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安徽六安“戰國雙墓”南墓掀“蓋頭”(圖)

看板Ancient作者 (匡國軍節度使)時間13年前 (2011/04/18 21:2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安徽六安“戰國雙墓”南墓掀“蓋頭”(圖) http://big5.chinanews.com:89/cul/2011/04-12/2966603.shtml 2011年04月12日 11:10 來源:中安線上 圖/南墓陶壺、盆等 http://www.chinanews.com/cr/2011/0412/3290858952.jpg
昨日,六安“戰國雙墓”的南墓發掘繼續進行,隨著墓室積水慢慢外排, 外藏室內錯綜排列的青銅器、陶器、漆器露出水面,考古人員初步統計至少有幾十件, 其中一些文物的“個頭”明顯比北墓中的要大得多。 幸運保存完好尚未被盜 揭開南墓巨大的槨蓋板之前,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早期盜洞, 幸運的是盜洞尚未觸及該墓外槨,因此南墓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考古人員介紹,可能是墓葬埋藏深達十幾米,盜墓賊不得不半途而廢。 記者在現場看到,南墓的棺槨結構十分規則,保存完整渾然一體。 考古人員介紹,南墓外槨長5.6米,寬3.46米,明顯比北墓大。 棺槨為榫卯結構,“公榫”和“母榫”環環相扣,結構嚴實而美觀。 昨日上午揭開槨蓋板後,下方棺蓋的四個角各有一個粗大的銅吊環, 省考古所李德文教授說,湖北曾侯乙墓發掘時,曾發現過類似銅環, 這是墓主人下葬時用來吊放棺蓋用的,可見墓主人身份不低。   驚喜 南墓出土數十件文物 隨著南墓槨蓋板揭開,儘管地下水淹沒到墓室的一半位置, 但幾片橢圓形的甲片狀文物就“迫不及待”地漂出水面,這些甲片四週都是小孔。 李教授說這是古代武士戰服上的鎧甲片,通過這些小孔穿繩連接成甲胄, 在冷兵器時代用來保護將士身體免遭敵方進攻性兵器的重創。 “別小看這幾片鎧甲片,下一步極有可能會發掘出兵器,南墓蘊藏的文物值得期待! ” 當外藏室的積水排出一部分後,考古現場一片譁然。大量文物顯露無疑, 東外藏室幾隻青銅鼎緊緊相依,似乎在向後人訴說墓主高貴的身份; 西外藏室裏成套的陶鼎、壺、盆等冥器,則在無聲地訴說當年隆重的下葬現場; 散落在眾多文物之間的漆器耳杯,似乎見證了墓主人生前金戈鐵馬醉臥沙場的豪邁……   猜測 兩墓主或為一男一女 李德文教授說,之前發掘的北墓外藏室眾多文物中,沒有找到一件男性專用器物, 其中一套陶制冥器則更像女性用品,加之其墓葬規模比南墓小; 而南墓槨蓋一開,就發現了鎧甲部件,且墓葬規模較大,種種跡象表明, “戰國雙墓”南墓應為男性,北墓為女性,但二人到底是什麼關係, 需等雙墓全部開棺清理之後,期待找到墓主印信,陪葬品上的文字等,才能最終定論。 考古人員介紹,北墓中發現的直徑達28釐米的“六山銅鏡”堪稱中國戰國銅鏡之王, 這面“六山銅鏡”為三弦圓鈕座,背面有密集的幾何形底紋,古樸大方精美異常。 李德文教授說,南越王墓曾出土過一件“六山銅鏡”,此次安徽首次發現, 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墓主人當年的社會地位很高。 ---- 六安戰國墓陪葬品:陶俑代人殉 做工精湛神態安詳 http://big5.chinanews.com:89/cul/2011/04-13/2970051.shtml 2011年04月13日 14:01 來源:中安線上 4月12日上午,隨著六安城東戰國墓南墓棺槨外藏室排水工作接近尾聲, 散佈在外藏室各個角落的精美器物出現在人們面前,豐富得令人目不暇接。 從戰國墓目前出土的陪葬品來分析,皖西學院姚志忠教授認為, 許多器物印證了戰國後期楚國人與時俱進的精神,也彰顯出時代文明的進程。 隨著排水工作接近尾聲,南墓棺槨外藏室內的陪葬品一一顯露真容, 豐富得令人目不暇接,包括盆、鼎、戈、傘、鏡、壺、豆等等。 外藏室北側有一組青銅戈,還有一個長盒狀的器物,看起來很像劍盒。 東北角有一個帶有2個環的罍(盛酒器),周身被鳥獸紋等的紋飾所覆蓋,十分精美; 還有一隻鎮墓獸底座。 除此而外,外藏室南側也發現了驚喜——許多陶頭木身俑呈現在人們面前。 這些陶頭木身俑神態安詳,做工十分精湛。許多考古人員都說, 入行幾十年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俑。由於陪葬品眾多且位置雜亂, 使得陶頭木身俑數量及種類一時難以分清。 考古現場負責人說,夔紋罍、長柄傘、倣銅陶器和在六安首次發現的陶頭木身俑、 鎮墓獸等,都象徵著墓主的身份和地位。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 這些陪葬品保存得這麼完好,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南墓此次發現的陪葬的陶頭木身俑,和上世紀90年代六安城西下大夫墓中發現的 人殉現象相比,在葬俗上是一種進步。”皖西學院姚志忠教授分析說。 城西下大夫墓可能是戰國早期的楚墓,甚至可上延至春秋時期, 那時楚國貴族墓葬人殉現象比較普遍,到戰國後期開始改用俑來代替人殉, 應視為社會的一大進步。 其次,通過南墓發現的帶有夔紋(龍形紋)等紋飾的罍,人們也可從中管窺楚人的 風俗變遷。楚國人崇拜鳳,過去楚墓中常見帶有鳳紋等紋飾的器物, 而夔紋的出現說明當時的楚文化與以龍為圖騰的中原文化有了結合,逐漸融為一體, 也是一種社會進步。 另外,兩座戰國墓中均出現了倣西周葬制青銅鼎的陶鼎, 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六”(六安)地的商業繁榮。據分析,當時除了使用金幣外, 還大量使用銅制貨幣,加之當時已出現盜墓現象,所以銅顯得金貴和稀缺, 從而迫使當時楚人採用倣銅陶器來陪葬,這樣既經濟實惠,也是一種社會進步。 ---- 安徽戰國大墓出土多件罕見文物(圖) http://big5.chinanews.com:89/cul/2011/04-18/2978645.shtml 2011年04月18日 07:50 來源:人民日報 圖/ http://www.chinanews.com/cr/2011/0418/389306091.jpg
圖/ 南墓外藏室最後一批文物即將被清理出土 http://0rz.tw/k9Y6L 圖/ 一方巨大的陶鼎,看起來很像銅器 http://0rz.tw/d0hG2 盛著肉湯的銅鼎、保存完好的精美寶劍、面目清晰可辨的陶俑…… 記者今天(17日)從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局獲悉,自4月1日發現兩座戰國時期古墓以來, 經過連日發掘,已經陸續發現了青銅六山鏡、戰國青銅劍、陶頭木身俑等多件罕見文物。 截至目前,古墓北墓外藏室全部文物的清理和繪圖工作已經完成, 南墓外藏室部分文物也被清理取出,繪圖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據介紹,六安戰國大墓呈南北並列分佈,兩座墓方向一致,距離是10米。 北墓槨長3.8米,寬2.9米,墓室開口長7米,寬4.24米; 南墓槨長 5.7米,寬達3.5米,墓室開口長和寬達到8.6米和6.2米。 專家根據實地考古勘察,發現器物保存比較完整,認為墓葬沒有被盜過。 經過統計,北墓外藏室出土了銅器、漆器、陶器等文物120件, 其中最為貴重的是一件直徑達到27釐米的青銅六山鏡,該鏡因其背面有連貫式的 六個“山”字形菱紋,而被稱為六山鏡,是戰國時期青銅鏡中少見的名品。 專家表示,這種規格和形制的青銅鏡目前在國內尚不多見。 與此同時,更為大一點的南墓外藏室也已發掘整理出50多件文物, 此前在南墓外藏室北側發現疑似寶劍匣的東西被取出,內藏一把品相精美、 保存完好的戰國寶劍。寶劍大約有40釐米長,有著完整的劍鞘。 在對南墓東外藏室一側清理髮掘中還出土了一副戰國皮質甲胄, 整個甲胄呈折疊好的狀態擺放在外藏室內,可以分辨出護肩、護胸、護裙等部位, 甚至連線繩都依稀可見。工作人員表示,在古墓中出土完整的甲胄十分難得。 另外,古墓內戈、俑、罐、壺、方、洗缶等陶器、漆器、青銅器紛紛露出真顏, 尤其是陶頭木身俑、帶有龍紋飾的罐、傘等十分精美。 對於棺槨的起吊方案目前也已經基本確定,起吊後將運往皖西博物館開棺。 目前,考古人員正對古墓做進一步的挖掘清理,對於墓主人的身份也正在論證確認當中。 安徽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認為,時隔30多年,六安再現戰國墓,規格之高、保存之好 均屬罕見,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對研究淮河流域的楚文化意義重大。 不過,對外界談論的夫妻墓和戍邊大將之墓等傳言,目前相關部門並沒有定論, 仍然需要下一步鑒別。 ---- 相關新聞 安徽省擬斥鉅資復原戰國墓甲胄 比金縷玉衣珍貴 http://big5.chinanews.com:89/cul/2011/04-15/2974789.shtml 六安“戰國雙墓”起吊警方護衛 或有國寶級文物 http://big5.chinanews.com:89/cul/2011/04-18/2978690.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4.132
文章代碼(AID): #1Dh3gyZv (Anc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