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初禪的真義與喜樂

看板Buddhism作者 (生命不空過)時間12年前 (2012/07/16 19:01),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轉貼自 台南慈蓮寺網站 http://www.tzulien.org.tw/?p=859 ●我們過去是一位凡夫俗子,胡思亂想的散亂心很多,所以發現到此種精神 集中的專注,能夠降伏五蓋,降伏五蓋之後內心的平靜是非常喜樂的,你自 己親自試過這種滋味之後,我們自然就有歡喜心…用簡單說,這種喜樂是比 世間任何的喜樂更寧靜更喜樂 ●因為在我一、二十年教人內觀禪修的經驗來說,很多人平時真的散亂心、 沒有專注的培養,你叫他感覺他的鼻孔口的呼吸出入,他找不到,他會說沒 有感覺到鼻孔口呼吸的出入,那麼若這樣這個人要怎麼辦呢… 學佛釋疑383集 主題: 初禪 提問:一位達到初禪的行者,他已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生喜樂,請示離 欲是否指離欲界諸欲?離惡不善法是否指五蓋?又一個人如何做到,離欲惡 不善法呢? ----更多內容---- ◎現在的人隨著社會資訊發展、科技發展,所以又用一個「工業社會」的新 名詞,因此人的生活愈來愈忙碌,所以與印度二千五百年前那時生活單純, 他們的內心純樸,晚上打坐,不像現在晚上電視看整夜、電腦打整夜,所以 他們在佛陀未完成正等正覺之前,禪修的風氣就很熱烈很流行,所以佛陀才 必須用一個現在社會正在流行的名詞,來發揮他所要教導的最終目的,這個 觀念我們應該要先了解。 ◎所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些名詞,並不是佛陀發現思考說出來 的,「七覺支」才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不是佛陀的產物。那麼 若這樣的話,初禪最主要就是說「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生喜樂」因此以 後我們如果對佛教的名詞稍微了解的人,就知道初禪者必須具備有五支,五 支就是「指離欲惡不善法、再來有尋、有伺,然後喜、樂」剛好五項,也就 是離欲惡不善法一項,有尋有伺二項,這樣是三項,喜一項、樂一項,稱為 五支,具備達到這五支的人就是初禪。 ◎但是最主要初禪,你所問的就是指離欲惡不善法,注意聽哦,『離並不是 斷』所以什麼稱為離呢?也就是發現欲惡不善法生起,他有那種力量立刻離 ,例如在四正勤裡面有這樣說「已生惡令滅,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念增長 廣大,未生善念令速生」意思就是說,一項是已生,一項是未生。惡不善法 也有一種,已生起來和未生起來,其實我們若是在行住坐臥生活中,都保持 在初禪,當然就沒有所謂的惡不善法生,會生起惡不善法,就是你已經離開 初禪而住,才有惡不善法生起來。 ◎既然若是初禪的人,他發現惡不善法生起來,他立刻有力量遠離,所以這 稱為離欲惡不善法,離欲惡不善法這個問題這個欲,五蓋的欲,不只是離欲 界而已,因為五蓋的欲就是貪、瞋、掉悔、昏沈、疑。那麼這樣若以貪瞋而 言,它分為一般的貪瞋,和對正法善法的貪瞋,意思是說,在整個佛教的修 行,最終的目的就是「徹底地斷除由我見而生起的貪和瞋恨」我們都是由於 貪引起煩惱的,所以這個貪,欲貪的執取佔有,到招感我們今生憂愁悲傷煩 惱痛苦,未來還遭受生老病死的輪迴… ◎因為在我一、二十年教人內觀禪修的經驗來說,很多人平時真的散亂心、 沒有專注的培養,你叫他感覺他的鼻孔口的呼吸出入,他找不到,他會說沒 有感覺到鼻孔口呼吸的出入,那麼若這樣這個人要怎麼辦呢?…(詳細方法 ,請觀看講述) ◎但是有的人因為出生的環境關係、有的人是過去世的習性,流轉來人間當 人而帶來的習性,所以變成他的抗壓性較不好,抗壓性不好,所以你若過度 的使我們精神耗損,有一種壞處,引起身心勞損。所以專注的功能的方法很 多,可是我在我的經驗,若可以是自然呼吸最好,沒有壓力、既自由又輕鬆 。 ◎真的若初學者只要自由呼吸,按照很自然的呼吸比較做不到,若這樣的話 ,你能用其他的方法,但是其他種種方法是為了要讓你,能達到自然覺知呼 吸的方法為主而已,不要長期使用,長期使用會養成一種習慣性。例如我向 各位報告,我當初刻意的呼吸,無論是吸進來把它擋住,慢慢放掉,然後又 吸一下,或是一吸一吐算一個一算到十,或是從十倒數數到一,我交叉的使 用都練過,可是以後發現到,佛陀所教的自由呼吸作為所緣的,還要回歸這 樣時,可能是長期性刻意主宰呼吸,主宰的意思是說去控制呼吸、作意的主 導呼吸,主宰呼吸的習慣養成了 ,要自由呼吸卻會被干擾到,不注意就立 刻又去控制呼吸了,所以也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才又改回來。 ◎所以若是能以自由呼吸放在鼻孔口,單一的所緣,覺知吸吐鼻孔口的感覺 ,知覺就好,知覺,這個知覺就好,知覺鼻孔口與空氣吸進來的感覺,自然 就好,或自然現在氣吸吐,這樣就可以,儘量以這樣作為所緣,若沒辦法才 用其他方法培養精神集中的所緣。 ◎所以達到單一的精神集中,就會完成你所希望的「離欲惡不善法,生起喜 樂」喜的意思就是說,哎呀,五蓋降伏的時間愈來愈長,散亂心愈來愈短, 散亂心發現的時間也愈快,所以稱為離欲惡不善法,滿足感生喜,有喜就有 快樂。也就是說初禪的喜樂,是來自於降伏五蓋,產生滿足感時,而生起喜 樂的。 ◎那麼這樣的話,我們要如何產生離欲惡不善法喜樂呢?當然是來自於有尋 有伺。有關這部份我已經解釋很多,但是重點就是說,你若是要以思惟佛法 、思惟佛法僧,或是思惟種種來說,還要有一個具備的條件,這個條件我若 不介紹一下,會變成將妄想妄念誤為是思惟。 ◎正思惟與邪思惟要釐清楚,正思惟就是有符合正見的稱為正思,不符合正 見的稱為邪思。但是符合正見的正思惟呢, 要知道你當下正在思惟這個問 題,不要把思惟這個問題離開這個問題,想到過去或幻想於未來,這樣誤解 在思惟,這樣就不對。也就是說思惟要具備一個思惟條件,現在你正在思惟 什麼,都要自己清清楚楚,才不會落入妄想妄念,誤解為正思惟,也較不會 將邪思誤解為正思惟。 ◎我們過去是一位凡夫俗子,胡思亂想的散亂心很多,所以發現到此種精神 集中的專注,能夠降伏五蓋,降伏五蓋之後內心的平靜是非常喜樂的,你自 己親自試過這種滋味之後,我們自然就有歡喜心,有歡喜才會繼續精進。所 以在這精進的過程中,執著喜樂是正常的,可是只要你有老師指導,又按照 法次法向去精勤精進,你自然而然對階層上的執著 愈來愈不需要依賴,也 就是說修到什麼層次,自然就破除什麼層次的執著,並不是用口頭禪,或是 我們一位凡夫要走入修行過程中,剛試過這種喜樂而已,就叫我們要捨。 ◎因為一位凡人經由培養專注,然後降伏五蓋達到喜樂,用簡單說,這種喜 樂是比世間任何的喜樂更寧靜更喜樂,沒有法次法向的知見者,當然他執著 喜樂是正常的,所以有可能一輩子在那裡出定入定、出定入定,享受著這種 喜樂。可是如果有法次法向的人,他在喜樂中的執著現象,就不會永遠在那 裡出定入定、出定入定,執著喜樂而已,他按照次第去精進,修到什麼次第 ,他知道未來還要向著什麼次第去走,他走到什麼階段,他就對某階段的執 著自然而然就不需要依賴,就會捨棄,不需要依賴就是捨棄,這才是真正符 合法次法向的修法。 ◎假使說你沒有老師指導,或者你沒有真正修行法次法向的正見條件具備, 有可能你執著初禪的時間,會一輩子都在執著初禪,我遇到很多修三、五年 、十年、二十年禪修的專注禪定者,都來向我說他禪定修得多好多好,結果 我聽一聽,他一輩子都在那裡出定入定、出定入定,今天很忙碌,晚上有空 閒了就打坐,享受這種禪定的喜樂,有可能享受一小時、二小時、三小時, 然後明天又工作,明早忙到晚上再享受幾小時…他一輩子都這樣而已,請問 這樣他是否執著初禪呢… ◎喜樂是一個修初禪的階段,要擴大來修正念正知,當然正念正知也有喜樂 ,然後我才慢慢從過去執著初禪的喜樂中,慢慢按照法次法向走出來,所以 執著初禪或是沒有執著初禪,這是來自於這個人,他修行對於法次法向的觀 念有了解嗎,或是他有親近真正修行、按照正見法次法向修行過的老師嗎, 如果有的話,他當然很快就在初禪的喜樂中,按照次第而增長。否則有可能 一部份叫你喜樂就要捨,用概念去壓它,所以在凡人卻無法到天人,沒有天 人如何到聖人。若是你的次第不清楚,有老師教,你把你修到什麼程度的心 得報告老師,老師就會指導你如何走,這都有辦法按照法次法向來修行。千 萬記清楚,沒有符合法次法向就是邪見,有符合法次法向才是正見,法次法 向就是趣向於離欲惡不善法的,不是邪見的。 (完整內容,請觀看講述) http://www.tzulien.org.tw/?p=859 慈蓮寺 FB https://www.facebook.com/Tzulien.Templ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5.128.15

07/16 19:54, , 1F
尋、伺、喜、樂、一境性,初禪「五禪支」
07/16 19:54, 1F

07/16 19:54, , 2F
詳細修行次第也請參考:
07/16 19:54, 2F

07/16 19:55, , 3F
http://tieba.baidu.com/p/692249592 (可以貼百度吧?)
07/16 19:55, 3F
文章代碼(AID): #1G0_IH3w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