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我覺得

看板AppleDaily作者 (豔陽高照)時間21年前 (2003/07/26 14: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25 (看更多)
※ 引述《maureene (迷戀大蘋果)》之銘言: :  本身並非新聞媒體背景,想請教一下,這是新聞稿的「特性」嗎? :  若是如此,那財經方面的「新聞稿」相對於時政,更容易充斥產品專 : 業術語,如果這種運作模式行之已久,工商新聞的難懂就不難理解, : 而各報剩下的優劣度除了報導風格手法,就只剩下新聞量的豐富程度 : 了。 我以前寫過新聞稿。哈哈,不過是關於食物的新聞稿。 新聞稿有點像是專業的說明,例如食材的詳細介紹、烹調方法、甚至是飲食文化。 不過大部分讀者想要獲取的資訊,其實只是食物的價錢、重要特色,餐廳地點。 妙筆生花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每一家餐廳飯店都在寫新聞稿,每一家都寫得很好吃, 讀者眼中,許多形容詞都是沒必要的;他看多了。 可是就業者而言,寫愈多、記者刊出篇幅愈多、我們就是做到廣告。 各行各業新聞稿都是這樣吧,哪家公司開記者會,會自暴醜聞呢? 對投資者來說,如果看到的都是「新聞稿」,而不是記者經過實證採訪的「新聞」, 這樣算是有意義的財經新聞嗎?可以拿來做投資參考嗎? 這樣的模式是運作已久啊,講難聽一點, 多的是伸手收人家紅包、背後薪水也繼續進帳的工商記者。 財經產業裡,「景氣」「投資人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認為財經記者貼新聞稿這種事情,可以只用「行之有年」來解釋。 :  而記者寫自己沒化過的東西,這實在太正常了,各產業本來就隔行如 :  隔山,要兼顧量,不免犧牲質了。 同理可證,國際新聞編譯,也可以說「我沒去過這些國家」「以前沒報導過這個政府」 作為「不免犧牲品質」的推託之詞囉... 記者如果專業只是要「產出文字」,那去請言情小說家來一個字一塊錢就好啦。 :  是「霹靂火化」,專挑不見得是好聽但是觀眾愛聽的那一面來說故事。 「不見得好聽」是對誰來說呢? 如果是不好聽可是句句確實,對花錢買報的人來說,這就是最大效用。 -- 名言錦句從缺,所言句句屬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63.217.59
文章代碼(AID): #_8Xg9qz (AppleDail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_8Xg9qz (Appl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