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 東海建築幫的祕密基因

看板Architecture作者 (Passed by)時間16年前 (2008/02/18 18:13),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0rz.tw/133Fi 東海建築幫的祕密基因 ‧台灣光華雜誌 2008/02/13 提到建築,你會想到什麼?是發財的火車頭產業、權力的展演,還是財富與品味的炫耀? 提到建築師,你腦中又會浮現什麼意象?是日進斗金的名流菁英,還是一身黑衣的時尚 大師? 【文/黃國治】 提到建築,你會想到什麼?是發財的火車頭產業、權力的展演,還是財富與品味的炫耀? 提到建築師,你腦中又會浮現什麼意象?是日進斗金的名流菁英,還是一身黑衣的時尚大 師? 在台灣,有一群建築師與眾不同。對他們來說,建築是生活的港灣、社區的平台,以及生 命的記憶。他們很清楚,建築不是建築師個人的藝術創作,而是社會多重力量互動的產物 ,他們因此身段柔軟、手法靈活而信念堅定;他們並未刻意拉黨結派,但他們設計的建築 ,卻隱約透露出一種共同的社會趨向與人文厚度。 從早期堪稱台灣社區建築經典的台中「唐莊」、大度山「理想國」社區,到近年在公共建 築領域嶄露頭角的宜蘭黃聲遠、台中姜樂靜等人的作品,或是在家屋及商業建築中各有一 片天的陸希傑、洪蒼蔚,背後皆有一個共同的秘密基因──東海大學。 坐落於台中的東海大學,向來以全台灣最美麗的校園著稱。據調查,第一志願選擇東海的 學生,40%以上是因為嚮往優美的校園;一年中有數千對新人到東海拍婚紗照;創校五十 多年來,每年總有超過10萬人來東海遊覽。東海校園的意象,早已深深烙印在台灣人的心 目中,成為一種美的典範。 這種美,對遊客來說只是賞心悅目,但對於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尤其是建築系學生── 而言,卻在他們的身體裡深深種下了人文美學的基因,待日後不斷發酵、茁壯。 美感學習 1955年,在美國教會的財力支持之下,由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陳其寬與張肇康共同設計 的東海校園,為當時貧瘠困窘的台灣,創造了可說是超前於時代的高品質空間。不論是採 曲面構造的路思義教堂,還是將現代主義中國化的合院式文理學院,都是建築教科書中必 談的經典作品,材質、構造、空間設計等等皆極為可觀。外人不遠千里來觀摩、研究的對 象,卻是東海人日常生活的基本元素,東海人對於建築之美,豈能不敏感? 然而,只要在東海校園走一遭,很快會發現,東海的美其實遠遠超越那些建築物本身,而 在於整體的空間環境品質,呈現大處和諧、小處細緻的人文趣味。 走進位於台中縣市交界的東海大學,穿過低調、簡單的校門之後,是長而彎曲的約農路( 紀念創校校長曾約農),讓你一眼看不到頭,自然隨順著綠樹的包圍,被引入深處。離學 校門口不遠處的體育館,體積很龐大,但是利用下坡、後退、植栽等等手法,巧妙地改變 了這龐然大物的視覺效果,維持與環境的協調以及親和的尺度。 文理大道上,各學院的建築物也都維持在不會擋住陽光與微風的親切高度,並錯落有致地 與主線保持著舒適、友善的距離,其間更有一條條石板小徑通往不同的院落,讓人用腳行 走、用心體驗。喔,當然,還有那堪稱台灣建築經典的路思義教堂,坐落在一大片草坪的 中央,卻並不正對著文理大道,而是讓到一旁,不使宗教侷限了心靈的去路。 諸如此類的空間安排,在東海俯拾即是,各具巧思的設計都服務於同一個目標──就是使 建築退位、人文彰顯。 東海建築系對於設計課的要求是出名的嚴格。打從創校之初便引進歐美觀念,在其他學校 仍停留在土木技術、紙上作業的層次時,東海便已大量透過模型、立體剖面、構造實作, 來訓練學生對於空間的掌握力。 先進觀念,人文學風 現任東海建築系主任的羅時瑋,回想他1970年初入東海時,「踏進系館幾乎沒處落腳,到 處都堆滿了模型。」但這些要求並不是透過老師的權威來實施,「而是鼓勵學生發揮創意 、獨立思考,要提出自己的見解,老師再與你討論、從旁啟發。」 除了專業教學外,東海更吸引人的是它的人文氛圍。建築系課業頗重,學生經常要熬夜做 設計,但校園內的各種文藝活動卻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各類社團、校刊、戲劇公演,建 築系學生幾乎無役不與。這種以建築為專業,但與其他學科頻繁互動所帶來的刺激,也形 成了東海建築人的強大能量。 這股能量,在1989年畢業、曾設計國聯飯店、竇騰璜服飾店等作品的陸希傑身上,便十分 顯眼。喜歡音樂、電影的陸希傑,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了紙的概念,使空間出現流動、扭轉 、剪裂等效果,呈現出多層次的現象學趣味。他還跨足傢俱、茶具的設計,將烏克蘭設計 師塔特林構成主義代表作《第三國際紀念碑》的造型,轉化用在瓷杯上。在談到他對空間 的概念時,他也大量援用義大利左派作家卡爾維諾、拉丁美洲魔幻寫實大師波赫士等人的 作品來進行說明,充分顯示出學科綜合的功力。 「這些人文社會科學的涵養,是作為建築師的基底,」他說。 此外,東海建築系由於其美國教會背景之故,經常成為台灣先進觀念的引進者。比如名建 築師、現任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的漢寶德,在擔任系主任的1960年代,正值歐美開始反思 戰後現代主義建築過分重視建築自身而忽略了社會背景,自承「信奉民生主義式的社會主 義」的漢寶德,結合他對於台灣社會問題的觀察,提倡透過建築來解決社會問題,影響巨 大;後繼的洪文雄則以其對於閩式傳統建築的專精,應和了當時新興的本土化浪潮,也是 另外一例。 東海要求學生激發創意、獨立思考的設計實作,也反過來給了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讓學 生敢於做先鋒,形成東海建築人特有的秘密基因。 【本文出自《台灣光華雜誌》二月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www.wretch.cc/blog/viper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197.91

02/18 22:37, , 1F
我是東海景觀系畢業的...突然好想唸東海唷!~@@"
02/18 22:37, 1F

02/19 03:14, , 2F
東海只有建築強而已...其他的設計科系...唉
02/19 03:14, 2F

02/19 03:15, , 3F
唉........................................................
02/19 03:15, 3F

02/20 03:27, , 4F
我只是覺得這個基因也太不秘密了XD
02/20 03:27, 4F

02/20 17:44, , 5F
有實力+活用傳媒-->東海幫!!!!!
02/20 17:44, 5F
文章代碼(AID): #17kLemdm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