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副食品全攻略-工具捷徑篇

看板BabyMother作者 (葵兔子思我也沒辦法。)時間6年前 (2018/04/12 13:31), 編輯推噓7(703)
留言10則, 7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好讀無音樂有圖支援網誌版 http://queenrabbits.pixnet.net/blog/post/462799454 上篇介紹了關於副食品的一些概念, 延伸閱讀:[碎念]副食品全攻略-基本概念篇 這篇要來介紹一些開始副食品可以準備的工具~ 為什麼標題寫『捷徑』呢? 我沒有像許多媽咪/部落客一樣有買過很多款式可以評比(沒那個摳摳 ), 多數東西都是我查完多方評價以後,許多媽咪推薦的好物 下面我會寫出一些我查詢過的其他品牌,也會告訴大家我選擇的原因~ 當然如果有替代的物品,也不是一定要一模一樣的東西啦! (廢話) 上面圖就是基本的用品,包含準備的部份以及餐具的部分。 首先要講的是手持攪拌棒, 我自己的話並沒有為了做副食品而特地去買, 而是大概10年前手持攪拌棒剛出的時候看到電視購物覺得很讚就買了 因為上一篇有提到,寶寶的副食品是從泥開始進展, 所以需要工具來幫助將食物打/壓成泥, 可以攪肉、攪菜、攪粥。 但一定要購買一台嗎? 也不盡然。 替代的方法有幾種: *果汁機。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 只是如果你是每餐現做的媽咪,前期量太少會比較難打。 *直接用刀切碎。最單純的做法, 但要注意,由於切碎一定是煮熟了才切,記得生熟食要分開喔~ 像我有一位媽咪朋友,她是另外準備一塊寶寶食物專屬的砧板使用~ *使用壓泥器。就是下方照片這種, 我也有一支(以前買來壓馬鈴薯泥用), 這種幾十塊就有,不過只能用來壓馬鈴薯、南瓜、地瓜、胡蘿蔔之類的。 手持攪拌棒的話,現在市售一支幾百塊到幾千塊不等,端看品牌跟附的周邊工具。 其實如果有在開伙、自己喜歡做點小東西的話,其實是蠻值得買的, 可以替換成打蛋器的頭,做蛋糕什麼的就直接變成電動打蛋機~ 分裝盒的部分,如果你是專職主婦的媽咪,而且你餐餐都有開伙的習慣, 基本上不需要也無所謂,餐餐現煮當然是最新鮮的~ 偷懶如我,一方面想辛苦一個下午可以輕鬆一個星期, 再來是家裡大廚是婆婆,我要買寶寶副食品的菜不可能只買一點點, 生的放不了太久,所以就直接做冰磚啦~ 我自己當初在咕狗有查到幾款評價不錯的,例如 Brother Max 特色是可以像積木一樣組合,可加熱, 所以外出時直接攜帶,直接加熱餵食很方便。 我自己沒有選擇的原因是我副食品的方式跟一些媽咪不太一樣, 很多媽咪是直接配好,例如:胡蘿蔔+南瓜一起打泥 裝一盒、胡蘿蔔+地瓜一起打泥 裝一 盒, 我自己是胡蘿蔔打泥 裝一盒、南瓜打泥 裝一盒、地瓜打泥 裝一盒, 要熱冰磚時再看這一餐要怎麼組合。 又龜毛如老木我,覺得如果一整碗就只有單一食材一定很膩, 所以不適合這種一條龍的分裝盒~ (捨易求難的概念 ) Richell利其爾 其實還蠻多媽咪推的,可是他有一個特色, 他也可以加熱,但由於材質的關係,他有限制使用次數~ 我有賣下圖第一款,但很少在用。 Qubie 這款分裝盒的特色是,一般的分裝盒的分隔都是在盒子那一邊,要拿會不好拿, 這款是將分隔做在蓋子上,而且是軟的,所以把蓋子拿起來裡面的冰磚就是一塊一塊的比 較好拿, 要將副食品倒進分裝盒的時候也好倒、不用擔心每一格份量不一樣多。 但格子太少了,而且一咖要四、五百塊......貴鬆鬆我下不了手 最後我選擇購買的是JMGreen的。 他底部的按壓式設計,可以輕鬆地把冰磚推出來好拿取。 (下面盒子背面的照片上圓圓的就是按壓設計) 他有四種尺寸, 7.5g * 24格、 15g * 15格、 45g * 6格、 150g * 4格。 我有購買前三種尺寸,7.5g大概是目前市售分裝盒中最小的了, 很適合寶寶吃副食品的前期,每次要加新的食物,就先用7.5g的讓他嘗試, 此外很多寶寶前期吃的量少,每次熱一大塊冰磚往往吃不完浪費掉, 7.5g的尺寸很好調整。 當然他也有缺點,這種像製冰盒的設計要清洗就會比較麻煩。 那分裝盒一定要購買嗎? 也不盡然。 你也可以用一般的製冰盒,市售也有很多款製冰盒有附蓋子 (一定要有蓋子喔,不然跟一堆東西一起放冷凍受汙染就不好了, ) 也有一些媽媽說大創的製冰盒就很好用了、又便宜。 (連結自己點關鍵字喔,因為照片都是人家部落格的就不截圖了。) 再來介紹的是餐具跟水杯~ 碗的部分其實我第一個買的是nac nac的不鏽鋼雙層隔熱碗, 內碗是304不鏽鋼不用擔心材質、又可以丟電鍋加熱, 外層的碗防燙手、還有附蓋子。 後來才認識thinkbaby,也是許多媽咪的推薦, 所以明明已經有碗了還是手滑購買了,而且還是一整組 (當時整組特價$999嘛~) 內容物包含兩個330ml的碗(一寬&淺、一窄&深)附蓋子、一個300ml的樂扣便當盒、 還有一個水杯,全都是不鏽鋼雙層~ 使用後才發現他跟nac nac的相異之處,就是外層PP碗多了一個氣孔(就是一個小小的洞 ) , 所以清洗時要把內外層的碗分開,會因為有這個氣孔而變得輕鬆, 而nac nac並沒有這個設計,所以我剛開始每天洗碗都在那拔半天 不過各位親愛的媽咪,我必須要說~ 我介紹的這些工具裡面,最最最可以省略不用買的, 就是碗。 碗的替代品太多啦,自己家裡的就可以了,沒有一定要什麼武功高強的碗, 除非是小朋友大一點碗要給他自己使用怕他燙到之類的, 不然對媽媽根本就沒差啊~ 用個一般陶瓷碗就可以丟電鍋了,怕燙? 不會用抹布墊嗎 不然百貨行買咖不鏽鋼碗也沒幾十塊啊~ 什麼便當盒,普通玻璃樂扣就很好用了,還可以微波加熱。 我以過來人經驗覺得副食品初期可有可無啦~ (我最喜歡講了一堆後在後面打自己的臉 ) 湯匙的部分,因為跟咬起來的口感有關,所以我覺得每個寶寶不一定會相同, 當初我參考了許多媽咪們的推薦,買了貝親的湯匙, 粉色的湯匙內有特殊設計,讓寶寶可以很輕鬆地吃到食物, 綠色的較深,方便喝湯, 我一開始給太子爺粉紅色的,發現可以裝的食物也太少 直接改用綠色的,被婆婆念湯匙太大啊捏北賽, 翻出了一組生產時老公舅媽贈送的Combi副食品組, 拿出了上圖中深綠色的那支湯匙,沒想到一試成主顧, 老木貝親湯匙的錢錢就放水流... 噢,如果你要問我上圖那貝親的餐具組好不好用...... 大概只有那支被太子爺寵幸的湯匙好用吧............ 因為另一支湯匙沒用到、小小的碗無用武之地、 至於那個圍兜兜很雞肋,在太子爺進行到顆粒狀的食物的剛開始我有用過, 當時老木我還沒購買立體圍兜兜,他這款是上面布兜兜+盛接食物的托盤組合, 也就是說,拎周罵(抱歉老木在怒吼時會自動升級)每天吃完都要拆開來, 然後用水晶肥皂在布兜兜給他搓搓搓,食物托盤再用洗碗精洗, 大概過了一個月我覺得自己有病,然後就上網訂購全矽膠的立體圍兜了, 隨便洗隨便乾,沒乾擦擦就乾了,多愜意。 至於為什麼說他雞肋,其實這款可說是全階段副食品圍兜兜, 表面上很方便,剛開始副食品時可以只用上面布兜兜、等到吃顆粒狀再加上托盤, 又可拆可組合,好像不錯; 加托盤後的狀況上面已經描述過,但若只用布兜兜的部分, 老實說以它的材質不是很吸水, 不如用a+a的可當圍兜的拍嗝巾,又大又吸水又好用, (圖來自網路,如不可使ㄊ用請告知) 不然隨便用個幾層紗的圍兜兜也ok~ 最後要介紹的就是水杯了~ 在太子爺大概三個月大的時候,跟朋友吃飯時介紹的, 主要是右邊的學習水杯,沒有單賣。 在寶寶會自己吸水以前,可以由媽咪控制出水讓寶寶喝, 藉此讓寶寶習慣用吸管喝水~ 也因此太子爺也蠻快就會吸水了。 不過這個水杯有個缺點,就是如果寶寶想抓杯子, 很容易壓到水就跑出來 所以可以說完全是過渡期商品~ 後來使用一般的水杯(上圖左邊那個),太子爺會喝水但不算喝得很多。 直到老木我手滑(剁)又買了另一咖眾媽咪推薦的水杯~~ 只能說~大家都推薦的果然是好東西 一拿到這個水杯,太子爺就好像著了魔一樣抱著咕嚕咕嚕地喝。 如果跟利其爾的比,他的吸管比較軟, 不過當初我決定買是因為下面那顆鋼珠,可以用各種角度喝水, 應付調皮蛋東倒西歪的喝水姿勢。 不過有鋼珠設計的水杯也很多款,我也不知道為何就他最受歡迎 我跟同為媽咪的朋友出去,發現她也是買這款, 就連過年跟隊友回鄉下,隊友表妹的兩個小孩也都是用這款(還要小心搞混), 可見有多好用 一不小心又落落長,提供給準備開始副食品茫然、但又沒時間慢慢去比較的媽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8.71.1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23511094.A.190.html

04/12 13:58, 6年前 , 1F
頭推
04/12 13:58, 1F

04/12 14:18, 6年前 , 2F
用心推
04/12 14:18, 2F

04/12 16:32, 6年前 , 3F
女兒三個多月了,正好準備採購副食品工具,很具參
04/12 16:32, 3F

04/12 16:32, 6年前 , 4F
考價值
04/12 16:32, 4F

04/12 21:19, 6年前 , 5F
感謝分享,剛好要開始副食品階段了。
04/12 21:19, 5F

04/12 21:24, 6年前 , 6F
其實副食品機器蒸打一起的也值得投資 現煮現吃 不
04/12 21:24, 6F

04/13 09:18, 6年前 , 7F
謝謝分享!
04/13 09:18, 7F

04/14 08:55, 6年前 , 8F
手持攪拌棒好用,上班又弄小孩,還要搞副食都累癱
04/14 08:55, 8F

04/14 08:55, 6年前 , 9F
了有時也會吃現成鈞媽寶寶粥~也很方便,又營養,重
04/14 08:55, 9F

04/14 08:55, 6年前 , 10F
點是小孩接受
04/14 08:55, 10F
文章代碼(AID): #1Qpkys6G (BabyM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