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彌生時期的日本 彌生人面面觀

看板Ancient作者 (遠方的你)時間13年前 (2011/04/14 18:51),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彌生人的起源 雖然也是有外來民族少量移住 不過基本上現代的日本人就是繩文人和彌生人融合而成 而毫無疑問繩文人是舊石器時期的人類後代 所以確定彌生人的起源為何就等於確定日本民族的起源 最初考古學者從出土的遺跡中發現了彌生人的身高明顯的比繩文人還高 復原的頭骨模型也可以發現和繩文人的不同之處 進一步研究從西日本到東日本的各時期的彌生遺跡彌生人頭骨復原模型看來 東日本彌生遺跡出土的人骨明顯有繩文人的特徵 不是繩文人的後代就是彌生人和繩文人之間的融合所以又被稱呼為在來型彌生人 而較早期的西日本彌生人頭骨特徵則明顯和繩文人不一樣,因此叫做渡來型彌生人 這個變化顯示了彌生文化在東日本傳播是以和繩文人融合在進行的 加上稻米也在這個時期傳入,所以有學者判斷彌生人應該是從日本境外移入的渡來人 雖然之後的發掘顯示稻米的傳入要比彌生時期還早,不過並不妨礙此論點的發展 因為北九州離朝鮮半島最近,遺跡的挖掘也顯示彌生文化最初是由北九州開始的 所以從朝鮮半島移入的說法最合理也最為有力 至於要來多少人才能造成這樣的變異學者的見解也不一致 從100萬人到每個聚落的65%,或是只要10%的外來者就能造成改變的說法都有人提出 這樣的假說叫做混血說,又叫做二重構造說 外來說其實還有秦始皇時期的徐福渡海說,不過完全沒有任何考古學上的證據可以支持 也有學者認為彌生人其實是繩文人的後代,身高外型的變異是因為飲食習慣所致 由於北九州的人先開始對外交流種植稻米,所以變異從那裡先開始 這樣的假說叫做連續說,又叫做單一起源說 單一起源說的最早提倡者是東京大學的長谷部言人 二重構造說的提倡者則是京都大學的清野謙次 到目前為止即便是使用分子生物學和DNA做了解析,這兩派的學說也仍然是僵持不下 大致上主流的學說以及多數的教科書會比較傾向二重構造說 不過單一起源說在民族情感上會比較讓某些特定立場的日本人認同 預計這樣的爭論還會繼續 彌生時代彌生人的住居型式基本上為半穴居 早期的遺跡住居風格頗似同時期朝鮮半島南部的半穴居形態 後期隨著和地點的不同開始有多樣化的呈現 另外彌生人會在聚落周圍挖環狀壕溝來防範外敵 愛知縣的朝日遺跡佐賀縣的吉野ヶ里遺跡是其中的代表 不但有雙重壕溝,壕溝中還有逆茂木(中文稱呼叫鹿砦)來殺傷阻止來犯之敵 吉野ヶ里遺跡甚至還有瞭望台!該遺跡也是彌生時期最著名的遺址 說是彌生時期,其實是從繩文橫跨到彌生的大型聚落 環狀壕溝普遍出現於日本各時期的彌生遺跡 更進一步防範外敵的高地型集落遺跡則是在彌生中期以後才出現 這樣的集落建立在較高的丘陵或山上,標高落差最高可達100公尺以上 有依據山勢挖築的深溝,還有柵欄圍阻,頗有日本戰國時代山城的雛型 一般認為這些特徵和中國史書中記載此時倭國大亂的說法吻合 是彌生時期動盪不安的有力證據! 在彌生時期彌開始有金屬工具自朝鮮半島傳入,日本人並沒有經歷所謂的青銅器時代 而是在這個時期青銅器皿和鐵製器具一齊自外傳入 鐵製的器具主要是農具為主,硬度較軟的青銅器則是用在祭祀上,武器則還是以石器為主 中期之後九州一帶的彌生人掌握了製造技術鐵製武器才逐漸出現 直到彌生人掌握鐵器製造技術後石器製品才在彌生中期迅速被淘汰 繩文人的墓葬其實是一視同仁的土葬,只有個別人會有陪葬用品,沒有差別待遇 而彌生人的的墓葬形式則顯得多樣化,除了甕棺外還有木棺和石棺 以及彌生後期用土堆疊成的墳丘墓!特別是墳丘墓 不但被認定為之後的古墳時代古墳的先行 同時也是彌生時代日本開始出現社會階級的鐵証 到目前為止遺跡的發掘已經可以讓人稍微的了解彌生人的生活 也能大致拼湊出當時社會結構階級是如何形成 和後來的古墳時代社會的連結也大致明瞭,但是畢竟當時日本人沒有文字 所以對於彌生社會如何演變成之後古墳時代的大和朝廷? 在中國史書留名的邪馬台國在哪裡?這些問題其實還是沒有解答 對考古學家來說研究的成果算是很豐碩,但是對歷史學家來說,難免覺得美中不足 最後仍然要從中國的史書典籍尋找蛛絲馬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8.142.5

05/05 20:50, , 1F
前方有敵鹿砦;請鄰兵以火力掩護我待我前去破壞!
05/05 20:50, 1F
文章代碼(AID): #1Dfj6qqV (Ancient)