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真實的形像:藝識形態影展<比爾維爾拉:靈視之眼>

看板Artfilm作者 (非常熱)時間13年前 (2010/08/19 16:4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觀看先於語言。」- 約翰柏格 大水從窗口,從正門,從白色磚牆堆砌的樓面奔湧而出,頃盆洪流向銀幕前方的 觀眾席捲,沖刷出一些零碎的物品和建物內的中產階級。 這是<比爾維爾拉:靈視之眼>的開場片段,剪輯自Bill Viola的錄像作品<Going Forth By Day>(2002)中的第三段<大洪水The Deluge>,平靜的畫面被突如其來 的洪水瞬間打破,驚濤駭浪般地像是要掏洗現代生活的一切繁瑣與矯飾。 有「錄像時代林布蘭」之稱的Bill Viola在<比爾維爾拉:靈視之眼>中暢談個人 的作品、生活、以及他熱愛的Giotto,片中當然也穿插了一些藝術家的作品片段, 像是那個撲天蓋地迎面而來的開場。 猶如一幅藝術家的肖像,帶有濃厚知識份子氣息的Viola面對鏡頭,聰明自持地講 述生命的種種與藝術上的探索:seeing與knowing之間的辯證。 形像(Image)從來不只是形像,形像背後的無聲寓意完善了作品穿越時空的恆久 價值,<天使報喜圖>是透過形像建構起來的瞬間,凝滯的畫面蘊含了神喻的傳達 和生命的悸動。 1983年的<聖約翰的房間>是Viola創作生涯的轉捩代表。聖經中被囚禁的聖約翰在 斗室中書寫,他沒有使用字句刻劃仇恨而是持續書寫情書,自此湧現的愛與寬恕將 Viola從激進的社會改革領往內在的探索與完善。 Viola在錄像作品<凱薩琳的房間Catherine’s room>(2001)中以十四世紀義大 利畫家Andrea di Bartolo的祭壇畫為本,從春天早晨的隱喻開始,付予現代女性室 內生活的連串觀察,作品帶有生命週而復始的靜謐。 這使人想起藝術家並置母親臨死和次兒初生的錄像作品<Passing>,呼吸器透出的 聲息猶如沙漠中消失的一個點那般微弱,無邊廣漠的自然景觀伸出大手將我們包覆, 包覆著我們還無法確切觀看之前,那既渺小又莊嚴的生命感知。 -- 打字員的筆記本:http://ych0905.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232.111
文章代碼(AID): #1CRE_ZoF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