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 台灣動畫能分到3D這杯羹?

看板AnimMovie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4年前 (2010/03/01 22:20),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非凡新聞周刊 2010/03/01 【撰文/朱學恆】 詹姆士卡麥隆的作品《阿凡達》在全球吹起前所未見的票房風潮,許多觀眾一看再看,最 後終於在短短的時日裡,讓他的票房超越了原先以為永遠無法打破的《鐵達尼號》票房紀 錄,成為電影史上新一代的的世界票房第一名! 一時之間許多人跟著高興起來,包括了軟硬體廠商,紛紛表示《阿凡達》帶來了新的3D電 影的元年,讓所有人都可以期待新的商機。於是我參加了一次會談,與會中人也同樣興奮 地覺得,台灣在硬體產業一定能夠分到一杯羹,真是一個好大的商機。 但是,我必須要說,你們都錯了。 個人力量,帶動產業 詹姆士卡麥隆的電影本身才是一切的關鍵,3D技術發展超過二十年,如果沒有卡麥隆親自 操刀,改善3D攝影機的笨重和落伍的技術,沒有他拉攏更多導演一起拍攝3D片,有多少戲 院願意花十萬美元,將自己的放映系統改裝成可以放映立體電影的戲院?二○○五年的時 候,全美國合格的3D戲院不過七十九家,到了二○○九年,已經成長到三千家。 卡麥隆的所作所為基本上是徹底的改變了全球市場,他讓人們的口味和市場追上他的野心 和理想。這其實是一個國家應該做的事情,但是他卻透過一個人的力量和好萊塢的大量預 算,達成了該由整個國家達成的娛樂文化上的革命。 台灣有做出同樣等級的努力嗎?還是我們只是坐在那邊等著分人家留下來的殘羹剩飯?在 會談中,有些人提到台灣的動畫產業也會因而開始獲得很多接單的機會,甚至更可能搶下 許多3D動畫的商機。 你們錯了,大錯特錯。 動畫比賽,一年五場 所有人都知道,軟體、藝術創作的實力必須要透過競賽、創作來培養。你可以直接上網查 查看,台灣二○○九年有多少場動畫比賽,可以讓學生來累積、培養實力,得到評審的分 享和指教,甚至更進一步獲獎嶄露頭角的? 我剛查過。不到五個比賽。換句話說,如果你今天生在台灣,是就讀動畫、多媒體科系的 學生,你要參加國內的比賽,就算每一場都參加,一年也只有五次。 去年我在一家咖啡店跟朋友聊天的時候,遇到一群從沒有見過面的學生,他們堅持要特別 到我桌邊跟我道謝。我覺得很狐疑,我並沒有做過什麼特別值得他們來打招呼的事情呀? 參賽熱絡,因虧收場 仔細一問,才知道我自掏腰包辦了三屆的奇幻藝術獎裡面有一個影片獎,是當時台灣極少 數讓他們可以用動畫參展的獎項,於是他們有很多同學都來報名參賽,最後也有一些人得 獎,這些獎項就成為他們履歷表上特別的一項,甚至讓他們更可以進一步去報別的比賽和 獎項,或者選擇踏入業界。 因為我們找來的評審有許多人是在業界工作,他們看到特別精彩的作品,甚至在頒獎前就 直接洽談合作的可能性了,更別提得獎之後的曝光所帶來的效應了。 不過,我不好意思跟他講,這個獎項我自掏腰包辦了三年,每一屆拉到的贊助都少的可憐 ,即使最後一屆參賽人數超過一千人,但是在虧了將近五百萬之後,我還是只能悄悄的讓 這個比賽劃下終止符。 因為,幾乎沒有企業和政府機關願意贊助這樣的比賽,他們都天真的認為動畫人才是教出 來的,是天上掉下來直接就可以進入職場就業的,是職業訓練所培育出來的。 所以,台灣的動畫比賽最後又少了一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06.64

03/01 23:11, , 1F
是政府對動畫產業的認知不正確吧 職業訓練所出來的那
03/01 23:11, 1F

03/01 23:12, , 2F
些都是專門做小地方的"勞工" 要學習的地方還多著
03/01 23:12, 2F

03/01 23:13, , 3F
雖也可以進入職場 但是是屬於被壓榨的那群而非創作
03/01 23:13, 3F

03/01 23:13, , 4F
的那群吧
03/01 23:13, 4F

03/02 12:59, , 5F
我還滿喜歡奇幻比賽的說 像DW大賽一樣!!!
03/02 12:59, 5F

03/02 16:23, , 6F
其實我想培養動畫新秀不一定只能藉由比賽來累積作品
03/02 16:23, 6F

03/03 15:56, , 7F
比賽是沖天的途徑之一 參加國外的又多了一些門檻
03/03 15:56, 7F
文章代碼(AID): #1BYyqu5s (Anim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