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拉丁美洲學習之旅

看板Anthro-R91作者 (晴耕雨讀)時間19年前 (2005/09/22 11:3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cyberbees.org/blog/archives/001589.html 拉丁美洲學習之旅(四) ■作者:蔡志杰(天主教敬仁勞工衛生安全中心主任) 據說,阿茲特克人的太陽神給祂的子民一個意像:如果見到一隻老鷹站在仙人掌上、嘴裡 叼著一條蛇時,那裡就會是眾人的家園。這一天,流浪中的阿茲特克人來到中美洲的Tex oco大湖湖畔,果然,目睹了這個意像的確出現在眾人之前,於是趕走了原來佔有這裡的 另一個族群,開始建立起他們的帝國。阿茲特克人在大湖上築起好幾道土堤,互相交叉縱 橫,帝國首都Tenochtitlan就蓋在這些土堤的中心交叉點上,後來西班牙人來時見到這個 情景,簡直不敢相信,世上竟然有比威尼斯更像是浮在水面上的城市。我們已經無緣見到 這個水上帝都,因為大湖早已乾涸,曾幾何時,帝都竟變成了「新西班牙」總督駐在地, 又成為今日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墨西哥城。而墨西哥這個名稱,即是來是太陽神的名字墨 西特利。 我們還是從大教堂前的中心廣場(在墨西哥叫Zocalo)開始導遊。這個廣場原來是阿茲特 克帝國的主神廟群所在,最重要的政治及宗教儀式,都在這裡進行,西班牙人征服後拆掉 了神廟,用神廟的石頭在廣場一側蓋了大教堂,又在另一側蓋了總督府。因為湮滅許久, 世人幾乎都已忘了這回事,直到二十多年前為了要蓋地鐵,才赫然發現廣場地下仍有古阿 茲特克的神廟遺跡,遊客可以下去憑弔那遭摧毀的文明;其實廣場旁邊的市集也一直存在 著證據,介紹墨西哥的旅遊圖畫書往往會拍到市集上擺地攤的印地安小女孩,她們穿著傳 統服飾,地攤上的東西必定有一件跟她們一樣,那就是,身著印地安服飾的墨西哥娃娃, 我買了一個,那個地攤是一位媽媽及好幾個女孩所看顧的,可是媽媽抱著最小的一個、看 來了無生趣,是大姊姊在招呼生意。 就像台灣,殖民地解放後的總統府通常就是以前的總督府,而在拉丁美洲,習慣把殖民時 代留下來的老總統府叫做「國民宮」(Palacio Nacional)。進去看看狄耶哥.里維拉( Diego Rivera)的壁畫吧!在二樓的迴廊中,他描繪了古代的印地安文明、水上帝都在牆 上歷歷再現,結尾有一塊石碑,記載著世人所欠墨西哥的恩情--辣椒、蕃茄、玉米、蕃 薯等等,都是從墨西哥這個原產地傳至世界各處的。 不過最驚人的還是一二樓間的大壁畫,里維拉用整面牆告訴世人墨西哥的歷史:從西班牙 的殘酷征服、教會的虛偽、上層統治階級的壓迫、一直到近代工人階級的崛起,在馬克思 《資本論》的引導之下,工人舉起了罷工的旗幟,一旁,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 正在閱讀《共產黨宣言》!轉身一看,你可從迴廊天井看見廣場上升起的超大幅墨西哥國 旗在天空飛揚,中間的國徽就是許久之前阿茲特克神明給祂子民的那一個意象,千百年後 ,祂的子民仍不忘記這個神啟:在這塊應許之地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園。 在菲律賓這個國家,許多官署建築外牆會插著一排黑色或紅色的旗子,有些上面寫著KKK ,那不是美國三K黨(蜂報註:即帶有強烈白人至上主義的種族歧視組織,經常對非白人 尤其是黑人採取法西斯暴行)那是菲律賓獨立革命時所用的旗幟。在這些獨立後的民族國 家,儘管事實上是由跟帝國主義勢力有密切關係的資產階級掌權,可是統治者仍不能拋棄 獨立革命時高高舉起的民族認同,而那些認同與象徵,常常是帶著反抗帝國主義色彩的, 可是即使只是形式與象徵,我們在戰後的台灣卻很難看到類似的反帝色彩。 走出國民宮,廣場上一年365天永遠有靜坐抗議的人群,1968年西方的學生運動浪潮傳到 拉丁美洲時,墨西哥的大學生也曾聚集在此抗議,軍警開槍使得鮮血再次洗染這個廣場。 廣場較遠那一邊,有一棟現代化的政府辦公大樓,代表古代、殖民與現代的建築齊集這個 廣場四周,這個廣場又被叫做「三文化廣場」。二十世紀之前墨西哥的歷史與苦難,你一 眼可以在這裡看盡。 雖然芙烈達實際上出生於1913年,她卻喜歡說自己生於1910年,因為那一年,是墨西哥1 10年代革命的開始,而她向來自認為是革命的兒女。 政治上,墨西哥早在1824年即已脫離西班牙獨立,但在拉丁美洲國家獨立初期,皆出現代 表封建莊園(蜂報註:即超級大地主階級,其所統治壓迫的幅員之大可自成莊園)利益的 軍閥(他們稱考迪羅Caudilo)割據專政的時期,墨西哥一個「考迪羅」曾說過一句至理 名言:「可憐的墨西哥,離上帝如此遙遠、離美國又如此接近!」這個離美國太近的悲劇 從美國與墨西哥戰爭拉開序幕。 今天美國西南方數州的土地,原先是屬於墨西哥的,1836年美國聯邦政府策動德州地區的 美國移民發動獨立,1845年美國兼併德克薩斯共和國,隔年又挑起美國對墨西哥戰爭,打 至1848年,墨西哥政府不支,只好割地賠款,除了德州、又割讓新墨西哥、亞利桑納及加 州等,是原來國土的一半,所以,今日德州地下的石油礦藏,其實都是從墨西哥手裡搶走 的,這些地方仍留下的西班牙文地名,如洛杉磯及三藩市即為明證。近年來,美國境內拉 丁裔移民激增,想來是拉丁美洲同胞要開始「反攻」美國了。 墨西哥「考迪羅」混戰直至1850年代,由自由派(蜂報註:即比封建專制進步的自由主義 )領導人胡阿雷斯(Benito Juarez,墨西哥20 披索鈔票上的人物)帶動了政治革新運 動,現代的憲政制度才開始建立起來,但社會結構仍不穩定,胡阿雷斯死後,還是獨裁當 政,群眾民不聊生。 1910年是大選年,兩派政客相爭,引發全國各地全面性的軍事騷動,此時產生了兩支重要 的農民起義軍,分別由薩巴塔(Emiliano Zapata)及維拉(Pancho Villa)率領、一南 一北要求實施「土地改革」(蜂報註:即從大地主階級取回農地重新分配給佃農與小自耕 農),他們曾共同佔領了墨西哥城,許多民眾熱切地盼望兩人能夠達成持續性的合作,但 這個聯盟始終沒有成形,兩人既無意接管政權、又找不到真正進步的聯盟對象,最終得利 的還是資產階級,經過將近十年的合縱連橫、巧取豪奪之下,兩支農民軍還是被消滅了, 世界上連續執政最久的政黨--「制度革命黨」(PRI,Partido Revolucionario Institucional)的前身--開始取得政權,世界記錄就此開始。這場社會革命過程壯麗 ,結局雖然不盡人意,它卻決定了近代墨西哥的社會權力結構,民族資產階級(蜂報註: 即在經濟利益上受到跨國壟斷財團的侵損,而在政治立場上反對帝國主義殖民壓迫的本土 資本家階級)在後來的七十一年裡穩固掌握政權、不動如山,直到最近才讓位於國際資產 階級(蜂報註:即帝國主義霸權國家的跨國壟斷資本家階級)。 如果你問,墨西哥的人民民族英雄是誰,那必定非「薩巴塔」莫屬。我們在鄉間一家餐廳 ,看完一個勞工劇團的表演之後,布幕拆掉,牆上露出他最為英挺而傳世的照片,好戲劇 性的效果。他穿著深色戰鬥服、頭戴大圓盤墨西哥帽,農民式黝黑的臉龐上,有兩撇大鬍 子,雙眼炯炯有神,左腰配著長劍,右手拿著長槍,難怪芙烈達要認為自己是革命的兒女 。在賣手工藝品給觀光客的市集裡,你不難找到印著他身影的T恤,他在墨西哥受歡迎的 程度,僅僅次於格瓦拉。那支近年來最受世人矚目的左派游擊隊,是由來自南部鄰近瓜地 馬拉邊界最貧困的農業州Chiapas的印第安農民所組成,在1994年元旦「北美洲自由貿易 協定」(NAFTA)生效日正式成軍起義的「薩巴塔民族解放軍」(EZLN,Ejercito Zapatista de Liberacion Nacional),就是以他老人家為名。 「制度革命黨」(PRI)及其前身政黨的主調雖然是資產階級路線,但是它民族主義那一 面使它不能丟棄工農階級的利益。1917年的憲法裡面,思想基礎從個人方面挪位到了社會 方面,提出了社會權利的原則,在其執政的歷史中亦曾出現幾位政治立場進步的領導人,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30年代的卡德那斯(Lazaro Cardenas)。他實施了「土地改革」 、農業合作化(蜂報註:即政策輔導鼓勵小農打破私有制觀念而集結組織成各種農業產銷 合作社);他把跨國資本控制的鐵路及石油公司(就是現在國營的PEMEX)收歸國有;他 制訂了每天八小時工作制及最低工資制。也就是他,里維拉才能在「國民宮」的牆壁上畫 馬克思;也就是他,托洛斯基(蜂報註:前蘇聯革命時期領導人之一,後遭史達林迫害而 流亡墨西哥)才能在墨西哥獲得政治庇護。(明日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75
文章代碼(AID): #13CYNlgm (Anthro-R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