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多一隻手的膠原蛋白支架

看板Anti-Cancer作者 (hh)時間14年前 (2009/10/20 05:2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撰文/王秀芳】 在計畫主持人周民元(後排中)的帶領下,生醫所團隊的「膠原蛋白支架技術應用於生物製 劑」奪得本年度工研院傑出研究獎金牌獎。(攝影/鄒福生) 導彈對上轟炸機,正中目標的機率誰比較高? 就癌症治療來說,新的標靶藥物治療帶來更多的曙光與希望,因其用藥副作用小,可更準 確的讓癌細胞停止增長,甚至死亡。這是工研院生技與醫藥研究所利用人類第21型膠原蛋 白支架(Collagen Scaffold Antibody)三股螺旋特性所帶來的結果,可以更緊抓著癌細胞 不放,讓藥效發揮,有助於標靶治療的提升,減少用藥量。 膠原蛋白支架抗體的分子結構,左為電子顯微鏡影像,右為分子模型圖。(工研院生醫所 /提供) 標靶治療是針對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差異性,找到癌細胞並用藥,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工研院生醫所蛋白質工程研究室主任周民元指出,標靶治療像是 「導彈」,已經鎖定攻擊目標--癌細胞,而一般傳統的小分子藥物治療則像「轟炸機的 炸彈」,範圍以內的區域都會遭殃,正常細胞也會受到波及。 章魚般的三股螺旋結構 但標靶治療有一定的治療門檻:結合強度(affinity)與專一性(specificity),這兩個條 件攸關藥物能否找到特定癌細胞,並將其抓緊、抑制其生長。周民元說,專一性是指藥物 對癌細胞表面過度表現標靶辨認的準確度,而結合強度則是指藥物對該標靶的結合緊密度 。「我們利用人類第 21型膠原蛋白所研發的膠原蛋白支架,為三股螺旋體的形狀(三價型 ),較目前採用的抗體結構Y字體(二價型)還多了一隻手(價數,Arm),抓力更強,不容易 與癌細胞脫落,讓藥效可以充分發揮!」另外,這款蛋白質支架的前後兩端,都可以與癌 細胞結合,在同時針對兩種不同標靶做結合擁有優勢地位。 膠原蛋白支架技術能提升標靶藥物療效,這是周民元首創以一小段具熱穩定性高的膠原蛋 白三股螺旋結構為骨架,組合各種具生物結合能力的蛋白分子,功能就像多隻觸手的章魚 ,抓得更緊以促進療效。「為了提高蛋白質結構的穩定度,我們做了膠原蛋白基因的改碼 工作,促使三股螺旋體的熱穩定性較原來所使用的人類第21型膠原蛋白部份高出20?C以上 。所以目前研發完成的蛋白質支架,實際上只應用了1%的人類第21型膠原蛋白質序列, 」周民元說。 這項技術成果已發表於2008年11月的「美國實驗生物學聯合學會」期刊(The FASEBJ Journal),實驗證明相較於目前廣泛被使用的免疫球蛋白抗體的二價型結構,三價型膠原 蛋白支架抗體能產生倍數至數十倍與標靶結合的強度,並可以避免抗體結構本身造成的免 疫副作用,未來可用於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如第一型糖尿病、類風性濕關節炎的治療。 Knowledge轉化Business 自1999年底進入工研院,周民元的研究範疇未曾脫離蛋白質。周民元說,因為長期鑽研相 同領域,技術才能扎根,追上國際的研發腳步;如果一直轉換研究領域,不但研發人員疲 於奔命,也無法掌握關鍵技術,要創新就更難了。但技術深化的同時,產業應用面也需兼 顧,因為這是工研院的政策,為此,周民元在心態上做了許多調整。 在美國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完成博士後研究,周民元回台即進入工研院服務。他 回憶說,當時剛踏出校門,學術心態還很重,根本無法考量產業的應用面,但是大環境無 法改變,自己就必須轉變順應。 「改變就是將Knowledge轉為Business;要將基礎研究,延伸發展為應用開發!」周民元 說道。但他也坦承,轉變並非一蹴可幾,一直到他進入工研院第三年當上部門經理之後, 才完全轉變。他說:「當需要帶領團隊,又是從事Frontier的研究工作,在環境的壓力下 ,改變就此發生!」也因此,周民元在研究兩年多人類第21型膠原蛋白的生理功能探索之 後,斷然決定停止,因為這個研究太過學術性,需要投入太長時間來驗證其真正功能與未 來應用面,就當時的狀況來說條件不允許,所以選擇將研究方向轉為蛋白質藥物工程的研 發。 他也不負主管的期許,將研究做得有聲有色,至今他已獲選兩次「工研菁英獎」。該獎項 形同工研院的「科技奧斯卡獎」,得獎技術都是對於產業升級以及產業發展趨勢有重大幫 助。「人類第21型膠原蛋白質基因體研究」讓他於2002年獲得第一次工研菁英,而2009年 的「膠原蛋白支架技術應用於生物製劑」,又為他添了第二座獎。 【完整內容請見《工業技術與資訊》2009年10月號第216期】 http://mag.udn.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0.217.115
文章代碼(AID): #1AtDYIyS (Anti-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