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照禪師 < 修心訣 >

看板Buddha作者 ( ~ ~ ~ )時間7年前 (2016/08/05 16:49), 7年前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稍微排版分段一下 (中略一小段,若詳全文請Google ^^) 高麗國 普照禪師 修心訣 -------------------------------------------------------------------------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長苦。欲免輪迴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 心何遠覓不離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滅。真心如空不斷不變。故云。百骸潰散歸火 歸風。一物長靈蓋天蓋地。 嗟夫今之人迷來久矣。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聖。 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燒身 鍊臂。敲骨出髓刺血寫經。長坐不臥一食卯齋。乃至轉讀一大藏教修種種苦行。 如蒸沙作飯只益自勞。 爾但識自心恒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故世尊云。普觀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 相。又云。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是知離此心外無佛可成。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底人。現在諸賢聖亦是修心底人。 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願諸修道之人切莫外求。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 如如佛。 問: 若言佛性現在此身。既在身中不離凡夫。因何我今不見佛性。更為消釋悉令開悟。 答: 在汝身中汝自不見。汝於十二時中知飢知渴知寒知熱。或瞋或喜。竟是何物。且 色身是地水火風四緣所集。其質頑而無情。豈能見聞覺知。能見聞覺知者。必是 汝佛性。故臨際云。四大不解說法聽法。虛空不解說法聽法。只汝目前歷歷孤明 勿形段者。始解說法聽法。 所謂勿形段者。是諸佛之法印。亦是汝本來心也。則佛性現在汝身何假外求。 汝若不信略舉古聖入道因緣令汝除疑。汝須諦信。昔異見王問婆羅提尊者曰 異見王: 何者是佛。 尊者曰: 見性是佛。 王曰: 師見性否。 尊者曰: 我見佛性。 王曰: 性在何處。 尊者曰: 性在作用。 王曰: 是何作用今不見。 尊者曰: 今見作用王自不見。 王曰: 於我有否。 尊者曰: 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 王曰: 若當用時幾處出現。 尊者曰: 若出現時當有其八。 王曰: 其八出現當為我說。 尊者曰: 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 手執捉。在足運奔。 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 作精魂。 王聞心即開悟。 又僧問歸宗和尚。如何是佛。 宗云: 我今向汝道恐汝不信。 僧云: 和尚誠言焉敢不信。 師云: 即汝是。 僧云: 如何保任。 師云: 一翳在眼空華亂墜。 其僧言下有省。 上來所舉古 聖入道因緣。明白簡易不妨省力。因此公案若有信解處。即與古聖把手共行。 問: 汝言見性。若真見性即是聖人。應現神通變化與人有殊。何故今時修心之輩 無有一人發現神通變化耶。 答: 汝不得輕發狂言。不分邪正是為迷倒之人。今時學道之人口談真理。心生退 屈返墮無分之失者皆汝所疑。學道而不知先後。說理而不分本末者。是名邪 見不名修學。非唯自誤兼亦誤他。其可不慎歟。夫入道多門。以要言之不出頓 悟漸修兩門耳。 雖曰頓悟頓。修是最上根機得入。也若推過去。已是多生依悟而修漸熏而來至 於今生。聞即發悟一時頓畢。以實而論是亦先悟後修之機也。則而此頓漸兩門 是千聖軌轍也。則從上諸聖莫不先悟後修因修乃證。所言神通變化依悟而修漸 熏所現。非謂悟時即發現也。如經云。理即頓悟乘悟併消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故圭峯深明先悟後修之義。曰識氷池而全水。借陽氣以鎔消。悟凡夫而即佛。 資法力以熏修。氷消則水流潤。方呈溉滌之功。妄盡則心虛通。應現通光之用。 是如事上神通變化。非一日之能成。乃漸熏而發現也。 況事上神通。於達人分上猶為妖怪之事。亦是聖末邊事。雖或現之不可要用。 今時迷癡輩。妄謂一念悟時即隨現無量妙。用神通變化。若作是解所謂不知 先後亦不分本末也。既不知先後本末欲求佛道。 如將方木逗圓孔也。豈非大錯。既不知方便故作懸崖之想。自生退屈斷佛種性 者不為不多矣。既自未明。亦未信 他既有解悟處。見無神通者。乃生輕慢欺賢誑聖良可悲哉。問汝言頓悟漸修兩 門千聖軌轍也。悟既頓悟何假漸修。修若漸修何言頓悟。頓漸二義更為宣說令 絕餘疑。 頓悟者。凡夫迷時四大為身妄想為心。不知自性是真法身。不知自己虛知 是真佛也。心外覓佛波波浪走。忽被善知識指爾入路。一念迴光見自本性。而 此性地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即與諸佛分毫不殊。故云頓悟也。 漸修者。頓悟本性與佛無殊。無始習氣難卒頓除。故依悟而修。漸熏功成長養 聖胎。久久成聖故云漸修也。比如孩子初生之日諸根具足與他無異。然其力未 充。頗經歲月方始成人。問作何方便一念迴機便悟自性。 只汝自心更作什麼方便。若作方便更求解會。比如有人不見自眼。以謂 無眼更欲求見。既是自眼如何更見。若知不失即為見眼。更無求見之心豈有不 見之想。自己虛知亦復如是。既是自心何更求會。若欲求會便會不得。但知不會 是即見性。 問: 上上之人聞即易會。中下之人不無疑惑。更說方便令迷者趣入。 答: 道不屬知不知。汝除却將迷待悟之心聽我言說。 諸法如夢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諸法皆空之處 虛知不昧。 即此空寂虛知之心。是汝本來面目。亦是三世諸佛歷代祖師天下善知識密密 相傳底法印也。若悟此心。真所謂不踐階梯徑登佛地。步步超三界。歸家頓絕 疑。便與人天為師。悲智相資具足二利。堪受人天供養日消萬兩黃金。汝若如是 真大丈夫一生能事已畢矣。 問: 據吾分上何者是空寂虛知之心耶。 答: 汝今問我者。是汝空寂虛知之心。何不返照猶為外覓。 我今據汝分上直指本心令汝便悟。汝須淨心聽我言說: 從朝至暮十二時中。或見或聞或笑或語或瞋或喜或是或非。種種施為運轉。 且道畢竟是誰能伊麼運轉施為耶。若言色身運轉。何故有人一念命終都未壞 爛。即眼不自見。耳不能聞。鼻不辨香。舌不談論。身不動搖。手不執捉。足 不運奔耶。是知能見聞動作必是汝本心不是汝色身也。況此色身四大性空。如鏡 中像亦如水月。豈能了了常知明明不昧感而遂通恒沙妙用也。 故云。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且入理多端。指汝一門令汝還源。汝還聞鴉鳴鵲 噪之聲麼。曰聞。曰汝返聞汝聞性還有許多聲麼。曰到這裏一切聲一切分別俱不 可得。曰奇哉奇哉。此是觀音入理之門。 我更問爾。爾道到這裏一切聲一切分別總不可得。既不可得當伊麼時莫是虛空麼 。曰元來不空明明不昧。曰作麼生是不空之體。曰亦無相貌言之不可及。曰此是 諸佛諸祖壽命更莫疑也。 既無相貌還有大小麼。既無大小還有邊際麼。無邊際故無內外。無內外故無遠近 。無遠近故無彼此。無彼此則無往來。無往來則無生死。無生死則無古今。無古 今則無迷悟。無迷悟則無凡聖。無凡聖則無染淨。無染淨則無是非。無是非則一 切名言俱不可得。既總無如是一切根境一切妄念。乃至種種相貌種種名言俱不可得。 此豈非本來空寂本來無物也。 然諸法皆空之處虛知不昧。不同無情性。自神解此是汝空寂虛知清淨心體。而此 清淨空寂之心。是三世諸佛勝淨明心。亦是眾生本源覺性。 悟此而守之者。坐一如而不動解脫。迷此而背之者。往六趣而長劫輪迴故云。 迷一心而往六趣者去也動也。悟法界而復一心者來也靜也。雖迷悟之有殊。乃本 源則一也。所以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而此空寂之心在聖而不增在凡而不減。 故云。在聖智而不耀。隱凡心而不昧。既不增於聖不少於凡。佛祖奚以異於人。 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汝若信得及疑情頓息。出丈夫之志。發真正見解。親嘗其味自到自肯之地。則是 為修心人解悟處也。更無階級次第。故云頓也。如云於信因中契諸佛果德分毫不 殊。方成信也。問既悟此理更無階級。何假後修漸熏漸成耶。 答悟後漸修之義前已具說。而復疑情未釋。不妨重說。汝須淨心諦聽諦聽: ** 凡夫無始曠大劫來至於今日。流轉五道生來死去。堅執我相妄想顛倒。 無明種習久與成性。雖到今生頓悟自性本來空寂與佛無殊。 而此舊習卒難除斷。故逢逆順境瞋喜。是非熾然起滅客塵煩惱與前無異。 若不以般若中功著力。焉能對治無明。得到大休大歇之地。 ** 如云頓悟雖同佛多生習氣深。風停波尚湧。理現念猶侵。 又杲禪師云。往往利根之輩。不費多力打發此事。便生容易之心更不修治。 日久月深依前流浪未免輪迴。則豈可以一期所悟便撥置後修耶。 故悟後長須照察。妄念忽起都不隨之。損之又損以至無為方始究竟。天下善 知識悟後牧牛行是也。 雖有後修已先頓悟。妄念本空心性本淨。於惡斷斷而無斷。於善修修而無修。 此乃真修真斷矣。 故云。雖備修萬行。唯以無念為宗。圭峯總判先悟後修之義云。頓悟此性元無煩 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與佛無殊。依此而修者。是名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淨禪也。 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達摩門下轉展相傳者是此禪也。則頓悟漸修 之義。如車二輪闕一不可。或者不知善惡性空。堅坐不動捺伏身心。如石壓草以 為修心。是大惑矣。 故云。聲聞心心斷惑。能斷之心是賊。但諦觀殺盜淫妄從性而起起即無起。當處 便寂何須更斷。所以云。不怕念起唯恐覺遲。又云。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故悟人分上雖有客塵煩惱俱成醍醐。但照惑無本。空華三界如風卷煙。幻化六塵 如湯消氷。若能如是念念修習。不忘照顧定慧等持。則愛惡自然淡薄。悲智自然 增明。辠業自然斷除。功行自然增進。煩惱盡時生死即絕。 若微細流注永斷。圓覺大智朗然獨存。即現千百億化身於十方國中。赴感應機似月 現九霄影分萬水。應用無窮度有緣眾生快樂無憂。名之為大覺世尊。 略 (定慧等持) 切莫執文。直須了義一一歸就自己契合本宗。則無師之智自然現前。天真之理了然 不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而此妙旨雖是諸人分上。若非夙植般若種智大乘根器者。不能一念而生正信。 豈徒不信。亦乃謗讟返招無間者比比有之雖不信受一經於耳暫時結緣。其功厥德 不可稱量。如唯心訣云。聞而不信尚結佛種之因。學而不成猶益人天之福不失成 佛之正因。 況聞而信學而成守護不忘者。其功德豈能度量。追念過去輪迴之業。不知其幾千 劫。隨黑闇入無間受種種苦。又不知其幾何。而欲求佛道。不逢善友長劫沈淪。 冥冥無覺造諸惡業。時或一思不覺長吁。其可放緩再受前殃。 又不知誰復使我今值人生為萬物之虛不昧。修真之路。實謂盲龜遇木纖芥投鍼。 其為慶幸。曷勝道哉。我今若自生退屈。或生懈怠而恒常望後。須臾失命退墮惡趣 。受諸苦痛之時。雖欲願聞一句佛法信解受持欲免辛酸。豈可復得乎。及到臨危悔 無所益。 願諸修道之人。莫生放逸莫著貪淫。 如救頭然不忘照顧。無常迅速身如朝露。命若西光。今日雖存明亦難保。 切須在意 ! 切須在意。 且憑世間有為之善。亦可免三途苦輪。於天上人間得殊勝果報受諸快樂。 況此最上乘甚深法門。暫時生信所成功德。不可以比喻說其小分。如經云。若人以 三千大千世間七寶。布施供養爾所世界眾生皆得充滿。 又教化爾所世界一切眾生令得四果。其功德無量無邊。不如一食頃正思此法所獲功德 。是知我此法門最尊最貴。於諸功德比況不及。 故經云。一念淨心是道場。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畢竟碎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 願諸修道之人。研味此語切須在意。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今若不修 萬劫差違今若彊修難修之行。漸得不難功行自進。嗟夫今時人飢逢王饍不知下口。 病遇醫王不知服藥。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且世間有為之事。 其狀可見其功可驗。人得一事歎其希有。 我此心宗無形可觀無狀可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故天魔外道毀謗無門。釋梵諸天稱讚不及。況凡夫淺識之流其能彷彿。 悲夫井蛙焉知滄海之闊。野干何能師子之吼。 故知末法世中聞此法門。生希有想信解受持者。已於無量劫中承事諸聖植諸善根。 深結般若正因最上根性也。 故金剛經云。於此章句能生信心者。當知已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又云。為發大乘 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願諸求道之人。莫生怯弱須發勇猛之心。宿劫善因未可知 也。若不信殊勝甘為下劣生艱阻之想。今不修之。則縱有宿世善根今斷之故。彌在 其難展轉遠矣。今既到寶所不可空手而還。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請須慎之。豈有智 者知其寶所。反不求之長怨孤貧。若欲獲寶放下皮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0.205.8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70386997.A.C76.html ※ 編輯: hayabusasean (60.250.205.83), 08/05/2016 16:56:40

08/05 20:35, , 1F
信佛信神都OK 但是不學習科學就很不OK了XDDD
08/05 20:35, 1F
文章代碼(AID): #1Nf5Crns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