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通古今 吃好家常──懷念美食家 孔德成

看板B961010XX作者 (若你發現我難過。)時間15年前 (2009/02/01 22: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學通古今 吃好家常 懷念美食家 孔德成 前考試院長孔德成於上個月病逝台北,他對吃有獨到見解,飲食名家的典故亦能娓娓道來 。然而斯人已逝,如今只能透過他人的描述,緬懷大師風範。 【記者陳靜宜/專題報導】 孔德成常去的餐廳 上海故事─家常菜是最愛 孔德成也是「上海故事」常客,餐廳內還保留他的菜單,「他不愛吃大菜,偏愛家常菜。 晚年的飲食偏向軟爛的食物,魚下巴、清炒河蝦仁、蔥燒烏參、雪菜百頁、肴肉都是菜單 內的固定菜色。」 「上海故事」總經理陳再復說:「家宴或與朋友聚餐時,孔德成會選擇來此,他吃得不多 ,但能與親友相聚就開心了。」台北市復興北路375號1樓 02-2717-0606 11:30~14:30、17:30~21:30 孔德成集學者、書法家、國大代表與前考試院長等身份於一身,另一個特殊身分,就是美 食家。說他是美食家不會有人有異議,因為先天上,孔家先祖孔子就提出不少對飲食的見 解,孔德成可說連血液裡都有美食的基因。 後天上,「孔府宴」等級之高,可與宮中齊等,自然在耳濡目染中眼界不凡。加上自身學 識淵博,也造就他對美食有獨到見解。 國大代表生性儉 不過,孔德成雖然家學淵源,但大時代的變動下,也能隨遇而安。台大教授曾永義表示, 孔德成當年在大陸時,孔家有家廚做菜,但到了台灣,孔德成生活極簡樸,不僅沒有家廚 ,吃也很隨興。 「民國六十年代,台灣經濟才開始好轉,孔老師與朋友約在中華路的山東菜館會賓樓吃飯 。不過時間有點趕,我擔心搭公車可能遲到,對朋友失禮,建議大家合搭計程車去,差不 了幾個錢。」 但孔德成卻說:「呀,是好朋友,沒關係啦,讓他等一會兒還可以。」當時孔德成已身為 國大代表,卻不改其節儉性格,甚至上完課也搭公車回家,有時一等就是半小時,天氣再 冷他也不在乎。 利眼辨菜如神醫 孔德成對飲食講究,當時學生們如想跟老師多學學問,就會在下課後與老師一起吃飯、喝 酒。老師酒一入喉、開心了,話自然也就多了。「老師在餐桌上隨口一說就是譚家菜、袁 世凱家廚又如何如何,就好像在聽歷史小說一樣迷人」,他的一位學生說。 曾永義說:「有時菜還未上桌,孔德成就退菜,因為光看菜的呈現就知作法不對。」這猶 如神醫斷症,見過的人莫不嘖嘖稱奇。 一位吃過他的菜的學生說,「孔老師也下廚,有一次他興高采烈說發明了一道菜,大家正 好奇是什麼菜。沒想到他在廚房裡弄了半天,上桌不過是一道蛋丁炒高麗菜,還對自己的 發明沾沾自喜,這也就是老師可愛的地方。」 曾永義回憶,他也曾吃過老師親手做的菜,是「韭菜炒蛋」(笑)。「好吃嗎?」我問。 「好吃,當然好吃,老師做的菜當然好吃。」他說。 「酒霸」舉杯而不飲 孔德成愛喝酒,因此贏得「酒霸」的封號。曾永義表示,孔德成喝酒是有節制的。他四十 歲時愛喝啤酒,當時餐館裡還不太有裝冷氣,夏天來杯啤酒很能消暑,有時菜還沒上桌, 就已喝了兩、三瓶。 到了五十歲時偏好威士忌,晚年則獨鍾葡萄酒,「他興致高時會多喝幾杯,但後因醫囑少 喝,因而長達好幾年滴酒不沾。他謹守戒諾,即使是在國宴場合,也只舉杯而不飲。」 作家林文月在書中提到,曾邀請孔德成到府用餐。每當有魚翅上桌時,孔德成總是站起來 舉杯說:「魚翅上桌,我們要特別謝謝女主人!」同桌友人也紛紛起身舉杯。這種因心細 懂得魚翅烹調費工、而向女主人致敬的紳士風範,隨著孔德成病逝,似再難尋。 〈後記〉 那擦身而過的一瞥 我唯一一次見過孔德成,就在今年初。當時他已89歲,我在江浙菜館「上海故事」採訪時 ,遠遠見到陣仗浩大的一群人緩緩步入餐廳。餐廳內人聲鼎沸,隱約知道有大人物來了, 有些人好奇抬起頭看了一眼,看不出什麼端倪(我想年輕一代是不認得他了),就又自顧 自地聊起天來。 當那群人像全然與現實無關般簇擁著誰緩慢前進,只見那位老者頭髮花白、步伐沉重如鐘 擺。正感到好奇,餐廳總經理陳再復從椅子上跳起來,「天啊,是孔德成。」趕忙前去迎 接。 孔德成日前病逝,懷抱想為孔德成留下些什麼,或者說,想知道他留了些什麼給我們的想 法,我訪問一些中文系教授,有沒有見過孔德成?許多人都說「沒見過」,因為「輩分不 夠」。 不論是輩分不夠而沒見過孔德成,或是大多數人記憶裡熟悉卻遙遠、甚至是課本讀到的名 字。實際接觸過孔德成的人,對他的一言一行則終身難忘。正所謂一代人物凋零,但典範 常存人心。 醉紅小酌─招牌菜出自他 台大附近的餐廳「醉紅小酌」也是孔德成常去的館子,「他通常下課後與學生們一同來吃 晚餐,開心的話,也會喝點小酒。」老闆娘說。 醉紅小酌有道名菜「酒黨搗蛋」,說穿了就是清蒸魚汁炒蛋,但會有如此特別的菜名,源 自於孔德成有次向曾永義提了道私房作法,就是把蒸魚剩的魚汁來炒蛋或燒豆腐,滋味非 凡。 後來曾永義請店家照做,果然魚汁鮮美、蛋香迷人,成了店家的招牌菜,一道百元。「如 果曾永義來的話,我們都免費招待」,店家說,「因為沒有曾永義就沒有這道菜。」或許 更應該說,沒有孔德成就沒有這道菜。 但想吃「酒黨搗蛋」可要有點門檻──得先點盤蒸魚才行。老闆娘說:「沒有蒸魚,哪來 剩的魚汁炒蛋?」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0巷1號 02-2367-8561 11:00~14:00、17:00~21:00 【2008-11-21/聯合報/D6版/精品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3.220
文章代碼(AID): #19XRTBsX (B96101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