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在購買遊戲之前

看板BoardGame作者 (LO)時間15年前 (2008/10/08 03:44), 編輯推噓12(1200)
留言12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並茂版: http://www.carcassonne.vgocities.net/forum/viewtopic.php?t=762 最近,常在Email、MSN訊息、論壇信件收到來自各方的詢問, 請我推薦哪些遊戲適合他購買, 看到這類問題自己也有很多感觸, 想到在一年半前, 自己也是拿同樣的問題請教桌上遊戲的前輩們, 即使在這領域學習了兩年, 到現在,我連自己要買哪些遊戲也還在做功課中, 幸好,藉著多次的遊戲經驗, 也讓我逐漸清楚自己對遊戲的喜惡, 做起功課來也比較輕鬆…… 從一開始瀏覽各大桌上遊戲資訊論壇、各部落格玩家的遊戲評論 到BoardGameGeek論壇瀏覽1000名內的經典遊戲 最後實際至各聚會、店家親自玩過一遍事前準備的遊戲清單 然後依據自己訂出的評量表,來評估自己想買的遊戲: 我的初期遊戲採購評量表要點如下: A.她的感受? B.令自己驚豔的遊戲機制 C.清楚自己所喜愛的遊戲主題 D.評估遊戲次數 E.精緻或華麗的遊戲配件 A.她的感受? 無論是家裡的老阿嬤,還是年輕的她, 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 花錢這件事雖然是我想花就花, 但如果花錢的同時能讓她們開心, 自己也會更開心… 即使阿嬤總是會抱怨玩具怎麼越買越多…... 她也會抱怨我花錢無節制… 但這些不幸狀況都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她們看不到我買的遊戲就好啦~ 所以!我想出一個很棒的方法, 就是把大多數遊戲都寄放在卡卡城, (藏樹葉的最佳場所是森林!)。 只留下她們喜愛的遊戲, 阿嬤喜歡規則簡單,又可以一個人玩的遊戲(嗯…有點鼻酸) 因此《格格不入》、《SET》留在家裡, 但是,阿嬤還是最愛Microsoft的《新接龍》 所以替她老人家組了一台電腦,桌面上只有《新接龍》的捷徑。 年輕的她則喜愛收集類型、和平且無破壞她收集物規則的遊戲, (其實只要她會贏的遊戲她都愛!), 所以她的舊愛是《波多黎各》,新歡是《阿龜可樂》。 這樣做的話,就能營造出每分錢都花在刀口上的美好景象! 又可讓其他遊戲們可以盡情的在卡城桌上演出, 真是一舉數得! 之所以把她的感受排在挑選要點第一項的原因, 也是因為桌上遊戲找玩伴同樂很不容易, 因此如果某款遊戲可以二人成局, 又剛好符合她的喜好, 那當然會優先購入啦! 要注意的是:有些遊戲雖然可以二人成局, 但並非是最佳遊戲人數,這反而會破壞遊戲「印象」。 造成再次開局的困難度! B.令我驚豔的遊戲機制 這裡所謂的遊戲「機制」, 其實就是遊戲設計者最重要的創意, 從幾個點子開始,設計成規則,到玩家實際進行遊戲 可以說是遊戲的靈魂、核心。 要注意的是: 本文所談的機制不只是BoardGameGeek論壇,玩家概括分類的Mechanics 我會用自己的觀點去解構一款遊戲, 例如:「戰爭遊戲裡的C&C系統」或「《霸業》設計者的圓盤行動系統」 系統,這一個詞彙, 我也會把它視為遊戲「機制」。 但一套遊戲並非都只有一套「機制」, 有些經典大作含有多套機制,呈現出多樣的遊戲效果 在此無意評論一套遊戲的單一或多樣遊戲機制,兩者誰好誰壞 對我而言只要那遊戲具有能讓我驚豔的機制, 通常會被我蒐羅進購買清單, 摻雜了「選角色進行動作」、「骰子戰鬥」、「指令標記行動」、 以及「紙牌驅動」、「議會投票」等多項機制的《帝國曙光》符合資格。 而單純只有「拼放機制」的《格格不入》我也不會放過。 或是讓我覺得有創意的機制,也是我的購買首選。 半年來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底比斯的遠方》裡的「時間規劃機制」 雖然它的主要機制是取決於「抽古物」的運氣機率, 遊戲運氣成分過重造成不得我喜愛,但遊戲整體感令我印象深刻, 也因為它的「時間規劃機制」而讓我加進購買清單。 不同機制比較可以造成遊戲的差異,也容易令我驚豔。 但也不是說我要買盡所有不同機制的遊戲, 從BoardGameGeek玩家熱心分類遊戲機制, 截至2008/10/07為止,共有43類。 也就是說,我只要買各機制類型裡的首選就好?這樣我只要買43款遊戲就好 當然不是這樣說啦! 光是「競標/拍賣」機制裡,就有不少好作品, 像我原本以為玩了Reiner Knizia的《太陽神拉》、《現代藝術》 其他「競標/拍賣」遊戲就可以無視了, 沒想到後來,嘗試了配件單調的《聖地牙哥》 竟臣服於它把「一輪競摽法」改了一點點小地方,搭配整個遊戲流程, 營造出不凡的農業主題競標遊戲。 俗話說「資源有限;慾望無窮」 我的現金真的也很有限耶……. 我不可能買盡所有機制,或同一機制的所有遊戲作品 再說,即便我喜歡「競標/拍賣」也喜歡Reiner Knizia這位設計者 但他的《梅地奇》我就是敬謝不敏。 所以囉! 遊戲,一定要親自玩過之後再考慮要不要買! 「機制」只是我的參考要點之一。 在此附上我所編輯的BGG論壇Mechanics介紹: <淺談BGG的43項遊戲機制> 中文版 點選連結: http://www.carcassonne.vgocities.net/forum/viewtopic.php?t=761 C.我所喜愛的遊戲主題 在談「主題」之前, 容我先岔開來談一個小故事。 那是我在大三修讀「十八世紀歐洲史」時從老師口中聽到的故事, 而她也是轉述其他教授抱怨政府「教改」缺失所舉的例子 那是怎樣的例子? 故事主軸是講法國高中的哲學教育, 零零總總舉了很多題目, 但我只記住一題,題目是<風險> 例子中的某一位學生的答案更妙! 不是兩、三千字的長篇大論 而是只有短短一句法語「Cest comme ca!」 中文意譯是「就像這樣!」 在滿分20分的題目裡,他得到18分(相當於90分)。 如果我是閱卷老師,我會給他20分…… 我很喜歡把桌上遊戲比喻成書本, 主題就是它的書名, 但我不是指「主題」就是遊戲名稱, 因為有些遊戲的「主題」是隱藏在遊戲背景裡, 況且, 我個人還喜歡為遊戲的各細節標「題」, 例如:《波多黎各》在工匠階段時, 原料產區+產區勞力+加工工廠+工廠工人→一份商品 這個段落標上<高中經濟地理-產業相關章節>, 在教學講解、記憶規則時方便很多! 再來看看BoardGameGeek關於「主題」的資訊, 老實說,BoardGameGeek並未設立「主題」這個功能, 倒是從「Categories分類」這個功能瀏覽了78個「Category種類」 我發現有不少接近我個人定義的「主題」, 所以順便介紹BGG分類的78個Category。 我再從中挑出幾個我所興趣的「主題」。 截至2008/10/07為止,BGG的78個Category簡介如下: <淺談BGG的78項遊戲分類(含主題)> 中文版 點選連結: http://www.carcassonne.vgocities.net/forum/viewtopic.php?t=760 了解了有哪些主題(或種類)之後, 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喜好, 基於中文系、歷史系的求學背景, 我特別喜愛「文明、遠古、中古世紀、文藝復興、歷史戰爭」等歷史相關主題, 再來就是「神話、奇幻、科幻」文學相關主題, 對「冒險、探索、政治、海盜」這些主題也有興趣, 海盜啊~海盜!我到現在一直沒找到滿意的海盜主題遊戲 倒是在《帝國曙光》見識到小葵將銀河海盜的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 至於其他的主題並非排斥, 仍保有著好奇心,只是不急著接觸,自然地等待緣分。 D.評估遊戲次數 除非是純收藏, 我買遊戲就是希望能多玩它幾次, 所以一開始很注重它的「耐玩度」, 通常一款遊戲自評願意玩個十次以上, 我就當它通過此標準, 後來, 隨著自己可玩的時間越來越少, 也開始留意該遊戲可被哪些人玩? 舉《帝國曙光》為例, 兩年前就想買的經典大作, 實際玩過一遍清楚知道要湊六人玩家的難處, (需要很長的遊戲時間也是招團困難處) 買來也是擺著當花瓶放著, 幸好,做了一番努力, 在卡卡城挖掘出在兩個月之內,願意玩十一次的卡民們, 這讓我很放心的連它的擴充版一起放入購買清單上。 更後來, 隨著應酬、聚會、飯局越來越多, 為了讓向完全不懂BG的親朋好友推廣桌上遊戲, 也開始會留意即使自評不會玩超過3次的歡樂遊戲, 「耐玩度」在此就不是重點, 重點是:只要應酬、聚會、飯局越來越多,它被玩的次數也會越多 即使,玩它的幾乎是不同的人馬組合。 《雞同鴨搶》就是我在這樣考量下的已購買遊戲。 目前,我另一個功課就是在研究如何把 我之前買的那些「只被玩過一、兩次的遊戲」 提高它的再玩機會…… 二手賣出?不,難得有理由強迫自己進行這樣的功課也是個好機會。 與窮盡心力設計一款遊戲的設計者比起來, 修改遊戲規則(Group Rule)、弄一些貼心中文化配件的編輯者, 算是簡單又複雜的課題。 E.精緻或華麗的遊戲配件 我也不知道從哪聽來「男人是視覺系動物」, 對於遊戲配件的態度, 這一點也蠻準的…… 就我買了《羊羊危機》、《埃及豔后與建築師》這點考量上, 算是我把第五項要點挪到第二項要點的位置上的結果, 後悔?還好 畢竟《羊羊危機》的羊偶真的值這個價格, 只是後悔自己應該買德版而不是美版~呵呵! (不該貪圖那份英文規則書…唉~) 至於《埃及豔后與建築師》也是適合宴客的歡樂遊戲。 還附有循序漸進凸顯桌上遊戲博大精深的功能… 除了上述兩款特例之外, 我對於「精緻或華麗的遊戲配件」的要求其實不高… 反而越來越注重實用性 舉《魔戒聖戰》為例, 我之前花了將近兩千元向國外購買了十種不同顏色, 三套不同形狀的大、小正方木塊、圓餅木塊 只為了方便在學校裡玩這款耗時的經典大作, 有顏色區別比較能降低生兵時辨識國籍的障礙 也有利於戰力資訊的評估。 後來,還買了模型顏料對遊戲內附的模型底座上色區分 因此,對於《美蘇冷戰》、《戰場指揮官:歐洲》的紙片配件 我還認為十分「精緻」,畢竟這類遊戲資訊勝於外觀。 當然,也有令我遺憾的例子 舉《波多黎各》為例, 這是我一玩就愛上的遊戲, 雖然結緣的當天晚上又接觸了機制、美工完善《凱呂斯》 基於自己的個性與《凱呂斯》的調性不合 又不想讓周遭朋友嫌棄《波多黎各》古樸的美工 所以花了很多心思在中文化,加上掃瞄聖胡安的圖片 提升《波多黎各》讓其他人的一見鍾情度! …雖然,這也無法動搖《凱呂斯》在我心中的霸主地位 另外,受到《魔法風雲會》經驗的影響, 我很喜愛附有許多卡片的遊戲… 最好設計者能採納《藍月城市版》、《聖彼得堡》一樣「以圖說文」 或是《大農莊》輔以「以圖解文」方式呈現 否則太多的卡片就成了我中文化的負擔…… 但也有莫名的興奮感(?) 以上就是我初期「遊戲採購評量表」上的五項要點… 簡而言之,初期的重點就是「認識你自己!」 早在古希臘時代的蘇格拉底, 就已經把Delphi神廟入口的銘文「認識你自己!」(Erkenne Dich selbst!), 當作一個哲學的命題來思考。 了解自己的喜好、需求,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那…中期呢? 放心,我不用再提出五點,然後長篇大論, 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 當我在選購遊戲的時候, 腦裡已經不是自己在玩遊戲的影像, 而是某人在玩這遊戲開心的景象, 自問 「城主應該會喜歡這遊戲吧?」 「兔子!兔子一定會很喜歡這款遊戲」 「這遊戲一定會讓不苟言笑的小二開懷大笑吧?」 「這遊戲讓威爺主持應該會很精彩吧?」 「讓那三人來玩一定可以重現羅馬三雄的氣氛」 「卡民們玩這遊戲應該會很爆笑吧?」 ……諸如此類,言不及我的問題 總之,與初期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 中期,在一個遊戲團體裡,不只是要認識自己 還要了解團體內其他成員的喜惡, 畢竟他們是自己最常接觸的玩伴, 哪些遊戲可以跟他們分享,這是中期的功課。 為何要花自己的錢做功課? 套個很俗的信用卡廣告:「*&#^$&^#!$&^&#……無價!」 末期呢? ……嗯,那應該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而且,還不一定會到那種程度 因為當我月入數十萬、或中個大樂透頭獎、只要生活無虞 理什麼狗屁遊戲清單, 只要可以買得到的遊戲,我就全部各買一款…… 但是……「佔有不等於擁有」這件事 我已經在之前購入上萬張的《魔法風雲會》體認過了 不如,好好的放心思在已經購入的遊戲上 那過程是用錢也買不到的樂趣… 第一使徒˙<在遊戲大門之前> The End 對了!再提醒一次… 遊戲要親自玩過一遍之後,再考慮要不要購買! 踩到地雷的機率也比較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114.12

10/08 07:37, , 1F
爆肝po文...不m不行
10/08 07:37, 1F

10/08 08:28, , 2F
10/08 08:28, 2F

10/08 14:02, , 3F
推!
10/08 14:02, 3F

10/08 15:46, , 4F
10/08 15:46, 4F

10/08 18:11, , 5F
真是說到我的心坎裡去呀 小羅總管大人
10/08 18:11, 5F

10/08 23:52, , 6F
推...把葉子藏在森林裡
10/08 23:52, 6F

10/09 01:10, , 7F
推~~!!
10/09 01:10, 7F

10/09 03:34, , 8F
推~對我來說你已經是神的境界了~
10/09 03:34, 8F

10/10 08:40, , 9F
推 風險XD
10/10 08:40, 9F

10/10 11:31, , 10F
小羅的文總是值得推
10/10 11:31, 10F

10/11 16:12, , 11F
小羅文必推
10/11 16:12, 11F

11/25 19:58, , 12F
11/25 19:58, 12F
文章代碼(AID): #18wxm1FN (Board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