打 台灣/月澄潤記 諸位來自諸方的朋友:大家平安吉祥。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跟各界的朋友交流與分享 佛陀 的智慧。我雖然是一個佛教的僧侶,但是今天的主要 目的不是要跟大家宣傳佛教的信仰。所以,來自四面 八方的朋友,不論你是信仰什麼樣的宗教,或者沒有 宗教信仰,都竭誠的歡迎你們。 人類社會有形形色色的宗教信仰,這些宗教信仰 ,不論它是佛教、是回教、是基督教、是天主教、或 者是一些民俗信仰,事實上對這個社會的安定,都盡 了一份不可抹殺的、可貴的貢獻。 譬如我們走在紐約街頭、或吉隆坡的街頭,我們 是受誰的保護呢?一般人會說:「我們受警察的保護 !受法律的保護!或者說受國家的保護!」可是,各 位朋友,我要告訴你,你的想法是對的,但卻是不夠 的。我們的的確確受到警察、國家和法律的保護,這 是真實。但是,我們還受到什麼樣的保護呢?當你走 在黑暗的巷道裡,走在沒有人的街道上,請問這時候 警察在哪裡?所謂國家和法律又在哪裡呢?事實上, 這個時候我們是很孤獨、很脆弱的;又譬如一個孤身 女子,深夜走在街道,或者走在僻靜的小路上,卻沒 有人對她做出任何侵犯的動作,你知道為什麼嗎?諸 位朋友,這個社會上有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亦有形 形色色的宗教信仰,當我們孤獨的走在路上,這時候 我們其實不是受到國家的保護,不是受到法律的保護 ,不是受到警察的保護,我們受到誰的保護?也許我 們是佛教徒、是天主教徒、是基督徒、是回教徒,但 我們同時受到佛教的保護、受到天主教的保護、受到 基督教的保護、受到回教的保護、受到一般民俗信仰 的保護,是這些形形色色的宗教在保護我們,這就是 人類社會的現實跟實際。 然而,近一、二十年來,尤其這幾年,這個社會 上的宗教彼此之間有一些誤解,氣氛有些緊張,帶給 人類社會很緊繃的現象。你信的是什麼宗教,其實都 沒關係,可是一般的信徒都很在意,總以為「只有我 的宗教信仰才是對的,別的宗教信仰不好」,久而久 之,在自己的虔誠信仰中,不知不覺的,非刻意的, 會對其他的宗教信仰形成一種自己都難以克制的排斥 心態。這樣的心態,讓我們人類的社會隱含了許多的 裂痕,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殊不知你所不樂的、所 排斥的宗教,也正是保護你的力量之一。我們必須明 白這件事。 宗教原本是要解決人在生活當中許多的困難跟問 題,可是如果我們忘失了這個核心,忘失了這個真正 的意義跟目的,那麼,最後我們可能會變成某一種宗 教虔誠的信徒;而且,由於對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充滿 了虔誠,會不自覺的對其他的宗教或者宗教使徒產生 不樂不悅之心,嚴重的甚至產生一種莫名的仇恨心 態。這時候,我們就不再掌握住宗教是為了解決我們 的痛苦跟問題這個重點,反而變成活著是為了宗教。 我們活著不是為了宗教,活著只是在宗教的學習 裡,學會並且分享解決我們生命痛苦的方法和經驗。 不同的宗教提供不同的解決人類痛苦的經驗,你可以 分享基督教的經驗,可以分享天主教的經驗,可以分 享回教的經驗,或分享各種不同的經驗,因為我們是 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人類社會的可貴就是懂得互相幫 助、互相分享。你是醫生,你分享你的醫術;你是建 築師,你分享蓋房子的經驗;我是宗教師,我分享開 展心靈的經驗。我們彼此分享彼此生命的可貴經驗, 讓我們的生命在短暫的一生裡能夠活得更好、困難更 少,並且能減少痛苦,這就是最可貴的事情。分享可 貴的經驗,這正是人類崇高的美德。因此,我們珍惜 所有分享可貴經驗的不同領域,不管他是基督教、是 天主教、是回教、是佛教,或者沒有宗教信仰,我們 都懂得珍惜。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從生命本身來看 宗教的問題,來看我們所接觸、所發生的任何問題, 而不是一直計較你、我是什麼宗教信仰。 佛陀到底教導我們什麼呢? 佛陀是教我們成為 一個宗教使徒嗎?如果你是一個曾經親近過佛教教法 的人,我可以冒昧的請問你:你認為 佛陀是要幫助 你我解決我們生命的困難跟煩惱,還是讓我們成為一 個宗教的信徒呢? 佛陀是如何幫助你的,你想過嗎 ?如果我們認為 佛陀是要我們成為一個教徒,或者 變成某一個教派堅貞不二的信眾,那麼我想告訴你, 你已經忘記了所謂宗教是為了解決人類的困難和痛苦 這件有意義的事,你已不自覺的成為活著是為了宗教 ?而這其中最大的損失者是你自己。這就是今天的演 講,一開始我想與大家分享的。 今天的講題就是《突破困難的智慧跟方法》。方 才我就說過了,我不是來傳教的,雖然我穿著袈裟。 有人看我們出家人把頭髮剃掉了,說:「師父,我很 羨慕你們能出家喔!」我開玩笑的說:「你先別談這 件事情,最可貴的不是在頭皮以上,可貴的是在頭皮 以下。」我想諸位能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在討論《 突破困難的智慧跟方法》之前,我要特別聲明,我今 天所陳述的,不是任何一種宗教信仰,乃是我們在現 實人生裡的真實。請諸位耐著心一起來分享我在 佛 陀的教育裡所學習到的事情。 第一個智慧是:有困難是當然,沒有困難是偶然。 為什麼說這是第一個智慧呢?華人到了過年的時 候,都喜歡互相祝福:「恭喜你事事如意」,家裡也 常喜貼幾張書寫「吉祥如意」的紅紙,還發明了一種 用來抓背搔癢的如意造型。如意,就是如心所願,如 意就是吉祥的一個象徵。諸位朋友,其實大家都希望 生活更好,困難更少;當然最好的就是生活中沒困難 ,一切平安,一切如意,一切吉祥。但是,我想請問 諸位,這個希望有沒有實現過呢?其實從來都沒有實 現過。就是因為沒有實現過,才一直期待這件事情, 期待事事如意,對不對? 為什麼「有困難是當然,沒有困難是偶然」是第 一個智慧呢?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正覺的時候, 他覺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這件重要的事情叫做因緣 。我相信接觸過佛教的人,應該都聽過這兩個字。因 緣沒有教派之分,沒有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或者 所謂南傳佛教。因緣是佛教特有的思想跟主張,這個 主張跟其他的宗教信仰有極大的差異。因緣是什麼意 思呢?當然就是事事物物都是因緣的顯現;我們佛教 也講過一句話:因緣所生法。我相信很多接觸過佛教 的人應該都聽過這句話。因緣生的意思是什麼呢?就 是事事物物都是有因有緣。懂得這句話以後,就會看 到一件事情:既然事事都是因緣生,那麼凡是因緣生 的,就會受這個因緣的限制。舉例來說,在場的諸位 女士,今天妳們是來聽一場所謂的心靈講座,或者叫 做佛學講座。那麼妳今天來的時候,穿著肯定是樸素 端莊的,不會打扮得妖妖豔豔的,為什麼呢?表示對 法的一種尊重,對嗎?那麼,我想請問妳,妳今天的 打扮會不會讓人覺得很性感、很豔麗呢?肯定就不會 了。我的意思就是什麼呢?事事物物既然是因緣所生 ,它就會被因緣所限制,限制在一個特定的、促成它 發生的因緣裡面。既然有限制性,就不可能是這樣又 是那樣。意思就是:能這樣,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因緣 ,所以它必然會受限於這個因緣的限約,它就不可能 同時也是那樣。所以我們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事事如 意」這件事。如果要「如意」,就是表示沒有被限制 的意思,沒有受限才能如意啊!只要有受限制,肯定 有所不如意。 一個人現在的生活處境安定,就有現在生活安定 的因緣。那麼,在現在生活安定的因緣下,就會受現 在因緣的限制;有這個因緣的限制,在面臨某種環境 的時候,就一定「有所不能」。這「有所不能」對我 們來說,就是在這個因緣底下的困難。當你從因緣來 看,發現我們現實的人生,真的都是有所條件、有所 因緣才能呈現眼前的狀態,那麼「有所不能」是不是 當然呢?就是當然了。 所以,第一個智慧才告訴大家:有困難是當然, 沒有困難是偶然。為什麼呢?因為你受限於這個因緣 。社會環境變遷那麼大,你剛好碰到某件事情適合你 現在的因緣條件,這個是偶然;絕大多數都跟你現在 是不太合的,所以困難一定比順利來得多,這是當然 。俗諺所說「人生困境十之八九」,就是這個意思。 為什麼說這是第一個智慧呢?因為人們都希望如 意,一聽到困難頭就痛;一聽到困難,一些佛弟子就 常常講“業障深重”這句話。但從 佛陀所講的因緣 來看人生,你就會明白:有困難是當然,沒有困難純 屬偶然。這時候碰到困難,你就不會難過的說“業障 深重”!你就會覺得這很正常啊!能這樣,我們在現 實生活裡,才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倒楣鬼,覺得自己的 人生好像一塌糊塗,覺得自己的命運很困窘;在無形 當中,內心就會變得很沒力量、很卑怯、很退縮、很 鬱悶。所以,第一個智慧就是在導引我們對現實人生 有正確的認識,掃除內心不當的期待、妄想與苦悶的 心緒,這第一個智慧,是大家應該要具備的。 第二個智慧是:怕困難就是大困難,面對困難才能解 決困難。 如果把困難當作是一種障礙,不了解它是人生多 數的當然,這時候我們就會很討厭困難,甚至害怕困 難。可是當我們害怕困難的時候,就是大困難;唯有 願意面對困難,才能解決困難。 我想告訴諸位,最大的困難,就是一遇到困難, 你不想面對。若如此,你的心緒就產生了障礙。生活 要靠我們自己,等待神的救度,那就是等待奇跡。奇 跡是有的,但是等待奇跡的生活態度最好不要有,這 是我給大家的建議。我們要努力的解決困難,但是怎 麼努力呢?最起碼的條件是你願意面對。如果心裡不 願意面對,或者不能夠以平常心坦然的面對,那就有 了大困難。 所以,怕困難就是一個大困難,面對困難才能解 決困難。這就是我想跟大家講的人生的第二個智慧。 第三個智慧是:抱怨是無奈的表現,願意了解才會增 加助力。 諸位在現實生活裡有沒有抱怨的經驗啊?有!在 公司、或在家庭裡,如若有一件令人手足無措的事情 突然發生了,這個時候,你就會看到有人開始發洩情 緒、開始抱怨了。抱怨什麼?抱怨環境,或互相抱怨 對方:「都是你,如果不是你,就不會這樣。」諸位 ,我們都有抱怨的經驗,請你靜靜的看看你自己的心 緒。舉例來說,如果你家裡的小孩丟掉了十塊錢,你 會不會抱怨?不會!你會教他以後小心一點;反之, 如果你先生投資股票,這個星期股票損失了一百萬, 你會不會抱怨?會!為什麼會抱怨?因為損失一百萬 對你們來說,你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當不知道該怎 麼辦的時候,內心就會很無奈,因為你不能拒絕,可 是你又無法解決。這時候,那種無奈的心緒就會浮現 ,在無奈的心緒下就會抱怨。抱怨本身,其實是無奈 的表現。諸位只要靜靜的觀察,就會發現:當無奈的 時候,人們就會開始抱怨。所以當你聽到別人在抱怨 的時候,你別生氣,你要知道,對方現在正陷入他不 知道該怎麼辦的心緒中。因為無奈,他才會抱怨,這 時候,你生氣是沒有用的。靜靜地審視自己,不也是 如此嗎? 你是否想過:抱怨的效果是什麼?當我們開始抱 怨的時候,會把問題的難度擴大。這就好比你的文件 上面突然被滴了一滴墨水,請問,你會怎麼做?是拿 起文件來甩一甩呢?還是拿一張衛生紙,輕輕的把那 滴墨水吸乾?你會怎麼做?墨水已經滴上去了,你再 甩一甩,髒的面積就更大了,對不對?抱怨的本身就 是這樣,當抱怨的時候,會把那種無奈以及恐懼的心 緒散發給周圍的人。而當周圍的人感覺到那種無奈、 恐懼的壓力時,大家的助力跟腦筋反應的效率都會減 低。事實上助力是出不來的。所以,當聽到別人抱怨 時,你別生氣,你要去了解他的問題在哪裡。 如果是我們自己碰到困難,也別抱怨,因為抱怨 會讓你周圍的人感覺更害怕。你得去了解你現在所面 對的困難。只要你願意了解,那麼助力才會形成。 人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困難,因為我們一定 會有困難。所以,人活著就是為了解決困難,而不是 抱怨困難。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對不對呢?抱怨困 難,生活不會更好;解決困難,才是我們活著的重點 第四個智慧是:解決困難的方法就在困難當中。 這是什麼意思呢?舉例來說,我們每人都有生病 的經驗,也上過醫院,找過醫生。當我們到醫院時, 醫生首先就要面對我們的病,然後他才有機會去了解 這個病,才能找到治病的方法。如果不願意面對這個 病,他就沒辦法了解這個病怎麼起,那麼治病的方法 也就不了解了。所以,諸位朋友,我們想要解決困難 ,解決困難的方法就在困難裡面。其方法有四個: (一)得充分了解困難的現前實況。 困難現在的實況如何,我們要先知道。因為我們要解 決的是現在的困難。我們要解決的不是一年前的困難 ,也不是未來的困難,因為未來還沒有發生,我們要 解決的就是現在的困難,所以我們要了解現在的狀況 (二)要發現引發困難現況的原因。 佛教講因緣,指的就是事出必有因。什麼事情都有它 的原因。所以,我們要發現引發困難、造成困難的原 因是什麼。困難的原因在哪裡發現呢?得在困難的現 況裡面去看清。譬如你的車子發生了故障,你送到汽 車廠,修車廠的師傅會不會先將車子啟動看看?啟動 之後,甚至要開到馬路上跑一跑,這時候他才會知道 車子故障的原因可能在哪裡。為什麼?當你把車子停 下來熄了火以後,車子沒在開,引擎也沒在動,修車 師傅不一定能知道問題是什麼。當車子啟動了以後, 問題的狀況會發生,問題的原因就在問題的現況下可 以找的到。如果問題的原因不在那裡,那麼問題就不 會發生;如果困難的原因現在不在,那麼困難現在也 不會發生。所以修車廠的師傅要修你的汽車,一定要 先啟動車子,一定要知道車子在進行當中、引擎在運 轉當中、冷氣在運轉當中,到底困難是什麼?並且在 這種情形下去看清楚困難的原因。 (三)改變或消除困難的原因,就能改變或消除困難 如果我們發現了困難的原因,那麼我們一定明白,必 須消除困難的原因,困難才會消除;如果困難的原因 不消除,困難不會消除。所謂「解鈴人還需繫鈴人」 ,就是這個道理。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講過一句話: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 滅」,其實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有困難的原因,才有 困難;消除困難的原因,困難才會消除。 或有人說:「我知道困難的原因;也知道消除困難 的原因,困難才可以消除。但現在要消除困難的原因 ,現在做不到啊!」如果你們有這樣的發現或這樣的 想法,我要告訴你們,消除困難的原因,不會一步到 位;不能消除,就改變它。改變了它以後,困難的方 式、困難的內容也會跟著改變。諸位明白這個意思嗎 ?困難的原因現在是這樣,才有現在這個困難;現在 這個困難如果沒辦法解決,就表示消除困難的原因你 現在做不到。但是如果你因此停在那裡,就非常的可 惜,因為消除原因有時候真的做不到,但改變困難的 原因你一定做得到。為什麼說一定做得到呢?實則你 只要做任何事,那原因都會改變。 舉例來說,在場的男士,假設昨天是你跟你太太 結婚三十年的結婚紀念日,你太太很在乎這件事,可 是很不幸的,你卻忘記了。三十年來,她跟著你,胼 手胝足,開創了你們美滿的生活,幫你生了幾個小孩 ,很辛苦的養兒育女,她很在乎你有沒有重視這個一 生中只有一次的結婚三十周年紀念日。可是很不幸的 ,你就是少了一根筋,忘記了。怎麼辦?你太太整天 寒著臉,家裡的氣氛如北極一般寒冷。你該怎麼辦呢 ?原因有沒有辦法消除?沒辦法了,因為昨天已經過 去了,原因消除不了啦!該怎麼辦呢?改變啊!這個 你會的啊!做任何事情來改變啊!到餐廳訂了一桌美 食,帶你太太去吃,不是為了贖罪,因為罪已經不可 贖。那怎麼辦呢?改變呀!改變你們今天的氣氛;要 不然,就送個什麼東西吧!若沒錢送,就給個熱情的 擁抱吧!反正想盡辦法做點什麼。 諸位朋友,只要有所作為就會有所改變;有所改 變,困難的原因就會跟著改變;困難的原因只要改變 ,你就有機會消除、改變以後的原因。諸位聽明嗎? 請你切記一件事,消除困難的原因不會一次到位。如 果你現在沒辦法,千萬別放棄。做點什麼,就會改變 。先改變一點點;再做一些,再改變一點點;再做一 些,再改變一點點。改變了幾次以後呢,你就有機會 可以解決困難啦! 再舉個例,我們華人吃的醬菜罐頭,你想要將蓋 子轉開,如果很緊轉不開,在場的女士,廚房歸你管 ,你會怎麼做?拿菜刀在瓶蓋上敲一敲、打一打。為 什麼這麼做?你不就是在改變因緣條件嗎?敲一敲, 改變一下;再敲一敲,改變一下,然後一轉就轉開了 。是不是這樣呢?要切記這件事情:消除困難的原因 ,才能消除困難;若不能消除,就先改變,改變以後 就有機會消除。 (四)確立改變或消除困難原因的行動步驟。 先要確立改變或者消除導致困難原因的行動步驟,這 個確立了,才有所謂的行動指南。 諸位,以上這四個方法在佛教裡有個名詞,叫苦集 滅道。困難的現況叫苦,引發困難現況的原因叫集, 改變或消除困難的原因就能改變或消除困難,這個叫 滅,確立改變或消除困難原因的行動步驟,這就是道佛教裡有許多人,把這四件事情誤以為是一種教 派的修行法門,事實上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其實這 四件事情,它不是修行的法門,它是四個真實。諸位 朋友,你靜靜的想想,醫生治病要不要依照這四個事 實?你要解決你公司經濟的困難,要不要依照這四個 步驟來做?如果你是一個政府單位的首長,你要治理 國家,要不要按照這四個方法來做呢?這四個步驟, 在解決任何困難上,都是準則。所以,這四件事情, 並不屬於任何宗教或學派,它不屬於佛教、基督教、 天主教、回教,它也不屬於科學,它就是事實。事實 就是在我們現實的人生,在每個人的生活裡,每個人 都是這麼解決問題的,不是嗎?你從小到大解決問題 ,不也是這樣解決的嗎?所以,它不是宗教信仰,它 是真實。 事實上, 佛陀並不是在傳教,要我們去信仰一 個宗教;祂是在教導、分享給我們一種務實有效、能 解決困難、讓人生更好的方法,祂不是叫我們變成一 個宗教信仰者。佛教裡有一句話叫做「覺者的教育」 ,覺的意思,不是去信仰某種他叫你必須信的東西, 不是!覺的意思是:發現事實,然後依著所發現的事 實,來改變跟解決生命的痛苦。我們必須服膺實際的 事實,而不是服膺人類社會裡的哪一個偉大的大師。 我再說一遍: 佛陀要我們服膺的不是 釋迦牟尼佛, 佛陀要我們服膺的是事實,服膺生命中許許多多的事 實。而這個事實,並不是屬於哪一個人或哪一個宗教 的,這才是 佛陀教育的真正的宗旨。 因此,這四個方法,諸位不需要把它當作佛教。 我還要告訴你,如果這四個方法你不用,你沒有罪, 但肯定你會有痛苦;若你用了這四個方法,也沒有功 德,但是肯定會幫助你解決痛苦。重點不在於有沒有 功德或有沒有罪,重點在於你能不能解決在人生、在 現實生活裡,所導致的許許多多的痛苦跟煩惱。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開始就強調「宗教的意義跟目 的,是來幫助我們解決困難跟痛苦,而活著的目的不 是為了宗教。」的原因。因為,如果活著的目的是為 了宗教,那麼我們這個社會肯定就會有很多信仰上的 衝突。 第五個智慧是:什麼都會改變,從現在改變起。 為什麼要講這一件事情呢?諸位朋友,我相信你們一 定也曾經聽過心靈講座、教育講座,或者所謂的宗教 講座,五花八門的道理,實在是聽得太多啦!然而聽 了那麼多,有沒有用呢?有用!所謂的「用」,就是 在聽的時候,好像在內心裡面點亮了一盞燈;但出了 會場以後,那盞燈就越來越暗,可能還沒到家就已經 熄滅了;或者亮了三天,就熄了。接著呢,就是再參 加一個活動,再點亮一下囉!諸位朋友,為什麼我這 麼說?因為三、四十年前,我也是這樣,到處聽,但 過沒多久,心裡的燈就熄了。但每一次去聽,內心都 抱著希望,可是過沒多久,又覺得好像沒用。 諸位朋友,今天我不是在你心裡點燈,我是告訴 你,我們聽再多的道理都沒有用,改變才是最重要。 我曾經聽人家這麼說過:「我就是不改,我決定不改 ,我不改怎麼樣?」如果剛好說到你,對不起,我不 認識你;如果剛好說到你,那我就送給你一句話:「 對不起,當你說不改的時候,其實也正在改。」為什 麼呢?舉例來說,你在路上開車或走路,你不願改變 速度,可是當別人的車速改了,請問你改不改?事實 上你已經改了。當周圍的世界改變的時候,你就變了 。我們總認為自己可以不改變,其實那是一個誤解, 是錯誤的想法。 再舉個例,這幾年,對於台灣的政治前途,台灣 的各黨派間彼此都有意見。某個黨提倡獨立,但另個 黨不以為然;這個黨提倡統一,另個黨又不以為然; 還有些人主張保持現狀。就曾有人跟這些主張保持現 狀的人講了一句話:「現狀是沒辦法保持的。」現狀 是沒辦法保持的,為什麼?世界時時刻刻都在變,沒 有可以保持的現狀啊! 我想告訴諸位的就是:改變!什麼都在改變,並 且改變從現在開始改變起。即使你不想改變,也還是 在改變啊!那麼,與其別人變你跟著變,不如你好好 的變,你說是嗎?與其在那邊不變,別人變,然後你 跟著變,不如你自己好好的變。這就是現實。 前幾年美國經濟風暴發生的時候,在台灣,就有 人做過一個統計,算命、卜卦的行業比平常生意更好 、更熱門;還有一種生意也特別好,就是錄影帶出租 行業,因為很多人失業在家沒事做,就去租DVD看。 我要說什麼呢?諸位朋友,現實生活有困難,逃 避是不可能解決任何事情的。許多宗教的信仰者碰到 困難的時候,就著重禱告,向神禱告,向佛、菩薩、 護法諸天禱告,或者誦經祈福,乃至有所謂的消災解 厄的儀式,還有人努力的行善、布施、積德,希望能 改變人生、改變現在的困境。事實上這些事情都很好 ,沒有什麼不對,也沒有什麼不可以。我相信在座多 數都有宗教信仰,我想問一件簡單的事:「你禱告十 次,應驗了幾次?你可以告訴我嗎?」我想你應該不 止禱告十次吧!你可以告訴我應驗了幾次嗎?我想跟 諸位講的是:禱告不是壞事,禱告是好事,因為禱告 的時候,就表示你內心還有一個寄託;如果一個人內 心沒有寄托,人生就會很黑暗。 人生有很多的困難,可能我們在家庭、在社會、 在公司、在許多朋友裡面,找不到一個自己可以信賴 、寄託的對象;但如果你內心裡還有一個可寄託的對 象,不管他是天主、耶穌、觀音、地藏、釋迦牟尼佛 ,或者誰,我會很歡喜的恭喜你,因為這正表示你還 不是生活在黑暗裡面。可是,我們得明白一件事情: 禱告及奇跡,是不可以期待的;只能將它當作一種安 慰,不可以作為期待的對象。當我們把它當作期待的 對象時,我們會喪失正常的生活能力。我不反對禱告 ,也不會反對有奇跡的可能;可是,我們得先做我們 自己可以做的事,並且做現在可以做的事情。 第六個智慧是:改變,正是解決困難的開始。 改變什麼呢?改變困難的原因,或改變你的現況 ,就是解決困難的一個開始。而這需要什麼呢?需要 行動,不能只是心動。 諸位朋友,我無意冒犯宗教信仰,諸位也不要誤 以為我在冒犯宗教信仰。剛剛我問諸位呢,我們禱告 了十次,應驗了幾次呢?我並不是冒犯宗教信仰,我 只是想提醒諸位,不要讓自己的能力喪失掉。我跟諸 位講一件事情,我是一個出家人,我學習佛法已經滿 四十年。在佛門裡面,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 教,不管是哪一個學派,我算是一個精通三藏的人。 但是,我已經有二十三年沒有禱告了,沒有跟 佛禱 告,沒有跟菩薩禱告,沒有跟護法諸天禱告。或許有 人會問:「隨佛法師,你是不是已經沒有佛教的信仰 呢?」不!我沒有離開佛教,沒有離開 佛陀的教導 ,就是因為沒有離開,所以我才可以二十三年不禱告 。「不禱告」是佛陀的教育。 佛陀說什麼呢?「弟 子們,你應當依止佛法,以你自己做明燈,而不是向 外找明燈。『自燈明,法燈明,法作依,自作依』。 」這就是佛陀的教誨。 諸位朋友,我不是說你們禱告不可以,請不要誤 解。我是說你可以禱告,但是別忘了從現在開始從改 變行為做起。要改變什麼呢?就是前面所說的四個方 法,要了解這四個現實,然後改變。改變導致困難與 痛苦的原因,並且依著這個步驟,從現在開始改變起 。當我們開始改變的時候,困難也就開始解決了。 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也許我們等不到撞上大樹 的那隻兔子,可是我相信在你生活的那片田地裡,你 會看到你所種的嘉禾,開始冒出翠綠的苗芽。 第七個智慧是:困難的核心是人,改變人就能改變困 難。 人生有很多的困難,形形色色,經濟的困難、感 情的困難、健康上的困難,還有很多說不完的苦難。 可是,困難的核心是什麼呢?困難的核心就是人。改 變困難最重要的就是改變人,改變人也就能改變困難 。 諸位朋友,我舉一個例子。出家人是不可以擁有 金錢與受取金錢,這是 釋迦牟尼佛對出家人所制定 的戒律。我是在緬甸出家,從出家的那天開始,我就 不再跟錢有過任何接觸,我們中道僧團的出家人也都 是如此。 我記得我從緬甸回到台灣的時候,一些出家以前 的法友和俗家的親人就告訴我一件事情,他們跟我說 :「你不持金銀的這個做法不合實際,也不合時代, 落伍了。這是兩千多年前的戒律,現在這個時代不可 能如此。」記得有一個居士跟我講了一些話,他是台 灣一家金融公司的負責人。他說:「師父,你要持這 個戒,我是很讚嘆啦!但是我不表同意。因為錢雖不 是萬能,但沒錢卻萬萬不能。」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 句話。「錢不是萬能,沒錢萬萬不能」,這句話也沒 說錯啊!真的是如此,對不對?他跟我講:「無論如 何你要有錢,你不可以沒有錢。很多人都說這條戒已 經過時了,持這條戒沒用,不切實際,脫節現實,不 合時代。」他是愛護我,我知道他的關心,但我跟他 說:「我在佛門那麼久,發現了一件事,所有修行最 大的煩惱和障礙,都跟這個戒有關;一擁有或受取金 錢,什麼修行人都會有煩惱。所以我一定要試試看, 我不能不試就認為自己不行。」於是從我出家那一天 開始,我就很認真地持這個戒,到現在為止,我完成 了這件事情。我一直都是如此,沒有改變過。 後來,曾有學佛的居士跟我說:「師父,你為什 麼要這麼做?你是想證明你比別人更好嗎?」我說: 「不是啊!我沒有這個想法。我是個修行人,我又不 認識世界上那麼多人,我跟他們比來比去做什麼。我 就是在佛門很久,在世俗的時候也看過很多事情,發 現很多人跟人之間的痛苦和煩惱,統統跟擁有金錢有 關。既然我出了家,我就是想試試看,按照佛陀的戒 律,不持金錢,來遠離我看到的這些困難跟煩惱。我 純粹只是這樣,並沒有想要證明我比別人更好,我沒 有這個想法,很單純的。」 接著,我跟這個居士講了 佛陀為什麼要出家人 不要擁有金錢呢?在這裡也講給大家聽,你做做參考 。如果你聽明白了,你就了解智慧第七的意思。這世 界上真的是「錢不是萬能,沒錢萬萬不能」。大家生 活都需要錢,對不對?有一種人,他是用自己來賺錢 ,用自己的勞力、體力、精力、能力來賺錢,賺錢賺 得很辛苦,一輩子都好像每天飛出去的小鳥,找到的 食物剛好夠吃而已,這是第一種人。第二種人不是用 自己的體力來賺錢,他是用人來賺錢,他找了幾個人 ,幫他賺錢,這就是老闆階級的人。找人來幫他賺錢 ,當然比自己賺錢賺更多啦!這個就似乎比第一種人 高明了一點。等賺了多一點的錢以後又升級啦!為什 麼呢?多賺了一些錢,有了一些多餘的錢,就開始拿 錢投資,這時候就更高級一點,用錢來賺錢啊!這個 就是金融家、投資者,他們用錢賺錢,以錢滾錢,輕 輕鬆鬆就賺得更多錢,這是第三種人。第四種人既不 是用自己來賺錢,也不是用人來賺錢,更不是用錢來 賺錢,第四種人是用權力來賺錢。這就比用錢賺錢更 厲害啦!用權來賺錢,在古代不是國王,就是大官, 現在也是差不多啦!用權來賺錢,賺的錢就沒辦法計 數啦!用權來賺錢,更有財富,也更有勢力。 這四種人,你想做哪一種?現在你是哪一種?你 可能就是我所說的第一種,用自己來賺錢;可能是用 人來賺錢的第二種人;可能是以投資來用錢滾錢、用 錢賺錢的人。只有少數人是用權利來賺錢,也許諸位 對第二種、第三種、第四種人都很羨慕,可是我想告 訴你:這四種人都是凡夫俗子。 出家人是第五種人,什麼是第五種人呢?諸位朋 友,請問世界上的財富和權力都在誰的手上?都在人 的手上。如果你要爭權,或者你要爭錢,你一定要跟 人爭。如果你不跟別人爭,你就爭不到權,也爭不到 錢。一定是這樣,爭來爭去就是爭權跟錢。我說的對 吧!也因此你跟眾生就是一個相爭的局,離不開跟眾 生相爭的人生。出家人不要權,也不要錢,所以出家 人與眾生無爭。但是我想告訴你,唯有不跟眾生相爭 ,才可以走入眾生的生命;只要能走進眾生的生命, 你根本不用錢,也不用權,因為你就有了全世界,因 為世界在人的手裡。有了世界的目的是什麼呢?不是 為了權跟錢,而是為了人,為了幫助生命,讓生命更 好。諸位朋友,這就是能夠讓自己不與眾生相爭,也 不讓眾生痛苦的辦法。權跟錢本來是你們拿來解決痛 苦的工具,可是,為了這些解決痛苦的工具,卻讓自 己一生更痛苦。出家人要解決痛苦,所以就不要這些 東西,所以出家人是第五種人。 諸位朋友,這就是 佛陀的教育。 佛陀教我們出 家人怎麼走進眾生的生命,這樣才可以幫助人。要權 跟錢做什麼?我們要的是世界。諸位聽的懂我說的意 思嗎?你手上握著權跟錢,但是你失去了世界。 諸位朋友,剛剛講的就是第七個智慧「困難的核 心是人,改變人就能改變困難」。唯有改變人,才能 改變困難。這是要明白的事情,也是我剛剛跟大家講 的:「走進人的世界,走進人的生命,就能有了這個 世界。有了這個世界,你要權跟錢做什麼呢?」「有 了這個世界」是什麼意思呢?這不是擁有,而是你能 夠貼近這個世界,這樣我們生命的寬度、廣度和深度 就會更大。 第八個智慧是:人就是生活的歷程,改變生活的歷程 ,就能改變人。 人是什麼?人不是你,不是我,不是他,不是我 們,不是你們,不是他們。人不是你我他,人就是生 活的歷程。這一句話可能有些人聽不太懂,我們人常 常講「我的一生」,這一生好像是我的。但我想問諸 位一句話,當我們說「我的一生」的時候,什麼才是 「我」呢?「我」可能只是一個概念,所謂我們觀念 中的「我」,在實際的現實中,事實上就是這一生的 過程,對不對呢?所以所謂「人」,事實上就是人生 的歷程,而不是我們觀念中的你、我、他,不是這樣 。 那麼,我們如何改變人呢?諸位朋友,如果我們 想要改變人,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你想改變你的 太太,改變你的孩子,或者改變你的上司,改變下司 ,或者改變你自己,事實上你會陷在一個觀念裡面, 在那邊打轉。你想改變你的太太,改變你的先生,改 變你的兄弟姐妹,改變你的朋友,請問你會怎麼做呢 ?你會跟他溝通。怎麼溝通呢?你會說:「我覺得你 那裡不好,我覺得什麼是對的」,對不對?我們想改 變別人時都是這麼做。但我想請問諸位,這個方法效 果怎麼樣?你可以告訴我嗎?事實上這個效果可能就 是最沒效果的那種,對不對?「我跟你說我覺得你哪 裡不好。」接著他也會反駁說:「你哪裡也不好。」 當你想改變對方的時候,對方也正準備改變你。最有 趣的就是,你不認為你有錯,他也不認為他有錯,最 後彼此都沒什麼改變。我想告訴諸位的就是:你不妨 換個角度來看,人不是你、我、他,人是什麼?人實 際就是人生的歷程、生活的歷程。所以與其告訴對方 「你哪裡不好,你哪裡應該改」,倒不如在生活當中 ,把你們相處的過程改變一下。 諸位朋友,請你仔細地聽我說啊!我說的不是改 變所謂相處的品質,我說的是改變相處的過程。這是 什麼意思呢?一般人不是都想要改變生活歷程的品質 嗎?為什麼我不講品質講過程呢?諸位,品質就是在 那個過程當中。其實只要改變生活的過程,品質就在 裡面,這就是實際的事實。所以,只要改變生活的歷 程,人就會改變,這就是現實。你想想看,當你跟你 太太生了一個小baby,從懷孕開始,請問你們每天生 活的過程是不是開始改變?當孩子生下來的時候,你 們生活的過程是不是開始改變?生活的步調是不是也 開始改變?彼此談話的過程、內容是不是開始改變? 那麼改變了許多年以後,請問你娶的那個人改變了沒 有?你嫁的那個人改變了沒有?全都改變了!諸位, 這就是現實。 所以,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下屬或上司,或想改變 你的親人或朋友,改變過程就可以了。改變過程,品 質就會改變,人就會改變。不要想著抽象的觀念-- 我、你、他,或者想著品質,實際做的就是那個過程 。因此才說:人就是生活的歷程,改變生活的歷程, 就能改變人。 第九個智慧是:改變生活的歷程應當從眼前的生活開 始。 改變生活的歷程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今天,從你 現在的生活開始。生活的重心是什麼呢?或有人會說 :「『改變生活的歷程,從改變眼前的生活開始。』 這一句話太抽象,好像只是個觀念,令人抓不到實際 的邊際。」諸位朋友,你曾否想過「什麼叫做今天的 生活」呢?也許你會回答:「我今天的生活就是我吃 什麼,用什麼,到哪裡工作,跟誰相處,講什麼話, 這就是我今天的生活。」諸位朋友,那是你今天的生 活沒錯。簡單來講,你今天的生活就是:「你要什麼 ,你不要什麼;你怎麼要,怎麼不要。這就是你今天 的生活。」如果你想改變眼前的生活,你就要好好的 改變:「你要什麼,改變一下;不要什麼,改變一下 ;怎麼要,改變一下;怎麼不要,改變一下。」如此 ,你今天的生活就改變了。為什麼改變呢?因為你生 活的過程就改變了;過程改變了,今天也改變了;而 所謂今天的你,也改變了;那你周圍的環境,也會跟 著改變。因為你要的不同,要的方式不同,過程也不 同,不要的也有所改變,不要的方法、方式也有所改 變,不要的過程也跟著改變。那麼在大家的眼裡,你 已經是另外一個人了。這就是第九個智慧。 第十個智慧是:改變眼前的生活,其實就是改變自己 要改變自己,怎麼改變呢?一般人所想的就是改 變生活中一些瑣瑣碎碎、點點滴滴的缺點或毛病,好 比先生一回家,鞋子、襪子、衣服、垃圾亂丟,太太 整天對著先生嘮叨、疲勞轟炸;或者如我們佛教常講 的「你要改變貪嗔癡」,這是個更大的題目,但說了 一輩子就是沒改,也改變不了。因為題目太大,大到 你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是不是這樣?諸位朋友,改變 貪嗔癡,我們都同意,可是題目大到不知道怎麼辦, 所以也就沒辦,對嗎?現在,我們講的就比較實際。 改變眼前的生活,就是改變自己。至於這是不是斷貪 嗔癡呢?先甭談那麼多。在這裡,我簡單的跟大家講 五個改變眼前生活、改變自己的方法。 (一)耕耘好人緣、好事緣,讓生活更好。 世間有形形色色各種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宗教間 ,信仰的對象不同,宗教教義不同,宗教的儀軌也不 同,宗教之間彼此的差距好像很大。但是我剛剛已經 跟大家講過了,宗教的意義跟目的應當是為了解決人 們的痛苦跟困難,人活著的目的不是為了宗教。 當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來學習宗教,那我們就 會看到不同的宗教之間,有一個共同的重心,就是《 讓我們的人生生活能夠更好》,這是最實際的。舉例 來說,不管你信了什麼宗教,當你信了那個宗教以後 ,接著就是一直賠錢、家裡一直吵架、孩子一直出狀 況、你一直生病……。這時,你會不會想:「我是不 是信錯了?」你內心會不會怕怕的、毛毛的?先甭管 那是不是跟宗教有關,但是你會覺得怪怪的,對不對 ?如果反過來,你信了某一個宗教後,開始賺錢、家 裡變和樂了、身體變健康了、人也升官發財了、孩子 成績進步了……。請問,你會不會覺得這個宗教不錯 ?我要表達的是什麼呢?我要表達的是:不是宗教靈 不靈,其實人的心理很直接,就是期待生活能夠更好 ,這就是人們信仰宗教的目的,對不對?生活不會更 好,就不敢信了,是不是?所以,「現實的人生更好 」,這是很要緊的一件事情。 如何讓我們現實的生活能夠更好呢?這個「生活 更好」不是死了以後才更好,這太遙遠了。諸位朋友 ,如果信了某個宗教後,你一輩子不斷的付出、不斷 的行善做好事,可是你的生活真的沒有更好,那你可 能就會問你所信仰的所在:「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好 事,為什麼我付出這麼多,生活卻沒有更好呢?」 我們佛教最常聽到的一句回答就是業障深重。那 是不是業障深重呢?我們先不談這個問題,因為太敏 感了。我們也常聽到「你做了這麼多好事,將來一定 會有好報,下一輩子會更好,可能往生西方極樂或者 是天界。」可是,問題是你這一生實在過得很苦悶。 我想問你一件事:「如果你行善有好報的話,如果你 可以選擇,你願意好報是應在此生,還是下一世?」 我相信你一定會選擇這一輩子,對不對?諸位朋友, 我們最可信賴的方法,應該就是讓我們現在更好的方 法,而不是下一輩子更好的方法。下一輩子確實是有 ,但是對現在來說,的的確確好像是比較遠了一點點 如何讓我們這一輩子現在的生活過得更好呢?從 實際的現實生活來講,我們都知道事出必有因。如果 我們要讓實際現實生活更好,比如你希望讓你的生意 更好,希望讓你的工作更好,希望讓你的家庭更好, 你就應該去耕耘你所要更好的、跟好有相關的緣由, 你應該去耕耘這件事情才對。如果希望跟你太太的感 情更好,那麼你應該好好的去耕耘你們相處的過程; 如果希望你的事業更好,那你該好好的經營這個事業 。萬事有因有緣,你應該務實實際的、認真地去耕耘 與你所「希冀的、好的」相關的事,這就是最實際的 ,也符合佛教所講的因緣法,所謂「此有故彼有,此 生故彼生」。 很多學習佛法的人常常會去布施行善,布施了以 後,會說:「我迴向我的孩子更好,家庭更好,健康 更好,事業更好……等等」。在這裡,我有兩件事告 訴你,這也就是很多有宗教信仰的人做了一輩子的好 事,卻又不會好的主要原因。舉例來說,許多人誤以 為「我只要行善,好事自然就會自己來敲我的門」, 我稱之為是感應故事聽多的人常犯的毛病。感應故事 聽太多,於是,他就以為只要行善,天神就會將好事 送到家門口。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天神哪有空啊! 他們很忙的,沒得空。 為什麼跟你講這件事情呢?你要懂一件事情,我 們做好事,基本上像什麼呢?像你去買菜,你到超級 市場買菜,你買牛奶、買雞蛋、買魚、買肉、買許多 東西回來,這就是你行善積德所做的事情;這些行善 積德你買回來以後,放在廚房,放在冰箱裡,這就是 你的福田。我想請問你,到了吃飯的時候,你太太要 不要從冰箱裡把那些菜拿出來,然後洗一洗,切一切 ,要不要?如果你喜歡吃紅燒豆腐,她要不要把那些 要做紅燒豆腐的材料拿出來,然後按照做紅燒豆腐的 方法跟步驟來煮紅燒豆腐給你吃?我再問你,你買豆 腐、買醬油、買辣椒、買瓶油,放在廚房裡,等到你 想吃飯的時候,你只要敲敲桌子,「紅燒豆腐」就會 變出來嗎?肯定不會,對吧?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個 意思就是說:行善積德像買菜。那麼你要怎麼樣讓你 的生活更好呢?你要按照讓你生活更好的方法去做、 去耕耘,在你的工作上,在你的家庭上,你得按照「 要怎樣收穫,就要怎麼耕耘」的理則,務實的、就事 論事的去做。那麼,你所做的所謂善行善舉,才會在 這一餐變成紅燒豆腐讓你吃,聽的懂嗎?也就是「好 報」這時候就會在你現在的生活呈現。如果你只將豆 腐跟醬油等全部放在廚房,沒有做紅燒豆腐的動作, 你就問人「為什麼我買了那麼多菜,卻沒有好報呢? 」如果有人跟你講:「下個月才吃得到。」這我就不 予置評啦!諸位聽明這個意思嗎? 諸位朋友,如果你是佛教徒,請你務必聽我說, 我做一個出家人,我很關心我們信佛的朋友,當然我 也關心對佛教有好感、還沒有信佛的人。我關心你們 ,關心你們現在的生活能不能更好。如果你們希望現 在的生活要更好,請你切記,不要只是行善就好,請 你做一做「把菜下鍋炒一炒」的動作,要不然你會吃 不到的,這就叫做福慧雙修。你行善積德叫福,怎麼 樣把它炒成你要吃的菜叫慧,而這個慧是什麼呢?「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要按照因緣,你要怎樣 的成果,就要耕耘怎樣的因緣,這就是因緣的智慧。 你想吃荷包蛋,你得煎雞蛋,對不對?如果你想吃荷 包蛋,你卻炒青菜,請問能不能吃到荷包蛋啊?不能 啊!所以,有福也要有智慧,而這個智慧就是因緣的 智慧。因緣的智慧就是「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 要怎麼收成,就要怎麼耕耘。」 你要工廠的生意好,你得改善你經營工廠的方式 跟過程。不能只靠拿吃的東西來供養隨佛法師,對不 對?「供僧有功德,這一回我工廠的訂單可能接得到 。」我很誠懇的、很實在、很坦白的跟你講:我沒辦 法跟你保證這件事。我不會跟你講:「來來來!來供 僧,供僧了以後你就有生意。」這種話我說不出口; 我會跟你講,;「來來來!來供,但是工作要照做。 」然後我還會跟你講:「這就叫做福慧雙修,你才能 實際的兌現你的願望。」 再者,別亂迴向。譬如有些拿菜來請師父吃,然 後他就迴向:「我迴向我開悟。」我跟你講,保證不 會開悟。為什麼呢?看這個迴向的方式,就知道你是 一副迷痴的樣子。為什麼呢?拿東西或錢去布施,並 不會幫助你開智慧的。同樣的道理,有人到廟裡聽經 聞法,聽經聞法後,就迴向:「我的工廠生意興隆。 」我跟你講,肯定生意不會興隆。為什麼?因為你聽 經聞法是在修智慧,修智慧跟你工廠生意是否興隆沒 有直接的關聯。你修了智慧後,還要付諸實際的行動 ,這個行動就是:你要去做讓你生意更好的方法。福 田要修,經營工廠的方法也要改進,不會只靠聽法, 生意就會興隆,哪有那麼神啊?太不切實際了。諸位 聽明白我說的意思嗎?別亂迴向。這就好像買了一條 香港腳藥膏,它的確是藥膏,可是不會治好心臟病, 因為藥不對症。 (二)遠離損友,不做惡事,讓困難更少。 首先,師父送你一句話:「一個損友可以將十個 好朋友對你的幫助全部破壞掉。」我說的對不對呢? 交十個好朋友有時候也抵不過一個壞朋友。所以,遠 離損友,遠離不當的環境跟因緣,這是要讓生活的困 難更少所必須做的事。再者,不要做不當的事情,不 當的事情肯定會招來不當的影響,那麼人生的困難就 會很多。 我們要讓生活更好,一定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 ,得按照你要收成的所在去耕耘那些事緣,而不是行 善就會自然好。所以當你要解決什麼困難,你一定要 了解困難的原因,而不是只靠所謂的持戒、拜懺,就 好了。 舉例來說,你跟你的同事吵架,你把他罵得很難 聽,跟你的同事結了很不好的因緣,他很氣你。你自 己心裡也有點歉疚,覺得自己做錯了事,講錯了話, 於是晚上做晚課的時候,你就在你家的佛堂點了香, 然後跟觀音菩薩講:「菩薩,佛弟子懺悔,懺悔我今 天對同事做了什麼不當之事。『往昔所造諸惡業,皆 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菩薩啊!請?做主,幫我們化解啊!」我想請問你 ,你的同事知不知道你懺悔了?他肯定不知道。或許 你會問:「我不是已經跟觀音菩薩講了嗎?祂不幫我 處理嗎?」觀音菩薩會跟你講祂很忙,祂沒空,這種 小事你自己處理。諸位聽明白我說的意思嗎?許多人 認為我只要行善,好事自然就進了我的家門,其他的 事就不用再做了;也有些人以為:「我只要消災拜懺 ,在佛前懺悔,我所做的不當的事,自然有佛菩薩幫 我解決,我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諸位朋友,這個觀 念是錯的。這就好比你有香港腳,你到藥房買了一條 香港腳藥膏,然後把藥膏擱在桌上。我請問你,這樣 你的香港腳就會好嗎?你要不要把藥膏打開?要不要 把它塗在香港腳上?當然要啦!可不要把藥膏搽在肚 臍眼,或塗在眼睛上喔!因為問題在哪裡,你就得在 問題的原因上去解決,對不對? 很多學佛朋友的問題就在這裡。「師父,我很認 真的行善,很認真的誦經,很認真的拜懺,為什麼我 現在的生活沒有更好,困難沒有更少?」有的師父就 跟你說:「因為你業障太重了。」我跟你講,你不是 業障太重了,是你太糊塗了。諸位法友,請你聽我 說:師父祝福你現在的生活能夠更好,也祝福你現在 的困難能夠更少。如果佛弟子的生活沒有更好,困難 沒有更少,出家人是很沒有面子的。天底下出家人這 麼多,一天到晚都受你們供養,可是佛弟子沒有更好 時,有些出家人只會說「業障很重」,我看這樣的宗 教不能信,信了以後會「業障很重」。所以,諸位朋 友,拜託啦!希望你針對問題的原因去解決問題,這 樣生活才能更好、困難才能更少,好讓我們出家人有 點面子。 (三)放棄完美的期待,接受有所不足才是正常。 方才說過:世間是因緣,凡是因緣一定受因緣的 限制。能這樣就不能那樣,能那樣就不能那樣,所以 一定有限制;有限制就會有困難,有限制就不是完美 。所以,不管怎麼好,都不會完美。西方有一句諺語 說得很好:「完美,是所有美好事物的敵人。」意思 就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林林種種的際遇其實已經很好, 可是我們心裡卻一直抱著更完美的期待,於是,對現 在的生活,總覺得不足,總忍不住嫌棄。在座的朋友 ,可能你的先生就已經很好了,你的太太就已經很賢 淑了,你的女朋友就已經很不錯了,你就別嫌了,就 別太期待完美了。要放棄完美的期待,接受有所不足 才是正常。現實人生乃是因緣生,有因有緣,圓的就 不會是方的,方的就不會是圓的;圓的能滾動但不能 穩定,方的能穩定卻無法滾動。有什麼優點就一定有 什麼不足,有什麼長處就一定有什麼限制。困難一定 有,不足也是當然。所以,讓我們的心靈成熟一點, 也許只需要這一點點的成熟,本來你覺得黑白的人生 就變成彩色啦! (四)握緊手掌則萬萬不能,放鬆手掌則事事可能。 諸位,請你把手掌握起來,當你握緊的時候,你 能牽你太太的手嗎?你能牽你先生的手嗎?當你握緊 了手就不能了,對不對?當你握緊手的時候,就有很 多事不能做了。所以,握緊手掌則萬萬不能。當你稍 微將手掌放鬆一點,就有很多事可以做了。這是什麼 意思呢? 人,不要固執你現在認定的事,因為生活不斷在 改變。真正可貴的是:在現在的過程裡,好好地做好 妥善的事。這才是重點。不要一直為了完美的目標, 而忘記了做好現在歷程中妥善的事情。這就好比你只 想登上山頂,看山頂的景色。你的眼睛、你的心裡, 只有山頂的風光。可是在爬山的過程裡,有麼多的可 能,你卻完全不放在心上。諸位朋友,若是如此,你 損失的會比得到的更多。所以我要告訴你的就是:放 鬆你的手掌,好好在眼前做好你這個過程中妥善的事 ,那麼,你就有很多的可能啦! (五)人生就是盡力在歷程,放棄沒有的「結果」。 人生是什麼呢?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盡力而為, 有一份心意,就盡一份心意。盡力在這個過程裡,放 棄從來就沒有的結果。這句話就是佛教所講的「緣生 法無常」。無常的意思就是事事物物總是在改變當中 ,既然都在改變當中,那麼,所謂的現在也只是改變 的過程而已。所以,諸位朋友,人生不要為了一個結 果而煩惱,因為人生不會有結果,所有的結果只是我 們的想法而已,事實上都只是過程。只要在過程當中 盡力而為,心安理得,問心無愧;接受有所困難,接 受有所不足;在這個改變的過程裡,不斷地改變困難 的原因,那麼人生也就會很快樂。 諸位朋友,今天我們講的是解決困難的智慧跟方 法。最後,我要再次強調的就是:接受人生有所困難 ,這就是第一個智慧;而最後一個智慧是:盡力在這 過程就好,不管任何的順境或者逆境,都只是過程而 沒有結果。當你明白了「有困難是當然,沒困難是偶 然」,當你了解了「人生就是盡力在歷程,放棄根本 就不會有的結果」,我問你,人生有真正的困難嗎? 或許真正的困難就是我們內心的困難,而不是實際人 生中的苦難。因為一切不都是在變嗎?不是嗎?諸位 朋友,今天的演講,我不是要跟大家傳播佛教的信仰 ,我是跟大家分享生活的經驗。祝福大家人生更好, 苦難更少,遠離煩惱,經由務實的做法,改變生活的 過程,就會改變你自己,也就是改變你的人生。 祝福大家。 -- 彼世尊亦即是:阿羅漢-應供養之聖者,自證自覺之正等正覺者, 智慧功德修行皆圓滿具足之成就者,善滅貪瞋癡者,瞭解世間真相者, 可調御之士的最佳導御者,諸天與人類的導師,四聖諦之覺悟者,世間至尊的聖者。 Iti pi so Bhagava, Araham, Sammasambuddho, Vijjacaraampanno, Sugato, Lokavidu, 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 Sattha devamanusssnam, Buddho, Bhagav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5.23.37

12/17 00:37, , 1F
嗯,很不錯的觀點.推一個.
12/17 00:37, 1F

12/17 00:44, , 2F
若理解無誤的話,文中的智慧就是意指[苦集滅道]了.
12/17 00:44, 2F

12/17 00:46, , 3F
哦, 原來原PO已有在關鍵句上標顏色了.
12/17 00:46, 3F

12/17 01:01, , 4F
推 之前有看過 智慧之光還是 中道僧團的雜誌 蠻好的
12/17 01:01, 4F

12/17 02:36, , 5F
推推,講的很棒喔
12/17 02:36, 5F

12/17 09:48, , 6F
隨喜讚嘆!
12/17 09:48, 6F

12/17 12:43, , 7F
薩度! 薩度! 薩度!
12/17 12:43, 7F

12/17 19:34, , 8F
推~
12/17 19:34, 8F

12/18 12:36, , 9F
阿彌陀佛
12/18 12:36, 9F

12/19 16:49, , 10F
薩度 薩度 薩度
12/19 16:49, 10F

12/20 02:17, , 11F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Change~
12/20 02:17, 11F

08/13 11:37, , 12F
哦, 原來原PO已有在 https://noxiv.com
08/13 11:37, 12F

09/17 06:12, , 13F
阿彌陀佛 https://daxiv.com
09/17 06:12, 13F
文章代碼(AID): #1GpVD8s4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