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以嚴肅心 閒談宮崎駿電影觀感

看板AnimMovie作者 (The Light of My Life)時間18年前 (2006/07/30 17:29),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很多成年人對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一直有個疑問:他的卡通真的是畫給小孩子看的嗎? 宮崎駿的電影越到晚近越趨內斂,鮮少有誇張的動作場面; 而其中可解讀出的深刻意涵越多,這個疑問也就越趨明顯。 我的心中也同樣存在這個疑問,於是我回頭檢視自己觀看宮崎駿作品不同階段的心態: 小學中年級 (九零年代初期) 初識宮崎駿的作品, 當紅的《紅豬》以及前兩部膾炙人口的作品《龍貓》、《魔女宅急便》 則成了我對他作品的初探。 也就是說很不幸地,我第一部觀賞的宮崎駿動畫竟是他也自認為有點苦澀的《紅豬》。 不過既然他都說了這是一部畫給中年人看的電影, 也就無須再以 "畫給小孩看的動畫" 這樣的標準加以檢視。 而同時期觀賞的龍貓、魔女宅急便,竟也都讓我有種乏味感; 完全沒有想要觀看的慾望、洞悉故事的好奇心。 我心想:這是哪門子的魔女?連個華麗的法術都不會變嗎? 為什麼在動畫裡看似平凡的現實世界中,眾人可以接受有這樣的魔女存在? 為什麼沒有人跳出來戳破這種荒謬呢?既然都是動畫了, 為什麼不來幾場絢爛的大爆炸或著刺激的動作場面展現一下動畫師的實力, 同時也滿足觀眾貪婪的視覺享受神經?魔女離家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整部片子目的不明;到底要表達什麼故事? 龍貓的部份,為什麼不讓龍貓從頭到尾一直出現? 我受夠了這讓人喘不過氣的可愛玩偶與大自然溫情,為什麼不來點有趣的大爆炸場面? 於是從此我與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就產生了不"結"之緣; 對兒時的我而言,他的動畫代表了成人的乏味、迂腐保守與我必然的敬謝不敏。 兩三年前,衝著《神隱少女》得到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名氣便把該片租回家觀賞, 沒想到完全瓦解了我對宮崎駿電影的認知:豐富的想像力充塞在影片中的每個細節、 引人入勝的情節、溫柔的筆觸、不時流露出的深刻意涵... , 都讓我重新喜歡上他的作品;即便我再回過頭去觀賞他之前的作品, 對他的評價也不可同日而語; 唯讓我不安的是:是否我也墮入了以往認為的 "成人的乏味" 中而渾然無覺, 才會只要稍有些許趣味餵養就得以滿足? 2005 年大友克洋的《蒸氣男孩》有著兒時的我所憧憬的一切: 精彩的動作場面、簡明熱血的劇情。 結果卻是讓我大失所望,有種看不到作者深刻意念的遺憾; 而在我提心吊膽深怕宮崎駿老狗變出不新把戲的心境之下觀賞的《霍爾的移動城堡》 卻讓我即便在人聲鼎沸的戲院裡也難忍心中激動。 於是我開始思考這項大眾藝術的本質:既然是大眾藝術, 其中當然不可避免地要在形式上包裹層層糖衣以求市場接受度; 但當裝飾品反客為主,或著作者本身賦予作品的意念不夠深刻, 恐怕也很難提昇其藝術價值價值且雋永流長。 所以我相信宮崎駿的動畫不但是畫給小朋友看, 更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賞的藝術作品; 只是他認為他的作品對於小孩子不該是以討好的面目出現, 而是必須在適當的趣味調料下,也賦予潛移默化的教育重任。 最後一點想要釐清的是:宮崎駿的電影其實並非不著重視覺效果, 只是在這方面的表現相當內斂、精巧,並散見於故事中的每個細節, 絕非嘩眾取寵的刻意表現。這是我最近的深刻心得。 --

07/30 20:17, , 1F
深有同感...推一個^^
07/30 20:17, 1F

07/31 01:22, , 2F
不覺得電影就必須重"視覺效果",平平淡淡也能讓我感動
07/31 01:22, 2F

08/13 00:55, , 3F
我覺得你也許在初探之前已被其他的動畫洗腦了....
08/13 00:55, 3F

08/31 20:14, , 4F
我小時候就喜歡看宮崎駿的動畫呢
08/31 20:14, 4F
※ 編輯: BlueDays 來自: 122.123.25.106 (08/17 14:47)
文章代碼(AID): #14p7lUl8 (Anim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