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原始佛教中的涅槃和斷滅的差異?

看板Buddha作者 (提安霍爾斯)時間10年前 (2014/03/27 15:5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13 (看更多)
我的了解是, 進入無餘涅槃(阿羅漢、辟支佛或佛死後), 確實就是沒有任何身和心的作用了, 當然五蘊都不復存在。 ※ 引述《fck302 (天上有神龍)》之銘言: : 首先多謝各位的解答 : 但我想各位誤解了我的問題 : 我也是知道涅槃是指煩惱滅盡的狀態 : 但我想問的是 : 當佛陀過身後,他進入了無餘依涅槃 : 注意,我是指他過身後 : 想當然爾,他的五陰就消失了 : 既然五陰消失了,就不存在可感知事物的心識 : 在生前,或許還有五陰可感知到煩惱滅盡後的幸褔 世間(的一切)或說五蘊 | 無餘涅槃 ---------------------------|----------------------------------- 無常、苦、無我 | 滅除世間一切(五蘊)-->所以沒有苦了 | : 但在阿羅漢身死後,那些關於涅槃的正面描述還有意義可言嗎? 當然有,就是"不再苦、不再生起煩惱"就是最大的意義啊! 其他的描述,只是一段用來形容不再苦有多好的文字而已, 但再怎麼描述也不是涅槃本身。 : 難道就不會造成一般人產生一個印像 : 以涅槃為修行目的的人,其實是達成其他自殺方式達不到斷滅境界嗎? 我覺得像是這樣,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但我覺得很合理。 : 這就是我的疑問,而原始佛教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疑問呢? 我對斷滅的了解和上述諸文所討論的意義不太一樣, 所以對我來說不會有互相矛盾或衝突, "斷滅"是一種知見, 持有斷滅知見的人覺得世界上的眾生都在當世死後就不會有來生了, 也就是此生結束後該個體就不再有任何身心現象(可以說是涅槃達到的境界?)。 而佛陀說斷滅是錯誤的,是因為輪迴確實存在, 每個個體(至少是人)在活著時都不停地在造業,兼且不修持四念住, 因此就會受到業的催動而不斷的在受業、而受業時又不停的造業 生命就在受業、造業、造業、受業的過程中輪迴, 想要了解這個過程,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就是去觀察自己的身心變化, 當我們的專注力到達一個程度時, 我們可以發現, 身心是不停的在變化的, 而且我們無法完整的掌控這個過程(ex:隨時控制心跳在每分鐘多少下之類的), 同時, 只要我們活著, 我們沒有辦法讓心(受、想、行、識蘊)不生起, 因為過去所造的業,只要因緣具足, 該出現的(身心現象)就是會出現, 而且無止無盡,除非到達涅槃。 以上,我不覺得涅槃和斷滅知見有何衝突之處, 所以也可以說你的疑問和我自己的理解滿相似的, 分享自己的一些淺見,希望有幫助到你。 合十 ※ 引述《fck302 (天上有神龍)》之銘言: : 首先多謝各位的解答 : 但我想各位誤解了我的問題 : 我也是知道涅槃是指煩惱滅盡的狀態 : 但我想問的是 : 當佛陀過身後,他進入了無餘依涅槃 : 注意,我是指他過身後 : 想當然爾,他的五陰就消失了 : 既然五陰消失了,就不存在可感知事物的心識 : 在生前,或許還有五陰可感知到煩惱滅盡後的幸褔 : 但在阿羅漢身死後,那些關於涅槃的正面描述還有意義可言嗎? : 難道就不會造成一般人產生一個印像 : 以涅槃為修行目的的人,其實是達成其他自殺方式達不到斷滅境界嗎? : 這就是我的疑問,而原始佛教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疑問呢? ※ 引述《fck302 (天上有神龍)》之銘言: : 首先多謝各位的解答 : 但我想各位誤解了我的問題 : 我也是知道涅槃是指煩惱滅盡的狀態 : 但我想問的是 : 當佛陀過身後,他進入了無餘依涅槃 : 注意,我是指他過身後 : 想當然爾,他的五陰就消失了 : 既然五陰消失了,就不存在可感知事物的心識 : 在生前,或許還有五陰可感知到煩惱滅盡後的幸褔 : 但在阿羅漢身死後,那些關於涅槃的正面描述還有意義可言嗎? : 難道就不會造成一般人產生一個印像 : 以涅槃為修行目的的人,其實是達成其他自殺方式達不到斷滅境界嗎? : 這就是我的疑問,而原始佛教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疑問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30.102.241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a/M.1395906702.A.30F.html
文章代碼(AID): #1JCzYECF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3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JCzYECF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