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 節錄自 帕奧禪師 正念之道

看板Buddha作者 (Mindfulness)時間8年前 (2016/07/05 00:18), 8年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心得 只有佛陀能說法 即使是辟支佛出世也無法說法 帕奧禪師說 佛法深奧得連大智如辟支佛者亦無法言傳與他人; 如今我們能夠說法是因為佛陀教法的緣故。 我們必須時時刻刻謹記那是佛陀的教法,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法, 因為那深奧之法並不是我們發現的。 有些人把我遵循及用以與他人分享、記載於巴利聖典及註釋中的佛法稱為帕奧禪法, 但是如此稱之是完全錯誤的。那不是我的禪法,而是佛陀的禪法。 只有佛陀說的法是圓滿的 我的心得 不圓滿 沒有看的價值 只是符合版規而已 ======================== 目前有些人對通過修行止禪而培育的正定有所誤解: 它們說如果禪修者修行止禪,就很可能會發瘋或墮入邪道。 很難明白為什麼他們這麼武斷, 竟然漠視乃至排斥佛陀於《大念處經》及其他許多部經中對正定非常明確的詮釋 ,即初禪、第二禪、第三禪及第四禪。 大家應當謹記,它們是正定,不是邪定,除非佛陀講妄語; 因此在這裡我要解釋禪定的五項利益,如此做不是要批評任何人, 而只是實行比丘澄清佛陀教法的責任。 禪定有五項利益:第一項利益是「現法樂住」 (ditthadhamma-sukha- viharanisamsa), 即今生的安樂住處。 已經證悟阿羅漢果的人有時也修行止禪而後入定。 他們的禪那並不能使他們達到更高的成就或造成任何未來的投生, 因為他們已經斷盡煩惱,應作皆辦,達到生死輪迴的終點。 他們入定只是為了得到今生的安樂住處而已。 關於這點,我想要問大家:指責阿羅漢享受佛陀所讚歎的 這項利益是明智的嗎? 禪定的第二項利益是「觀禪的利益」(vipassana-nisamsa)。 如果禪修者證得了禪那,他就能以該禪那作為修行觀禪的基礎。 禪那能產生強盛的智慧之光。在一切光明當中,智慧之光是最強盛、最有益的。 依靠智慧之光,你能照見究竟名色法及它們的因, 並且能觀照它們為無常、苦、無我,從而證悟聖道, 因此八聖道分當中有正定這一項。 如果你同意八聖道分是通向涅槃的唯一道路,那麼為了證悟涅槃,你就應該培育正定。 有人可能會辯說有些阿羅漢是乾觀行阿羅漢 (sukkhavipassaka arahant即純觀行阿羅漢),他們並沒有達到禪那。 然而要成為乾觀行阿羅漢的人也必須有系統地修行四界分別觀,達到近行定, 該定力也能產生明亮的智慧之光。 在智慧之光的幫助下,他們照見究竟名色法及其因, 以及觀照這些行法為無常、苦、無我。 這種由定力產生的智慧之光對乾觀行者而言是必要的, 因此如果你想修行真正的觀禪,就必須具備這種智慧之光。 佛陀教導修行止禪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要修行觀禪。 大家想一想,指責他人為了此目的而修行止禪是明智的 禪定的第三項利益是「增上生利益」(bhava-visesavahanisamsa), 即得到投生於梵天界的果報。 如果禪修者能將禪那維持到臨死時,那麼死後他就能投生梵天界。 然而我們教導修行止禪並不是為了這個目的,這只是一個可能性而已。 如果有學聖者憑藉禪那而投生於梵天界,他們就不會再投生到欲界, 而將在梵天界解脫生死輪迴,因此禪定對未證聖果者及已證聖果者都有很大的利益。 禪定的第四項利益是「神通的利益」(abhibbanisamsa)。 如果能以十四種方式來精通十遍與八定, 具備充分波羅蜜的人就有可能修成一種或多種神通 禪定的第五項利益是「寂滅的利益」(nirodhanisamsa), 即成就滅盡定(nirodha-samapatti)的利益。 成就八定的阿那含與阿羅漢都能入滅盡定。 要入滅盡定必須先入初禪,出定後觀照初禪的名法為無常、苦、無我; 然後入第二禪,出定後觀照第二禪的名法為無常、苦、無我……入識無邊處定, 出定後觀照識無邊處定的名法為無常、苦、無我; 然後入無所有處定,出定後發四個願,接著入非想非非想處定 一、二個剎那之後即進入滅盡定。 在滅盡定中,心與心生色法都暫時不生起。 如果他們入滅盡定七天,那麼在那七天當中心與心生色法都不生起, 唯有業生色、時節生色與食生色生起。 請問指責入滅盡定的阿那含與阿羅漢是明智的嗎? 這些是禪定的五項利益。 接著佛陀為這一節經文作結論說: 「諸比丘,這稱為導致苦滅的道聖諦。」 佛陀繼續開示說: 「如此,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法為法、安住於觀照外 在的法為法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法為法。」 在這個階段,你應當只觀照苦諦,換句話說就是只觀照身、受、心、法。 如何觀照它們呢? 前面已經解釋過許多次:首先你必須培育定力, 其次必須有系統地修行四界分別觀,直到能照見色聚及分析色聚裡的究竟色法, 這些修行法都是身念處; 然後在你觀照究竟名法時, 如果從受開始,注重在觀照受,則是受念處; 如果從識開始,注重在觀照識,則是心念處; 如果從觸開始,注重在觀照觸,則是法念處; 如果你觀照五蘊、十二處等,那也是法念處。 然後應當觀照內外的名色法。 接著佛陀開示下一個階段: 「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現象、安住於觀照法的壞滅 現象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在這階段,你必須觀照因緣生滅與剎那生滅。 接著佛陀開示說: 「或者他建立起『有法』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這階段包括從壞滅隨觀智到行捨智。 接著佛陀開示道智的階段: 「他獨立地安住,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道智了知涅槃(即滅諦),而道智心識剎那裡的八聖道分就是道諦。 接著佛陀為這節經文作結論: 「諸比丘,這就是比丘依四聖諦而安住於觀法為法的方法。」 -- 願眾生遠離一切煩惱 願眾生沒有身體上的痛苦 願眾生沒有心理上的痛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76.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67648989.A.5CD.html ※ 編輯: EvolutionWin (114.41.76.30), 07/05/2016 00:19:25

07/05 01:46, , 1F
善哉
07/05 01:46, 1F
文章代碼(AID): #1NUenkIQ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