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一個鄉巴佬的春節phantom體驗

看板BROADWAY作者 (莫迦)時間18年前 (2006/01/31 01:15), 編輯推噓5(505)
留言10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春節……… 說來也不是新鮮事,畢竟也年紀大了, 雖說是鄉巴佬,重複過了很多次的事情,還是會漸漸不稀奇的。 不過今年比較特別…春節當天, 忽然因為一些奇妙的原因,就被抓到台北,三腳兩步地踱進了國立大劇院, 看了一場戲。 天可憐見,看著這劇院外觀快20年了,還是頭一次登堂入室窺其堂奧…。 (國立音樂廳倒是10年前就領教過了,不過也就久石讓演奏會那一次) 這戲說來也不是別齣,正是「歌劇院的飯桶」。XD (或者叫「歌劇院的怪人」←請先別笑,日本版就是這麼翻譯的)。 *******(以下為正文)******* 距首次公演近20年後、 在頭一回聽到CD唱片近13年後、 離看了電影版差不多一年之後……… 終於看到了舞台上的全本演出,就在台北。 說來要歸功於唱片版和電影版的長期訓練, 至少讓我面對舞台實演的時候,不會反應過度。 (千萬別覺得奇怪,現場真的有很多反應過度的觀眾,從後排冷眼旁觀, 前方芸芸眾生,跟著音樂搖頭晃腦者有之,激動至背影微微發顫者有之, 其中還頗不乏鼻中哼哼作響,差點忍不住就出聲跟著台上演員一起大唱者) 而且,基於對唱片內容有一定的熟悉, 至少可以不用分神去看舞台邊的台詞顯示板, 這給了身為觀眾者更大的視覺自由度,免得為了看台詞反而漏掉了舞台上的一舉一動。 經過了電影版的體驗之後, 更可以很快地在腦海中跟舞台的效果作一個比照。 ******* 先說音樂的部分吧。 必須承認,作為一個鄉巴佬,被倫敦首演版唱片「洗」過不知道幾遍之後, 對其他的演出版本,會禁不住地用比較嚴苛的態度去看待。 而凡是聽過的其他任何版本,幾乎都有一樣的感覺… 眾配角們通常是賣力演出,實力可圈可點; 而主角們致力於突顯個人特色的結果,反而是見仁見智,評價不一。 這次看了實演,感想也大致類似, 飾演配角們的演員實在是很不錯……兩位經理跟卡洛塔越聽越妙…… 子爵先生嘛,也相當不錯……… ………至於親愛的飯桶兄跟小克…… 天哪…您兩位…不必唱的這麼用力吧……|||| 小克不用說,以劇情而言, 前半的音色突顯清純,中段演化為夾雜喜悅跟驚嚇的矛盾,後段則是充滿痛苦和覺悟,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劇中設定本是個劇院裡的年輕新人,那總要有點新人的感覺吧, 別因為是職業演員,動不動真的變成卡洛塔的唱法,在那直吊嗓子啊啊啊啊~~ 都快有種老油條的感覺了~~||| 至於飯桶老兄……其實還算真是不錯的,音色夠豪壯, 但是唱腔不知為何很容易激動起來……頗似粗曠的怒吼之類的感覺……bbbb 當然這屬於演員本身的詮釋,這樣演其實並不能說不對, 因為飯桶此角色,本來就有類似野獸的一面。 不過太著重粗曠的感覺,他陰暗奸狡的另一面反而被忽略掉了, 原本性格分裂扭曲的人物形象,竟打算要轉職成直腸子熱血黑衣大巴嘎??XD 這也頗傷腦筋啊………bbbb ******* 另外,如果有人問, 聽唱片、看電影、跟現場觀賞比起來,到底主要差異在哪? 那我現在的回答是……劇本中有「合唱」的部分。 至少就我自己比較起來,三種表現法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其中以舞台現場的感覺最棒。 前年去政大上張曉華教授的戲劇課,那時就聽教授說過, 舞台上有些要素,譬如「神秘」跟「熱情」, 是其他形式無法取代的。 果不其然,看著合唱部分在舞台上重現的時候, 那真是令人心旌撼動啊! 難怪古人無分東西方都會選用戲劇來當作酬神的方式…確實有這麼點道理。 ******* 接著,還有佈景。 說到舞台上的佈景效果……其實電影版裡就已經揭示了絕大部分, 不過差別在於,真實的舞台實在很小, 所以場景變換相對地顯得比較神奇而已。 真要講起來,覺得電影版在視覺上華麗而豐富的多了, 舞台劇相襯起來反而有點陽春之感… 但是! 電影就是少了那麼點「神奇」的味道。 我猜想,或許這就是以前教授說的「舞台的神秘特性」吧? 電影裡的效果,觀眾會當作順理成章,是應該的, 但是出現在舞台上,儘管規模縮小, 觀眾還是會嘆為不可思議。 就個人感覺而言……燭臺從象徵水面的乾冰煙霧層從升起, 是感覺最奇幻的一幕了……因為實在看不出它究竟是打哪冒出來的…XD 坐在前排,因為目光與舞台平行而看不出來…那也就罷了, 而我的座位,遠在三樓最後的出入口門邊, 居高臨下(而且還頗遠|||||||), 連台上地板的刮痕都看得到……偏偏還是無法理解燭臺移動的方式, 真是有點匪夷所思…奇幻啊! 而且,音樂劇的音樂,本身也負有掩護舞台上各種動作的使命, 有很多地方的編曲,恐怕多半是為了讓演員方便轉場換裝而特別設計的, 這在唱片或是電影裡,實在不太容易察覺到, 看了實演之後,頗有種恍然而悟之感~ 打個比方,就拿「這一夜誰來說相聲」作例子吧, 錄音版裡有很多地方,沒看到錄影版的話…還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哩~XD 差不多就那感覺吧? ******* 寫到這…另外再提現場兩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吧。 首先是台詞。 很遺憾地,很多觀眾雖說慕名而來……但是他們其實真的…聽不懂。XD (這是真的,散場後從旁至少聽到不只十餘名觀眾如是說=_=bb) 所以台詞的即時翻譯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國立劇院也很貼心地設有紅色LED看板兩面,掛在舞台左右兩側, 這大家都知道,自毋庸贅述…… 那看板拿來幹嘛?當然是即時顯示經翻譯過的台詞囉。 ……那麼…看板的顯示容量呢? 不多,就兩直行,每行八個中文字左右吧…沒記錯的話。 於是,開演後沒多久,當意識到了這一點, 心中就多少有點惡毒地想道︰ 「待會有多人重唱合唱的部分要怎麼辦啊?來的及顯示翻譯麼?A__A」 ……然後,終於演到了那個地方…看板上的文字就跟著變成了………… 「(合唱)」(還是「重唱」?有點不太確定 |||) 是的,我就瞧見這兩個字外加上下括弧,沒啦, 台上正上演著熱火朝天,旁邊就只剩這兩個字。 親愛的觀眾們,誰叫你們不先預習來著? 聽不懂?跟不上?難道那都是因為劇院裡有鬼麼?~XD ******* 然後還有一件事,是關於台下負責演奏的樂團。 這齣音樂劇之所以成功,音樂絕對是所有因素裡重中之重, 沒有演奏者們的努力,劇裡的天才飯桶和劇外的胖子韋伯也無計可施… ……但沒有料想到,樂團諸公的處境,原來還是如此艱辛!XD|||| ……大家都知道(或至少是聽說過吧?), 在這齣戲的舞台上,到了地下水道該出現的時候, 會放出一大片乾冰煙霧去模擬那種場面, 不過…大家也知道, 乾冰煙霧畢竟溫度比較低,從舞台上向四方擴散的時候, 它不由自主地會往低處流動…… ……不料,首當其衝的,居然是隱藏在舞台前下方的樂團! 從遠處高高俯瞰, 只見乾冰煙霧像瀑布一樣地,緩緩流淌在全體演奏者的頭上和樂譜上……||||| 我的老天。 ……不知道在那種情境下演奏,又是個什麼滋味??bbbbb ******* 我不知道倫敦的演出是個什麼模樣,跟台北的巡迴團相比孰優孰劣。 不過親自體驗過之後,我知道, 現場演出真的很不錯! 如果可以的話,有幾場就看幾場,當為人生一大快事。 可惜!感動的代價太高昂, 再爛的座位再打折……一樣所費不貲…… 電影一場頂多兩百餘大洋, 這「人類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嘛…唉, 仍不是人人享受的起啊, 尤其是鍍金的舶來品……/__\=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148.167

01/31 01:54, , 1F
首推~
01/31 01:54, 1F

01/31 01:59, , 2F
推XD....希望我看時不要歌癮發作..Orz
01/31 01:59, 2F

01/31 02:12, , 3F
推這篇,尤其是末段XD
01/31 02:12, 3F
※ 編輯: MuoJia 來自: 61.63.104.64 (01/31 02:37)

01/31 09:52, , 4F
推~我只能說放乾冰的時候,真的是眼前一片霧茫茫阿@@
01/31 09:52, 4F

01/31 09:54, , 5F
隨著每一場的演出,有被越放越多的趨勢-.-"
01/31 09:54, 5F

01/31 11:14, , 6F
那到了最後一場可能我連身邊的人都看不到囉XD
01/31 11:14, 6F

01/31 11:31, , 7F
以前多倫多看時,樓上最後一排角落加裝椅也要兩千台幣,
01/31 11:31, 7F

01/31 11:35, , 8F
但那是Colm Wilkinson的phantom,台北場不完美但可接受
01/31 11:35, 8F

01/31 15:21, , 9F
國立大劇院...是國家戲劇院吧
01/31 15:21, 9F

06/08 01:10, , 10F
Thank you for sharing~~I like it~
06/08 01:10, 10F
文章代碼(AID): #13tacpgi (BROAD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