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Spring Awakening 春醒

看板BROADWAY作者 (I LOVE NY)時間16年前 (2008/07/05 21:01), 編輯推噓5(504)
留言9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Spring awakening 場次:2008/07/04 8:00pm 地點:EUGENE O’NEILL THEATRE 這絕對是我這幾年來在百老匯看過的戲中,可以排到前五名的製作. 他跟一些老戲重做,還有一些光靠大明星魅力或大演員功力(對調說也可以)的作品有絕 對的大不同! 他靠的是一種集體創作,每一個部門都發揮出了巧思! 在這樣的情況下,演員其實是最弱的部門!年輕演員的表演能力似乎還沒有辦法撐起這 個改編自經典文本音樂劇劇本,尤其因為為了配合音樂演唱的部分,已經把原著的一些起承 轉合給刪掉,這更需要演員使用他們優秀的眼光,來找到每一個可以發揮的空隙,來把故事說 得更清楚,但是可惜的是,為了要使用年輕演員,在這方面自然會比較遺憾,例如故事最後,男 主角回到故鄉,發現自己的女友已經過世,整個精神崩潰,不停的大喊!很奇妙的是,我看到這 幕想到的卻是COMPANY戲中,男主角最後的大吼”NO………….!” 但是重量完全不能比,我並不是認為這一個改編劇本比不上COMPANY那經典又狡詐的劇 本,但是因為演員的表演能力不足,卻導致方法演技的空洞和遺憾滿滿的充塞在舞台上. 我曾經想過,故事最後的一種似乎沒有到達滿分的感覺,會不會是來自於導演或製作人 最後無法控制這個可怕的原著劇本創作(請注意,我這裡說的是原舞台劇劇本,以音樂劇的劇 本來說,我覺得已經算處理的相當不錯了)但是出了劇場再仔細的思考,我還是認為是演員的 問題,因為導演已經很成功的整合其他的所有部門了(這個部分我等一下再來說),所以這個 責任,演員應該來負. 接下來來說好的,整個製作的畫面轉換,場面調度,燈光,舞台,舞蹈動作,都非常的恰如 其分,彼此配合得非常的好.以我看,舞台的所有部分,導演都用了,而且不是只有他在用而已 ,燈光設計配合著導演一起在使用. 光是舞台上面漂浮的無數懸吊小燈泡,共有三種顏色,但配上不同的背光以及壁燈,卻能 營造出超過六種的舞台遠近效果,以及氛圍. 在加上她的裝置藝術, 本來很多我以為只是裝飾的東西,都達到了它的效果,連本來只 是掛在牆上的畫,都利用了我剛剛所說的燈光,早成了不同的遠近,立體已及平面的感覺.而 達成了使觀眾不會無聊的感受.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每一首歌結束跟開始過場.做過音樂劇的人都知道,這個過場,才是 音樂劇跟舞台劇很大的不同的地方,每一首歌既是一個故事,也是一個單獨BEAT(有時候一首 歌還不只一個BEAT)但是他也是一個表演,一個秀.一個綜藝節目在藝人的表演中間,使用了 主持人來串場,優秀的主持人是會在乎順序的,因為前後表演者的屬性和類型,會影響他如何 控制整個節目的節奏. 話說回來,音樂劇的導演便要處理這樣的東西. 而此劇導演處理得十分優異,他玩的可不只是零秒燈暗而已(很遺憾的,國內有太多的導 演或者燈光設計甚至CALL CUE的舞監,連零秒暗的感覺或認知都沒有)他巧妙的利用位置,對 角,高低,來讓所有的過場,產生了切斷,FADE IN OR FADE OUT,巧接,線對線,點對點,面對面 ,也大膽的使用了例如面對點,線對面,-而更有趣的是,有時候的線對面,是線的長面接著面, 有時候卻是線的點接著面的線. 我知道我這樣說一定有人會看得霧灑灑.但是有導演經驗的朋友必定會理解我所說的意 思. 所有的過場完全不重複. 這樣的做法我不是沒有看過,而這樣的做法常會有一種問題,很容易給觀眾不連貫的感 覺. 例如單一個每一個表演或歌曲都很看得WEDDING SINGER(婚禮歌手),但是連起來看的時 候,卻帶給我很深的疲累感. 但SPRING AWAKENING不會,不單是過場,每一段的戲劇裡面,他也很聰明的適度展現不同 的爆點,這讓音樂的前後能量不足的缺點得以被掩蓋. 這齣戲上半場的歌曲非常強悍(唯獨I BELIEVE有點中氣不足,不過這裡導演也用了露點 這件事情,來讓大家清醒),下半場比較沒有那麼好.甚至最後兩首歌,一首還魂領悟對神怒罵 的前後相互應歌曲,還有芭樂大合唱的紫色夏日天空下,都其實不夠格來撐住這個劇本來應 有的結局.但是導演卻也在這樣的狀況裡面,成功的說完了故事.有高有低,有起有落.看完之 後絕對值得站起來鼓掌. 再來說說戲,戲本身的悲劇調是很濃厚的.(但也比不上CABARET新版EMCEE在空無一人的 舞台上,整個本來黑色基調舞台變成精神病院的白色,他脫掉褲子,在屁股上面刺著一個納粹 圖騰,多麼悲哀,卻完全符合現在人的悲劇精神)整個戲充塞著控訴這件事情,從一開始女主 角對著媽媽歌唱以及渴求.一直到最後男主角在兩個人最他最親密的人的靈魂陪伴下,再一 次,對著”他”(我覺得當然是指神,或造物者)指出控訴,以及疑惑. 原著劇本的指控更是強烈,在那個表現主義的年代,藉著瘋狂的劇情基調,來逼人看清楚 現實,是很重要的一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在百老匯已經許久不存.頂多外百老匯叫一叫,百老 匯還是要安全,保守….. (待續....) 太累了,先寫到這裡,其他的之後再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98.97.184.134

07/07 14:53, , 1F
推一下~把這部戲解析的很透徹..分析的很好~good!
07/07 14:53, 1F

07/07 21:22, , 2F
寫的真好~期待看到接下來的介紹~謝謝啦
07/07 21:22, 2F

07/10 12:10, , 3F
現在男女主角好像都換了
07/10 12:10, 3F

07/10 12:11, , 4F
我個人倒是滿喜歡之前的男主角
07/10 12:11, 4F

07/12 13:12, , 5F
四個主要角色都換過了 Wendla Malchior Moritz & Iris
07/12 13:12, 5F

07/12 13:12, , 6F
男女主角現在應該是演員群裡最嫩的XD
07/12 13:12, 6F

07/12 13:52, , 7F
今天剛剛看完:) 的確 主要演員的演技實在是比較嫩
07/12 13:52, 7F

07/12 13:53, , 8F
很明顯在"演" Alexandra(Wendla)今天solo時尾音還飄走..
07/12 13:53, 8F

07/13 03:28, , 9F
剛剛才發現 是Ilsa不是Iris....sorry
07/13 03:28, 9F
文章代碼(AID): #18Rt2Ci6 (BROAD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