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貼 給水族新手~

看板Aquarium作者 (艾)時間14年前 (2009/12/18 22:18), 編輯推噓9(906)
留言15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重新檢視了一下自己的文章 發現有一些錯誤的地方 所以修改了一下 如果內容有誤 還請大家指正 ^^ 嗯 再次分享 希望看過的人別見怪嚕~ 有些人問我 為什麼會喜歡養魚? 你怎麼可以花這麼多心思和時間在一個魚缸裡? 我想了想 這問題真的很容易回答 也很難回答... 每個人接觸水族的原因都不同 陷入的程度也不一 對於這個領域 什麼高手 專家 玩家 對我而言都太沉重 只是在水族這一塊 我希望自己永遠像個海綿 能吸收多少 就盡量吸收 而且自己在生物和化學分面也非專長 所以僅能以簡單的概念涵括 希望大家能多給予指教和建議 也許能貢獻的不多 但 我還是很樂意把這些年來的經驗和所知跟大家分享 初設缸~(為什麼要這樣的水?)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新缸裡的 『水』必須經過去除其中所含的化學雜質 進而培養 魚缸內環境中的菌種 (除了硝化細菌之外 其實還有很多細菌存在你的缸子裡) 為什麼不能直接拿自來水加進魚缸就好? 一樣都是水呀? 而且自來水感覺比較 乾淨 為什麼要在自來水中培養細菌 那不是很髒嗎? 嗯 這樣的想法很直接 也很自然 但是我們換個角度想一下 在自然環境中的水 是從未經過自來水廠做人工消毒 和處理過的 裡面包含了各種礦物質 微生物 和細菌~ 水中大大小小的生物 小如藻類 大到魚群 都仰賴這樣充滿 『雜質』的環境~ 簡單來說 藻類和有機物是許多微小生物的食物來源 那這些小生物又是小型魚的 主食 最後小型魚成為大型魚的晚餐 大型魚的排泄進而被細菌分解 如果環境 裡少了這些細菌 那水裡的廢物就會越積越多 產生的毒性物質也會越來越多 最後造成水質的惡化 不利於生物的生存~ 所以把這個大環境移到我們的魚缸裡來看 我們的魚缸也是一個生態空間 一個完整生態的運作 當然不能少了以下 : 生產者 初級消費者 高級消費者 和我們稱為分解者的 『細菌清潔隊』囉 一般我們使用的自來水 雖然經過 沉澱 過濾 消毒的程序 但其中還是含有些許 的生菌 數量在短時間還是不夠維持一個魚缸系統的運作 簡單的說 就是菌量 太少 少到不夠分解魚缸內生物產生的廢物 而且 自來水中的氯 對於魚缸裡的生物 也有不好的影響 一個適合養魚的水質 必須要將多餘的化學物質去除 接著增加 水中的菌種含量以應付缸中生物隨時產生的廢物~ 換水~ 並不是魚缸的水中存在著負責分解有害物質的細菌 魚缸的水就能持續保持乾淨 就像處在一個密室裡 雖然有空調設備維持空氣的流通 但 待久了 總是會感到不適 大自然的水 如溪流 河川...永遠都是維持在流動的狀態 所以 水質一直能維持 新鮮的狀態 我們魚缸沒辦法創造這樣廣大的開放空間 相反的 魚缸裡的封閉空間 讓我們必須定時的更換舊水和補充新水 才不致造成廢物不斷的累積進而使分解 系統崩壞 那要怎麼才能形成一個適合更換的水質呢? 或是買了魚缸也放了水 但何時才能 開始放生物進去呢? 關於新設缸~ 首先 我們需要考慮的是 你的魚缸有多大? 再來進行過濾設備的選用~ 為什麼要有過濾設備? *我們可以有個觀念 魚缸內的細菌(包含處理廢物的細菌)是無所不在的 它們在你魚缸的水裡 在你魚缸的底砂中 附著在水草上 也把你的魚當成 免費公車搭乘 到處趴趴走~ 而過濾系統可以說是一個魚缸的心臟 如果過濾系統好 再加上能好好維持魚缸的 管理 那魚缸就能正常維持一個生態循環的運作 反之 如果過濾系統不佳又管理不當 進而造成水質的惡化(水中的廢物累積太多 無法分解 以致於氨等...濃度提高 對水中 生物造成毒害) 那缸內的生物非得生病不可~ 不管什麼樣的過濾設備 其中一定會有所謂的濾材~ 以下幾種是我們常見也常使用的過濾設備 : a.外掛式過濾器 b.上部式過濾器 c.外置式過濾器(桶式過濾器) d.內置式過濾器(沉水過濾器 氣動式過濾器等...) e.底抽式過濾(通常配合上部或外掛過濾器使用) f.外部式[底部]過濾系統(配合大型魚缸或海水魚缸使用) g.背部式過濾 h.其他 下列這些是我們常選用的濾材 : 1.白棉 2.生化棉 3.羊毛絨 4.陶瓷環 5.活性碳 6.生化球 7.其他 過濾設備配合濾材的使用形成一個人工的過濾系統 簡單的來說 過濾設備將魚缸內的水不斷的循環 而濾材成了缸內細菌最佳 附著和繁殖的空間 之前提過魚缸內的某些細菌能分解魚缸內的廢物 進而 轉化成較無害的物質 在魚缸這個密閉 無法隨時替換新水的空間裡 這時 益菌 的培養和人工過濾系統就變得非常的重要 一個過濾設備裡面能放置濾材的空間越多 能將缸內水量重複循環的次數越多 那就代表所能培菌的空間也越多 以人工代謝循環的作用也較好 當然 這和濾材本身的表面積還有吸附能力也有不小的關係 一般來說 水量較少的魚缸(兩呎以下) 會建議使用外掛式過濾(或是小型圓桶) 一來由於水量少 外掛過濾的循環足以應付 二來也不太占空間 大一點的魚缸或是 水草缸會使用外置式過濾或是上部式過濾 這兩種過濾設備可容納濾材的空間較大 而外置過濾(我們一般稱的圓桶)同時也能減少水草缸所需CO2的逸散 濾材方面 因為濾材的材質和組成性質不同 可以進行過濾的方式也不同 大略有物理(機械)性 化學性 生物性等... 不論何種濾材 總離不開 『過濾』 『培菌』 『 吸附』這三個字 像是羊毛絨和生化球就是一個不錯的培菌濾材 而吸氨沸石和活性碳則是常見 的吸附性濾材 而孔隙較大的濾材(如白棉等...)在過濾的第一層 就能先將較大 的物質攔阻下來~ 接下來 在你選好過濾設備和濾材之後 請開始讓它在你的魚缸裡運作 為了讓水中的菌種快速增加 我們可以適量的加入市面上所販售的硝化菌(液狀 或粉狀) 或是拿舊缸中的濾材使用 當然 你也可以什麼都不做 就放著讓過濾 設備跑 直到缸內菌種數量足以負荷整個魚缸產生的廢物~ 不過可能要有極強的 耐心和意志力... (此時是一般新手 心最癢 手也最癢的時候 天呀~迫不及待想放魚了 到底 要等多久?~) 在加入菌種之後 我們先以加水而不換水的動作來做準備 就以一個禮拜的時間 作期限吧... 現在我們給細菌一點繁殖的時間 (別心急 等一個禮拜 絕對會比你心急 放魚來的值得) 接下來 可以先放一些(一些不是一堆喔)小蝦或小魚(建議是黑殼蝦 或朱文錦 孔雀魚等)當成試水先鋒 他們不但可以檢驗你魚缸的水質狀況 所產生 的廢物更可當作新菌的第一頓大餐 如果他們不幸陣亡 那請將他們撈出 然後再延長 養水時間 並再重複少量試水生物的放置 如果一切順利 這時候才進行主要生物的下水動作 如果經驗不足 請參考一公升的 水量對一公分魚(以生物的體長來計算)的最低標準 (記住唷 這換算已經是最低標準了) 水量過小再加上過濾和硝化系統的初形成 放養密度絕對不能太大 一開始 生物的放置 越少越好 要有以時間換取空間的觀念 你多給硝化系統一點時間發展 才有多一點的空間放魚~ *何謂硝化系統 : 硝化細菌~硝化菌不僅僅是單一菌種 在這裡只是一個統稱 硝化菌存在自然環境內 具好氧性及厭氧性 其作用在於分解水中廢物產生的化學物質 : ( 生物屍體或排泄物 → 氨or銨 [硝化菌]→亞硝酸鹽 → 硝酸鹽 or氮[厭氧菌]) 所以我們會先在魚缸內培養這樣的細菌 讓它們的數量足以承受和分解魚缸內所產生 的廢物以及有害物質 所以這些在魚缸中的細菌系統 亦可稱為一個硝化系統 補充一下 該怎麼轉換一個對魚缸衝擊最小的新水~ 由於我們所換的新水來源 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一般的自來水 而自來水一般會添加 的化學物質就是 『氯』 那該怎麼把氯快速的去除呢? 最快 也是最簡單的方法 就是準備一台打氣幫浦和一條風管(講究的話可以接上氣泡石) 放到你儲存新水的 容器中 藉由水和空氣不斷的接觸 讓氯逸散 如果換水量小 你也可以將新水靜置(容器以非密閉為主 要能與空氣接觸 讓氯自然 的逸散 當然 也可以使用市面上所販賣的水質穩定劑 去除水中的重金屬還有中和有 毒的氯(或使用我們俗稱的海波) 或是丟一包活性碳在儲水的容器內~ 先要有這樣的動作 才能進行所謂的換水~ 而換水要換多少? 多久該換一次水? (在魚缸穩定的情況下而言) 有人說一個禮拜為基準 有人說三天 四天 一次換三分之一 或一次換四分之一的水量 很難拿捏個準~ 在這裡 我建議以自己的習慣為主就好 在你維持自己換水次數和周期 而且魚缸系統和生物狀況均無異的情形下 就依你的習慣吧~ 不過 我比較建議大量換水 週期越短越好 因為在你設缸的那天起 魚缸的水質只會變壞 不會更好 所以 多換水 絕對沒有什麼壞處的~ 以上是自己的一點經驗和心得 不敢說這樣的內容到底適不適合每個剛接觸或是已經接觸水族一段時間 的朋友 只希望以自己的一點點經驗 能夠有個拋磚引玉的效果 讓更多 高手也能提供建議以及給剛剛接觸水族的新手們一些經驗之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4.214

12/18 22:21, , 1F
頭推!
12/18 22:21, 1F

12/18 22:40, , 2F
頸推!
12/18 22:40, 2F

12/18 22:42, , 3F
尾巴推!
12/18 22:42, 3F

12/18 22:48, , 4F
請問羊毛絨也能培菌嗎?我一直把他當物理過濾
12/18 22:48, 4F

12/18 22:54, , 5F
基本上我認為羊毛絨除了物理過濾 它的培菌效果還是有的
12/18 22:54, 5F

12/18 22:55, , 6F
嗯 我也同意您的看法 感謝回應^^
12/18 22:55, 6F

12/18 22:59, , 7F
大量 不是會變化太大嗎? 燈科的話
12/18 22:59, 7F
其實 只要你缸子穩 水養好 不用擔心大量換水的問題 不過切記用滴流方式換水 水溫 也不宜震盪太快 多數燈科不適應 要擔心的是水溫和PH值的震盪過快 我個人是不相信 哪種魚適合舊水 我只相信魚絕對適合新水 只要缸子穩 大量且緩慢的換水 魚是不會 有問題的~ ※ 編輯: alaneunt 來自: 59.112.4.214 (12/18 23:10)

12/18 23:14, , 8F
恩恩~我曉得了 我一點5尺缸 一次大概都換3公升左右
12/18 23:14, 8F

12/18 23:19, , 9F
我的1呎缸~每天都換1500CC的水!!
12/18 23:19, 9F
※ 編輯: alaneunt 來自: 59.112.4.214 (12/18 23:21)

12/18 23:28, , 10F
棒!
12/18 23:28, 10F

12/19 11:44, , 11F
我也覺得魚都喜歡新水 只是有些比較能適應水質變化
12/19 11:44, 11F

12/19 11:44, , 12F
有些比較不能適應換水的變化 造成的誤解...
12/19 11:44, 12F

12/19 11:45, , 13F
像孔雀就很能適應 我30L的缸子一次都換20L以上
12/19 11:45, 13F

12/19 11:46, , 14F
而且幾分鐘就注滿 反而不換就容易出現裂尾溶鰭
12/19 11:46, 14F

12/19 11:46, , 15F
美魚跟美女一樣難伺候啊...
12/19 11:46, 15F
文章代碼(AID): #1BAuzCxE (Aqua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