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淺談精油混參事件

看板Aromatherapy作者 (M.R.)時間10年前 (2013/11/15 13:34), 編輯推噓12(1200)
留言12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是一篇比較嚴肅的教育文,請慎入! 日前,一篇標題為市面上精油高達8成7均為不純的精油報導, 幾乎席捲了Facebook、各大新聞討論區,而其中幾家被點名的廠商紛紛跳出來澄清。 有很多的專家在節目上教您如何簡易辨認精油純不純, 也有許多商家紛紛提出國外原廠的數據分析證明澄清自家的品質。 整件事情似乎是一起羅生門, 從資優寶寶肯園到一路根植台灣本土植物的阿原都在被點名之列。 在這裡,我們先不談怎麼辨認精油純不純, 也不談分析方法或研判數據的方式有可能涵蓋的錯誤。 我們回到最單純的本質,就來談一談精油這個產品吧~ 目前市面上經常會聽到的幾個品質: 1. 芳療等級 2. 醫療等級 3. 食用等級 事實上,上述這幾個名詞對於精油的品質沒有任何的保證或意義。 那麼,是什麼決定了精油的品質? 首先,精油事實上來自於植物,所以植物的生長條件會影響精油的品質。 這裡能簡單的判定有 1. 是否有機(有機目前有一套認證標準) 2. 是否是野生 3. 是否是商業化大面積栽種 只要是植物,就會受到自然天候、蟲害等的影響。因此每年的價格都會有波動。 再來,精油是由植物經過不同的萃取方式而來。 這裡常見的萃取方式有: 1. 精油(通常為蒸餾法跟冷壓法): 蒸餾法又分為離水或不離水,冷壓法通常見於柑橘類精油 2. 凝香體(通常為溶劑萃取法): 溶劑常見為如己烷等等。 3. 原精 (通常為將經過溶劑萃取法得到的凝香體再使用酒精將香味物質溶出在進行分離而得) 4. 二氧化碳萃取法(類似溶劑萃取法,只是溶劑為二氧化碳) 而最簡單表達上述的方式影響精油的層面就是氣味的表現不同。 而萃取率的高低幾乎是影響精油價格最重要的一個依據。 當然,當自然災害或植物欠收時,精油的價格也會不太可愛。 以上是精油這個產品的大略背景介紹。 但事實上,僅由來自於植物或不同萃取方式來判定精油品質,是相當模糊的。 比較精確的判定精油品質的方式大略上要分成四個部分: 1、精油的成分組成: 既然精油來自於植物,那麼影響精油的成分組成 就有何時採收、天氣狀況、生長環境甚至是土壤狀況等等。 這裡能確定的一個判定值是特定的植物精油 都會有某個成分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的標準值能參照。 這個參照值對芳療師或使用精油做為輔助的醫院很有意義, 以薄荷精油為例:芳療師必須了解手中的薄荷精油其中薄荷醇的含量是否夠高? 但有毒性的異薄荷酮是否在安全值以內?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因為生長條件而被認證為有機的薄荷精油, 並不代表是一隻好的品質的薄荷精油, 因為或許薄荷醇以及異薄荷酮並不符合標準值。 2、精油的氧化問題: 精油是由許多化學成分組成的高度濃縮香味物質, 其中會影響精油產生化學變化的因素有:溫度、空氣、儲藏條件等等。 而某些精油因為成分較為不穩定,就傾向為容易氧化。 一但精油氧化,往往生成的新化學成分與原本我們所需要的化學成分即為不同物質。 氧化比較容易造成的問題為: 接觸肌膚較容易引起敏感現象還有芳療用途就需要考慮是否還適用。 較容易氧化的精油有: 柑橘類精油還有像茶樹精油、乳香精油等等。 嚴謹的芳療用途使用精油的話,最好將精油置於冰箱保存、使用深色瓶器儲存、 避開光源及熱源還有更嚴謹的芳療師會將僅剩幾滴的精油、 超過特定保存期限的精油都捨棄不作為芳療用途使用。 3、精油成分中可能含有的非精油物質: 一般來說,精油產業中因生產或包裝或考量產品品質 而導致精油中潛在可能含有的非精油物質有: A:抗氧化劑 對追求純天然精油的人而言,抗氧化劑的添加通常被視為不天然。 在不穩定的精油中僅僅需加入0.1%的抗氧化劑, 就能有效防止整批產品因為氧化引起的化學反應產生幾乎近50% 不是本來精油裡的成分的話,添加抗氧化劑事實上是比較安全的選擇。 如果抗氧化劑能選擇較為天然的維他命E當然更好。 B:農藥 對於農產品而言,農藥的使用幾乎是必然。 除非您所購買的是有機認證的精油,但也不需過於恐慌, 因為比較起來我們每天所吃進體內的食物的以及喝的飲料當中, 加起來所吸收的農藥可能都會比偶爾使用精油塗抹於身體來的多, 不過也請別忽視,還是要考量這樣的因素對身體所能造成的額外負擔。 C:溶劑 這裡的溶劑並非指的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混入精油中的溶劑, 通常這些溶劑(通常為己烷、環己烷等碳氫化合物)來自於萃取精油過程中的殘留。 例如前面提到的原精:如茉莉原精、玫瑰原精。 甚至安息香(安息香不是精油,比較正確的稱呼為安息香液態樹脂)。 許多的芳療師不喜歡使用原精的原因也是因為溶劑的殘留。 統計上來說,大部分的溶劑殘留值約落在50PPM以內(即百萬分之50)。 事實上,這遠遠低於能對人體造成毒性反應的安全值。 D: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 這裡的塑化劑,與上面的殘留溶劑相同,都不是為了利潤而混入精油中, 因為精油產業中,有許多的萃取方式會去使用到塑膠製品, 例如管子或瓶器甚至瓶蓋、瓶塞等等。 這些塑膠的接觸都會使精油中溶出塑化劑。 前幾年發生的塑化劑事件,使得我們聞塑化劑聲而色變。 對我們害怕或不喜歡的事物,最好的方式是去了解為何會發生, 正確地看待塑化劑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的事實。 塑膠帶给我們便利的生活,而為了便利我們付出的代價是環境以及健康。 只有去正視這樣的問題存在於整個供需鏈中, 那麼我們的科學及科技才能往提供更安全的替代物品方向研發。 終有一天,我們才能不受塑化劑的影響。 在那之前,請不要恐慌精油中可能殘留的塑化劑含量。 因為精油中的塑化劑含量也是遠遠低於安全值。 我們國內的法規規定化妝品成品中驗出的塑化劑不得超過100PPM。 純精油中的塑化劑數值大約都在100PPM(百萬分之100)以內。 所以如果您所購買或販售的精油按摩油是10%濃度的話, 正常來說塑化劑的數值大約落在10PPM左右。 但是,也請不要忽略植物油中也會有塑化劑存在的事實。 另外,請注意的是,大部分的食品級容器都允許使用DEHP為塑化劑, 而精油中常見因包裝或生產導致含有的塑化劑也都是DEHP。 4、精油的混參 最後,最精彩的來了。 精油的混參是整個精油產業中最能產生經濟效益的一環。 在高度濃縮香味物質的精油中常見的混參溶劑有: A:比較便宜的精油 例如現在已經列入保育物種的花梨木(在這裡呼籲請盡量不要購買), 因為高比例的芳樟醇緣故,往往都能使用芳樟精油混參入花梨木精油中, 而芳樟精油比花梨木精油便宜許多。 舉台灣檜木精油為例(一樣,還是呼籲盡量不要購買), 國內常見以樟腦油混參。 B:精油單體 有來自天然單離也有來自化學合成, 例如上述的花梨木精油也可以直接就使用芳樟醇來進行混參。 C: 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 是的,你沒有看錯。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是非常好用的混參溶劑, 便宜、好用又穩定。 最簡單的舉例:50%安息香樹脂(通常有50%DEP(塑化劑)、50%Alc(酒精)、 50%DPG(化妝品溶劑)等等…..),但是你去購買時, 往往只會看到100%安息香精油的標示。 繼續列舉:前幾年的新聞,在很貴的SPA機構購買檀香精油, 送驗後得知檀香精油含5萬PPM(意思是5%的塑化劑),事實上相當嚇人, 因為SPA店販售給顧客的檀香精油可能還使用植物油稀釋過,我們假設稀釋比例是10%, 也就是說原始的檀香精油中含高達50%的塑化劑(常見為DEP)。 D:醇類稀釋劑 可能為乙醇、異丙醇。(常見於薰香香精中) 可能為丙二醇、丁二醇、二丙二醇(化妝品溶劑。常見於保養品用香精) 看完上述簡單的分析後。在開口罵供應商沒良心前,請先反求諸己。 先問問自己,你願意花多少錢購買純的精油? 如果坦白告訴你, 全世界供應的真正薰衣草的量遠遠超過真正所生產出來的數量時, 那麼超過的部分哪裡來? (可能是比較便宜的醒目薰衣草混參、可能是單體混參也可能用塑化劑混參) 再來舉例:許多的香精中(從洗劑到保養品到蠟燭), 通常加入DEP是為了穩定以及定香考量,也為了價格考量。 最後請注意:DEP目前是全世界認定精油、香精產業中合法允許添加的添加物!! 而國內環保署將DEP列為一級毒物,但是衛生署視為允許使用。 簡單的分享精油品質,也不知不覺中寫了3000多字。 精油的品質判定必須要看精油原始的化學組成、 其他不屬於精油的成分、混參物質、氧化率。 所謂的有機認證只是解釋了部分的品質, 而從生產、充填、分裝、包裝時是否有精確的數據分析追蹤。 國際上是否有制定共同標準以及精油氧化的保存問題 同時仰賴於供應者與消費者的共同合作。 最後,請不要忽略了優質的精油供應商所從事的教育努力。 也請更審慎地看待您手中這一瓶高度濃縮的香味物質。 因為當您享受芳香豐富您的生活時,香味同時也成了您與環境的一部分。 ※ 編輯: jeerea 來自: 114.46.198.28 (11/15 13:47)

11/15 14:19, , 1F
推詳細!
11/15 14:19, 1F

11/15 14:24, , 2F
推!
11/15 14:24, 2F

11/15 14:28, , 3F
11/15 14:28, 3F

11/15 15:04, , 4F
推!
11/15 15:04, 4F

11/15 16:30, , 5F
受益良多!謝謝
11/15 16:30, 5F

11/15 18:01, , 6F
推很詳細 謝謝
11/15 18:01, 6F

11/15 18:25, , 7F
非常詳細,感謝分享!!
11/15 18:25, 7F

11/15 18:46, , 8F
只能推了!!感謝!!
11/15 18:46, 8F

11/15 19:27, , 9F
推 謝謝分享
11/15 19:27, 9F

11/16 12:12, , 10F
感謝分享!
11/16 12:12, 10F

11/18 20:50, , 11F
11/18 20:50, 11F

11/21 03:14, , 12F
推詳細!
11/21 03:14, 12F
文章代碼(AID): #1IXR9bGN (Aroma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