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Grimm audio MU1

看板Audiophile作者 (極凶麒麟)時間4年前 (2020/03/28 13:01), 4年前編輯推噓18(1807)
留言25則, 18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會試著朝數位流前進,濫觴是我老婆"希望"我別再買CD了 所以下定決心,想把數位流系統試著提升到可以追上CD系統 大多數燒友都承認自己的系統,CD比較好聽,可是也可以承認數位流的東西比較多 所以,資訊量高跟好聽與否,或許不是那麼一致,至少我的經驗是如此 但那些古早的發燒錄音,卻往往又以輸出資訊量高著稱... 所以,我試著把原因歸類到"製作者" 能夠駕馭高資訊量的輸出,製作者的音樂素質,或許不能不加以考慮 通例來說,歐洲的機器會比較有活力,也比較會加入製作者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日本的機器,在泡沫經濟時期,比較偏向歐洲這樣 但現在的機器,通常就比較嚴肅而沒那麼有活力... 加上我之前購買來當次系統的NP-15,參考機就是某日系旗艦機, 假設這就是日系機在數位流的一般表現,則我會更期待歐系機器的表現 在這樣的背景下,因為Grimm audio TPR, TPM, SQM線材的結緣 這些線材詳細的聽感,版上搜尋一下小弟的文章,在AES/EBU線材比較中有簡單的描述 這邊就不贅述了。 總之,這些線材的使用,讓我對他的機器很有興趣, 可惜之前家中有點狀況,我一直沒有心情去做更多的功課 最近又看到Grimm audio升級mu1的韌體 在前往方浪試聽後,決定購入這台機器 在人家的場子裡聽東西,怎麼樣都是沒辦法聽到自己覺得百分之百好的東西 決定購入的原因是,當場聽到的東西夠多,而且不會枯燥,或煩躁 說白了,不是靠某種音色或某個頻段取勝的作法 而是可以在資訊量大量輸出的狀況下,依舊舉重若輕 等了兩個禮拜後,總算把機器搬回家了 在家裡的表現,想當然爾是比較符合自己的喜好 最讓我覺得驚豔的是,流行樂在串流的表現已經可以追上CD系統了 音響性就不用說了,透明感跟速度感兼具的情況下,又具備強烈的活生感 在撥放Perlman版本的Por una cabeza時,閉上眼睛有強烈的殿堂感 與我現在CD系統表現主體的強烈情感不同。 這種殿堂感讓人彷彿在演奏廳的中後排, 往前微微俯視首席小提琴手與整體樂團的一同演出 現在CD系統的表現方式,則偏向首席小提琴手帶著大家一起演出, 但容易忽視其他人的表現 最驚訝的是輸出之順暢而全無淤積, 音場龐大包覆感好而音壓適中 當然最基礎的三頻均衡,延伸完整,雜訊的隔離等等,就不在話下了 附帶一提的是,會購買這台還有一個附加原因是,這台以後應該可以升級成mu2, 也就是可以加DA模組,升級成可以類比輸出的機型 這樣可以少買一台機器,少過一段線材的調整,我自覺是好事。 調整到後來,為了維持在針尖上的平衡,又能持續精進, 每次改變器材都要思慮再三, 如果像Grimm audio mu1這種幾乎全無音染又輕鬆駕馭龐大資訊量輸出的器材 如果不是音色有特別喜好,無腦上應該不會有退步的感受。 考量疫情的關係,建議有興趣的人盡早前往試聽 不然航運不穩的情況下,下定決心想入手都不一定能如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221.6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585371717.A.308.html

03/28 13:46, 4年前 , 1F
推心得,少見的荷蘭機
03/28 13:46, 1F

03/28 14:37, 4年前 , 2F
推一個 順暢無淤積
03/28 14:37, 2F

03/28 14:55, 4年前 , 3F
勸老婆改變想法,cd不聽還能賣錢,檔案沒辦法
03/28 14:55, 3F

03/28 15:40, 4年前 , 4F
現在還願意買cd的發燒友 會在意轉售那點錢嗎?
03/28 15:40, 4F
其實有個悲觀一點的原因啦 就如同我的時代眼淚組合一樣, 靠著上次泡沫經濟的威能,才有辦法做出這種東西 這次的泡沫再次破裂後,不曉得多久才會再出現這種頂尖的產品... 再加上這台都出一年多了,我做了一年功課,發現國際二手市場上一台二手機都沒有 覺得大概很難等到釋出 所以乾脆買下來,安心度過這幾年的疫情與後疫情生活... ※ 編輯: bigheadpro (1.163.221.68 臺灣), 03/28/2020 16:07:24

03/28 16:14, 4年前 , 5F
其實CD也是數位化的音源, 未來被串流取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
03/28 16:14, 5F

03/28 16:14, 4年前 , 6F
03/28 16:14, 6F
CD系統的封閉性,目前串流很難做到,是我覺得串流最大的困境... 所以,弱電系統的雜訊是有可能漏進系統裡的... 我自己聽過一些串流或網路撥放的方式,老實說差強人意 各家廠商推出音響級rooter, 不過我對此持悲觀看法 就連Linn都還在不停推出改朝換代的機器中 所以聽了半天,最後聽到這台,雖不敢說後無來者,但我覺得應該前無古人了 ※ 編輯: bigheadpro (1.163.221.68 臺灣), 03/28/2020 16:39:35

03/28 16:41, 4年前 , 7F
數位流的威力要買高解析音樂檔才能真正顯現
03/28 16:41, 7F
我手上一堆MA、blue coast music,HDtracks的軟體...應該開始接上去了... ※ 編輯: bigheadpro (1.163.221.68 臺灣), 03/28/2020 16:49:06

03/28 16:41, 4年前 , 8F
不管是高低頻 空間感 細節 都遠勝CD
03/28 16:41, 8F

03/28 16:42, 4年前 , 9F
而且我還把檔案帶去店家那台快一百萬的T+A播放
03/28 16:42, 9F

03/28 16:42, 4年前 , 10F
還真的高解析檔贏CD 一模一樣的專輯 老板也讚嘆
03/28 16:42, 10F

03/28 16:43, 4年前 , 11F
我播的是jack johnson的in between dream
03/28 16:43, 11F

03/28 16:43, 4年前 , 12F
我自己在家裡聽 是覺得CBS華爾特和柏恩斯坦的高解析很優
03/28 16:43, 12F

03/28 17:31, 4年前 , 13F
Cary DMS-600如何?日系機我聽Esoteric N-01覺得很棒呀~
03/28 17:31, 13F

03/28 17:48, 4年前 , 14F
這台跟Aurender W20SE相比不知道是否同級別呢 ?
03/28 17:48, 14F
我想每個人買單機器有自己的原因,這一台也確實有打中我的點 撇開個人喜好,我認為就音色的平衡、性能跟規格來看,也絕對稱得上是頂尖器材!

03/28 19:00, 4年前 , 15F
推大頭大久違的精彩心得文
03/28 19:00, 15F
我自己都覺得寫得很貧瘠...你客氣了~XD 也不知道要寫啥,就好像甚麼東西都有,自然地擺在那邊,也自然地被聽到的感覺

03/28 19:21, 4年前 , 16F
這台一直滿想聽看看, 之前去都不在
03/28 19:21, 16F
現在應該正常展示中了~ 順便說一下,方浪的系統以展示音場龐大為主,規模感強大 聽浪流連的時候,人聲甚至定位到接近喇叭兩倍高的地方, 但深度跟透明有稍微犧牲一點。 在我這邊,人頭大概離地約150cm左右,深度跟透明度兼具,穿牆不在話下 聽大編制的演奏,如上面說的por una cabeza, 皇帝位聽到的音場可以塞到接近天花板,且可維持一定程度的深度跟透明度 大概就是系統本身的特性被進一步增強 這樣的差異,應該也可以側面說明這台機器就是很順暢的輸出給後端 後端有多強,他就可以表現得多好。 ※ 編輯: bigheadpro (1.163.221.68 臺灣), 03/28/2020 20:06:15

03/28 20:21, 4年前 , 17F
推一個~
03/28 20:21, 17F

03/28 20:29, 4年前 , 18F
推mu1
03/28 20:29, 18F

03/28 20:34, 4年前 , 19F
推大頭大分享!
03/28 20:34, 19F

03/28 20:49, 4年前 , 20F
感謝大頭大分享~自然又高細節好毒
03/28 20:49, 20F
樓上幾位,快去聽聽吧!

03/28 22:00, 4年前 , 21F
以為大頭大會買Fidata XDD (也好奇兩者聽感差異
03/28 22:00, 21F

03/28 22:27, 4年前 , 22F
fidata只是純nas和這台不太一樣
03/28 22:27, 22F
我也一度這麼以為...XD

03/28 22:57, 4年前 , 23F
可惡 想聽
03/28 22:57, 23F
去方浪聽聽吧! ※ 編輯: bigheadpro (1.163.221.68 臺灣), 03/28/2020 23:57:42 ※ 編輯: bigheadpro (1.163.221.68 臺灣), 03/29/2020 00:00:00

03/29 02:34, 4年前 , 24F
推推感謝分享!
03/29 02:34, 24F

03/30 11:29, 4年前 , 25F
喔喔看來很猛!恭喜入手好物~也感謝心得分享
03/30 11:29, 25F
文章代碼(AID): #1UVjf5C8 (Audioph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