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生化所畢業校友周明暐訪問報導

看板BioChem_91作者 (飽月師兄)時間2年前 (2022/06/11 08:1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生化所畢業校友周明暐訪問報導 http://ibs.ntu.edu.tw/news/newsDetail/360 明暐目前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就讀化學系博士班一年級(2021.9-)。經過一學期 的research rotation,2022年初正式加入Dr. Nicole Sampson實驗室。Sampson group主 要著重於了解結核桿菌以膽固醇(cholesterol)作為碳營養源的代謝途徑和膽固醇代謝酵 素之結構與功能,並進而研究結核桿菌對代謝途徑之調控對結核桿菌毒性、致病性以及在 宿主替內存活的重要性,故有助於抑制劑的研究以及肺結核藥物開發。 當初為何會決定繼續求學出國深造? 明暐學姐在大學時期因為對化學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以及生物化學感到好奇,決定轉換領域 、報考臺大生化所。在碩士班真正接觸生化以後,更深刻體會到生化的深奧,「如果沒有 深厚的化學底子,其實很難對這個領域有完善的了解」學姐說,因為體認到自身對化學認 知的不足,故繼續期許以化學的角度對生化相關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而決定申請 Chemistry PhD program。 回憶起準備出國深造期間,明暐學姐在碩士班畢業後的暑假開始,先在中研院原分所楊大 衍研究員實驗室擔任研究助理一年,這是她第一次接觸理論計算化學,學習如何用 molecular simulation的方法預測生物體中參與電子傳遞鏈的酵素結構與其 cofactor(Fe-S Cluster)如何進行電子傳遞的機制。對她來說,在原分所的時期,算是重 新銜接會化學領域的緩衝期,同時間也準備GRE、托福以及申請相關資料,並在隔年秋天 開始申請美國Chemistry PhD program,十二月初開始拿到數間學校的offer,最後決定就 讀Stony Brook University化學系。 原定錄取後當年出國,後因COVID疫情因素defer一年,並在臺大化學系朱忠瀚老師實驗室 擔任研究助理。主要研究內容為了解微生物體內,非核糖體胜肽合成酶(NRPSs, 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s)A domain受質的對應關係,並且期望此研究能夠提 供非核核醣體胜肽(NRP, Non-ribosomal peptides)類的有機合成策略以及藥物開發的基 礎。因此,對於化學生物學和分子生物領域,又多了新的一層認識。最後,明暐學姐在 2021年7月底出發到Stony Brook University就讀。 每一個「意外」,都可以是一種新的方向! 學姐提到研究中的挫折,不外乎是實驗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 大多數的人可能會將這樣的情況認定為「失敗」,但比起失敗,她認為可以將它視為「新 的線索」。她告訴我們,有時候這只是讓我們知道這個方法行不通。甚至,意料之外的實 驗結果反而給我們驚奇的發現。假設我們今天設計一個實驗並且預期物質A會藉由一個化 學反應產生物質B,並且可透過某方法C測得其產物。可是檢測結果為negative,並沒有得 到預期中的物質B。有些人會覺得這個實驗沒有產生B而判定其為失敗的實驗,但也可以換 個角度思考:「會不會A在反應成B的途中,還有沒考慮到的其他途徑,產生了預期外的中 間產物?」或是「物質B是否不穩定,所以無法用方法C檢測到呢?」同樣一個實驗結果, 端看我們怎麼想,同時也會引導下一步的實驗走向。 當遇到實驗瓶頸時,學姐建議可以多和老師或是其他實驗室成員、同學們討論。相信交流 的過程中一定會激發出很多不一樣的想法,而且一定會有幫助。此外,面對實驗的撞牆期 ,有時其實是一個「該休息了!」的訊號。適時的放鬆,或是離開實驗室,從事自己喜歡 的休閒運動都是很好的調解方法。 「獨立、勇於嘗試,以及擁有一顆願意學習的心是出國求學必備特質!」明暐學姐進一步 說明: 第一、獨立:在國外求學生涯中,雖然仍有和同儕一起修課或是實驗室成員的定期會議, 但其實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學習與自己相處。不論是讀書、做實驗的時間規劃、適時休息 、運動排解壓力,或是培養其他個人興趣(自我成長)都會是重要的課題。 第二、勇於嘗試:學會跳脫框架,勇於嘗試不一樣的方法解決問題。多和來自不同國家的 同學交流激盪,聽聽不同背景的人的想法,學習用多種不一樣的角度看待問題與解法。 第三、擁有一顆願意學習的心:科技或是學術研究皆日新月異,我們沒有辦法保證現在所 擁有的知識就足以應付科學上面臨的難題。而今研究已然走向跨領域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各領域間相互激盪、交流與合作成為必然的趨勢。除了 鑽研自己的研究領域外,透過文獻閱讀或是研討會上的交流,有效且快速地汲取新知也是 一個重要的必備技能!若能夠對其他領域抱持著好奇心,勢必能有助於成為領域之間的橋 樑。 此外,學姐也提到自己有點遺憾當初碩士班期間沒有和更多同學討論彼此間的研究內容, 更深入了解各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學門領域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或許可以激發更多有創 意的想法吧! 如果學弟妹想往繼續求學這條路前進,學姐依自己的經驗在「想法的建立」和「時間的安 排」上跟大家分享: 「想法的建立」 在臺大生化所時,明暐學姐在蕭超隆老師實驗室進行碩士論文與研究。她回憶到當初第一 次加入並和老師面談時,完全沒有生化背景的自己緊張地問:「老師,請問如果要加入您 的實驗室,有沒有哪些知識是我需要先準備的呢?」老師毫不猶豫地回答:「妳什麼都不 需要準備!如果妳什麼都已經會了,那妳就不需要來唸碩士了。當妳需要哪些知識的時候 ,妳會自然而然地去學習它。」 大學時學姐主修化學,除了選修普通生物和一些很基礎的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 學以外,完全沒有其他生物相關的經驗。報考臺大生化所,也是跟圖書館借了Principle of Biochemistry (Lehninger)研讀,才漸漸對生物化學有粗淺的了解。而蕭老師的一句 話,對當時的學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也是她當初選擇蕭老師實驗室的原因。因為她 知道「比起已經擁有某個專業領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想要了解真理和探究未知的那份心 」。 所以,學姐也提到「不要怕去學習不會的東西,它也許是個困難的挑戰,但一定會是使你 的視野更開闊的一盞燈」。她很感謝大學一路到研究助理各階段所接觸的各個領域和研究 經驗。從無機化學、生物化學、理論計算到化學生物學,因為有了這些經驗,讓學姐更理 解領域之間的「不理解」,以及如何成為領域間溝通的「橋梁」,讓更多人能用最簡單的 方式,了解彼此正在為什麼樣的研究充滿熱忱。 「時間的安排」 學姐提醒,出國申請的時間排程因國家而異,如果已經下定決心要申請國外的學校,了解 各所學校的申請流程會是相當重要的功課。在申請過程中,有很多東西要準備,包含托福 、GRE、SOP、推薦信、成績單申請以及寄送(有些學校會要求寄送紙本成績單,故須考慮 國際郵件的寄送時間是否能在截止日期前寄達),這些時間都必須被考慮到整個時間排程 中。以申請美國PhD program為例,秋季班的入學/申請時間大多從九月開始,如果希望在 碩士畢業之後能夠馬上銜接上入學,就必須在碩二上學期開始準備,時間相當緊湊;如果 不是,則須考慮是否先工作,然後邊工作邊準備這些資料。 最後,明暐學姐以自身經驗勉勵還在迷惘中的學弟妹: 「實驗室的選擇」 也許有很多人會很在意申請學校或是教授的名氣,但學姐說「選擇你真正喜歡的環境和研 究題材吧!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比其他一切都還要重要。」若能同時滿足研究題材和資源( 例如:學校的排名),那是再好不過。若無法兼具,她個人認為,一間實驗室的氛圍、和 指導老師的領導風格或是實驗室成員之間的互動,會是很重要的決定因子。 「興趣培養」 除了做研究和讀書之餘,運動和培養個人興趣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學姐喜歡打籃球、重 訓、游泳和畫畫,這些對她而言是很重要的人生組成要素,它們也幫助學姐度過人生的各 種難關。身為研究生,常常需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或是關在實驗室裡,偶爾也需要轉換 磁場,做點不一樣的事情,呼吸不一樣的空氣。人生不會只有研究和書本,擁有個人興趣 或甚至擁有第二專長,都會對調解壓力很有幫助! 學姐分享一首她很喜歡的詩,來自美國詩人Robert Frost的The Road Not Taken。他在詩 的最後一段說道: Two roads diverges in a wood, and I —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s. 學習或是做研究的過程中也許孤獨和辛苦,但是追尋真理的路大概就是這樣。也因為如此 ,所以有了不一樣的風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99.1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oChem_91/M.1654906247.A.649.html
文章代碼(AID): #1Yezs7P9 (BioChem_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