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惡城市】影評: 別問我演啥 文/藍祖蔚

看板AnimMovie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19年前 (2005/06/08 01:0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140.138.147.33/twlai/archives/000302.html 演員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做啥,戲還演得好嗎? 1999年四月,《星際大戰首部曲》開始全球宣傳行動,法國權威的「首映(Premiere)」和 「攝影棚(Studio)」兩大彩色精印的電影雜誌,每了搶刊《星戰》的獨家照片, 各顯神通,各自都登出由盧卡斯授權的「獨家」劇照,各有噱頭可以來滿足不同族群的 影迷。 我比較愛看「攝影棚」,因為圖片比較大器,文章也簡單扼要,不像「首映」忙著搞 美術設計,把電影雜誌弄得很像藝術實驗雜誌,真正屬於電影的力量都不見了。 那一期的「攝影棚」雜誌很有趣地登出了飾演「金魁剛」的影星連恩.尼遜(Liam Nesson)穿著戲服,在片場中騎著道具馬鞍,一副無所是事的模樣。是的,演出 《星際大戰首部曲》對他而演是從影以來的一次空前災難,眼尖的影迷都會發現他和 大反派達斯魔決戰,一不小心被達斯魔的光能棍刺穿身體的那場戲,假得可以,根本就是 事後用數位特效做出的感覺,棍假,戲就假,前面拚戰個半天的戲全都沒了趣味。 「好多戲我都是對著綠幕在做動作。」連恩.尼遜事後很無奈地表示:「這種戲還是 少接的好。」 電影雖然是錯覺的藝術,但是早期的電影不但要求場景寫實,演員的互動關係也很像劇場 ,每位演員演對手戲的時候,對方的氣息、呼吸及反應都能產生不少連動效應,有來有往 ,戲演得精彩,觀眾也看得過癮,演員才有成就感。然而,電影技術進步了,拍攝方式 也變了,除了有古典心靈的創作者之外,許多的前衛電影都強調綠幕合成效果,就是只要 演員做出該有的動作、話白和反應,最後再交給特效人員來做合成就可以了,演員軋期 不是問題,演員做不來的高難度動作也不是問題,特效都可以搞定一切。 然而,高度科技和數位化的結果,演員很多時候都是對著空氣演戲和對話,就像對著空氣 揮拳,力氣沒少用,但是空拳一個接一個,沒有迴響,沒有共鳴,實在洩氣得很,所以, 連恩.尼遜很慶幸自己的戲份在《星際大戰首部曲》中就落幕了,不必再回到綠幕前 像瘋子一樣,對著空氣瞎喊瞎做戲。 2005年的《萬惡城市》也是一樣的,德國表現主義所強調的光影圖案和美術結構剛好可以 用來表現Frank Miller的漫畫特色,所以,絕大部份的戲就比照《星際大戰首部曲》那樣 ,要求演員就在綠幕前做戲,演員做完自己的部份,剩下就交給特效部門來合成, 《萬惡城市》的強烈視效,坦白說就是錯覺藝術的大拼盤,都是銀子砸出來的效果。  《萬惡城市》中眾星雲集,噱頭十足。看片之前,我刻意不去看演員表,大部份資深演員 都能一眼認出(至於片中豔光四射的年輕漂亮妹妹,坦白說,我一個都不認識),只有 演出Marv的米基.洛克,從臉型到體格都起了大變化,一直要到工作人員字幕表出來之後 ,才赫然發覺這個外型粗獷,心細如髮的癡情男子,就是八0年代以《天使心》、 《龍年》和《愛你九周半》紅透半邊天的頹廢派巨星。 東山再起的米基洛克以前是出了名的難搞巨星,戲怪人更怪,拍片現場從製片、導演和 合作演員都有過幹架和吵架的紀錄,但是出人意料地他卻很欣賞羅德里魁茲要他在綠幕前 演戲的做法。 「我雖然從頭到尾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米基.洛克開玩笑說:「但是我知道導演 要什麼,他在拍戲現場會把所有的細節說得很詳細,而且自己就拿著攝影機來拍,還會 自己搞音樂,有他在場,你就很安心,而且因為很多時候你一個演就夠了,拍戲速度反而 快!」 群戲,要求彼此的化學效應,獨腳戲,自己一個人就夠了,電影的創作世界越來越個人化 的結果,會發展出多麼個人化的作品呢?這個方興未艾的趨勢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呢?大家 都還在評估中,我聽到連恩.尼遜的歎息,那是因為他有顆古典的心靈和古典的期待, 米基.洛克呢?很能適應新科技的他,或許可以走出新世代的頹廢之狼風格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08.62

220.139.129.208 06/09, , 1F
EVA的奄野也不知道自己在演啥啊 還不是很棒==
220.139.129.208 06/09, 1F
文章代碼(AID): #12fTIbfD (Anim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