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一個可以增加生醫跨領域研究的入門研討會

看板Bioindustry作者 (golgi worker)時間15年前 (2009/08/05 11: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景氣的寒冬中, 增加自己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一項課題 尤其是增加跨領域的能力, 更可能使自己變得更被不取代性提高 然而, 投入跨領域的學習,卻令人裹足不前. 其原因是考量到能力是否足夠, 投入後所得的回報是否成比例, 成功的例子又多少? 舉例來說, 各位可能知道一些技術已經自動化, 逐漸地取代人工. 像是顯微影像系統, 已經可以自動切片, 免疫染色, 以reverse transfection自動送入所想要表現的螢光 融合基因或是miRNA or RNAi, 自動對焦取像, 一個晚上就可以拍出數千種實驗條件的 數百萬隻細胞顯微影像.那我們該如何因應? 十年前, 一些研究人員看到這個趨勢, 反而當成轉機, 積極集合生物、影像、光學 與資訊等不同領域的專家,開發出新的技術, 高涵量資料分析(High-content analysis or High-content screen),而這個技術提供研究者更寬廣的新看法進而激發 新研究.部份國內學者已經整合出跨領域的團隊,開發這項技術與應用這項技術, 解析出一些重要的生理現像的更新的分子機制, 如ER-Golgi的運輸與神經纖維再生. 在這裏我提供各位一個跨領域的學習的入門研討會:顯微影像式高含量生醫研究研討會. 想讓大家了解這跨領域的新技術, 也讓各位有機會與學者進行交流,分享如何投入 跨領域的學習經驗. 這個研討會的詳細資訊與線上報名請見下面網址: http://dls.ym.edu.tw/sa/dls/hcs/ P.S. High content screen 與 Hight through put screen的不同處 目前以細胞為篩選模式的高通量(High Through Put Screen:HTS)藥物對 基因功能的影響,目前以酵素與化學分析的方法(盤式讀值檢測法),然而這些方法 大多是細胞群的單一參數的分析(如ATP量的變化),缺乏單一細胞間活性差異與功能 變化的空間參數的關係(如ATP濃度在細胞不同位置的變化,粒線體之外形與功能之關 係)。隨著目前的細胞染劑增加,顯微鏡與細胞轉型方法的自動化,可以單一實驗可同 時觀察單一細胞中多生理參數(如同時可以看數種蛋白質的變化)與參數在空間的變化 (如蛋白質量分布的變化之各種幾何參數),增加顯示所篩選藥物之專一特質,此種為 高含量篩選或是顯微影像式高通量篩選(High content screen:HCS或Microscopy- based HT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9.77.11 ※ 編輯: bmlcg 來自: 140.129.77.11 (08/05 11:11) ※ votj:轉錄至看板 Biotech 08/17 14:32 votj:轉錄至看板 BioMedInfo 08/17 14:32 votj:轉錄至看板 CGU-antibody 08/17 14:37 votj:轉錄至看板 YMneuronsci 08/17 14:41
文章代碼(AID): #1AUFVUl5 (Bio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