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大乘是佛說?!——以《大乘莊嚴經論》探討

看板Buddha作者 (honyan)時間4年前 (2020/06/04 22:50), 4年前編輯推噓2(2032)
留言34則, 4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大乘莊嚴經論‧成宗品》講記 節錄 上玅下境長老講述 (以下節錄遮去科判,黃標為論本內文,講記全文請詳下附之網址) 〈成宗品〉是此論的第二品,主要內容乃對於「大乘非佛說」之非難提出答辯,成立大乘 決定是佛說! 釋曰:有人疑此大乘非佛所說,云何有此功德可得?我今決彼疑網,成立大乘 真是佛說。 有人這樣疑惑:「大乘經不是佛說的,既非佛說,怎麼會有大乘經裡所說的這些功德呢? 」當然,這是錯誤的想法。所以,論主說:「我今日決定要斷他們的疑網,以種種的道理 來成立,大乘真實是佛說!」 偈曰:不記亦同行,不行亦成就,體非體能治,文異八因成。釋曰:成立大乘 略有八因。一者不記、二者同行、三者不行、四者成就、五者體、六者非體、 七者能治、八者文異。 如何成立大乘是佛說?有八個原因。 第一、不記者,先法已盡,後佛正出,若此大乘非是正法,何故世尊初不記耶?譬如未來 有異,世尊即記,此不記故,知是佛說。 第一、「不記」。過去佛的佛法已滅盡了,後來釋迦牟尼佛出現世間,為眾生宣說很多佛 法。若這些流通的大乘佛法,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正法,為什麼釋尊在世時沒有預先說 :「我滅度後,將會有人假造很多經,開頭也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呢? 「譬如未來有異,世尊即記」:我們從佛所說的經上,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常預說未來的 事情,譬如什麼時代有惡國王或惡比丘破壞佛法等;但佛沒有說什麼時代有人寫出很多經 典,冒充是佛所說。 「此不記故,知是佛說」:佛既沒有預先這麼講,就可以知道大乘是佛說的! 第二、同行者,聲聞乘與大乘非先非後,一時同行,汝云何知此大乘獨非佛說? 第二、「同行」。大乘經典和小乘阿含經典,是不先不後、同時地流行在此世間。那麼, 你怎麼知道唯獨大乘不是佛說,而《阿含經》是佛說的呢? 第三、不行者,大乘深廣,非忖度人之所能信,況復能行?外道制諸論,彼種 不可得,是故不行,由彼不行,故是佛說。 第三、「不行」。大乘佛法中所說的義理極深,文句也非常廣;《大般若經》六百卷,《 華嚴經》恆河沙數偈。這樣義深文廣的大乘法,不是未覺悟聖道、虛妄分別之「忖度人」 所能相信的,既然不信,又怎麼可能依之修行? 「外道制諸論,彼種不可得」:佛法外其他的宗教不相信佛法,當然就不會去讚歎弘揚它 ,所以他們所造的書本裡找不到大乘佛法。這裡雖然沒有說到小乘佛教學者,但同理可證 ,他們既不信大乘佛法,當然也不會去學習,所以小乘經論裡不會有大乘佛法的記錄。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像般若波羅蜜這樣微妙的法門,誰能相信呢?佛答:正見成 就人、得阿羅漢者、或阿鞞跋致菩薩才會相信。什麼程度可謂「正見成就人」?小乘至初 果才算成就。因為初果聖人見到第一義諦的真理,正知正見真實成就了,這一生死後,第 二生再來人間、或在天上,不須有人教導,他的正知見能保持不失。但凡夫就不一定了。 我們今世用功修行,或許可以說有些正見,但死後再來人間,信不信佛法都不一定! 由此可知,凡夫虛妄分別、沒有智慧,外道也沒有這樣的信心,他們既不能相信,也不會 去學習,更別說流通這樣大智慧境界的深妙佛法了。而小乘佛教中的凡夫還是「忖度人」 ,或許不相信大乘,但得了初果乃至阿羅漢的聖人,若聽聞大乘佛法、或讀了《般若經》 ,絕對能於大乘佛法生起信心的;而阿鞞跋致  發無上菩提心到達不退轉程度的菩薩, 當然更會相信。 第四、成就者,若汝言:「餘得菩提者說有大乘,非是今佛說有大乘。」若作 此執則反成我義。彼得菩提亦即是佛如是說故。 第四、「成就」。若是你說:「是其他世界得無上菩提者說有大乘佛法,此土的釋迦牟尼 佛只說了《阿含經》,沒有說有大乘佛法。」這種知見反倒成立了我所主張的道理。因為 ,若說大乘經典是他方世界得了無上菩提的人所說的,誰是得無上菩提者?就是佛!而佛 佛道同,若他方世界佛開示大乘,釋迦牟尼佛是佛,當然也說大乘。所以,我主張「大乘 是佛說」的道理就成立了。 第五、體者,若汝言:「餘佛有大乘體,此佛無大乘體。」若作此執亦成我義 。大乘無異,體是一故。 第五、「體」。若你說:「他方佛有大乘佛法,但此土釋迦牟尼佛沒有說大乘佛法。」你 這樣的執著,也能成立我所主張的道理。因為彼佛與此佛所說的大乘佛法,其體性一致, 沒有差別。 第六、非體者,若汝言:「此佛無大乘體。」則聲聞乘亦無體。若汝言:「聲 聞乘是佛說故有體,大乘非佛說故無體。」若作此執有大過失。若無佛乘,而 有佛出說聲聞乘者,理不應故。 第六、「非體」。若你以為:「釋迦牟尼佛沒有宣說大乘佛法。」這麼說,則聲聞乘佛法 也沒有體。 若你說:「小乘佛法是佛說的,所以有經體;而大乘不是佛說的,所以沒有經體。」這樣 的執著有很大的過失!因為修學小乘佛法的最高成就,就是得阿羅漢果、入無餘涅槃,不 能成佛;而無大乘佛法即無佛乘,也就沒有人能依之修行而成佛,沒人成佛卻說有佛出世 宣說聲聞乘的佛法,不合道理! 關於「大乘是不是佛說」的問題,一定得將大乘經論好好讀一讀,小乘經論也深入研究研 究,然後再重新想一想。如果對小乘經論一知半解,大乘經論也沒怎麼讀過、認識得膚膚 淺淺的,一旦聽說「大乘非佛說」,馬上就跟著人云亦云,這是不對的!應該先深入地認 識、學習,然後再謹慎地加以思考。 《阿含經》但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教令修四念處、入無餘涅槃;並沒有教 你發大悲心成就佛道,常在世間弘揚佛法教化眾生。我曾在新加坡遇見一位近九十歲的錫 蘭比丘,我有意的請問他:「你將來到什麼地方去?」這人很聰明,回答我:「我將來還 來人間,弘揚佛法!」我說:「你不得阿羅漢果、到無餘涅槃那裡去嗎?」他答說:「不 !我若得阿羅漢,我就完了!」 這個「完」字說的很明白,入了無餘涅槃就不能再來人間弘揚佛法,永久休息、不能再發 生作用了,所以他就是「完了」!若認為:「得阿羅漢果入無餘涅槃是完了,所以我不得 阿羅漢,我要做菩薩,再來人間弘揚佛法。」這樣子就得發大悲心才行! 大乘佛法中的《華嚴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寶積經》、《法華經》等,皆很 明顯地勸發無上菩提心、不要入無餘涅槃,應於三大阿僧祇劫以大悲心廣度眾生、積集福 慧,圓滿了就得無上菩提,這時才有佛出現世間隨機說法--也說小乘、也說大乘。若沒 有大乘經,就無人能成佛,那麼不僅沒有大乘佛法,連小乘佛法也沒有了!所以,一定要 有大乘佛法,道理如是。 第七、能治者,由依此法修行得無分別智,由無分別智能破諸煩惱,由此因故 ,不得言無大乘。 第七、「能治」。由於依止大乘的法門努力修行,終究有一天成功了,得大乘無漏的無分 別智,有見我空、法空的智慧,破除愛見煩惱,乃至無量無邊的惑業苦皆能消滅。修學大 乘佛法,能令你得到如此深廣的功德利益,所以不能說沒有大乘。 第八、文異者,大乘甚深,非如文義,不應一向隨文取義,言非佛語。 第八、「文異」。大乘佛法特別的深奧,和小乘不同,若僅依文字表面所顯的道理,是無 法解其深義的。如《法華經‧譬喻品》說:長者的宅舍起火了,他幼小無知的兒子們困在 火宅中,長者即以善巧方便把他們救出。這個故事很簡單,但你若不能體會其中所顯的深 義,以為大乘佛法如此淺白,所以不是佛所說,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文字雖淺白易懂,但其中蘊含無盡的深奧義味。智者大師的大智慧,看得深、也解 釋得很圓滿,非一般凡夫的聰明所能做到。故云:「非如文義,不應一向隨文取義,言非 佛語。」不對! ============================================================================== 講記全文網址: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623&cid=91&page=13 以上八個主題討論,有幾項辯證確實令我信服。因為是早期的講記了,希望暫時撇開「大 乘」與「小乘」這兩個部分人認為比較敏感的字眼。長老晚期也會說北傳/漢傳佛教以及南 傳佛教哦!而且在其他開示也讚嘆阿羅漢的,特別提出說明,希望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其實我的觀點,北傳、南傳都好!符合三法印就對!不管是「Sahdu」還是「阿彌陀佛」 都有其相應根基的人,也都是向於解脫的,最後還是回歸行者的本願,所謂以願導行。世 間人尚且瞭知折斷一綑樹枝比一支樹枝困難多了,同為佛教徒尊重彼此的修行方式,應該 不難。各式各樣的法門對應各式各樣的眾生,佛的心無分別,但安立種種分別的法門為的 是誰?以虛妄分別來分別種種法門,辜且不說不智,光是誹謗的罪(三乘聖人:菩薩、辟支 佛、阿羅漢)都不知要令我們蹉跎到何時? 生在末法時代不冤枉,真正遇到佛法,卻無法實修實證才是真冤枉(當然我還沒啦QAQ) 希望可以引起一些有趣也有意義的討論!Peace out ( ˊ_>ˋ)b 諸佛出現樂,演說正法樂,僧伽和合樂,修士和合樂——《法句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6.122.1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91282201.A.01C.html ※ 編輯: honyan (111.83.69.88 臺灣), 06/04/2020 23:15:55

06/05 02:43, 4年前 , 1F
我也覺得不管有沒有說,拿三法印、四依這些東西來檢
06/05 02:43, 1F

06/05 02:43, 4年前 , 2F
視是非常好的。如果真依法不依人的話,就算不是佛講
06/05 02:43, 2F

06/05 02:43, 4年前 , 3F
的那又如何?不是也說法門無量誓願學,又何必一定只
06/05 02:43, 3F

06/05 02:43, 4年前 , 4F
能依人的學釋迦牟尼佛的?無論誰講的都有參考價值,
06/05 02:43, 4F

06/05 02:43, 4年前 , 5F
不要以人廢言。主流跟釋迦牟尼佛學是因為有個老牌正
06/05 02:43, 5F

06/05 02:43, 4年前 , 6F
字標記在,至少跟他學不會有偏差而已。用正知見去有
06/05 02:43, 6F

06/05 02:43, 4年前 , 7F
智慧的判斷,去檢視對自己到底有沒有實質上的提升才
06/05 02:43, 7F

06/05 02:43, 4年前 , 8F
是最重要的。就像金剛經講的,釋迦牟尼佛都說自己沒
06/05 02:43, 8F

06/05 02:43, 4年前 , 9F
有說任何的法,是因應當下與會大眾的根基、需要而教
06/05 02:43, 9F

06/05 02:43, 4年前 , 10F
,不是釋迦牟尼佛生一個法來給大家用,又不是真正存
06/05 02:43, 10F

06/05 02:44, 4年前 , 11F
在的一個東西,並且也實無所得。
06/05 02:44, 11F

06/05 09:30, 4年前 , 12F
小乘應列為必修,大乘太多所以選修。淨空法師也說,你認
06/05 09:30, 12F

06/05 09:30, 4年前 , 13F
為有問題的經,不要修就好了。
06/05 09:30, 13F

06/05 11:10, 4年前 , 14F
我是都當作文獻來看待 都保持一點懷疑 然後如樓上所說
06/05 11:10, 14F

06/05 11:11, 4年前 , 15F
用三法印做基本判斷 至於內容能否接受就依自己經驗決定
06/05 11:11, 15F

06/05 11:11, 4年前 , 16F
曾有釋迦摩尼這位聖者說法應不用懷疑 但經典在傳誦
06/05 11:11, 16F

06/05 11:11, 4年前 , 17F
成書乃至翻譯時 難免加入了當時作者的思想及創意
06/05 11:11, 17F

06/05 11:11, 4年前 , 18F
很難考究是否完全為佛親身所說 所以重點應放在自己能否
06/05 11:11, 18F

06/05 11:11, 4年前 , 19F
信受 能否如實修行
06/05 11:11, 19F

06/05 11:12, 4年前 , 20F
而我也同意樓上說部派佛典是基礎 阿含經比較沒那麼抽象
06/05 11:12, 20F
※ 編輯: honyan (111.82.87.149 臺灣), 06/05/2020 17:14:17

06/05 22:04, 4年前 , 21F
gogo大所言讓我想到《大智度論》卷二的佛法有五種人說,用
06/05 22:04, 21F

06/05 22:05, 4年前 , 22F
來討論佛法集結乃至何謂佛說/法,應該會是有趣的命題XD
06/05 22:05, 22F

06/05 22:05, 4年前 , 23F
另外如同樓上二位所言,聲聞乘的修法很實際也必需,個人覺
06/05 22:05, 23F

06/05 22:05, 4年前 , 24F
得四念處跟不淨觀又讚又實用!
06/05 22:05, 24F

06/08 00:08, 3年前 , 25F
說真的,我非常推崇小乘的教法,一堆人不到大乘根基
06/08 00:08, 25F

06/08 00:09, 3年前 , 26F
偷跑進來,還不如回去把小乘的東西修好,親證空性明
06/08 00:09, 26F

06/08 00:09, 3年前 , 27F
體、證實相菩提心、明心見性,再來討論大乘的教法。
06/08 00:09, 27F

06/08 00:10, 3年前 , 28F
小乘的教法教人老實的按照次第修戒定慧,對於修行
06/08 00:10, 28F

06/08 00:11, 3年前 , 29F
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如果小乘修完成就阿羅漢就好,釋
06/08 00:11, 29F

06/08 00:12, 3年前 , 30F
迦牟尼佛就不用再去度五比丘、父母、家人...等等了
06/08 00:12, 30F

06/08 00:12, 3年前 , 31F
而且阿羅漢這個果位在釋迦牟尼佛之前早都有人證出來
06/08 00:12, 31F

06/08 00:13, 3年前 , 32F
了,虛菩提原本就阿羅漢阿,還被釋迦牟尼認證為解空
06/08 00:13, 32F

06/08 00:13, 3年前 , 33F
第一阿羅漢,幹嘛還要跟釋迦牟尼學?以時空背景考量
06/08 00:13, 33F

06/08 00:13, 3年前 , 34F
很明顯就知道說大乘是假根本就不合理。
06/08 00:13, 34F
文章代碼(AID): #1UsGeP0S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