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懺做什麼?已刪文

看板Buddha作者 (隨喜功德)時間8月前 (2023/08/22 23:42), 8月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拜懺,又稱為禮懺,就是禮拜諸佛菩薩,懺悔自己的一切罪業。 凡夫的言語行動,如果加以深切仔細考察,可以說經常都在犯罪造業。凡夫的生死輪迴, 即是由於各自所造的「業力」所牽引,如在過去世中不曾造下罪業,現在便不會再做凡夫 ,如果今生斷除了一切罪業,當下就是聖人的境界。 凡夫是很苦惱的,對於過去生中所帶來的罪業,無可奈何;對於今生已造的罪業,也無可 奈何;從今以後要想不再繼續造罪,仍是毫無可能。因此,我們偉大的佛陀,即以大慈悲 心,為凡夫眾生,說了一個懺悔罪業的法門。 前面所說的誦經,是讓我們對著佛法的鏡子來照,現在所說的懺悔,是教我們把自己的心 放進佛法的水中去洗。拜懺的功用,即在於洗刷我們這顆染汙著罪垢的心。 所以,對佛懺悔,並不是求佛赦罪,而是求佛證明,向佛坦白自己所作的罪業,下定決心 ,不再故意作惡。對他不起稱為懺,對己認錯稱為悔。佛菩薩是如此地偉大慈悲與清淨圓 滿,佛菩薩希望我們也成為偉大慈悲與清淨圓滿的聖人,而我們卻仍在自作自受的罪業中 打滾,所以要懺悔。我們拜懺的作用,即是洗刷自己的罪業之心,好像是從沙裡淘金,漸 漸地將沙淘去,就得著了黃金;我們向佛拜懺,漸漸地將罪垢懺除,就得著了清淨的解脫 之心。 在中國的各種懺法儀規,是由許多祖師根據佛經編成的,最盛行的,則有梁皇寶懺、三昧 水懺、大悲懺、藥師懺、淨土懺、地藏懺、千佛懺等。修這些懺法的人,歷代以來,均有 很多靈驗傳載,的確可謂「功不唐捐」。 拜懺,最好當然是你自己親自來做,如你自己尚未學會,或者覺得拜得尚不夠多,禮請僧 尼來做,或代你亡故的親友來做,自然也有功德的,其中的道理,則與誦經相同。 作者:聖嚴法師 摘自︰《學佛知津》(大字版) >>https://pse.is/56sn74 ※ 引述《APttUser (隨喜功德)》之銘言: : 末學我今天在臉書看到的一部影片-「什麼是懺悔?」 :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0286227696/videos/240541338895840/ : Q1:請問佛法有什麼辦法洗清罪孽嗎? : A1:佛說,有兩種人最為難得。一是,永不犯錯之人。二是,有過即改之人。 : 犯了錯不可怕,只要能好好懺悔,就能夠清淨。 : Q2:我就是因為太懺悔了,內心無比內疚、厭惡自己,導致失眠都快抑鬱了! : A2:你這是「後悔」,不是「懺悔」。 : Q3:「懺悔」和「後悔」的區別在哪裡? : A3:「後悔」是活在過去,在「果相」上糾結;「懺悔」是為了未來,在「因」上努力。 : 懺悔業障的同時,還要多想光明面、多修信心、發大願,才不會陷入懊惱自責的泥潭。 :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認識到以前的錯誤,不是為了否定自己, : 而是為了後不再造,讓未來更好。 : Q4:那真正的懺悔是怎麼樣的呢? 有什麼儀軌嗎? : A4:對於「過錯」後悔、知錯、誓願改正、永不再造,並努力做正確的事,是真正的懺悔 : 。種種的「經論」和「儀軌」,都是輔助這個核心的。 : Q5:您再具體講一下,行嗎? : A5:懺悔業障,有四種力量。 : 一、破壞現行力,對過去所造的惡業深生追悔之心。可依靠「儀軌、禮佛」來懺悔。 : 二、對治現行力,以「誦經、念佛」等清淨善行來淨化身心。 : 三、遮止罪惡劣力,即「防護三業(身業、語業、意業)」,對於一切惡行絕不再造。 : 四、依止力,一心皈依三寶(佛寶、法寶、僧寶),發菩提心。 : 具足這四種力量,就能清淨懺悔一切罪業。 : Q6:這裡面提到的「儀軌」,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A6:例如,【勝金光明懺】、【三十五佛懺】*[註1]、【梁皇寶懺】、...等等的儀軌。 : 【梁皇寶懺】的儀軌,最重要的是內心懇切、精神相應。 : *註1:三十五佛,是出自於《大寶積經》。另有五十三佛,是出自於 : 《藥王藥上菩薩經》。「35」+「53」,合併成《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精簡後的版本 : 為《八十八佛大懺悔文》,簡稱為《禮佛大懺悔文》。 : Q7:真的一切罪業都能消掉嗎? : A7:對於凡夫,「業」是不能徹底清淨的,但「懺悔」可以讓重業輕報、減輕「苦受」 : 的程度,就是所謂的「消業」。其實「果」並沒有真正的消,只是「苦」的程度減輕了。 : 比如,佛在世時,有一位阿闍世王,他弒父殺母,造下極為嚴重的惡業,但是後來他在 : 佛前至誠懺悔、改過自新。臨終墮入地獄,但立刻就脫離,沒有受到地獄的痛苦,猶如 : 拍球後立即彈起。 : Q8:唸佛可以消業障嗎? : A8:不光口唸,還要心念。如果內心能與佛法相應,念茲在茲,心中全是佛的光明,自然 : 能斷煩惱、消業障。 : Q9:念「觀世音菩薩」和念「阿彌陀佛」,哪一個消業障更厲害? : A9:不是「觀音菩薩」或「阿彌陀佛」給我們消業障,而是自己給自己消業障。 : 誦佛菩薩聖號,目的都是啟發自己的善良和智慧。懺悔的效果,取決於自己「心力的大小 : 、染淨、...等」,不在於哪一尊佛陀、菩薩「功力大」。可以衡量自己的心,唸佛號後 : ,是不是煩惱減輕了、對於「自己的過錯」認識得更清楚了? 更有力量去做善行了? : 如果是,那麼就一定能消業障;如果不是,那就難說。 : Q10:我聽說「造了業以後,業是不會消失的」,為什麼懺悔可以消業呢? : A10:已經成熟的業無法改變,還沒有感果的業,如理懺悔,能夠對治、損傷「業感果的 : 功能」,猶如破壞一顆種子一樣,種子被破壞了,即使再遇到陽光、水分,也不能發芽。 : 此外,懺悔要防護惡業、多造善業。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斷除了惡業感果的萬緣, : 使惡業的種子沒有機會發芽,也就不會感苦果了。 : Q11:有人說「惡業不要想,想一次就等於造了一次,會增加罪業,是真的嗎?」 : A11:以隨喜心去想,就是增長罪業;以執著心去想,就會加重內心負擔;以懺悔心去想, : 就是淨化、對治。 : 提問者(Question):聽了您的話,我如釋重負,一定好好懺悔,謝謝。 : 回答者(Answer):阿彌陀佛。 ============我是分隔線============ : 什麼是業力?業力會牽引人受果報 :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0286227696/videos/1319392558783794/ : Q1:請問「業」是什麼意思? : Q2:「業」都有幾種呢? : 從「業的性質」來看,分為:善業、惡業 : 從「造業的主體」來看,有:共業、別業 : 從感果的情況來看,有:定業、不定業 : 從造業的過程來看,分為:思業、思已業 : 從造業的行為來看,分為:身業、語業、意業、等等 : Q3:什麼是業力? : Q4:業力有什麼作用呢? : Q5:聽起來好可怕,那人是不是不要造業最好? : Q6:那怎樣知道我造的這個業是善業還是惡業呢? : 造業有四個要素-對象、動機、行為、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動機」,也就是自己的 : 「發心」 : Q7:那如果好心辦了壞事,是善業還是惡業呢? : Q8:如果造善業,一定感招好的果報,為什麼會有「好人沒好報」的事情呢? : 每個人都活在「因」與「果」的網中,每時、每刻的所遇,暨是果,又是因,綿延不斷。 : 命運離不開今生的「業」,但也不完全是由今生決定。譬如有人白手起家,創業初期 : 非常努力,還是會過得很清苦,但不代表他未來會一直貧窮,因為他在點滴積累。 : 又譬如富二代自己一點都不努力,卻能享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不代表他未來會永遠富有 : ,因為他一直在消耗。當下的際遇,是過去的「業」感「果」;現在所做的,是為未來 : 種「因」。 : Q9:人死了,這一生的業力是不是就不起作用了? : 不是的,佛法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業力會一直潛伏在我們生命深處,等待 : 合適的因緣召感果報。 : Q10:那造了業,還能改變嗎? : 造業後,如果非常後悔,則會影響果報。所以行善後,不要動搖、後悔。而造惡業後, : 要勵力懺悔、對治。 : Q11:如何改變業力? : 改變業力,從改變自己的念頭開始。讓自己多行善業、少造惡業,命運就會愈變愈好。 : 提問者:聽您講了這麼多,對佛法講的「業果」有了大概的瞭解,非常感謝。 末學我最近也聽聞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 我覺得,要成全人、講道理給人聽,應該要等待、創造機會,在他能完全聽受的時候, 你再去利益他。...(略)。所以我們結緣、勸善、邀請人來學佛,有時候常常講很多的 佛法道理,對不對? 我們應該先結上善緣,等待好的因緣時機,再跟他講適切的佛法道理 ,在有些時候,會顯得特別受用。如果開口、閉口,就要講大道理、就希望人家接受, 如果人家聽不清楚,或暫時不能接受的話,我們自己還對人家說: "你這個人怎麼那麼沒善根呢? 我都把話講成這樣子了,你還聽不懂嗎? 欸你業障很重欸!" ...(笑) 那樣子對人家說話,其實是你(我們)自己沒有耐心好不好? 對不對? 自己都沒有想要先結上善緣,就要人家聽你講那些大道理,誰受得了? 所以我們大家來共勉之。 https://www.youtube.com/live/U8p1EmXSiUc?si=jUt12jX0SBgaswIU&t=4333 -- 文章代碼(AID): #1anKI827 (Buddha) [ptt.cc] Re: [心得] 近來的一些想法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690649736.A.087.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1.151.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692718950.A.BF9.html ※ 編輯: APttUser (111.81.151.63 臺灣), 08/22/2023 23:50:04
文章代碼(AID): #1avDTclv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