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 of Punk - Patti Smith

看板Brit-pop作者 (soulful......  )時間13年前 (2010/12/16 00:14),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嘗試將碎裂的記憶片段,重新拼湊起來。那是我與Patti Smith的第 一次現場接觸,時間是2004年6月20日,在聖路易著名的表演場地the Pageant,可容納兩三千人的空間,僅零散地坐著一些人,啜著酒, 觀看穿著黑色風衣的Patti在舞台上,或漫舞或沉靜或戴上黑色粗框 的眼鏡或拿著一本詩集,念著敲打世代(Beat Generation)的詩詞 。後期樂風轉趨沉穩,未必有如此多的憤怒,但你仍能夠感受到她冷 眼看人生的那一面向,冷靜皮身外衣底下,仍然流動著鮮紅狂野的熱血。 七零年代初期,女性主義站穩了腳步,開始透過各式主張與運動(同 志、少數族群、民權),表達與男性相同對等的意見與想法;七零年 代末期的龐克搖滾風潮,則將原本尚未被多數人所重視的議題,用一 種瘋狂強烈的表達方式,將種種原是理論的論述或是潛藏於老百姓心 中隱藏的想法,給沖激浮上檯面。Patti Smith,夾於其中,身處於時 代想法變遷的洪流之下,她屹立不動,成為女性龐克搖滾的代表。 1964年,甫自高中畢業的Patti,在紐澤西的一間工廠工作,因為和其 他員工相處不來,過著極其孤寂的生活,唯一能夠與她作伴的僅剩韓波 (Arthur Rimbaud)著名的詩集「彩畫集(Illuminations)」,其中一 篇十九世紀浪漫情詩啟發了Patti的心靈:「女性將覺察人們之未知,其 所言喻與男性並無不同。她將會發覺一切奇異與深不可測之事,令人反 感卻又如此細膩…….」崇拜韓波的Patti,甚至將韓波的畫像與她的照 片拼貼於房間中,並開始嘗試詩曲的創作。對當時正值青春期的Patti而 言,韓波在其他Patti所尊崇的偶像之中(包括Bob Dylan、Albert Camus 、Jean Genet、John Lennon、Hank Williams以及John Coltrane)位於 那金字塔的頂端;而其中唯一一位女性偶像,則是聖女貞德(Joan of Arc) ,聖女貞德那中性的形體象徵,讓Patti堅信真正的革命仍須仰賴男性或 存在於無性別主義的狀態下進行。她深深了解正處於少年期的她,擁有最 純真、無懼任何事物的力量,而那被孤立於人群之中的寂寞感,與不願只 做社會上冷眼旁觀分子的氣魄,則驅使她往搖滾樂這條路大步邁進,直接 將活生生的搖滾熱力,放送給廣大的聽眾。 原本想要投入文學詩詞創作的Patti,在結識了吉他手Lenny Kaye之後, 有了新的想法,開始嘗試將搖滾樂與詩詞結合,呈現獨具風格的新形態搖 滾樂。1974年所發表的第一首單曲「Hey Joe/Piss Factory」找來了龐克 樂史上最重要的樂隊Television吉他手Tom Verlaine演奏,並且組成了完 整樂隊(樂手包括Lenny Kaye、Richard Sohl、Ivan Kral與Jay Dee Daugherty) 。樂隊成軍後起先發展並不順利,他們嘗試接洽了許多不同廠牌,結果都 無疾而終,最終由Arista發行樂隊首張專輯。 1975年由John Cale製作的「Horses」,象徵女性主義自覺與龐克運動嶄 新的開端。身著白色襯衫、鬆散的領帶、一頭亂髮的Patti,肩上披掛著 西裝外套,由攝影大師Robert Mapplethorpe所拍攝的專輯封面,呈現了 強烈的意象風格,使Patti彷若先知一般,冷眼看著混亂的世局與飄移不 定的社會變遷。Patti的歌聲帶有著憤世嫉俗的況味卻富有獨特的延展性 ,多重器樂編制組合而成的樂隊則提供她的詩詞最強力的靠山,流暢的旋 律與Patti的唱和,使這張專輯成為搖滾史上的重要篇章,至今仍是搖滾 百大絕對的經典之一。 第二張專輯「Radio Ethiopia」和「Horses」相比,明顯溫和許多,Patti 顯得較不那麼神經質並且稍微失去了銳氣,在第二張專輯巡迴演唱的途中 ,Patti跌落舞台並且傷到了頸椎。傷後復出的她,帶給聽眾嶄新且充滿 自信的第三張專輯「Easter」,與工人皇帝Bruce Springsteen共同創作 的「Because the Night」,成為Patti出道以來最成功的暢銷單曲,一直 到現在還是有許多樂手/樂隊會翻唱這首歌(最著名版本為10,000 Maniacs 的版本)。 短短五年內,於1979年所發行的第四張專輯「Wave」,則讓Patti對於她在 搖滾樂史的定位,有了更深一層的確信。同時期嫁給了MC5的著名吉他手 Fred 'Sonic' Smith,於底特律展開了家庭生活,直到1988年才又見新專 輯「Dream of Life」的出版。 七零年代對於Patti而言,其重要性不言可喻。而各式接踵而來的評論,亦 隨著她專輯風格走向的演變,而有所不同。她是搖滾樂的聖人?無性別主 義的英雄?還是單純利用女性主義販售音樂的商人? 事實上,當女性主義這名詞開始廣泛被討論,身處洪流之中的女性搖滾客 從來不會去考慮這問題。她們拒絕承認她們是所謂的女性主義支持者、崇 尚並且發揚自我的價值觀、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自我思想、擁有自己的 表演方式。Patti之所以重要、之所以特別,主要還是在於她的宏觀視野與 她所創作出的如詩歌般的歌詞,得以深刻打動人心。對Patti而言,自由搖 滾的精神仍然來自於男性,但她以她的魅力做出了傳統女性主義者所不敢去 嘗試的事,她所吶喊的口號、背後所隱藏的傳奇史詩與其樂隊具有強大煽動 力的音樂,皆讓她顯得更獨樹一格,而成為最具爆發力的搖滾象徵。 Patti曾經說過:「搖滾樂是艱苦難行的工作,比待在軍隊中還要艱辛。你 的吉他就是你的機關槍;而現場演出時的各式樂器則是實現戰鬥的必要配 備……你必須熟悉你所使用的樂器才有辦法戰鬥。」 在當代,你很難再看到擁有像Patti般同等地位的女性搖滾客!扣除掉時代 背景與其合作的大師級人物(Robert Mapplethorpe、John Cale、Tom Verlaine 、Lenny Kaye、Bruce Springsteen),Patti之所以迷人,還是在於她永遠 處於時代前端,以最原始的搖滾精神奮力疾呼、表態。於96年後,在她丈夫 過世後所發行的「Gone Again」及後來陸續發行的專輯,Patti顯得更趨沉靜 與平穩,但這一切仍無損她在搖滾樂史上的地位。Patti在舞台上的一舉一動 ,即使僅是戴上眼鏡、朗讀詩句;即使僅是站在鏡頭前拍照;即使僅是搖擺著 身軀,唱著現在聽來似乎已不那麼振奮人心的老式龐克風格歌曲;即使出了一 張對她而言有象徵意義但對聽眾而言,未必感受如此之深的翻唱專輯;即使…… Patti Smith依然是Patti Smith,無論後來的女性代表歌手如PJ Harvey、Tori Amos、Sinead O'Connor有多麼受樂迷愛戴與崇拜。她依然站在高處,拿起詩 集朗讀、高聲唱出激發人類熱情與對理想政府、社會的想望。 -- Daily Music Listening Notes by Yeves http://blog.roodo.com/music_review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0.17.216

12/16 02:51, , 1F
好文推
12/16 02:51, 1F

12/22 01:26, , 2F
非常喜歡她
12/22 01:26, 2F
文章代碼(AID): #1D2EbLkh (Brit-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