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阿含經說的「有身」是什麼意思? (2)

看板Buddha作者 (green-tinted mind)時間4年前 (2020/01/26 23:57), 編輯推噓5(5094)
留言99則, 4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阿含經講的「有身」是什麼意思? 私以為, 一個最簡單的理解方法是這樣: 比如說, 佛陀在雜阿含經第69、70、71經中說: 「云何有身? 謂五受陰。」 往下讀第72、73經, 則又可以得知, 佛陀在72經說:「云何所知法? 謂五受陰。」 佛陀在73經說:「云何重擔? 謂五受陰。」 佛陀的說法, 常常有一種特殊而固定的內在理路和格式。 常看就會看得出來。 在阿含經中, 佛陀也常常這樣說: 「云何苦? 謂五受陰。」 「云何世間? 謂五受陰。」 「云何一切? 謂五受陰。」 「云何生滅法? 謂五受陰。」 …等等。 這個理路跟格式就是「云何X? 謂五受陰。」這樣 這個 X 是借用數學上的代數。可以依對象、場合或情境而替換或套入。 X本身有一個範圍跟框架, 跟說法當時的對象、場合或環境有關。 所以 「有身」跟「所知法、重擔」..等等一樣, 「有身」也跟「苦、世間、一切、生滅法」…等等一樣, 其意義, 都在這個範圍跟框架之內, 彼此相連又相通。 既然都在同一個範圍跟框架之內, 那麼, 「有身」的意思, 應該也就不難理解了, 才對 :) 在正常情況下, 會射向箭靶裡的東西 都是箭才對 尤其佛陀又是一位射箭高手 同理, 如果我要理解「所知法、重擔」的意思, 如果我要理解「苦、世間…」等等的意思, 也都是用這種方法來理解。 這是第一種理解方法。 這種理解法, 容或可以暫時跳過那些繁瑣而複雜的解經註釋及論疏 直接「以經解經」 不過這種方法也是有其限制跟缺點, 留待後文再詳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173.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80054257.A.387.html

01/27 00:53, 4年前 , 1F
名詞其實很多,領會文句中所指的方向,還滿重要的。
01/27 00:53, 1F

01/27 00:55, 4年前 , 2F
如阿含描述這麼多,用意在於 "放下執著"。
01/27 00:55, 2F

01/27 00:58, 4年前 , 3F
有執著,接著會衍生憂、悲、惱、苦,輪迴,三界世間..等~
01/27 00:58, 3F

01/27 01:01, 4年前 , 4F
執著是什麼在執著 ? 心在執著。心離不開受、想、行、識。
01/27 01:01, 4F

01/27 01:03, 4年前 , 5F
所執著的,多半是色。色即是物質現象。
01/27 01:03, 5F

01/27 01:03, 4年前 , 6F
心理 + 物質,便涵蓋了一切法。
01/27 01:03, 6F

01/27 01:07, 4年前 , 7F
理解也是一種想法,這種念頭要不要放下 ? 仍要繼續放下。
01/27 01:07, 7F

01/27 01:08, 4年前 , 8F
心理與物質都只是一種工具,工具可以使用,不可執著。
01/27 01:08, 8F

01/27 01:09, 4年前 , 9F
佛法不容易也是在這裡,要不斷的練習放下。
01/27 01:09, 9F

01/27 01:10, 4年前 , 10F

01/27 01:11, 4年前 , 11F
上述跟本文可能有點岔開話題,但阿含經故事選滿推薦的。
01/27 01:11, 11F

01/27 05:00, 4年前 , 12F
佛教講的我執,有兩種:補特伽羅我執、法我執。(補特伽羅
01/27 05:00, 12F

01/27 05:01, 4年前 , 13F
我執一般口語略稱為人我執,所以也可以人我執、法我執。)
01/27 05:01, 13F

01/27 05:02, 4年前 , 14F
我執的相違品是無我慧,斷除我執要以無我慧才能夠斷除,
01/27 05:02, 14F

01/27 05:03, 4年前 , 15F
補特伽羅我執的相違品是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法我執的
01/27 05:03, 15F

01/27 05:03, 4年前 , 16F
相違品是法無我,也就是要通達兩種無我:人無我、法無我
01/27 05:03, 16F

01/27 05:04, 4年前 , 17F
《百法明門論》:「云何為無我者?略有二種:一、補特伽
01/27 05:04, 17F

01/27 05:05, 4年前 , 18F
羅無我,二、法無我。」
01/27 05:05, 18F

01/27 05:07, 4年前 , 19F
有無明就有我執,無明是不了解無我的真實義,十二緣起支
01/27 05:07, 19F

01/27 05:08, 4年前 , 20F
當中說到,以無明緣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緣行是以無
01/27 05:08, 20F

01/27 05:10, 4年前 , 21F
明我執為動機造作能引業的行為,屬於集諦,引生導致的純
01/27 05:10, 21F

01/27 05:13, 4年前 , 22F
大苦聚集屬於苦諦,這樣的苦諦是周遍一切五取蘊本質的行
01/27 05:13, 22F

01/27 05:15, 4年前 , 23F
苦,五取蘊是由有漏業與煩惱引生的苦諦,所以說有漏皆苦
01/27 05:15, 23F

01/27 05:16, 4年前 , 24F
,有漏業與煩惱屬於集諦,有漏業來自煩惱,煩惱的根本是
01/27 05:16, 24F

01/27 05:17, 4年前 , 25F
無明我執,斷除集諦也就是斷除無明我執,斷除我執要以無
01/27 05:17, 25F

01/27 05:17, 4年前 , 26F
我慧才能夠斷除,所以說諸法無我,透過修持無我的智慧,
01/27 05:17, 26F

01/27 05:18, 4年前 , 27F
斷除所應斷才能獲得滅諦,涅槃屬於滅諦,所以說涅槃寂靜
01/27 05:18, 27F

01/27 05:19, 4年前 , 28F
以上略說四法印當中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次第
01/27 05:19, 28F

01/27 05:20, 4年前 , 29F
又,經典當中提到五蘊,有時候會說五蘊、有時候會說五取
01/27 05:20, 29F

01/27 05:21, 4年前 , 30F
蘊,針對世間凡夫而言,無明凡夫的五蘊,是五蘊也是五取
01/27 05:21, 30F

01/27 05:22, 4年前 , 31F
蘊,所以針對無明凡夫的五蘊而言,五蘊和五取蘊沒有差別
01/27 05:22, 31F

01/27 05:23, 4年前 , 32F
無明凡夫的五(取)蘊(苦諦)是由有漏業與煩惱(集諦)引生。
01/27 05:23, 32F

01/27 05:24, 4年前 , 33F
但是針對聖者而言的時候,例如佛聖者的五蘊,是五蘊但不
01/27 05:24, 33F

01/27 05:25, 4年前 , 34F
是五取蘊,對於佛的五蘊而言,五蘊和五取蘊就不能通用,
01/27 05:25, 34F

01/27 05:25, 4年前 , 35F
對於佛聖者而言,只能說五蘊,不能說五取蘊。
01/27 05:25, 35F

01/27 05:28, 4年前 , 36F
所以閱讀經典時,要看對誰講,是誰的五蘊,如果是無明凡
01/27 05:28, 36F

01/27 05:29, 4年前 , 37F
夫的五蘊,無明凡夫的五蘊是五蘊也是五取蘊。
01/27 05:29, 37F

01/27 05:29, 4年前 , 38F
<攝類>:「五蘊」與「五取蘊」二者有三句差別。
01/27 05:29, 38F

01/27 06:54, 4年前 , 39F
另外一個常見的誤區,法是所知、所量、存在,存在的才能
01/27 06:54, 39F

01/27 06:55, 4年前 , 40F
稱為法。一切法(所知)分為常法與無常法,無常法例如五蘊
01/27 06:55, 40F

01/27 06:56, 4年前 , 41F
常法例如滅諦。所以五蘊不是一切法,五蘊沒有涵蓋一切法
01/27 06:56, 41F

01/27 06:57, 4年前 , 42F
因為五蘊是一切法當中的無常法,無常法沒有涵蓋一切法。
01/27 06:57, 42F

01/27 06:57, 4年前 , 43F
<攝類>:「一切法」與「無常法」二者有三句差別。
01/27 06:57, 43F

01/27 06:59, 4年前 , 44F
四法印當中,「諸行無常」指無常法,沒有包括常法;「諸
01/27 06:59, 44F

01/27 07:00, 4年前 , 45F
法無我」包括一切法,一切包括常法與無常法,一切常法與
01/27 07:00, 45F

01/27 07:00, 4年前 , 46F
無常法的究竟本質都是無我。
01/27 07:00, 46F

01/27 07:03, 4年前 , 47F
(四法印與三法印的差別,佛聖者沒有四法印當中的有漏皆苦
01/27 07:03, 47F

01/27 07:03, 4年前 , 48F
,佛聖者只符合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01/27 07:03, 48F

01/27 07:05, 4年前 , 49F
(四法印主要以諸法無我一印來區別內外道,諸法無我的究竟
01/27 07:05, 49F

01/27 07:06, 4年前 , 50F
義是緣起性空,所以有時候又以緣起性空這一個實相印來簡
01/27 07:06, 50F

01/27 07:07, 4年前 , 51F
稱四法印、三法印。無我的內涵,有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
01/27 07:07, 51F

01/27 07:09, 4年前 , 52F
與法無我二種,為得正解應聞思修,可學習宗義,如上以述)
01/27 07:09, 52F

01/27 08:02, 4年前 , 53F
(又,五蘊是無常法,無常法的分類有色法、心法、不相應
01/27 08:02, 53F

01/27 08:03, 4年前 , 54F
行法。色法與色蘊同義,包括內色與外色。心法有心、心所
01/27 08:03, 54F

01/27 08:04, 4年前 , 55F
。五蘊當中,自相續所攝的色蘊是色法,受想行識四蘊是心
01/27 08:04, 55F

01/27 08:05, 4年前 , 56F
法,心法包括心(心王)、心所,識蘊是心王,受蘊、想蘊是
01/27 08:05, 56F

01/27 08:06, 4年前 , 57F
與心王相應的受心所、想心所,五十一心所法當中,除了受
01/27 08:06, 57F

01/27 08:07, 4年前 , 58F
、想兩個心所以外的其他心所攝於行蘊,例如善心所、煩惱
01/27 08:07, 58F

01/27 08:08, 4年前 , 59F
心所,行蘊除了含攝與心王相應的心所屬於相應行,也包括
01/27 08:08, 59F

01/27 08:09, 4年前 , 60F
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非色非心,如補特伽羅,補特伽羅
01/27 08:09, 60F

01/27 08:10, 4年前 , 61F
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補特伽羅是依於自相續的五蘊而安
01/27 08:10, 61F

01/27 08:11, 4年前 , 62F
立的士夫,所以補特伽羅不是實有,補特伽羅是依於五蘊施
01/27 08:11, 62F

01/27 08:12, 4年前 , 63F
設安立的存在,所以不是實有的存在,是假有的存在,補特
01/27 08:12, 63F

01/27 08:13, 4年前 , 64F
伽羅包括佛聖者、菩薩聖者、阿羅漢聖者以及六道一切眾生)
01/27 08:13, 64F

01/27 08:25, 4年前 , 65F
由薩迦耶見(或稱有身見,有身見是顛倒錯誤執取補特伽羅與
01/27 08:25, 65F

01/27 08:26, 4年前 , 66F
五蘊的關係而產生的我見與我所見,這樣的補特伽羅我執緣
01/27 08:26, 66F

01/27 08:27, 4年前 , 67F
自相續稱為薩迦耶見)引生的有漏取蘊,不論投生在欲界、色
01/27 08:27, 67F

01/27 08:28, 4年前 , 68F
界、無色界,周遍都有苦的本質,一切世間三界的投生都具
01/27 08:28, 68F

01/27 08:30, 4年前 , 69F
有的苦,稱為行苦,這一切的有漏業行周遍是由惑業感苦,
01/27 08:30, 69F

01/27 08:31, 4年前 , 70F
所以又稱為周遍行苦,周遍於一切三界。要脫離這種行苦,
01/27 08:31, 70F

01/27 08:32, 4年前 , 71F
必須捨離五取蘊、結束五取蘊,因為五取蘊的根本是由無明
01/27 08:32, 71F

01/27 08:33, 4年前 , 72F
我執的薩迦耶見引生,所以要捨離五取蘊必須斷除無明我執
01/27 08:33, 72F

01/27 08:34, 4年前 , 73F
的薩迦耶見,才能結束由薩迦耶見的集諦引生五取蘊的苦諦.
01/27 08:34, 73F

01/27 08:43, 4年前 , 74F
(佛典說五取蘊的行苦具有粗重性,這樣的粗重性是指因為有
01/27 08:43, 74F

01/27 08:45, 4年前 , 75F
煩惱,煩惱的根本是無明我執的薩迦耶見,滅諦是斷除無明
01/27 08:45, 75F

01/27 08:46, 4年前 , 76F
我執及由無明我執產生的貪嗔等一切煩惱及其種子的粗重性)
01/27 08:46, 76F

01/27 08:56, 4年前 , 77F
佛陀開示四聖諦提到此是苦、汝應知,所要知道的苦諦內涵
01/27 08:56, 77F

01/27 08:57, 4年前 , 78F
主要是指行苦,這種行苦周遍一切世間三界,如前已略述。
01/27 08:57, 78F

01/27 08:58, 4年前 , 79F
(這種五取蘊的行苦,是由無明緣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的苦諦)
01/27 08:58, 79F

01/27 09:01, 4年前 , 80F
可以參考buddhism板:
01/27 09:01, 80F

01/27 09:03, 4年前 , 81F
#1U9a8GFv (Buddhism) 相應部22相應104經/苦經 讀經心得
01/27 09:03, 81F

01/27 09:04, 4年前 , 82F
#1UACusQ5 (Buddhism) 省庵大師:八苦詩
01/27 09:04, 82F

01/27 09:18, 4年前 , 83F
(無常的定義是剎那性,有部毗婆沙宗不說剎那生滅,有部說
01/27 09:18, 83F

01/27 09:19, 4年前 , 84F
有為法的無常法具有生住異滅四個時位,上部宗說生的當下
01/27 09:19, 84F

01/27 09:20, 4年前 , 85F
就有滅的性質,所以有為法的無常是具有生滅同時的剎那性)
01/27 09:20, 85F

01/27 09:24, 4年前 , 86F
(無常法具有剎那轉變的性質,有為法是由因生果的無常法,
01/27 09:24, 86F

01/27 09:26, 4年前 , 87F
無常剎那轉變,一切的果隨因轉,因為我們的有漏取蘊是由
01/27 09:26, 87F

01/27 09:27, 4年前 , 88F
有漏業與煩惱引生的緣故,有這種無明的因,產生的果就不
01/27 09:27, 88F

01/27 09:28, 4年前 , 89F
離苦諦的本質,這不是有個本來清淨原始的造物主造成的,
01/27 09:28, 89F

01/27 09:30, 4年前 , 90F
不是像其他有些宗教說世間是由原始清淨的造物主所造,也
01/27 09:30, 90F

01/27 09:32, 4年前 , 91F
不是有個不具有剎那生滅的性質、不具有觀待支分的性質、
01/27 09:32, 91F

01/27 09:33, 4年前 , 92F
不具有觀待因緣性質而常一自主的我,也沒有這種常一自主
01/27 09:33, 92F

01/27 09:35, 4年前 , 93F
的我享用的我所,我(補特伽羅)僅僅只是依於五蘊為施設處
01/27 09:35, 93F

01/27 09:37, 4年前 , 94F
而施設安立,五蘊的續流是剎那轉變、心識的續流剎那轉變
01/27 09:37, 94F

01/27 09:38, 4年前 , 95F
,前前因產生後後果,要產生善妙的果,獲得增上生乃至決
01/27 09:38, 95F

01/27 09:39, 4年前 , 96F
定勝的果位,於因位就要培養與無明相違的智慧,才能離苦)
01/27 09:39, 96F

01/28 16:55, 4年前 , 97F
回B大德: 您講這些, 害我後面的文章 寫不下去 哈
01/28 16:55, 97F

01/28 16:56, 4年前 , 98F
好啦, 就先打住。我要換去寫別的
01/28 16:56, 98F

02/16 21:41, 4年前 , 99F
我認為原貼的解釋沒有錯
02/16 21:41, 99F
文章代碼(AID): #1UBRRnE7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