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果法則的複雜微妙】取材自 中部‧大業分別經

看板Buddha作者 (天哥)時間8年前 (2016/02/24 00:37), 編輯推噓2(206)
留言8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業果法則的複雜微妙】取材自 中部‧大業分別經(Mahakammavibhavgasuttam) 佛陀說,我們最好別因為只懂得這麼一點點便來判斷業的運作。 接著,佛陀解釋業的運作,其摘要如下: 1. 佛陀解釋,有個沙門培育了天眼通,見到造惡者投生成為不幸的人, 投生為動物,投生為鬼,乃至投生到地獄裡。 從這不完整的證據,該沙門產生了邪見,教導說如果我們造惡, 其果報肯定是投生到惡趣。 由於我慢,他固執地堅持只有他的見解是正確的。 佛陀解釋,這個沙門對業的見解是錯的,因為它太過簡單且不完整, 反之佛陀對業的智慧則是完整的。 佛陀解釋,雖然惡業會導致投生到惡趣是正確的,但是造惡者死時投生到惡趣, 可能是因為在過去世所造的惡業,或是因為現在世所造的惡業, 或是在臨終時所接納的邪見。 他在最近一世所造的惡業,可以在現在世、或下一世、或某個未來世產生其果報。 他在地獄的輪迴可能會被延長,因為導致他投生到地獄的舊惡業, 被他最近所造的惡業強化了。 佛陀為這種情況做了總結:「有的業不能產生善報,也顯得不能產生善報。」 2. 佛陀解釋,有個沙門培育了天眼通,見到造惡者投生成為幸福的人或天神。 從這不完整的證據,該沙門產生了邪見,教導說即使我們造惡, 其果報肯定是投生到善趣。 由於我慢,他也固執地堅持只有他的見解是正確的。 佛陀解釋,這個沙門對業的見解是錯的,因為它太過簡單且不完整, 反之佛陀對業的智慧則是完整的。 佛陀解釋,在這個事件裡,造惡者死時投生到善趣, 可能是因為在過去世所造的善業,或是因為現在世所造的善業, 或是在臨終時所接納的正見。 在此,他在最近一世所造的惡業, 也可以在現在世、或下一世、或某個未來世產生其果報。 他在人間的壽命可能會很短(出生不久便死了), 他可能多病、醜陋、沒有權力、貧窮、出身低賤、或愚蠢, 因為導致他投生為人的舊善業,被他最近所造的惡業減弱了。 佛陀為這種情況做了總結:「有的業不能產生善報,但卻顯得能產生善報。」 3. 佛陀解釋,有個沙門培育了天眼通,見到行善者投生成為幸福的人或天神。 從這不完整的證據,該沙門產生了邪見,教導說如果我們行善, 其果報肯定是投生到善趣。 由於我慢,他也固執地堅持只有他的見解是正確的。 佛陀解釋,這個沙門對業的見解是錯的,因為它太過簡單且不完整, 反之佛陀對業的智慧則是完整的。 佛陀解釋,雖然善業會導致投生到善趣是正確的,但是行善者死時投生到善趣, 可能是因為在過去世所造的善業,或是因為現在世所造的善業, 或是在臨終時所接納的正見。 他在最近一世所造的善業,可以在現在世、或下一世、或某個未來世產生其果報。 他在人間的壽命可能會很長,壽終正寢, 他可能很健康、美麗、擁有權力、富有、出身高貴、或聰明, 因為導致他投生為人的舊善業被他最近所造的善業強化了。 佛陀為這種情況做了總結:「有的業能產生善報,也顯得能產生善報。」 4. 佛陀解釋,有個沙門培育了天眼通,見到行善者投生成為不幸的人, 投生為動物,投生為鬼,乃至投生到地獄裡。 從這不完整的證據,該沙門產生了邪見,教導說即使我們行善, 其果報肯定是投生到惡趣:由於我慢,他也固執地堅持只有他的見解是正確的。 佛陀解釋,這個沙門對業的見解是錯的,因為它太過簡單且不完整, 反之佛陀對業的智慧則是完整的。 佛陀解釋,在這個事件裡,行善者死時投生到惡趣, 可能是因為在過去世所造的惡業,或是因為現在世所造的惡業, 或是在臨終時所接納的邪見。 在此,他在最近一世所造的善業, 也可以在現在世、或下一世、或某個未來世產生其果報。 他在地獄的壽命可能會很短,因為導致他投生到地獄的舊惡業, 被他最近所造的善業減弱了。 舉例而言,他在地獄的時間可能會很短,甚至在地獄死後便投生到天界。 佛陀為這種情況做了總結:「有的業能產生善報,但卻顯得不能產生善報。」 善業看起來像是會帶來惡果的其中一個例子是:有一次發生饑荒時, 佛陀和一大群比庫丘僧團在憍薩羅國遊方。 為了要譭謗佛陀,有一個裸體外道的弟子質問佛陀, 說他在饑荒時和一大群比庫僧團出外托缽,這樣的話, 怎麼能夠說佛陀對在家眾有同情心和慈悲心? 佛陀解釋,他能夠回看過去的九十九個大劫(無法想像、非常長遠的過去) 「……我沒有憶起有任何家庭,會純粹因為佈施煮熟的食物而遭受毀壞。 反之,無論任何富有、擁有許多財富和財產、擁有許多金銀、擁有許多東西和維生之物、 擁有大量財富和穀物的家庭,他們會這樣,都是因為得自佈施、真實和自制。」 佈施、真實和自制是善業。 佈施是無貪,真實和自制,則是持守五戒或八戒,也就是抑制自己的貪、嗔、癡。 佈施、真實和自制是善業。 佈施是無貪,真實和自制則是持守五戒或八戒,也就是抑制自己的貪瞋癡。 有一種並不少見的見解是認為:可以透過善意來造惡,因此惡業變成了善業: 會產生這種見解是因為貪瞋癡的緣故。 佛陀舉出,雖然有些造惡者會投生為人,但卻會遭受這些果報。 行善者投生為人會得到這些果報。 請參考《中部.小業分別經》因此,佈施與供養僧團之後不一定會立刻消弭饑荒, 善惡業是無法互相抵銷,業果法則的複雜微妙不是常人可以去思議評斷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75.1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56245461.A.E58.htmlSkyElder:轉錄至看板 marvel 02/24 00:39

02/24 01:10, , 1F
感謝分享
02/24 01:10, 1F

02/24 11:48, , 2F
佛陀的確認為只有阿羅漢在智慧無漏的階段才能傳法,
02/24 11:48, 2F

02/24 11:48, , 3F
世間事當然也不是二分法,宇宙律法是不可違的,否則
02/24 11:48, 3F

02/24 11:48, , 4F
天地覆滅,智慧者是以無常法印觀實相,像貪瞋癡必須
02/24 11:48, 4F

02/24 11:48, , 5F
滅掉,但貪瞋癡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以凡夫角度去想
02/24 11:48, 5F

02/24 11:48, , 6F
,為什麼佛那麼慈悲,不讓所有人生出來就是好人呢?
02/24 11:48, 6F

02/24 11:48, , 7F
。。。無常法印,沒有善惡,進化的前奏是一連串無盡
02/24 11:48, 7F

02/24 11:48, , 8F
的破壞。
02/24 11:48, 8F
文章代碼(AID): #1Mp8hLvO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