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波田 (泰籍 佛教大師) 的一段文字

看板Buddha作者 ( ~ ~ ~ )時間7年前 (2016/08/04 17:35), 7年前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前幾篇有篇 安嘉莉 . 逆流而上 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她的老師 隆波田,其中一小段文章分享(稍微排版一下) 以下給各位參考: 用心聽啊!各位出家的比丘、沙彌、比丘尼: 有些人對 「修行」這個名詞還不是很清楚。「修行」的要點在於 「動機」─為了什麼 而修行?我們應該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明見真理,體證佛陀的教導而求法 。 各位必先立起這點知見,而不是看見他人修就跟著做,懈怠時停,精進心起就修,一天 做一點點,這表示我們的信心還不夠,道心還不堅強。 我開始修行時,觀念就不正確,認為成果一定有權威或神通,起了錯誤的觀念,在修行 上就會偏差。修行的出發點要向內返照認識自心。從書本學的知識也一樣,用 它來照 見自己,不要執著或在文字上打轉,因為這樣我們就沒辦法認識自心。現在有很多位善 知識在教導,每位的教法都不盡相同,所以我們要深思他所說的話,是 否他能保證自己 所說是絕對的真理,否則的話,表示他所說的還有疑問,是不是因為他自己本身也是似 懂非懂。這點對於初學者非常重要。各位要好好地思考。 佛陀雖然知識淵博,廣學多聞,但未成道前不曾教化過任何人。後來自己精進向內觀照 培養自覺,見法後對正在生死苦海中輪迴的眾生起大悲心。他自語:「從今開 始我將宣 說真理。」當時有位正在求道的婆羅門叫優婆伽遇到佛陀,請佛陀為他開示真理,但他 卻無法理解而離去。我們現代人也同樣想求真理,但是遇有善知識講 真理時,卻聽不進 去;不論任何人,若對他講真理後,他還沈溺於無意義的事,喜歡玩樂,表示他對佛法 不夠理解或還不想從痛苦中解脫。 所以真正的修行是修自己。在課誦時有一段經文說:「吾人勿放逸。」所謂放逸就是忘 記自己,沒有覺性,也就是不研究自己,能研究自己就是不放逸的人。 研究自己是指覺知自己的身心。首先要培養自覺,知道身心的一舉一動,這是研究也是 修行,不同於一般的往外研究。所謂研究與修行是在自己的身心,知道自己正在做、說 、想什麼,這點我們要有透徹的知見,才能真正地了解。 知道、看見、明瞭有二種。聽他人說而知,這只是思想,不足以依賴,並不能徹底滅苦 或解決生命的問題。另一種的知道是從心中生起,叫做內觀智慧而不是知識;有了覺性 ,智慧就跟著來,叫做內觀智慧,也叫毗婆奢那(如實往內正觀),所以能熄滅痛苦。 今天我說的修行法不論在家、出家都能做得到,有同樣的效果,因為每個人都有身與心 。佛陀的教導,我可以保證,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已經向我們保證,佛陀的教導非常簡單 ,就是用來解除自心的苦惱。既然理明了,就要用它來做消除苦惱的工具,自己滅苦後 ,也要幫助他人從苦惱中解脫。 人會痛苦煩惱是因為看不見念頭。其實念頭本身並沒有煩惱存在,會苦惱都是因為有我 在妄想,但卻不知、不見、不明自它,就轉換為貪瞋癡,痛苦也隨之而來。這 是為什麼 佛陀教我們要善護念己心。然而大部分時間我們時常忘記向內觀照,有些人甚至一生從 未觀照自己的心。若往外求法,依照他人所說,到深山修行,閉目打 坐,或是禁食等 方法,表示他還不知,因為不知就跟著他人修,想到什麼就做什麼,這樣的效果並不是 很好。 (** 這點就我自行深刻的體悟,是個很重要的關鍵!) ==> "其實 念 頭 本身並沒有煩惱存在" ...人會痛苦煩惱是因為看不見 念頭) 告訴各位,其實修行不一定要到山洞、深山或道場,重要的是不論到什麼地方都能隨時覺知自己的身心。托缽時看自心的動態,吃飯時也如此,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 舉一動,這就是修行。在家居士也一樣,工作時觀照自心,休息時也看自己的起心動念。這是正道的修行;若認為修行就不用做什麼、不用工作、不用謀生,這是不 正確的,而這些我都經歷過。 隆波田問:在座的人現在起瞋心嗎? 聽眾答:沒有。 隆波田問:有的時候你們會生氣嗎? 聽眾答:會。 隆波田問:你們有看見它從什麼地方來? 聽眾答:不知道。 隆波田問:根據佛陀的教導,不知道就是忘記自己,沒有覺性的人。你們持戒,瞋心就沒 有了嗎? 聽眾答:還有。 隆波田問:既然如此,你持的戒算清靜嗎? 聽眾答:不算。 隆波田:就是這樣。 「戒」譯為清淨心,現在你們的心清淨平穩,表示你們戒存在著。心如果不在這種狀態, 就是沒有持戒。假使修行禁食禁水,卻不知反觀自心,那麼,修到死也不會見法。 當我還在家時,齋日就到佛寺持八關齋戒,以為自己有持戒,後來才知道真正的戒是指 清淨心,心不平靜表示沒有持戒;當貪心起,想佔有他人的東西時,就沒有戒了。瞋心 起,忌妒他人也是如此。愚癡不知事實真相也是如此。各位要有這樣的知見。 戒是指平常心,超越善與惡,現在這個時刻,各位的心無貪瞋癡,就表示你們此時持戒 清淨。沒有戒的保護,就不是真正地活著,無明煩惱會隨之而起。 能保持平常心的人,不論是工作、說話、思想絕不會有差錯。心無法清淨平穩的人,做 什麼都不會有百分之百的效益。 隆波田:各位都知道戒是用來消除粗重的煩惱? 聽眾:是的。 隆波田:那麼瞋心是粗還是細? 聽眾:粗的。 隆波田:就是這樣。它是粗的,假使有瞋心,你持的戒清淨嗎?當然不清淨。 定是用來平熄中等的煩惱,也就是散亂心。慧是用來對治細微的煩惱、癡心。覺知與貪瞋 癡是相對的,若有智慧我們稱之為無貪瞋癡。當念頭生起時,我們能知道、 看見,久而 久之自然習慣;知道自己的心無貪瞋癡,因為有注意在保護我們,過境時能及時覺知,懂 得如何解決,這是修行的初步。 所以修行就是要識己心,不要分心想知道外在的事物,想知道天神、天堂、地獄;凡事 不要向外。課誦時,有一段經文:「智者自證」;從書上知不是真正的智慧, 所謂智者 是指自知、自見、自證,毫無惰性,不限時地都能精進用功的人。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努力 ,修行不是光說就可以達到的事。 舉例來說,我們想要有錢,但卻不工作,怎麼會得到錢呢?修行也是同樣道理,想要體悟 佛法,光說不練如何能得。將自己所學過的知識拿來思惟,不表示真正知 道,自己用思 想來推測,還不是智慧。念頭生起,還會生氣,那些所學算什麼?對自己一點也沒有幫助 ,因為即使學再多,觸境時仍然會生氣。 隆波田:生氣是苦還是樂? 聽眾:苦。 隆波田:既然是苦,你喜不喜歡? 聽眾:不喜歡。 隆波田:既不喜歡,要怎麼做才不會生氣? 聽眾:提起正念,覺知念頭。 隆波田:這樣就不會生氣嗎? 聽眾:是的。 隆波田:這就是修行的開始了!出家做大比丘還會生氣嗎? 聽眾:仍會生氣。 隆波田:身為在家居士會生氣嗎? 聽眾:也一樣會生氣! 隆波田:看見了吧!它手下毫不留情,不管誰都受它影響。有錢人是不是也會生氣? 聽眾:同樣會生氣。 隆波田:窮人是不是也會生氣? 聽眾:是的。 這表示了修行不限任何人,出家可以修,在家也可以修,而目的都是為了解除心中的痛苦 。如果沒有苦惱就沒有必要修行了。現在雖然沒有煩惱,但境界來時還會被 境轉,所以 在順境時我們要先修練,當發生任何事情時,能及時地解決,這才叫做有修行的人。若解 決不了,表示修行功夫還不夠。 教他人前,要能百分之百保證自己所說的話。光是思惟、推測還是沒有用。我能保證我所 教的法,其實不要學得太多,能向內觀照(自己的身心)就對了!要這樣的 修:時時刻 刻都保持覺性、覺醒,清楚地知道身體的一舉一動,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要壓抑妄念 ,念頭生起讓它起,持續不斷地這樣練習。當覺性強到能知道並 看清念頭時,妄念就不 會持續,苦惱也無法生起。 隆波田:譬如我們處在黑暗中,想要光明時,不知道的人用手去摸燈泡、轉燈泡,燈會亮 嗎? 聽眾: 不會。 隆波田:那麼,知道的人用手去按開關,燈會亮嗎? 聽眾: 會亮。 隆波田:貪瞋癡也是如此,不要想對治的方法,只要有覺性,注意自心,念頭生起時,知 道、看見,光明就會出現在心中,不住於黑暗了。這與持戒或禁食無關。持戒、 禁食是好,但還只是修行的外表。如果能自己知道或有智者指點,體會到修行的 要點就能受用,不論做什麼都應用得到。 隆波田:心起念想偷他人的東西就是犯戒。如果自己被偷會高興嗎? 聽眾:不高興。 隆波田:當我們偷他人的東西,他人會高興嗎? 聽眾:當然不高興。 隆波田:啊!看見了!如果我們打人,對方會高興嗎? 聽眾:不高興。 隆波田:跟別人發脾氣,受氣的人會高興嗎? 聽眾:不會。 隆波田:那麼別人生氣,我們會高興嗎? 聽眾:不高興。 隆波田:這就是修行,我們時時刻刻要有這樣的知見,我很簡單地說了,接不接受要看個 人。 我們說給他人聽,但對方無法理解,反而指責、批評我們,當他指責批評時心中已有苦惱 了,但他卻不明白。被指責、批評時,心能鎮靜;被稱讚時,也能平靜,因 為我們知道 真正的苦惱不是由他人造成,而是自己心念所反應出來。他人批評或讚嘆我們時,心不受 影響,因為我們能知見自己的念頭,因而不會有痛苦。這是佛陀 的教導,是要點,是修 行時必需要有的知見,如果能明自此點,其他要點就能逐漸了解。 各位不要以為來這裡住,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隨心所欲。不用功修行是沒有效果的。有 人非常認真來求法,但住兩三天後就跑了,這是不精進的人。精進的人話很 少,時間到 就很用心練習,和大眾在一起時也只是默默地修行,覺知自己的心念,不要太多話,有些 人只是一時認真,然後就去找朋友聊天。我們可以用底部破洞的 水桶來比喻,把水倒下 去,水永遠也不會滿,因為桶底有漏,沒有水就沒得喝,口渴想喝水,但卻無法有水喝。 會儲水的人(不漏洞)獨處時能有清淨心,和大眾相 處時也能收攝自心,注意觀照心念 ,不多話,聽朋友的話也同時注意自己的念頭。我們的心可比喻成水桶或其他水器,倒 水下去能夠存水,因為它已沒有漏洞了。 真正修行應該能持續不斷像環鎖一般。觀察自己的念頭,不是只有一兩天的功夫。心念 連續不斷的生滅就像溪流一樣恆常流動,因此我們要懂得預防,要及時知道、 解決,久 而久之自然能突破,能夠清楚地知道、看見、明白貪瞋癡,這是修行的關鍵。如果突破 這一關,我們才是真正百分之百的出家人。比丘、沙彌、比丘尼可以 成為真正的出家 人。居士也可以做出家人。禪宗說五、六歲孩童、九十高齡老人皆能做出家人。 隆波田: 各位有聽過佛陀時代沙彌也能證果? 聽 眾: 有聽過 。 隆波田: 身出家只是世俗表相。但心卻是超越了表相。身可以出家然後還俗又再出家, 所以說它只是表相。 我們要對表相有相當的認識。大部分人,尤其佛教徒對表相不大理解。為什麼呢?因為 一般的教法都著重在表相,非常地普遍。我以前還沒有智慧,以為佛像本身是神聖的東 西。現在我對佛像,有也可以,沒有也無所謂,這些都是表相,佛像本身並不能傳法。 隆波田:各位有看過佛像? 聽眾:有。 隆波田:它有對你開示嗎? 聽眾:沒有。 隆波田:有沒有和它話說 聽眾:不曾。 隆波田:所以佛像有和沒有都如此。重要的是使自己成為真正的出家人。真正的出家人 意為聖弟子。佛像不能教我們,因為它只是表相、是物體。 我們來出家也一樣只是表相,可以用肉眼看得見。能破除貪瞋癡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這境界超越了名相,肉眼看不見,稱之為真理。它本來就存在每個人的心 中,但我們卻 沒有注意到。瞋心一動,就隨著轉,來不及看清,苦惱已經生起。譬如有人罵我們是狗 ,就認為他是在說我,但事實上講我們的人才是狗,因為他看不 見人是人,他的內心是 狗。因為能有這樣的見解,就能放下,這叫如實正觀;如果認為他是在說我,就是愚癡 的人。 修行的方法其實不多,今天所講的話各位要銘記。簡單的修行方法是要不斷地練習,讓 自己成為真正的出家人。身為出家比丘、沙彌、比丘尼,住在寺裡修行,而在 家居士在 家裡也能做真正的出家人,這是通往淨土、走向涅槃的道路。假使身是出家人但仍有貪 瞋癡,也會走向地獄。古人就曾說:「天堂在心,地獄在心。」天堂 與地獄都在心中 ,但我們卻沒看見。希望各位要好好地理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0.205.8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70303357.A.6CB.html ※ 編輯: hayabusasean (60.250.205.83), 08/04/2016 17:46:18

08/04 17:46, , 1F
善哉
08/04 17:46, 1F

08/04 19:02, , 2F
阿彌陀佛。
08/04 19:02, 2F

08/05 20:34, , 3F
聖者也
08/05 20:34, 3F

08/07 09:32, , 4F
正念動中禪的網頁有很多相關文章。
08/07 09:32, 4F
文章代碼(AID): #1NemnzRB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