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 東touch 專欄 (二汶)

看板At17PixelToy作者 (At Seven Twins)時間18年前 (2005/12/17 21: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4-08-24 〈你有自己一套〉eman@at17 說到創作,年輕如我們,實在談不上有甚麼心得,但一些創作上的小故事,則可以跟大家 分享一下。 〈你有自己一套〉這首歌是我的第一首作品,記得當時跟堂弟在深圳一個籃球場,他在打 籃球,我在彈結他,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口在說,手則在亂彈,剛看見滿天是星星,記 起拍拖時一些甜言蜜語,現在卻剩一下自己一人,說著說著便將歌詞唱了出來。一寫完, 自己就拿著重覆唱著和興奮得四處唱,唱給家人和所有朋友聽,高興得連失戀的傷心都忘 記了! 寫一首歌,假如如我上面所說,好像很易,只需15分鐘便完成,但實際讓它發生的並非那 15分鐘的靈感,而是我對那件事的感情。談戀愛不會只談15分鐘吧?假如沒有感情,實在 很難寫出動人的歌曲。凡事,即任何創作,皆有「情」在背後。即使不是情歌也有情。如 梁詠琪當年的〈某年仲夏〉,不是那種「你說我愛你唔愛我好愛佢又愛你」那種情歌,但 起碼在說你昨日的一些懷念和感情。說到底,假如你愛你所做的東西,要創作其實一點也 不難。假如是初學者,不要開始便想自己成為專業的作曲家,想寫甚麼便能寫出甚麼,這 樣只會阻礙自己的靈感。下次再跟你們談談,經驗中所遇到的創作難題! ------------------------------------------------------------------------------ 2004-09-07 《文字與旋律》eman@at17 不知道大家寫歌的時候有沒有遇過這難題:當想從旋律入手時,旋律往往一去不回頭,導 致旋律變得沒有準則,左一句右一句,不知自己的思緒飛到那兒去了,這是自己寫歌常常 會遇到的問題。 寫流行曲,曲式不能讓聽眾捉不住,不知道該跟你往那裡跑,即使自由創作能讓旋律千變 萬化,但最好也可以有一個固定模式,千變萬化的效果,該由編曲負責,例如〈魂斷威尼 斯〉就是個例子,這首歌收錄於楊千嬅《Make Up》大碟中。寫這首歌,是因為想寫一首 讓歌手的聲音能夠發揮最甜美部分的歌。由於苦無頭緒,於是突發奇想。找來幾米的詩來 譜曲。詩本身有固定規律,所以歌曲會立即變得有條理,解決了以上提出的難題,將來大 家如果也遇到這難題,可以試試用這方法解決。 先有詞後有曲其實是好事,因為文字本身可為作曲的人帶來靈感,而文字亦可透過音樂表 達字裡行間的意義。Sylie Nergarrd在第三隻英文碟的鳴謝中感謝為她寫詞的人為她的旋 律找到歸宿,這句話實在啟發了我很多:在歌曲裡,文字和旋律是分不開的,好的旋律為 歌詞營造了更入心的情感,好的文字又為旋律找到一個家,好的歌曲應具備這兩種要素。 說到底,能夠一邊寫曲一邊寫詞是最好的,因為他們能同一時間在同一個心跑出來,感覺 合一,有如水乳交融,這就是一首好歌。然而,如何讓你知道那是首好歌?只有歌者才可 讓你知道。 ------------------------------------------------------------------------------ 2004-09-14 〈唱歌〉eman@at17 要「唱」一首歌不難,只要有小小聲音就可以唱歌,即使是五音不全。但是,要「唱出」 一首歌,這才是真正的難度,好曲好詞不難求,能唱出歌曲味道的人卻可遇不可求。既多 說文字是歌曲的歸宿,那麼歌手便是歌曲的靈魂。好歌已有了,究竟如何才可唱出其味道 呢?這也是我遇到的難題。歌詞和歌曲本身已各有要表達的感情,原來要帶出其中味道, 並不單是明白歌詞和唱到旋律那麼簡單,還要歌者本身也達到那種感情狀態才行,這些, 是我從林憶蓮身上學到的。 林憶蓮的歌聲總是能牽著你的心。聽她唱〈沒結果〉,〈早晨〉,〈寂寞流星群〉等等歌 曲就能聽到那種狀態。她沒有一字一句含淚帶血的告訴你她多有感情,但她那顆心和聲音 卻讓歌曲的一字一句都值得細味。〈寂寞流星群〉曲詞也動聽,但林憶蓮心注入了歌曲, 不單讓歌曲更入心,更將整首歌最重要的一句「寂寞如梭」刺入心中,讓它整天在心裡揮 之下去。有這能力的還有陳奕迅。 聽陳奕迅唱歌,不單止要聽,還要看。看他坐在台邊唱〈綿綿〉,即使不能完全明白歌詞 內容,你也能從他那種投入裡感受到感情世界裡那種綿綿。即使他站在台中央,隔著過百 觀眾,他也像向你訴說他的心事,彷彿那刻只有你和他兩個人。 其實,唱歌的時候,不要理自己有沒有每一個音也唱準,只要你在那種狀態(但當然也不 要五音不全啊!),聽的人也能聽到你的心。 ------------------------------------------------------------------------------ 2004-09-21 〈Live〉eman@at17 當我在黃耀明演唱會真正踏上台板綵排的時候,我站到台邊,放眼望著百多個座位,我問 了自己一問題:「究竟如何唱,才能讓山頂的聽眾也知道我在唱給他聽呢?」 台上與台下的實際距離其實很遠,但表演的人一定要突破這距離,才能完成一個成功的表 演。我們的監製李端嫻說過,有些歌唱給自己聽,有些歌是唱給別人聽的。在台上唱的歌 ,既然有觀眾,就不能只唱給自己聽。有些人在台上賣力表演,但你總覺得他只在自顧自 耍樂,完全不理台下觀眾,這樣做還不是個最好的方法。自己投入當然重要,但觀眾長途 跋涉來看你的演唱會,你決不能不理他們的感受。恭碩良的表演很吸引,看著你在台上投 入得不能自己,看的人也替他興奮,但觀眾也該有權參與其中。能讓觀眾看表演的時候, 也能投入自己的感情,引發觀眾投入那首歌裡,當中的佼佼者則有明哥、林憶蓮和梅艷芳 。在明哥演唱會中,即使我只站在他身後看,他那種牽引著你心的聲音還是那樣強,聽他 唱〈光天化日〉,他完全能帶我進入那首歌裡,讓我心情沉重了好一陣子。林憶蓮和梅艷 芳在梅姐最後一個演唱會裡唱的〈明星〉,也讓我震憾了很久。聽梅姐唱〈明星〉,好像 在向我訴說心事,像在請我把她記住,即使我隔著電視看,也沒有減退半分懇切。林憶蓮 走出來,接著便唱著另一段,她看著她那種佩服和眼中帶著千言萬語,讓我感覺到自己像 站在她們中間,看著她們的感情和由衷在我身體穿過,即使我不在梅艷芳當紅的時代出生 ,我也不禁不捨得這位巨星離去。 「Live」除了解作「現場表演」,還解作「生命╱活著」,在台上感到活著外也讓台下的 感到自己活著才這是「Live」的最大精神。 感情、音樂和生活是分不開的,凡事皆有情,創作,唱歌皆因有情,希望你們因為人間有 情而活得快樂。 ------------------------------------------------------------------------------ #489 2004-10-12 我們的寵兒 eman@at17 你喜歡去卡拉OK嗎?為甚麼喜歡去?因為有得玩、有得食,有得一班人聚首一堂?因為有 地方「落腳」,不用在街上遊離浪蕩或在家裡閒著?還是能在那小小房間一嘗開個唱的滋 味呢? 我也喜歡去卡拉OK,裡面有很多自己喜歡的歌手的歌,可以幻想自己就是那個歌手,拿著 咪,享受歌裡的細節和音符。我想有很多人都是因為有以上相同想法才喜歡去卡拉OK。有 見及此,有很多唱片公司都看準這個市場,希望作曲人能製作一些大家都容易跟上和容易 投入感情的歌,以便增加其歌曲、甚至該歌手的流行程度。漸漸地,一大堆容易上口,感 情位到肉,歌詞一針見血刺痛你心靈深處的歌曲就一湧而上。「盡情愚弄我吧!我自行回 家,沒有眼淚要流下……」「愛你愛到往日朋友不敢分享,當然不敢想像你會感激鼓掌… …」,「是我太過愛你,願意放生你……」「最愛都會過去,都會過去,都會過去……」 ,一首又一道,有痛不欲生的、有過盡千帆的、有大條道理的,都是愛情世界大同小異的 悲情和煽情。然而,當你拿起咪那一刻開始,一直經歷起碼6小時的「感情創傷」,難道 你不累嗎?卡拉OK文化發展到現在,究竟是有歌迷才有歌,還是有歌才有歌迷呢? 歌曲本身其實不是服務大眾的東西,它該是一種分享的媒介。我們需要的不單是我們能「 參與」,還有能讓我們「聆聽」的歌。但願其他不容易在卡拉OK流行的歌也有機會得到歌 迷寵愛。 ------------------------------------------------------------------------------ #491 2004-10-26 〈天才與瘋子〉eman@at17 先不要被這標題誤導,「天才」這詞沒有特別褒意,「瘋子」也沒有特別貶意,那只是一 個稱呼罷了。 早前跟「小交響樂團」合作,是我們第一個跟古典音樂的crossover。能見識葉詠詩和其 他團員的淡定優雅演出,當然令我興奮莫名和獲益良多,能夠跟李傅韻合作,更是真正的 震撼。認識他之前,聽別人說他不太善於跟人溝通,有時會說錯話,有時會很不聽話。當 時我想:「我該怎樣跟他溝通呢?」其實我也是如此,有時說錯話,有時很不聽話,我想 應該不難跟他做朋友吧,只怕他嫌棄我這個沒有甚麼特別精曉的人﹗看我如此說,不難估 到其實他真人是有趣和不難相處的。他的小提琴技巧當然令人震攝,畢竟從小到大已獲獎 無數,還被選入傑出華人音樂家,又被送往紐約深造,手更握著值300萬美金的小提琴, 能夠近距離看他表演,當然異常震撼。然而,更觸動我心的,不是這些夢幻式的相遇和合 作,也不是他那種手握著琴時散發出的藝術家氣質,是他放下琴時那種不知所措。 握著琴,他自信爆膨,充滿吸引力,像一隻獨角獸,優雅、孤獨。當他放下琴,沒有音符 帶著他走,他對古典以外的生活嚮往,卻又不知如何是好。「傳韻」,是爸媽有寄望下起 的名字,希望兒子能實現他們年輕時的夢想。但,我在想,他想為自己留下的,又是甚麼 呢?是不是有些人,得到最優秀的能力,就是註定要為其他人完成一些心願?看著他依然 孩子氣的模樣,除了琴藝的成熟,其他還像一個不知道如何跟世界接觸的小孩一樣驚惶, 心不禁有點痛…… 「天才」,沒有特別褒意,「瘋子」也沒有特別貶意。他是天才,他也許是個瘋子,但最 後他只不過是一個有點不知所措的孩子,但誰又真的會去體諒? ------------------------------------------------------------------------------ #501 2005-01-04 〈Ellen @ at17〉 eman@AT 17 這次又是我。 Ellen正忙於為達明一派的演唱會排練,所以連續3期也是由我執筆。 跟Ellen相處4年了,大家正在青春期的日子日對夜對,談過的話記下來怕要比1本大英百 科全書還厚,一起行過的路恐怕還遠過上次長跑的10公里!(>.<)有朋友說過,要是一 對朋友緣份很深的話,相見1天便幾乎等如3天。如是者屈指一算,4乘以3,我跟Ellen已 相對了12年之久了﹗﹗﹗跟這位「老朋友」經歷過的都不算驚濤駭浪,但點點滴滴的起跌 都仍刻骨銘心。記得一次在朋友家吃火鍋,席間大家都不忘為大家「添菜」,她也為我添 了一些,但鍋裡甚麼都有,夾菜的時候難免夾到其他,碰巧她夾給我的那磚豆腐拈了條芽 菜,她本來完成任務功成身退了,還不忘為我挪開那條芽菜。就是這麼一件小事,我一直 到現在都很感動。她這個人,看來冷冷淡淡的(卸了妝後),其實很有心,也很細心,知 道我討厭芽菜,即使只是連我也不介意的一點點,也為我將其消滅。 有一回我們為一個民歌比賽做評判,當中有2個男孩子參賽,一個面方方、雙眉又彎又粗 像兩把關刀;另一個面呈菱形,八字眉,一臉無奈的樣子。他倆一直一起彈一起唱,順順 利利的,只是結他聲音忽然有點怪,最初沒甚麼大礙,但後來愈變愈怪,可是歌已唱到中 段了,大家都不奢望有甚麼轉機。突然間,關刀眉那個男孩將歌曲停下,全場也呆了看著 他,當然還包括那八字眉的拍檔,那一刻他顯得更無奈,因為關刀眉發現自己的結他走了 音,立刻將八字眉的結他搶到手,然後把自己的結他交給八字眉,再一臉陶醉的去完成那 段solo,剩下眉頭斜成45度的八字眉,繼續用那支走音結他,為關刀眉那段經過苦練的結 他solo伴奏。表演完畢,大家都報以熱烈的掌聲,是為了關刀眉的「果斷」,還是給八字 眉的鼓勵,我不知道,但對於關刀眉的處理方法,我有一點點的體會。 我的結他彈得不好,但有時為了某些歌曲的需要,我也要「露兩手」。因為技巧不好,難 免有錯漏,Ellen從來沒有對我投以嫌棄的眼神,還不時為我補上彈錯的部分,平時也不 嫌我學得慢,細心的教我,直到我真的彈得到。有時候回想起來,不是多得這個善良、樂 意幫忙和分享的拍檔,我實在不能健健康康的學會如何跟人合作,也不會懂得珍惜疼自己 的人。 多謝! ------------------------------------------------------------------------------ #503 2005-01-18 〈劉德華與周星馳〉ellen@at17 記得年多前看了《大隻佬》,看後良久不能說話。《大隻佬》說是邪不能勝正,原諒總比 復仇來得震撼和高效率。片末劉德華流浪在森林裡,終於找到兩次奪去他摯愛的孫果,在 他遇上孫果那刻,他的一個擁抱了結了多年來的仇,那個擁抱道出了做人的秘密:善。 我曾以為今生遇上一個仇人,必定是他前生開罪過自己,所以當自己對那人不好時,特別 起勁,不是說「因果」嗎?有當天的「因」,就有今天的「果」啊!可是,大家是否記得 「當天」,其實曾經就是這個「今天」呢?我們掌握得到的時間只有「現在」,過去的追 不回來,未到的不能提早捉住,唯有「現在」。所有的「果」都來自今天的「因」,要是 對一個人不好,是因為你認為有昨天的「因」,要是對一個人不好,是因為你認為昨天的 「因」,為甚麼不想想今天的「因」,會為明天結下怎樣的「果」呢? 「恨」,最易結,通常在鬥爭裡結成。我要第一,你也要第一,初時是比賽,是切磋,再 來是妒忌,是戰爭,動了干戈,怨恨漸生,小則拳腳,大則滅國,就這樣一個小小的「一 」字,弄得恨意滿天,血流成河。我們這些俗人,很容易就跳進此等陷阱。爭風爭雨就是 爭一個名,或是為一點利,苦了自己,利不了人,到頭來指頭都抓到緊不透風,張開雙手 ,原來甚麼都沒有。 這個解不透的千古謎題,又在電影裡找到答案。武林中誰都想自己是天下第一,小伙子聽 說過武林秘笈,於是10元1本買回來練,神功練不成,滿腔救世的熱情只能寄望在黑社會 裡大展拳腳,被大佬利用了,被逼跟天下第一高手過招,結果被活活打死。奇蹟頓生,意 外被打通全身經脈的小伙子復活,練成天下第一神功「如來神掌」,把原來是用三教九流 手段置人於死的所謂武林第一打個落花流水,最後決定性一掌,打空了,那位天下第一保 住狗命,嚇得屎滾尿流的追問那是甚麼神功,小伙子只說一句:「你想學嗎?我教你。」 這一場干戈,就這樣結束。「第一」的意義是甚麼?即使它的意義是甚麼,也會敗給一顆 懂得分享的心。原來道理就近在咫尺,多看一點,清醒一點,共勉之! ------------------------------------------------------------------------------ #505 2005-02-01 〈相見好〉eman@at17 地鐵門一關,女孩子眉開眼笑的揮手,男孩子在車廂外靦腆的望著,女孩子的眼一刻也沒 離開過被門隔著的男孩,還禁不住輕聲的叫男孩子不用再站在車門外。車子一開,一切回 復平靜,只有女孩子還在目送已漸漸離遠的那個人。這是北京地鐵車廂中的一幕。 到北京旅行,是想離日常生活遠一點。然而,離開後那份牽掛,才真正的將人跟日常生活 拉近。 我在想,旅行的意義是甚麼呢?陳綺貞在歌裏說:「離開我,就是你旅行的意義。」旅行 真的是想離開一個人嗎?我想,牽掛才是真正的意義。當你一個人離開,要走到一個新地 方,看見新事物,卻想起沒有一個可傾訴的人,那趟旅行是寂寞的。老套的說,要牽掛, 才知道那人在自己的心裡有多重。 一起的時光總是過得太快,不相見的日子卻又那麼長,再灑脫的人,也會害怕不夠時間與 愛人相對。或許我們都在吃力的找尋最好的/最無害的方法去享受愛情,但世上又那有這 種方法呢?我們只能盡力享受整個過程,相見與相隔,只是兩者令彼此變得更有意義吧? 我們還年輕,該盡量去拿、盡量享受一起的時光。那管有一天要分開,也不要低著頭的放 手;即使可以想得成熟,也不要太早讓理智控制自己;儘管再明白那些老生常談的道理, 也不應放棄可以盡情和不理結果地經歷一切的機會。 道理,畢竟源於任性。 -- 文章來源: 香港歌迷為At17所架的論壇 站長:catherine http://members.lycos.co.uk/at17/index.ph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67.161
文章代碼(AID): #13f0r_11 (At17PixelT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