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大佛頂首楞嚴經清淨明誨章  (第四集)

看板Buddha作者 (不要五四三)時間8年前 (2015/07/10 12:03),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大佛頂首楞嚴經清淨明誨章  (第四集)  1992/11  美國加州聖荷西迪安薩學院   檔名:07-002-0004   請掀開講義第五頁,經文第三行。   【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我們從這裡看起,這是第三段斷盜。前面曾經跟諸位提起,偷盜它的範圍是非常的深 廣,可以說六道眾生或有意、或無意是最容易犯的一條。不但偷盜的行為不能有,連念頭 也不能有,這條戒才叫真正清淨。所以楞嚴會上的要求,甚至比一般戒律的要求還要嚴格 。原因底下就說出來。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這是把佛為什麼對我們這樣嚴格要求的原因,說出來了,如果不能夠嚴格的遵守,要 想出離三界是非常困難。下面要給我們說出原因。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 魅所著。】   這些修行人實在講都是指修行有相當功力的人,他有智慧,也有福報,甚至於有神通 。這樣的人還犯偷盜嗎?往往他犯的偷盜是我們一般人不能覺知的,為什麼?以種種方法 貪圖供養,這就是偷盜的行為,貪圓享受。總而言之,是不離開名聞利養,他的目的是在 此地。如果說妨害他的名聞利養,他的瞋恚、嫉妒、報復統統都來了。這就非常明顯看出 ,他確實是偷盜的行為,跟佛家的教法不一樣。所以佛教在現在這種競爭激烈的時代,逐 漸衰微有它的道理,因為佛教不跟人競爭。人家用種種手段去拉信徒、攏絡信徒,去發展 他教會的事業。佛教不如是,佛教一切隨緣,隨緣而不攀緣,佛教教學都是以心地清淨、 光明為目標。如果有絲毫的污染,我們的清淨心就失掉了;換句話說,與佛教的本義就相 違背,那已經不是佛法。這是諸位要記住的,佛法不騙人,佛法對人沒有要求;換句話說 ,名聞利養上決定沒有要求。   諸位查遍《大藏經》,你看看佛哪次要求信徒,你要對我怎麼樣供養、怎麼樣恭敬, 沒有過的,沒有見到這種經文。所以我們決定不能看到,那個人有智慧、有神通,名氣很 大,這一定就是善知識,這未必。讀了佛的教誨,就能夠明辨邪正是非,他為什麼有智慧 ?為什麼有神通?這個世間有漏的神通並不難得,跟佛法裡面無漏的定慧不能相比,這是 我們首先要明瞭的。無漏的定慧是不生煩惱;換句話說,決定不染七情五欲,那叫無漏。 七情五欲不斷那叫有漏,你心裡面還有這些東西存在。這些東西起什麼作用?就是製造生 死輪迴;換句話說,心裡頭只要有這些七情五欲,你就出不了三界。不但出不了三界,前 面一再提醒同修們出不了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沒有情識?有,有情識他為什麼會超越欲 界?他的定功得力,伏住了。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云何降伏其心」,他定功得力, 把這個妄心降伏住,暫時不起作用,只要定功得力就不起作用。   那個定要失掉了它又起作用,所以經上講叫相似的三摩地,似三摩地不是真的。如果 真得三摩地,他的妄想分別執著決定是斷掉,是斷滅不是伏滅;相似的禪定是伏滅,叫伏 煩惱,沒斷。也就是說他的定功還不夠,還斷不了,但是能控制,因此他能生點智慧,也 會有點神通,他的智慧、德能是我們凡人所不及。他要是不斷偷心,佛說『必落邪道』, 古德說過,邪道,他是暗中竊取,他不是明的,明顯的那當然人家很容易發現。什麼叫暗 中竊取?那就用種種其他的手段,教人看到這是非常合理的、非常正常的。譬如說我們這 麼多年來提倡印經結緣,在台灣提倡印經結緣,大概我們華藏法施會是第一家,最初發起 。發起之後沒有多少年,全台灣到處都有,這個風氣開了,好!所以台灣印經的風氣非常 盛、非常普遍。但是也有少數這是邪人,就利用印經的機會來偷盜,我們要印什麼經,到 處捐錢,錢捐來了,譬如捐一萬塊錢,一千塊錢印經,九千塊錢他就偷盜去了,這種情形 很多。我們看到版權頁,這個經印了多少冊數,不一定是真的,它上面寫的印一萬本,可 能只印了一千本。像這些就是《楞嚴經》上此地所說的,他有智慧,他有方法,偷得很巧 妙,偷得大家都很歡喜,這個事情就麻煩了。   在台灣祥雲法師講,在台灣印經,版權頁上的數字跟真正數量相符的,恐怕只有佛陀 教育基金會跟華藏圖書館。這兩個他說靠得住的,不會有錯誤的,他說其他的我都不敢相 信。當然我們聽他說的話,不能這樣的武斷,但是少數是可能的,這是舉個例子。像這樣 的方式來欺騙信徒,佛門裡面講欺騙白衣的事情太多了,手段之巧妙,往往我們無法想像 。他是得了便宜、是得了享受,他沒有想到這享受能享受幾年?這幾年享完了,壽命到了 之後怎麼辦?必墮惡道。尤其是以三寶之名來欺騙眾生,這個罪過大,必墮地獄。這個時 代是亂世,世間混亂,佛門也亂,乃至於任何一個宗教都亂,這亂世沒有例外的。我們自 己只能夠憑著自己的信心,世間有這麼多欺騙的人,如果再有這行善之事,我們應不應該 發心?應當。我們自己要淨心,我們種的是善因。他在裡面竊取,他造的是惡業,將來要 受惡果,各個人造的各個人受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像前個時期,大陸上的水災非常嚴重,紅十字會、台灣許多團體都捐助救災。有人來 告訴我,你們捐助救濟金,不能到災民的手上,都被當中人扣留下去。我說我們不管,我 們盡心盡力要做,假如說是聽了這個話,都不敢伸援手,那還得了。所以我們覺得慎重選 擇,在那個時候只有紅十字會往來,我們把這個錢交給紅十字會。我們的因是純善,他們 能夠轉達多少,是他們的事情,我們不要去過問,各有因果。所以偷心是墮落惡道的根源 。如果利用神通,甚至於不僅是對在家,有的時候對出家人也一樣,對四眾弟子威脅利誘 ,這些全都屬於偷心。他這種能力也是禪定裡面生出來的;換句話說,人的智慧,世出世 間都一樣,心愈淨智慧、光明就愈大,能力也就愈強。他雖然修定,名聞利養放不下,所 以偷心就不能斷。甚至於他自己造作,他並不知道這是偷盜,這叫迷惑,沒覺悟。真正覺 悟,他知道這種行為、這種心理是偷盜,那他怎麼敢做?所以做的人往往自己不曉得,以 禪定來助偷心。   上品就墮落於『精靈』,中品就『妖魅』,我們常講的妖魔鬼怪,落在這一道去了, 落在這裡面。這些現象,在今天社會裡面不難見到,所以我們自己總是要小心謹慎,我們 修積,要修積真實的功德。佛在這個地方末後這句說得非常好,『諸魅所著』,這是孔夫 子在《易經.繫辭大傳》裡面說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妖與妖他們志同道合,魔 與魔也興趣很濃,他自然就集合,他是那一類的。我們學佛,如果不相信佛的話,不能依 照佛的教訓去做,反而跟著妖魔鬼怪走了,這太可惜。妖魔鬼怪的能力愈來愈大,到底他 有什麼樣的能力?這就是常說的他有他的護法神。他的護法神必定也是同類的妖魔鬼怪, 勢力也很大,這是妖魔附身。所以有些神通能力不是他自己修來的,因為你仔細去觀察, 他心並不清淨,煩惱業障很重,他為什麼會有神通?這在理上講是決定不可能的,但是他 確實有神通。這個通不是他本人,是魔附在他的身上,彼此互相利用。他利用魔附身,炫 耀自己有特殊的能力;魔利用他作怪,欺騙眾生,盜取名利。這兩個勾結狼狽為奸,迷惑 世人,混淆視聽,他來造業。《楞嚴經》上講五十種陰魔,這個五十是五十類,往往附在 身上的人他自己也不曉得。所以說自己:   【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他並不知道是有魔附身,以為自己修行功夫得力,『成無上道』,成就了。這是佛在 此地教給我們有能力辨別,大凡心術純正、心地善良,妖魔鬼怪就不得其便,他沒有辦法 附你身,為什麼?你的心境跟他不相應,志趣不相投;換句話說,他沒法子利用你。你的 心邪、你的心險惡,也是不擇手段的奪取名聞利養,這種的心行,魔一看到歡喜,為什麼 ?跟他志同道合,一拍就合,他就來附身。他也有徒眾,自己稱為無上道,傲慢,貢高我 慢,邪知邪見,接受供養。不但接受供養他還有巧妙的方法,用一種計策叫信徒比賽供養 ,那門道可多了。我知道的很少,常聽人家講的我知道的很少,他們用的方法多!可是我 常常就是解不開,這些信徒為什麼還要去?到最後真是搞得家破人亡,到那個時候後悔來 不及了,這些事情我們在社會上也常常看到。再看底下經文: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己得上人 法。炫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   佛講得一點都不錯,你只要跟他一打上交道,就注定你家裡要『耗散』。俗話常講破 財消災,這是破財造業,沒消得了災,還造罪業,非常的不幸。往往這些人他毀謗正法, 說正法已經過了時代,已經不靈,沒有效力了,他的法才是真正救世、救人的,救得人家 破人亡。『末法之中』,佛法衰了,修學正法的人少了,弘揚正法的人更少。尤其是在末 法現代這個時代,提倡的是民主自由、社會開放,佛法修學要長時間,要經過一段艱難困 苦;魔的法修學容易,而且立刻就有效。所以大家好易怕難,覺得魔這個法好,容易成就 ,佛法漸漸就衰,魔得其便。在社會群眾心理上來講,群眾是很難有能力辨別真妄是非, 總是看哪邊人多,大概那家不錯;哪邊勢大,那一家一定很好。   你看你雖然說好,你這幾個人,人也沒有,財沒也有,什麼也沒有,你說得再好靠不 住,未必是真的。你說那個人不好,他的徒眾那麼多,勢力那麼大,事業都非常興旺,自 然就去了。所以魔是愈來愈興旺,佛是愈來愈衰微,現在佛實在講衰微到極處。雖然看到 佛法表面上好像還不錯,有很多妖魔鬼怪披了袈裟,冒充佛法。佛法裡面被魔混在裡頭, 也糾纏不清,真妄莫辨,這個苦,太苦了。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實在講非常不幸,好在還 有條真純之法,所有一切妖魔鬼怪都染不上的,那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他一 點辦法都沒有。我道場可以不要,我自己關著門,自己在那念佛能往生。末法時期,如果 沒有能力辨別,諸位老實記住,這句阿彌陀佛是最純正之法,魔對他沒辦法,我們應當要 記住。   『潛匿奸欺』,潛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居心叵測,內裡面藏奸,外表表現的是一套, 裡面又是一回事情,表裡不相應,這是潛藏。匿是藏匿、藏奸,內裡面是奸詐、欺世盜名 ,騙取受用。『稱善知識』,善知識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老師,或者我們中國俗稱為師父 。自己標榜自己『得上人法』,上人法裡面包括的意思很多,如果是小乘人,他跟人說我 已經證到阿羅漢,小乘人的上人法。遇到大乘人說什麼?我已經成菩薩,我已經成佛,或 者我是什麼菩薩、佛轉世再來的,妖言惑眾,欺誑初學。『炫』是炫耀,或者是以禪定、 或者是以神通、或者以福德炫耀自己。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在這個社會裡提高他的知名 度,讓大家都能夠尊敬他,都能夠供養他。『惑』是迷惑,以這些妖邪之法迷惑人心。『 無識』,是不能辨別真妄、是非的這些人。不一定是沒有知識的,甚至於受過高等教育的 ,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不明瞭,往往受他們的欺騙。   『恐令失心』,恐是用恐怖的方法,心是正心,也就是我們講的菩提心,使他喪失正 道之心。他本來想學佛,本來想了生死出三界,本來想求戒定慧,這跟著他全都破掉;換 句話說,道心失掉。『所過之處』,這些人所在的地方,凡是跟隨他的人,家財都要耗散 。為什麼?你的家財都被他用;換句話說,不但財物供給他用,甚至於連身體都要供給他 用。為他奔波,替他造業,這是妖邪,不是佛法,佛法不如是!佛法勸你捨財,捨財不是 佛要,佛不要,佛捨得乾乾淨淨。捨了給誰?這是看因緣,不一定給誰。捨財的目的是恢 復清淨心,把自己無始以來的煩惱、慳貪捨掉,是捨這個。   在過去唐朝時候的龐居士,這禪宗公案大家都很熟悉,這一家人很難得,對佛法真正 有了悟處,他把他家裡的財產金銀財寶,買一條船裝在船上,把船放到江當中打個洞沉下 去,捨掉了,他是這個捨法,捨得乾乾淨淨。以後日子怎麼過?編草鞋,每天賣草鞋,賣 一天過一天生活,沒有積蓄,心裡沒有牽掛,叫真自在!人家問他,你那些財物不要了, 拿去做點好事,幫助別人不很好嗎?他告訴別人,「好事不如無事」。你們想想這叫佛法 ,佛法是無事。好事,著了好事,你能不能出三界?不能,三善道去受報,惡念、惡事三 惡道受報。好事也不要,三界裡頭沒地方受報,他就出三界了,好事不如無事。   學佛的人做好事,你雖然做好事也要不執著好事,這你才有資格做這個事情。作而無 作,無作而作。無作天天做,做了什麼?做了根本沒做,心裡頭一絲毫的牽掛沒有,事情 做了,做了不落印象,這才行。天天有個念頭「我要積功累德,我要做好事」,完了,你 還能出得了三界?出不了。佛經裡面講這些話,你要懂得它的真實義,開經偈講「願解如 來真實義」,佛勸你積功累德,多做好事,修十善業,不要造十惡業,那是什麼?教你不 要落三惡道。佛為什麼這樣教?因為這些人不想出三界,他只貪圖人天福報,是教給他得 人天福報的方法,這就叫不了義教。《楞嚴》上教我們統統捨乾淨都不要,為什麼?因為 這種人眼光志氣遠大,跟凡人不一樣。他們要超越輪迴,要永脫三界,要成佛作祖,當然 就不一樣,標準就不相同。這一定要知道,因此無論什麼事情,隨緣隨分,不執著、不勉 強。不是這個好事我一定要做,你就壞了,心就不清淨,何況好事多磨,為什麼?魔嫉妒 你做好事。為什麼?怕你的名聞利養高過他,他嫉妒你,他總得想方法障礙你、阻撓你, 這一定的。   所以要知道佛是怎樣教給我們的,佛教給我們些什麼?《無量壽經》經題上說得很好 ,「清淨平等覺」,這是佛教給我們的。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在一切境緣當中,我們真 正成就清淨平等覺,這是佛弟子,這叫佛法。如果被境緣所亂,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 環境,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脫離不了這兩種環境。在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當中修什麼? 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正覺心,覺而不迷。所以一切事不礙隨緣,這《華嚴》中心的思 想,「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問題你是不是已經到無礙?這個自己要想一想,有沒有能 力?《華嚴》講的無礙法界,不是對凡夫講的,對什麼人講?對法身大士講的。至少破一 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心真清淨,所以他沒有妨礙,善惡環境、順逆緣都不妨礙。我們 今天看到好的,心裡起了貪心喜歡它,看到不好的討厭它,這就被境緣障礙了,這就不行 ,那就要遵守佛這套的方法。如果真正到了事事無礙,佛不會教你用這個方法。另外又是 個方法,那個時候教你隨緣度眾,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可以現什 麼身,那叫得大自在。我們現在不行,起心動念都有障礙,有障礙你就要依照這個方法來 學。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捨貪。成菩提道。】   佛弟子在當年,佛陀在世的時候他們生活的方式,是托缽乞食,為什麼用這方法?身 心清淨。他的生活簡單,三衣一缽,印度那個地方是熱帶,用不著很多的衣服,我們看現 在印度人,就是一塊布裹在身上,那就是他的衣。這個衣到中國來之後,因為中國氣候跟 印度不一樣,比印度要寒冷,印度這一件衣,在中國決定不能保暖。所以佛法傳到中國來 之後,中國人還是穿自己的衣服,把袈裟披在身上,佛經裡面所講的衣,戒律講的衣就是 我們今天所披的袈裟。在印度三件就夠了,最冷的時候,晚上睡覺這三件衣蓋在身上就行 了;天熱的時候蓋一件就可以,這是他們居住在熱帶的地方。地下墊的是具,這個具我們 現在拿來做拜佛,鋪在拜墊上用的,這是錯誤的。從前這個具是墊被,晚上睡覺鋪在地下 的。在哪裡睡覺?就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他真自在!   他不需要房子,大樹底下住一晚上,這是佛規定的,樹下只能住一宿,明天不能再住 在這株樹下,別的地方去。為什麼要這樣規定?這棵樹很大,樹蔭很涼,你喜歡這個地方 ,貪愛這個地方,那貪心又起來了。所以只准一晚上,不可以在這邊住兩晚上,教你對於 一切境緣決定不起貪戀之心,你才能離得開這個世間,用意在此地。托缽,托來東西沒有 分別,人家給什麼吃什麼,當然你每天去托缽,也有多,也有少的。如果托得多了,多了 吃完之後,不能留在明天吃,留明天吃怎麼樣?你就懈怠、懶惰了。托一次吃幾天,偷懶 了,天天要去托缽,剩下的就餵鳥獸,布施給鳥獸,不可以留到明天。佛在世許多這些方 法,都是教我們斷絕貪愛,用的是這個方法。   到中國來了,那個衣太大,中國人把它縮小,縮成原來的衣二分之一,就是我們現在 所披的衣,縮小。在典禮當中搭這個衣,這是紀念、不忘本的意思。由此可知,佛法的確 是隨時代、隨地區、隨一切民族風俗習慣,並不是定法。它有原則,原則、原理不變,修 行的方法是一定要適合大家生活方式,它是有變通的。佛教傳到日本,那個袈裟就變得更 小了,日本人現在,你看到他那裡多半穿西裝,他們的袈裟裝在口袋裡面。多大?大概這 麼大,一小塊,差不多跟那個卡片那麼大,也是二十五條,有個小繩子。他做佛事的時候 就這樣套,掛在這裡,他的衣就搭上了。把當年比丘穿的衣,縮小成這麼一小塊,縮小了 ,不用的時候放在口袋裡,的確很方便。   現在我們中國出家人穿的衣服,這好像是一種制服,這不是比丘所穿的衣服。諸位要 知道,這是我們中國老百姓穿的衣服,我們現在出家人穿的衣服是明朝的服裝。滿清入關 ,我們中國人向滿清投降,當年洪承疇跟滿清政府談判,就是投降的條件裡面有幾條,這 「男降女不降」,男子投降,梳辮子剃頭,穿滿清的衣服、滿洲人衣服。可是漢人的女子 穿明朝的衣服,結婚還是明朝的鳳冠霞帔,女子不投降,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 生的時候投降,死的時候入殮棺材,還是中國明朝的服裝,這個風俗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 的。「在家人投降,出家人不投降」,所以出家人穿的衣服是明朝服裝,一直穿了幾百年 ,現在變成什麼?變成出家人的制服,好像不穿這個衣服就不是出家人,其實諸位明白這 個意思,你就曉得事實不是如此。   今天日本的出家和尚穿西裝,不足為怪,因為他確實是有時代性。前幾年台灣佛門裡 面也在鬧,說是我們這個服裝要隨俗,不要了,把這個服裝廢棄掉。有些老和尚不同意, 老和尚為什麼不同意?如果這個服裝廢除掉,這都穿起在家衣服,歌舞場都隨便去,不認 識了,造業的機會就多了,還是穿這個服裝。這個服裝穿到哪裡,你自己曉得身分要收歛 一點,有這個好處,這才繼續保持。我們要曉得,這不是佛法裡面講的服裝,佛法的服裝 是三衣,三衣一缽。這些常識我們明瞭之後,我們對於像其他國家出家人穿現在人的服裝 ,也不會見怪。但是出家人一定是剃頭,絕對沒有留頭髮的,這是幾乎全世界的佛教都在 遵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捨貪。   『循方乞食,令其捨貪,成菩提道』,菩提是覺悟,這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 的意思。道就是心,「成菩提道」,就是成就覺而不迷的心,這是真心,妄心是迷而不覺 ,真心是覺而不迷。所以佛在生活上,教導我們的、約束我們的,都是幫助我們「成菩提 道」,哪裡會迷惑眾生!迷惑眾生的那是妖魔鬼怪,那不是佛菩薩。   【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   這顯示出出家為的什麼?出家人一定要有覺心,一定要超越三界六道輪迴,而且一定 在這一生當中把這樁事情完成。時間不長,要完成這樁大事業,這叫真正大事,《法華經 》上說「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這個大事,世間事沒有比這個更大的,超越六 道輪迴。你要不這樣做你超不出去,說實在佛沒神通,佛不能說用神通幫助你超越。如果 佛有這個能力,我們不要修了,佛大慈大悲,統統把我們拉出三界之外。佛沒有這個能力 ,誰有這個能力?是你自己有這個能力。所以大乘經上也講得很多,佛講實話,「佛不度 眾生」,你要說佛度眾生那是錯了,什麼人度眾生?眾生是自己覺悟,自己得度。   為什麼?輪迴是你自己變現出來的,自己造的,還得要你自己去解決。佛只不過是把 這個事實真相,為我們說明,他怎麼樣度脫的,他的經驗、方法提供我們做參考而已。除 此之外,佛什麼都不能給我們,這是真話。但是妖魔鬼怪就不一樣,他有能力,他可以給 你什麼,那是假話,那不是真的。像這部經典,佛就把他自己修學,自己所得到的成果都 告訴我們。還有許多弟子們依照他的理論、方法去修學,真的也成就,為我們做示範。所 以這部經典裡面有理論、有方法,也有表演,二十五圓通章就是表演,這二十五位菩薩他 們自己為我們說出,他怎麼成就的,所以這個經典非常難得,理事圓融。   出家人『不自熟食』,自己不煮飯的,托缽,現在在泰國、在斯里蘭卡出家人還是托 缽。但是佛教到中國來,諸位知道佛教歷史,都曉得是我們中國的皇帝派了特使,迎請到 中國來的,來了之後皇帝尊他為老師。在中國要是托缽,我們說是要飯的,皇帝的老師到 街上要飯,這還得了嗎?這成什麼話?那這個皇帝被人罵死了。所以到了中國來之後,就 是朝廷皇室供養,他自己不必出去托缽。寺院裡面在當時是國家招待的,派人去侍候,不 必要他去托缽,所以生活方式到中國來就變了。穿著都變了,都變成中國的方式;換句話 說,本土化。現代化、本土化這是實在的,一定要做到現代化、本土化,才會受到大眾的 歡迎。   早期的佛教,這些出家人由在家弟子供養,出家人他不要到廚房去燒飯去。出家人自 己去耕種,自己去煮飯,這是什麼時候興起的?當然興起的時間還要早一些,歷史上有明 確記載的,是從唐朝的中葉,百丈大師跟馬祖道一和尚。這佛門裡面稱馬祖,跟我們台灣 講的媽祖不一樣,台灣我們一般拜的媽祖,那是神,神道,那不是佛。我們看他的性質, 都是從前航海的人拜他,求保平安,如果是照這個意思的話,就是佛經裡面講的海龍王, 媽祖是海龍王,水神。禪宗裡面講的馬祖,他是俗家姓馬,是禪宗第八代的祖師,也就是 六祖惠能大師的徒孫,他的法名叫道一,就是道德的道,一二三四的一,道一。道一禪師 、百丈禪師這兩位都是第八代的,這對於中國佛教是有個革命性的變化;換句話說,把佛 教變成一種制度化,是他們兩個人提倡的。建叢林、立清規,馬祖創辦叢林,百丈立清規 ,清規就是戒律的本土化,戒律的現代化。遵守戒律的精神,重新修訂條文,適合於大眾 修學,這在佛教裡面是個革命性的工作。在過去佛法裡面,在學,是同學在一塊研究經論 ,但是修行是個人修個人的,沒有在一起共修的,即使共修也不是正式的,人數也未必很 多。叢林制度提倡,這是中國佛教特色,叢林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佛教大學,把它變 成一個制度,學在一起,修也在一起,修學統統在一起。   百丈大師提倡出家人耕種、種田,種稻米、種蔬菜要自食其力,他老人家提倡「一日 不作,一日不食」。這個跟佛的教誡好像完全違反,他有他的道理,他有他的時代性,這 就是提倡出家人修行,耕種也是修行,勞作也是修行,把它列入修行的一種課,所以叫五 堂功課,連吃飯都是功課,他把它這樣變了。在理論上、在精神上與佛法不違背,在做法 上不一樣,行動上變更了,原理原則完全沒有變,這就是大智慧,通權達變,給後人很大 的啟示。過去真修,他一生當中確實能超越六道輪迴,接受大眾的供養是真有福,真正為 眾生種福。現在出家人,如果你這一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你接受的供養,那就是 佛所說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如其披毛戴角,還不 如自己種田,自己燒飯,自食其力。實在講,真正能在一生了生死出三界的人不多!所以 百丈大師他立的規矩,對於當時以及後代的人確實有利益。   但是佛的教誨我們要記住,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無論是乞食,無論是自作,在精神 上、在思想上、在意念上,都要曉得『寄於殘生,旅泊三界』。我們把這個世間看作旅館 ,我在講經的時候常常提醒同修們,我們在這個世間只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為什麼? 要所有權你就是這裡的主人。我沒有所有權,我有使用權,我是客人,客會走的,主不能 走你就不能出三界。我在三界作客,我隨時會走,這三界不是我的家,這三界裡面與我統 不相干,要常作如是觀。真有這樣的想法,你得失的念頭自然就輕,得失念頭沒有了,最 好,那你就出三界了。得失念頭不能一下沒有,先要輕一點,一年比一年輕,有個十年、 二十年真放下了,那就得大自在。給諸位說,所有一切煩惱都是得失心裡頭生的,患得患 失。得失念頭沒有,你還有什麼煩惱?沒有煩惱,貪瞋都沒有,貪瞋痴全是得失。佛這段 教給我們把得失的妄念打掉,教給我們由「寄於殘生」,殘是殘餘,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 ,這一個身體是殘餘的,最後身。來生不幹這個事情,來生我再不搞生死輪迴,我也不要 去投胎,只有這一生。   學佛的人,如果沒有這個意念,這個念頭不堅強,道業很難成就。念佛人也不例外, 這個念頭堅強,念佛的功夫才得力;對於三界還有貪戀之心,還有些放不下,麻煩都來了 。譬如建道場,建道場是好事情,利益一方;建了道場,這個道場是我的,那完了,你還 能逃得掉嗎?你逃不掉。在民國初年我們中國佛門裡面三大德,這三位大德是印光法師、 虛雲老和尚、諦閑老法師,諦老是天台宗的,虛雲是禪宗,印祖是淨土宗的。虛老和尚你 看看他的《年譜》,他老人家一生發願蓋廟,到處蓋廟、修廟,舊的寺廟壞了他發心去修 ,蓋好了、修好了,馬上請個有修有學的出家人,請他來做住持,馬上就交掉。一生自己 沒有一個廟,這就對了,完全是為眾生建立佛法,教化眾生,自己沒有一絲毫留戀之心, 這是我們要效法,我們要學習。也沒有個念頭這個寺廟是我蓋的、我修的,我要來控制, 我要來怎麼樣,沒有。做得好、做得壞與我都不相干,這個念才叫清淨,他老人家真的是 「旅泊三界」,這是典型,是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的。   這才『示一往還』,我在這世間只有這一次,下一次就不來。『去已無返』,下次不 來了;下一次如果再來,再來那是再來人,菩薩再來的,不是業力再來的。業力輪迴我只 有這一次,不會再有第二次,表示這個決心,這個決心一定在行動當中表現出來,這才是 真實的。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我們還要不要遵守佛的教誡?有人說從前人老實,你統統捨 棄掉了,你走到哪裡都可以掛單,都可以招待,沒錯。現在人不老實,大家都爭權奪利, 你跟他沒有交情、沒有關係,他不能容納你,不能接納你。那你的生活怎麼辦?想想這個 事實他有恐懼,自己非要有個道場不可,這是時代所造成的。從前出家人身上可以不要錢 ,為什麼?老百姓都信佛,都尊重你,出家人坐車他不收你的車費。過河過渡,那個過渡 也不要你的錢,這行,走到哪裡能行得通。現在人,你出家人你坐車,你不買票人家不讓 你上車;換句話說,你還非有錢不可。   再說你要是真的沒有錢,信徒瞧不起你,你說的是真法也沒人聽,為什麼?那個沒錢 窮和尚。愈是有錢的話,信徒愈多,錦上添花;愈是沒有錢,愈沒人理你。逼得出家人不 能沒有錢,不能沒有勢力,搞這些去了,天天搞這個,勞祿一生還是搞六道,這個苦!幾 個出家人甘心寂寞?沒有錢我不要錢,沒有廟不要廟,沒有信徒不要信徒,樂得乾淨自在 ,這種人很少,但是這種人有出離三界的希望,這是真話。我們明瞭這個事實,曉得這些 道理,知道因果,才曉得應當怎樣靈活的去做,決定不能違背佛教訓的這些原理原則。在 修學方法裡面可以靈活的去變通,自利利他,成就圓滿的功德。大前提、總綱領,心決定 要清淨、一塵不染,這樣就如法。下面這段是世尊對於末世這些不如法的出家人一種嚴厲 的責備。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   這都是末世的現象,賊人是偷,到佛門裡面來偷,佛門裡好偷。怎麼個偷法?現在社 會上有種聰明人,社會上謀生很困難、很辛苦,想想哪個行業好?開廟店。開廟店賺錢, 不要本錢,開廟店賺錢欺騙信徒,打著佛的招牌,名聞利養很快就來了,什麼人幹的?真 有頭腦聰明人。這個生意是愈做愈興旺,財源愈來愈雄厚,搞這些。這就是此地講的『賊 人假我衣服』,穿著出家人的衣服,出家人的樣子欺騙眾生,這叫『裨販如來』,把佛法 當作企業、當作生意來經營,搞這個。『造種種業』,這造業就太多了,甚至於殺盜淫妄 統統具足。佛在戒經裡講不到的這些惡業他也有,幹這些事情,而且還都說他所做的都是 佛法,花言巧語。   【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   還要毀謗,『非』是否定,否定那些出家人真正修戒定慧的,說那些人是小乘人。我 是大乘菩薩,我是事事無礙;他們是修小乘法的,不成就的。把真正修行人給否定了,讓 這些初學被他迷惑的人,信以為真,把他當作活佛、活菩薩看待。真正修行人,撇在一邊 不聞不問,甚至於還侮辱、輕慢,這個罪業造得重。   【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   因為他這樣做法,把許多眾生害了,為什麼?第一,使一切眾生對於真正的佛法懷疑 ,『疑』是對真正的佛法信心喪失掉。『誤』是誤入歧途,跟他走了,對他所說的信以為 真,跟他走了。他將來墮地獄,凡是跟他走的都墮地獄,「以盲引盲」,瞎子在前面帶路 ,後面人跟他走。「相牽入火坑」,這多可悲、多可憐,這是說明末法時期,這些現象可 以說說得非常明白,說得非常的清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05.11.2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36501007.A.BFC.html

05/10 04:35, 5年前 , 1F
http://pasted.co/29cbe757 【大佛頂首楞嚴】全文
05/10 04:35, 1F
文章代碼(AID): #1LdqGFly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