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為避天敵而飛 候鳥遷徙至北極

看板Aves作者 (What I Have Done)時間14年前 (2010/02/26 11:0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26/131/211ze.html 2010/02/26 00︰07 成怡夏 【編譯成宜夏整理報導】 鳥兒為什麼不留在棲地就好?為什麼牠們要進行飛越數萬哩的旅行,像是從南美洲的南端 飛到北極,每年持續不懈? 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日前刊登在《自然》期刊上的新研究強調,候鳥進行長 途旅程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緯度較高的地方掠食者較少。 高緯度地區風險低 從任何方面來看,候鳥的旅程都是漫長、艱辛且得付出代價的。候鳥得冒著遇到暴風雨、 掠食者和疲勞的風險,更遑論帶著槍枝的人類所帶來的威脅了。同時候鳥築巢之處愈深入 北方,在新陳代謝上要付出的體力就愈多。 科學家長久以來都假設,鳥類進行這樣的旅程是因為,世界另一端的渡夏地點可提供某些 好處。換句話說,不管要付上什麼代價,北極必然有獨特之處讓這些候鳥值得這麼做。 的確,夏日的北極有持續日照在滋養植物生長,北極的夏天以生命蓬勃生長而出名。長期 以來,科學家就認為這種資源的豐富,以及相對來說缺乏競爭者的情況,一定有吸引鳥類 前來的理由。 深入北方的極端環境也較少有寄生蟲的問題。旅行到較少寄生蟲的環境可能也是漫長旅程 之所以值得的原因之一。嚴重的寄生蟲問題足以造成鳥群的死亡數量大幅增加。 而在日前公布一份名為「高緯度地區候鳥被掠食風險較低」的研究中發現,前往北極的鳥 類愈深入北方,被掠食的風險就愈低。較少掠食者代表著幼小的下一代存活的機會愈高。 因此,儘管長途旅行得付出很多體力,在北極孕育下一代對繁殖率的提升仍有幫助。 研究者花了橫跨兩個夏季的時間,針對沿著加拿大哈德遜灣南部到靠近格陵蘭的埃爾斯米 爾島北部所放置的1,555個人造鳥巢進行追蹤,觀察在這橫跨2,080英里的狹長區域中,鳥 巢遭掠食的情況。 結果發現,在北緯53度到82度之間的地區,緯度每往上一度,鳥類遭到掠食的風險就降低 3.6%。與北部相較,這份研究設定的南部地區所遇到的掠食風險遠超過北部地區的兩倍。 「這些結果提供了證據,證明鳥類深入北方遷徙,可能是因為高度較低的鳥巢被掠食風險 較低,以至於對族群繁衍有利」。 生態簡單 有助獵食 而另一篇名為「解釋鳥類遷徙」的文章則提供了更深入的脈絡。該研究的作者表示,比起 任何地方,北極的生態系統主要是靠掠食者和獵物之間的互動關係所形塑。因為北極的原 生物種本就不多,可以在惡劣的條件下生存的物種,如旅鼠、北極狐和雪鴞以及其他物種 ,從定義上來說,是該生態系的主要角色。作者揣測,這種相對簡單的生態系統對於候鳥 來說是很有利的,至少大部分的時間如此。 以旅鼠為例,牠們是北極地區主要的獵物,每3到4年間會有數目消長的循環。當旅鼠數目 很多時,掠食者可能會棄水禽而不顧,但是當旅鼠數目較少時,掠食者則會轉向獵捕這些 在岸邊棲息的鳥類。作者論證道,如此一來,候鳥遷徙到北方的繁衍策略只有在旅鼠可以 讓狐狸、貓頭鷹以及其他掠食者分心時,才可以真正奏效。這些旅鼠的犧牲讓鳥類旅程變 得值得。 在日前一則鳥類遷徙新聞中,北極燕鷗被冠上了「通勤者之王」的稱號。高科技的追蹤調 查揭露了,北極燕鷗每年的遷徙是動物界中最漫長的,其中有些鳥兒終其一生飛行的距離 ,甚至相當往返月球路程之3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13.101
文章代碼(AID): #1BXpi_O- (A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