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明天漲價 把這話傳下去

看板Aviation作者 (prussian)時間8年前 (2015/08/01 19:17),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hk.bbwc.cn/od13ov.html 2015 年 07 月 29 日 商周繁體版 明天漲價 把這話傳下去 當航空公司的主管相互耳語時,檢察官的耳朵也豎起來了 「溝通極重要,你不能只是觀察其他人的動向」 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管理層克蘭德爾(Robert Crandall)在 1982年對布蘭尼夫航空公司(Braniff Airlines)行政總裁普特南(Howard Putnam)說,「我給你一個建議。把你他媽的票價漲20%,我也會在第二天一早 漲價。」 克蘭德爾又說,「你會賺更多的錢,我也會。」普特南當時不但將這 段話錄了音,也沒有依言漲價。克蘭德爾雖然犯罪,但司法部因此對美國航空提 出的反壟斷訴訟,最後仍以和解收場,和解條件是克蘭德爾同意以後不會再犯。 法庭並且下令,他在兩年內必須紀錄與其他航空公司主管的一切聯繫。之後布蘭 尼夫航空公司破產,克蘭德爾當了美國航空的行政總裁。 今年夏天,你可以說什麼與你不可以說什麼的問題再次成為焦點。司法部在7月1 日證實,它正在調查航空公司之間可能的「不法協調」。美國航空、達美航空( Delta Air Lines)、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與聯合大陸控股( United Continental Holdings)等美國四大航空公司說,他們會配合這項調查 。司法調查人員正在搜尋有關談話、會議、與電子郵件的詳細資料,以判定航空 公司有沒有討論如何控制機位供應的問題。機位供應是決定票價的重要因素。 司法部主管反壟斷事務助理部長貝耶(Bill Baer)說,「我觀察過只有少數幾 家業者的市場,根據這些經驗,業界串通協調的誘惑有時確實存在。」他不願就 這項針對航空公司進行的調查置評。代表美國民航業者的美國民航協會( Airlines for America)說,它相信它代表的業者都很清白:「我們的會員每天 都在激烈競爭,大眾旅客一直都是受益人。」 是否構成共謀罪,得看有關各單位之間有甚麼確切協議。根據反壟斷專家的看法 ,就法律角度而言,討論更改票價與載客量,比分享歷史性資料的問題更嚴重。 提到一條特定航線,比討論一般觀察心得更危險。私下談話比公開聲明更可能讓 你禍事臨頭。無論你做了什麼,只要經調查當局認為是一種半遮半掩、約束貿易 的提議,而提議出現之後又有人半遮半掩地接受,幾乎肯定就能讓你身陷泥沼。 曾擔任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主席的科瓦西克( William Kovacic)說,「溝通極端重要。你不能只是觀察其他人的動向。」聯 邦貿易委員會是與司法部一起監督公平競爭的執法機構。現在是華盛頓大學法學 院教授的科瓦西克說,違法的是那種「意有所指、並且激發某種回應的溝通」。 聯邦當局為什麼調查航空公司,是反壟斷法律界人士目前熱議中的議題。 引發 這項調查的一個導火線,或許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今年6月在邁阿密舉行的會議。航空公司主管曾在這項 會議中公開討論「載客量紀律」(capacity discipline)。 所謂「載客量紀律 」是一種半公開用語,指的就是限制航班的機位數量。當時,達美航空總裁巴斯 蒂安(Ed Bastian)在記者會中說,他的公司會「繼續遵行市場預期的紀律」。 美國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派克(Doug Parker)也告訴路透社,避免過度載客很 重要:「我想在這個產業裡,每個人都明白這一點。」 美國航空與全美航空(US Airways)在2013年的合併案,是引起聯邦關注的另一 次事件。司法部曾針對這項合併案提出訴訟,希望阻止合併。根據這項反壟斷官 司過程中的檔案,當時擔任全美航空負責人的派克,曾向另一家相互競爭航空公 司的行政總裁發過幾封電子郵件,對雙方你死我活的競爭表示不滿。檔案指出, 這位姓名不詳的行政總裁當時回覆說,這是一項「不合適的溝通」。今年7月15 日,美國航空公司說,美航的功過應該根據「我們為顧客提供的利益」來判斷。 在美國航空與全美航空都同意將一些機場資產賣給競爭對手、將合併之後的美國 航空公司市場佔有率削弱之後,司法部同意和解。司法部的貝耶當時在一篇聲明 中說,「這項和解能打亂現有老牌民航業者之間的好關係」。 不過這項和解不 能防阻業者共謀,因為業者一旦少了,航空公司想彼此串通比過去更加容易。 調查人員也會調查航空公司與投資者的溝通。學術界研究顯示,持有多家航空公 司股票的大公司,不願見到航空公司競爭,因為減少競爭才能保持業界的巨大利 益。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Ross School of Business)的施瑪律茨(Martin Schmalz),以及查理斯‧裡弗顧問公司(Charles River Associates)的阿薩 爾(Jose Azar)與泰庫(Isabel Tecu),在一篇尚未發表的論文中指出,「我 們發現,由於共同擁有,產品價格可以提高3到11個百分點。」論文中提到幾個 資產管理業者,其中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又稱黑岩集團)是四大航空公司 的大股東。貝萊德集團說,「我們代表我們的客戶對公司進行投資,我們也指望 我們投資的這些公司相互之間有公平而正當的競爭。」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出現的併購熱潮,為民航業者帶來所謂載客量紀律的議題。 分析師說,這項紀律給了民航業界一個難得一見的賺錢機會。普信集團(T. Rowe Price Group)分析師大衛斯(Andrew Davis)說,「儘管併購進行得如此 紅火,它仍是競爭激烈的產業。」普信集團的基金擁有航空公司股份。前華爾街 航空公司分析師、新聞信「航空公司箴言報」(Airline Monitor)發行人格林 斯列(Edmund Greenslet)說,「從獲利的觀點而言,這個產業在美國的排名就 算不是最後,距離墊底也絕對不遠。」 部分由於油價降低,航空公司機票最近也降了價。不過幾家大型航空公司沒有將 燃油成本減少省下的錢完全回饋在票價上,獲利於是暴漲。但無論航空公司賺錢 與否,司法部想指控業者串通牟利,不需要先證明他們賺了大錢。司法部只需顯 示,關鍵人物張了口,相互說了些不當說的話就行了。 ---Peter Coy and David McLaughlin 譯 譚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22.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viation/M.1438427864.A.BA3.html

08/01 20:45, , 1F
卡特爾
08/01 20:45, 1F

08/01 21:35, , 2F
Cartel 記得此案例有寫在Mankiw經濟學原理課本中
08/01 21:35, 2F

08/01 22:55, , 3F
看到內文也先想到Mankiw XDDDDDD
08/01 22:55, 3F
文章代碼(AID): #1LlAhOkZ (Av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