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聞天祥:親愛的侯麥先生

看板Artfilm作者 (沉潛)時間11年前 (2012/09/14 21:25),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來標題:影聞其詳/親愛的侯麥先生 新聞來源: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7350963.shtml 文/聞天祥   侯麥(Eric Rohmer,1920-2010)是我最重要的觀影經驗之一。記得1987年金馬 影展在如今變成KTV的新聲戲院看「綠光」(Le Rayon vert)那種倒嚼甘蔗的感動, 以及最後全場影迷熱烈鼓掌的激情。無論影展、還是侯麥,都是我的初體驗。   那個年代,影展和院線還是有點壁壘分明。「綠光」嘗試在本地院線上映,換得 門可羅雀的對待,爾後就沒人敢再冒險經營侯麥電影。直到十年前(2002),他的「 四季」系列才又以團體戰的方式問鼎台灣市場。   很有趣的是台灣片商似乎對這兩套作品情有獨鍾。「綠光」時隔二十年再度上映 (第一次上院線在1988,再上檔已是2008),「四季」系列也是十年後捲土重來,據 說這次還製作了全新的數位拷貝(DCP)。不過這應該更證明了侯麥的歷久彌新。   確實,侯麥的電影看起來並不時髦,甚至有種信手拈來的隨興感,但其實是種更 困難的場面調度,因為他要讓拍片這件行為看起來是那麼地不經意,水到渠成,也就 是自然(雖然他謙稱自己「業餘」)。而他片中角色所作所為不外乎吃飯、喝咖啡、 上班(學)、戀愛、度假,而所有攪亂這池春水或死水的偶然與巧合,好像都沒什麼 大不了,卻總能犀利但不刻薄地暴露出人們的心理困境。髮型、服裝也許會隨潮流更 改,但愛情與道德的習題亙古不變,侯麥的觀察論點從不過時,何況他還懂得幽默以 對。   也許是因為侯麥擅拍戀愛中人,而且對年輕男女心思往往一針見血,以致於很少 人發覺我們認識侯麥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位老先生了(就生理而非心理而言)。身為 「法國新浪潮」電影筆記派的五虎將之一,侯麥確實是比較坎坷的。他比同儕楚浮、 高達、夏布洛都年長十歲(即使老成的李維特也比他小八歲),但相較於小老弟們 1959年不約而同以「四百擊」、「斷了氣」、「表兄弟」揚名國際,他要到1969年的 「慕德之夜」(Ma nuit chez Maud)才被完全肯定(頑固的奧斯卡提名他最佳原創 劇本),算算又晚了別人十年,可是路遙知馬力啊!   2010金馬影展曾回顧了侯麥的長片處女作「獅子星座」以及橫跨六0到八0年代 的兩大系列「六個道德故事」及「喜劇與諺語」。其實裡面有不少值得片商再挖掘的 瑰寶。至於目前重登院線的「四季」系列,則是他在九0年代的代表。其實侯麥在進 入二十一世紀、也就是他在最後十年的創作也不能小覷,老先生不但挑戰了數位實驗 (「女士與公爵」)、碰觸歷史與政治(「花都無間」)、甚至改編古典小說(「愛 情誓言」)。   有人覺得侯麥無聊,我卻覺得看他的電影特別舒服。他彷彿洞穿了所有人在愛情 與道德上的心眼,一語道破我們解不開的迷思。無論是多沒原則的男人還是龜毛的女 人,至少親愛的侯麥先生懂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6.1.212.129

09/17 20:40, , 1F
我愛侯麥!!
09/17 20:40, 1F

09/20 16:48, , 2F
我愛侯麥!!+1
09/20 16:48, 2F

10/03 15:07, , 3F
誰能不愛侯麥~
10/03 15:07, 3F
文章代碼(AID): #1GKp1ZTL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