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林奕華的華麗時尚秀

看板Anthony_Wong作者 (物是人非事事休)時間15年前 (2009/06/25 00:2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林奕華的華麗時尚秀 最近林奕華率領張艾嘉、鄭元暢、王耀慶等,在大中華地區近十個城市巡迴演出全新舞臺 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華麗上班族》的內地博客,除了載有大批的張艾嘉鄭 元暢沙龍照、鄭元暢粉絲照外,當然少不了介紹林奕華的文字和劇場作品回顧,並把林氏 的作品分作兩大塊。挂頭牌的爲“林奕華曾給出過、你們沒見過的他們”──那是一系列 與明星們合作的林氏作品,如《行雷閃電》(陳慧琳,1999)、《半生緣》(劉若英, 2003)、《快樂王子》(吳彥祖,2003)、《大娛樂家》(梁詠琪,2004)、《戀人絮語 》(黃耀明、許茹芸,2005)。另一邊廂,則爲林氏極早期的實驗劇場《教我如何愛四個 不愛我的男人》(1989)及近年的《水滸傳》(張孝全等參演,2006),並被命名爲“這 些實驗、可以看得見的未來!”博客中儼如明星照剪貼簿的陳列館,“林奕華”三個字也 仿佛成了專門“擺明星上舞臺”的老字型大小。時至2009年,林奕華固然已是大中華地區 炙手可熱的“時尚舞臺劇”著名導演;對於香港觀衆,尤其香港劇場觀衆來說,“林奕華 ”三個字卻別具一番意義。    炸彈狂徒式城市憤青    林奕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活躍於香港實驗劇場。在進念‧二十面體的實驗劇場 美學影響下發表成名作《教我如何愛四個不愛我的男人》(1989)後,於1991年開始自立 門戶成立“非常林奕華”。早期以“同志劇場”探索同性戀者的內心世界、書寫情感獨白 乃至於從“他者”的眼光發出社會批判。九十年代的代表作《男更衣室的四種風景》、《 我所知道的悲慘世界 ── 爲什麽男人不相信眼淚》(1993)、《男裝帝女花之不認不認 還須認》(1995)、《咸濕使徒行傳》(1996)進一步爲林奕華奠定了從同志角度叩問社 會、帶著批判眼光審視大世界的重大轉捩點。其中《男裝帝女花》更刻意以無性器官的瘦 弱男子正面全裸海報,來挑戰香港觀衆及有關文化部門的藝術尺度,成爲轟動香港劇壇和 文化界的“事件”。    “非常林奕華”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拓荒之旅,被香港劇評人歸納爲林奕華劇場的青 春躁動階段。當時喜用年輕演員的傾向,間接開創了林奕華於1997以來的“愛的教育”系 列,包括《智取扯旗山》、《愛的教育》(1997)、《可怕的父母》《甚麽是青春?》( 1999)、《愛在考試的季節》(2000)、《我X學校》(2000)、《27個女同學與17個男 同學》(2001)等作品。“愛的教育”以降的劇場系列毫不留情地通過對學校、考試等教 育制度的嘲諷和質疑,敷演出一出又一出荒誕學校處境秀。劇中的“香港教育體制”以“ 創傷性事件”姿態出現,痛擊並鬆動以教育制度爲代表的父權社會政治。從舞臺效果觀之 ,“愛的教育”系列的確出現場景粗糙拖曳、觀點重復沈悶的瑕疵。另一方面,其喋喋不 休和滿瀉的憤懣情緒,又立時使得“愛的敎父林奕華”旗幟鮮明地變身爲炸彈狂徒式“城 市憤青”。    華麗故事的開端    “城市憤青”階段中,一次香港藝術節的演出,可能開始了林奕華的華麗故事。 1999年雷頌德、陳慧琳及許志安參演的《行雷閃電》,縱非林奕華一貫劇場美學風格,卻 爲其時林奕華衆多製作之中,最具故事性及固定角色人物的作品。《行雷閃電》所實驗的 流行音樂如何控制觀衆情緒、明星場面的調動和取捨,雖雲經營有道,欠奉的內容深度和 議題性卻不免落得蒼白的華麗。於是,2001年分別與日本專業脫衣舞娘一條小百合和臺灣 表演工作坊丁乃箏合作的《萬惡淫爲首之赤裸裸的趴啦趴拿》、《張愛玲,請留言》便轉 而追求劇場實驗和社會議題雙線並行不悖。    《萬惡淫爲首》開宗明義是“一出有關香港人爲何對走光、凸點、露底如此著迷的 真人劇場”。該劇所演出不單是小百合所表演的專業脫衣舞,劇場空間類比《百萬富翁》 環節,以遊戲模式向演員及觀衆問及關於“性”的敏感問題,將他們背後的現實價值引入 舞臺世界。《張愛玲,請留言》裏,張愛玲不但是時代的鏡子、摩登女性的代表人物;更 是劇中討論女性、女性孤獨處境、男女緊張關係的座標。劇中通過《一筆Out消》的問答 遊戲方式,介紹張愛玲的生平事迹、人脈關係、筆下世界。螢幕上更不時投影張的《傾城 之戀》、《半生緣》、《封鎖》等多篇文字的點滴,帶領觀衆遊走于張愛玲“既傳統又現 代”的世界。這時候,林奕華“在禁忌與娛樂間走鋼索”的皮相開始成形。排衆而出的必 殺技則是其顛覆傳統以來的大衆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極發掘香港本土文化中種種問題的“ 意識形態批判”。    真正讓林奕華走上“以明星爲噱頭”、“一劇巡迴大中華”的劇場代表作,便要數 到與進念合作的年度大戲《半生緣》(2003)。《半生緣》由劉若英廖凡擔綱演出,開啓 了林氏“以大中華地區爲創作目標”的創作可能。八千本書的“文化佈景”、張艾嘉旁述 原著文字和強調人物性格缺陷才是製造悲劇的元兇,這些嶄新的元素使得本來已有祖師奶 奶坐鎮的《半生緣》叫好又叫座。自此,林氏積極發展了好幾個“既以明星爲噱頭,又強 調意識形態批判”的《快樂王子》、《大娛樂家》、《戀人絮語》、《萬世歌王》(詹瑞 文,2006)等。這階段的“意識形態批判”有利有弊。由於針對香港人在物欲、娛樂、媒 體、師奶化、男女性別等的病態走向,其“在地議題化”固然引爆了不少社會議論能量。 更現實的是,“太香港”的故事和題材又的確難以讓林奕華巡迴大中華、千里走單騎。    從爲香港把脈到千里走單騎    2006的《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可說真正爲林氏華麗之路揭開序幕 。我這裏所謂的“華麗”,專指林氏在舞臺風格上相當小資、明亮、華麗的浮世繪劇場。 再也沒有早期“同志劇場”的光禿禿漆黑舞臺,也沒有了“愛的教育”系列的憤怒批判。 全因爲只有淡化香港的特殊性,著力經營大中華地區的普遍性,才能吸引更多觀衆的目光 。在華文世界“最大公因數”的誘因下,林氏近年的《包法利夫人們》、《水滸傳》和《 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都有幾個根本性的共通點:一、以普通話爲表演語言;二、選 用在大中華地區均有叫座力和知名度的演員擔綱,如張孝全和鄭元暢;三、劇中所探討的 議題必須具有城市普遍性,最好有文學名著爲創作的參照。    《包法利夫人們》以十五場電視談話或綜藝節目爲主軸,再不斷穿插法語課上的男 男女女,先後誦讀一段段《包法利夫人》的法語原典。小說《包法利夫人》中的大小角色 ,個個身穿挂有價錢牌的名牌服飾,在電視節目中輪流登場。名醫、名媛、名模、名小說 家,談情說性嬉笑怒駡。既有臺灣第一家庭的小丑嘴臉,又有林志玲反串出場、瓊瑤易服 的怨婦情調、狗仔隊偷窺爆料文化,一下子原典誦讀聲、研發性藥的歡呼聲、販賣愛情的 叫賣聲共冶一爐,突顯人欲、愛欲、物欲橫流及萬事萬物皆被商品化,來誘惑人心的都市 奇觀。《包法利夫人們》借助原著包法利夫人故事的物欲與愛情,反照都市人由華衣美服 所簇擁著女性身份、價值、身體的畸形欲望建構。並藉此批判市場(尤其是名牌)如何無 堅不摧、頑強地在購物、消費意義上,向男男女女發放“做你真正的自己”的(消費)召 喚信號的虛妄。    2007年的《水滸傳What is Man?》繼續追求“都市普遍性”、歇斯底里強攻性別議 題。貫徹“非常林奕華”長久以來長篇累牘、喋喋不休的劇場風格,《水滸傳》所羅列出 的N次“三角關係處境秀”包括“大嫂勾引小弟夾帶私逃”(《逃亡》)、“不後悔的逃 妻”(《逃妻》)、“女人總想綁住男人”(《浪子》)、“女人只看重男人的性能力” (《三老婆》)都分別擷取自《水滸傳》原著中閻婆惜、潘金蓮、潘巧雲三名“淫婦”的 故事原型,並且反復強調“男性膽小懦弱、女性幹練剛強且工於心計”的基調。《水滸傳 》舞臺上的“男女政治”固然以戰爭狀態進行種種滑稽戲,而男性惟一可以降服女性的, 仿佛就只有舞臺無形的手槍和有形的陽具。結果事先張揚要通過《水滸傳》“解構男人” 、“解放男性”的創作意圖,最後在台板上卻成了“所有男人/女人都一樣”甚至“男人 都害怕變成女人”,並形象化爲一廂情願的刻板性別展演──女性則從傳統“淫婦”變成 腳踏露趾幼踭高跟鞋的誘惑性厲害腳色。原著中一系列醉心於“大杯酒大塊肉”的莽漢, 搖身一變爲男模式半裸肉欲形態,其中張孝全半裸露腹肌的宣傳造型更被譏爲林式“招財 貓”的典範。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當然,從娛樂角度觀之,我相信兩岸三地以至星馬的中産觀衆都會覺得過癮有趣。 如果從林氏善於“爲香港把脈”的往績看來,《水滸傳》的疲態多少與林氏如何拿捏華文 世界“最大公因數”有關。林奕華把都市詮釋爲怎也離不開物欲和男女的世界。所有人士 不論上班族與否眼中都只有兩性關係和利益,於是男女間的敵對計算也被放大爲世上最大 、最重要的事情。這個議題在2009年的《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也理所當然地被樂此 不疲的伸延。    《華麗上班族》固然得名於木村拓哉主演的日劇《華麗一族》(一譯《浮華世家》 ),專指“表面很好實則千瘡面孔”的中産(或以上)階級生活。林氏抓緊了上班族的生 活模式和價值觀,用張艾嘉的劇本敷演出一段段“女強人太強無法相信男人,心底卻渴望 愛情”的辦公室生活秀──圍繞仰望女主角的所有人物,老闆兼前夫、老闆的老闆、年輕 小夥子私人助理、一個跟著她的心腹男人,疑似情人又仿佛是競爭對手,都使她步步爲營 。劇中人人西裝革履洋裝筆挺,一式一樣的都市男女模樣幹練、心靈卻傷痕累累。於是演 出中播放無數次的童安格《其實你不懂我的心》赫然爲《華麗上班族》寫下最重要的情感 註腳,使得被香港劇評人歸納爲“迹近在三小時內看了二十集《畢打自己人》”(按:《 畢打自己人》爲一出香港電視肥皂劇,專門演辦公室笑料)的《華麗上班族》,不至於空 洞無聊。    當林奕華越來越紅、他的作品越來越華麗光明中産、舞臺技法愈來愈純熟、門票票 價愈來愈貴的時候。香港觀衆如我者卻不禁懷念起昔日的炸彈狂徒式“城市憤青”林奕華 。現在的林奕華,無疑成功地召喚觀衆墮入其既獵奇又異質的太虛幻境。觀衆看罷一個個 華麗舞臺秀,似乎吃了一口又一口奶油。看上去很美。可是,那是林氏要我們看見的“時 尚舞臺劇”、“都市攝影棚”。林奕華,其實你懂得我們的心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109.198
文章代碼(AID): #1AGbDmX7 (Anthony_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