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From Physics to Design - 易禧科技

看板ArtCenter作者 (nothing)時間16年前 (2008/07/19 23:13), 編輯推噓4(402)
留言6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From Physics to Design - EC Design : http://www.wretch.cc/blog/Madlez/20493004 這篇開始會有一些補習的相關心得 我在易禧科技上過他們ACC & AIC的課程 價錢不便宜是真的 不過對什麼都沒有的非本科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8 大學四年轉眼飛逝 剃了頭,提著黃埔大背包還債去,還國家一個很靠北的債 接著時間就變慢了 等了非~常~久才過半年... 每週悶了五天出來,放假就是盡情的吃、睡、逛街、上PTT.... 二月放完年假,著實有些慌 預計年底退伍申請08年秋季班 除了TOEFL成績和城鄉所一兩個還能見人的作品外 (還不是工業設計類 ...請參見初等環境規劃設計) 其他的要什麼缺什麼 更糟的是照前半年這模式走下去 再過半年多退伍情況也不會好轉...所謂船到橋頭自然沈正是如此 或許是上天保佑,無意間在天下還遠見雜誌某期專欄上看到"易禧科技汽車設計班"的報導 看到後頗為心動... 「這可能正是我需要的...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亮、乾淨是我對易禧科技 AIC中心的第一印象 雖然位在重慶南路上,不過十樓的高度加上外面的大露台恰好隔絕了台北市的喧囂 午後陽光閒適的灑在靠牆整面書櫃上 「 在這裡學設計...應該不壞吧...? 」 向來對環境挑剔的我,對易禧的第一印象不錯 不過還是先聽聽他們課程的介紹吧,畢竟是筆不小的費用 櫃檯走出一位滿可愛的大姊姊 -- 美琴姊 「 易禧科技這邊又分成AIC跟ACC兩個中心 ACC是一般性設計課程,包括產品設計班 (九萬多) 和汽車設計班(十八萬)都在那邊 而我們AIC則是以輔助學生出國留學為最大目標,目前工業設計班是十三萬六千」 「 AIC跟ACC最大差別在於我們是以專題導向進行授課 務必會push學員在課程結束時前成兩個作品 而ACC的課程則比較注重3D繪圖軟體 -- Alias 的操作 」 一邊低頭看著手邊介紹,一邊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現況 和美琴參酌之後決定先利用退伍前這半年時間上週日的ACC課程 先把Alias軟體基礎打好 等九月底退伍恰好開始上AIC的日間班,開始密集的趕作品 當然,前半段的ACC課程是題早報名優惠送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感覺突然上了軌道似的 四月開始,每個週日都起個大早去重慶南路報到 上了一整天的課再背著包包回到部隊去報到 悶個五天,週六放鬆一下...週日再進到下一個repeat 一週一次約莫八小時的課,能吸收的東西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尤其平日無法練習,效果自然再打個折扣 不過在心裡上卻是有極大轉變 原本的一週生活是五天廢物軍人+兩天廢物休假軍人,人生停滯不前 如今至少有一天,珍貴的一天,我的時間是拿來朝向我的夢想前進 原本生活中充滿著無腦軍人、機車長官和硬被湊在一起算時間等退伍的學長學弟們 現在至少在週日,可以碰到在設計路上同行的夥伴,彼此分享資訊,互相鼓勵、加油... That makes everything different. 轉眼也過了四五個月,退伍在即 上了百多小時的課,不敢說入了門,至少比門在哪都不知道好的多 Alias還是很弱,但看過業界來的老師神乎其技無影 手表演,知道3D大概是怎麼回事 Sketch還是一團亂,不過瞭解設計不是美術,圖面是工具而非展現技巧的舞台 最後一個月,老師安排了一個專題來為課程劃下句點,題目是數位相框 剛好軍中老了待退,假也比較多,正好拿來全力衝刺 這可是我做的第一個 "工業設計" 呢! 初期全班老師同學一起做了一次Brainstorming 題目的定義其實拉的很廣 只要能以數位方式呈現影像的形式都涵括在內 所以大夥自然也是亂想亂講,更衣鏡、數位窗簾...當然電子紙這種先進技術也被扯了進來 自認點子很多的我頗為老神在在 " 這種簡單的題目哪有什麼問題? " 電子顯像數位科技自然是目前還在發展的尖端技術 而 "相片" 卻是有段歷史,帶點懷舊、記憶與情感的物品 我的想法就從新與舊切入,希望能設計個看起來比較傳統的科技產品 我選擇的連結是皮夾,很多人會在皮夾放張照片,可能是小孩、女朋友或是寵物 我的"數位相框"就長在皮夾裡 第一次做設計野心卻很大的我 不希望只是單純在科技上批掛著一層懷舊的外皮 所以又在前端research和使用上的整合下了點工夫 最後的powerpoint更因為在退伍後才開始生 特別參考了Steve Job的簡報方式,用keynote做了份 (自以為) 頗有專業水準的簡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以上是我的簡報,謝謝大家。 」 掌聲結束,為期近半年,陪我走過軍旅後半的ACC週日班就這樣落幕了 因為班級小,大夥很熟,同學們的意見都相當溫和 連老師也是比較鼓勵式的給些建議而已 「沒有批評就沒有成長 」 這是之前在城鄉所評圖學到的 私下請老師給點不要保留的評語,過幾天換個角度自己檢討整個專題 整合起來,發現個很嚴重的問題... 的確,我的發想,我的切入點似乎有點意思 但是真正產品上能 "看" 到的設計太少 幾乎就限於外型了 有太多的概念,太多的設計我是用一張嘴 "說" 的 靠著是概念設計,靠著電子墨水,靠著是電子產品 「 當你OOO的時候就會XXX,因為我希望@@@....」 不知不覺就陷入新手那種東拼西湊 1+1 <<<< 2的設計盲點 而這個盲點甚至持續到 AIC的專題一 直到我被林時旭老師打槍為止.... -- My Blog: http://www.wretch.cc/blog/Madlez On Sale: http://myurl.com.tw/ns3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228.137 ※ 編輯: Madlez 來自: 118.165.228.137 (07/19 23:18)

07/20 00:10, , 1F
有個設計師跟我說"好的設計自己會說話"^^
07/20 00:10, 1F

07/20 01:40, , 2F
嗯嗯 等我那天去了日本也來寫點跨行搞設計的心路歷程
07/20 01:40, 2F

07/20 01:51, , 3F
林時旭老師!!他有帶我們產設耶...
07/20 01:51, 3F

07/20 10:18, , 4F
哈,我覺得林時旭老師人超nice的說
07/20 10:18, 4F

07/23 17:22, , 5F
...我該不會跟你同班吧? 同學 你有買一本sketch書嗎?
07/23 17:22, 5F

07/23 17:24, , 6F
ok 我認錯人了 科科...
07/23 17:24, 6F
文章代碼(AID): #18WWI7ss (Art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